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代东北第一城——营州,丢了营州,也就丢了东北

营州(现辽宁朝阳),是隋唐两朝控制高句丽、突厥、契丹、室韦、靺鞨、奚、霫(xí)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关键区域,「 ”地接六蕃”,也是初盛唐时期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及 ... 中心。 营州地区早在5000年前就是人类文明聚居地,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周朝时期营州属于燕国,汉时首建柳城,东晋十六国时期为三燕都城龙城,北魏设置营州,辽时为兴中府,明代被废成为蒙古人的牧场,清代重新命名为朝阳。 营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隋唐时期辽西走廊沿海通道尚未贯通,从中原通往东北、 ... 半岛营州几乎是必经之路。同时,这里又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末端,中亚、西亚等国的商人从北路草原丝绸之路一路东行,在营州与东北亚各势力进行交易。 (红山文化玉龙) 【初唐,营州在东北的地位相当于西域安西四镇】 李渊、 ... 时期,包括投靠过来的和打下来的,一大批中原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归附了唐王朝。 其中东北、蒙古高原东部的势力大都划归营州都督府(最早叫营州总管府)管辖,其中包括安置东突厥的顺州、威州,靺鞨的慎州,室韦的师州,奚的饶乐都督府五州,契丹的松漠都督府,共计17州(一说18州),之后又增加了东夷都护府管辖东北诸族,是唐王朝初期下辖羁縻州最多的都督府之一。 营州都督府是这些羁縻州府的中心节点,治所柳城也是唐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置的唯一内地型州县,是真正的城市,而非安东都护府之类的军镇。柳城不但有大量的中原 ... ,各级官吏也按标准配备,负责辖区各族人口户口登记、赋税征收、督促边远地区入朝纳贡等工作,其驻军还带有保护各羁縻势力的作用。 (唐代营州) 各羁縻州的都督和刺史仍然是原来各部族首领,但需要唐王朝任命,各部族风俗习惯不变。按唐律规定,这些羁縻州「 ”若有征行,令自备鞍马,过三十日已上者,免当年输羊。凡内附后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为蕃户也。”(《唐六典》) 这些投靠唐王朝的少数民族势力,除了缴纳较轻的赋税或者定期纳贡之外,还可以通过服兵役表示对唐王朝统治的服从,而这种服兵役一般都需要中央 ... 的命令才能够进行,包括 ... 东征高句丽都是中央 ... 下诏才能调动这些天生的轻骑兵,当地地方官并没有随意征调各部落的权力。 而这些内附少数民族的第二代,已经可以开始享受 ... 百姓的正常待遇。在当时,就是可以为官、进学、从军、分配土地等,这是一些汉化程度较深的少数民族梦寐以求的事情。 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让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尽快融入中原。 (契丹人的生活) 营州位于农耕和畜牧区域交接地带,自然环境良好,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日照时间长,在营州唐墓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仅铁质农具就数十件,包括锄、锸、镐、斧等,并且还有大量粮食加工工具,如石碾、石磨等,证明了唐代营州地区农业发达,种植了多种农业作物,与中原其他地区农业技术水平基本一致。 营州初期应当是以军屯为主,当地驻军大部分粮食依靠军屯就基本上可以满足,不足部分或大型 ... 行动需要从山东半岛或江南调运。随着经济发展和中原 ... 的增多,逐渐也出现了大量的民屯,同时,周边长期生活的契丹和奚族也逐渐学会了农业种植,并向东北内陆传播。 这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开始农业种植的开始,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融合的必经过程。当然,离汉族聚居区越近,游牧民族学到的农业知识越多;离得越远,农业种植水平也越粗放,如远在黑龙江流域的靺鞨人,虽然也有农业生产,但比刀耕火种好不了多少。 营州一带畜牧业也非常发达,马匹作为重要 ... 物资和日常出行主要交通工具,在这里得到了普及。其余牲畜还包括牛、骆驼、羊、猪、狗等,鸡、鸭、鸽子也很多,其中鸽子不仅有食用价值,还可以驯养传递信息。 营州是各个异族感受唐王朝强大、富饶的第一印象之地,这些长年生活在草原、森林、高山当中的游牧、渔猎部族,大多数人是没有机会到中原腹地的,而营州的唐朝官员、兵将、平民,以及来自唐王朝的手工业制品,就成了他们了解唐王朝的最佳途径。 因此,营州城治理的越好,收服这些异族越是容易。 初唐时期这种对中原子民和内附异族的差异化管理方式,既保证了中原子民的既有权利,又给投靠唐王朝的各势力融入中原政权的机会。可以想象,这种方式如果一直持续下去,中原政权对周边的控制力将越来越强,逐渐将不分胡汉,都是中国子民。 可惜,武则天毁了这一切。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的用人失误,毁了唐王朝在东北边疆八十年的努力】 唐王朝开国八十年后,武则天任命的营州都督赵文翙(huì)(又称赵翙)「 ”骄沓,数侵侮其下”,又逢大灾,「 ”契丹饥不加赈给,视酋长如奴仆”。本来灾荒是收服人心的大好时机,但地方官员的应对错误激起了契丹人的反叛,蔓延数州,史称营州之乱。 之后,契丹投靠了后突厥并占据了营州地区,营州都督府只得内迁到渔阳(现天津蓟州),而一些原本依附唐王朝(武周)的势力已经无法与长安取得联系,只得也转为依附后突厥。 营州之乱是对唐王朝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中原与东北、 ... 半岛的联系基本上被切断,直接后果就是渤海国的兴起和唐王朝全面退出 ... 半岛,不但改变了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也使得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失去了对中原政权的敬畏。 严重些说,营州之乱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走向。 (李治武则天乾陵前的人俑) 这件事情的起因固然有一定偶然性,主要是由于赵文翙本人的问题。但赵文翙死时才32岁,史书上也没有其他记录,就是留下了这么一个恶名。营州都督是唐王朝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品级最低也是从三品,最高从二品,如果没有特殊背景或者和武则天的特殊关系,32岁是不可能做到这个位置的。 武则天把这么个人放在如此关键的位置上,一个用人不当是跑不了了。 另外,后世顾炎武曾说过:「 ”武后时,外国多遣子入侍。其论钦陵、阿史德元珍、孙万荣等,皆因充侍子,得遍观中国虚实,其后竟为边害也。” 顾先生说的三个人,分别来自吐蕃、后突厥、契丹。由于武则天的虚荣心和政治、 ... 上的无能,把中原政权内乱这一致命弱点暴露给这些少数民族中的精英人物,才让他们成为唐王朝的大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 ... 时期同样是万国来朝,也不乏禄东赞等少数民族势力精英,那时哪个敢动?之前的营州都督,从 ... 时期的薛万淑、张俭,到唐高宗初期的程名振、李谨行、高侃,均是一时名将,哪里是赵文翙这种年纪轻轻的无名之辈所能比的。 「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 已经选定了正确的路线,武则天却错误使用了干部,于是就有了这么个结果。李治、武则天时期周边各异族势力反叛不断,和这两位圣君在用人方面的错误是有直接关系的,虽然说武则天任用寒门人士是历史进步,但这个过程对唐王朝造成的伤害也过于严重了一些。 说到用人和人才培养,武则天的水平与 ... 差距太大了。 (《步辇图》吐蕃大相禄东赞与 ... ) 【李隆基时期,唐王朝在东北方向已经开始战略收缩】 好不容易武则天退位下台,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初期(开元五年),营州都督府才重新迁回柳城原址,这离营州之乱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开元初期唐王朝在营州军力投入仍然不足,由于契丹叛降不定,营州都督府治所又变了两次,开元八年再次迁往渔阳,开元十一年又迁回柳城。) 考虑到东北地区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各种少数民族势力,李隆基逐渐加强了营州的力量,「 ”开屯田八十余所,追拔幽州及渔阳、淄青等户,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旧唐书》),并设立了平卢军使(后升格为平卢节度使)统管这一地区,逐渐取代了营州都督府的作用。 这是盛唐时期边疆政策的一个改变,地方节度使有了更大的自 ... 。 等到天宝初期取消营州都督府之后,营州柳城成了平卢节度使治所,包括李治时期设立的安东都护府都成为平卢节度使下辖的二级单位,管辖范围除了契丹和奚之外,还包括新归附的渤海国忽汗州都督府和黑水靺鞨的黑水都护府,平卢节度使成为东北地区最高军政长官,下辖唐军3.75万。 但这里也李隆基也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安东都护府从辽东内迁到了河北,使唐王朝在东北地区只余下了营州一个有驻军的支点。李隆基的想法是以夷治夷用渤海国压制契丹,但最后造成东北地区力量不足,安史之乱后被迫全面放弃。 (渤海国) 李隆基的一系列调整,平卢节度使的力量得到了加强,但控制范围小了,营州以东再无一个唐军驻守,渤海国和新罗虽然保持了与唐王朝的臣属关系,但心却日渐远离。 而且还有了一个大问题,安禄山从天宝初期开始任平卢节度使,同时兼任范阳、河东节度使,一干就是十来年。这个在营州出生、长大的胡人后代,和史思明一样,都曾经在当地贸易集市混饭吃,从最底层的杂胡爬到了区域最高军政长官的位置。 于是,就有了安史之乱。 (唐代胡人头像) 【安史之乱后的营州已经不复为唐王朝所有,同时丢了整个东北】 安史之乱时,驻守营州的平卢军几经反复,有从贼的,也有反正归唐的,最后的胜利者候希逸坚守营州,而且一直坚持了六年之久。一边对抗契丹和奚的 ... 压力,一边与安史叛军交战,数次击败叛军。 候希逸坐困孤城,最后不得不率军民二万余人突围,渡海到了山东半岛的青州并站稳了脚跟,之后唐王朝任命候希逸为平卢淄青节度使,虽然只管理淄青镇一处,官衔却带了平卢二字,表示营州仍然是大唐领土。 但没有唐军驻守的营州,就像落入西突厥葛逻禄势力的西域碎叶城一样,成了契丹人的牧场。唯一不同的是,契丹人也学会了农耕,也控制了一些 ... 为他们耕种。 继西域之后,唐王朝又失去了整个东北。 安史之乱后,随着中央权威的弱化,唐王朝对外政策再一次发生了改变,出现了藩镇代行中央外交权力的现象。藩镇毕竟只是割据势力,他们真正的大敌是中央 ... 和其他藩镇,对外方面更不会有长远的战略设想。 于是,防御契丹、奚的北方防线退到了渝关(又名榆关,现山海关)一线,放任东北地区和蒙古高原上的异族自由发展。而当时渤海国和新罗虽然名义上还是唐王朝的藩属国,但中央 ... 只是在新王继位后册封一下补一道手续,其他影响力已经很小了。 中唐和晚唐初期,北方防线占据地利,士兵们屯田自耕,幽州各藩镇提供后勤补给。契丹一旦入侵就坚壁清野抵抗,一般损失不大,有时还能取得胜利。 到了唐末中原大乱,北方防线士卒失去了所有的后方支持,「 ”戍兵废散”,北方防线基本失去作用,契丹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最终成为又一个占据中原北方的庞然大物。 (内蒙赤峰契丹图腾雕像) 我个人非常赞同王夫之先生《读通鉴论》中对唐王朝对外政策的评价,「 ”方玄宗之世,吐蕃、突骑施、奚、契丹虽倔强不宾,而屡挫衄以退,本无可用防御者。无故而若大患之在边,委专征之权于边将,其失计固不待言矣。” 盛唐天宝十节度使的设置,与初唐 ... 时期的积极主动有本质区别,是一种相对保守的对外防御战略。尤其是外重内轻的格局,造成了即使在盛唐国力最强的时候,唐王朝也无法集中全部力量消灭任何一个敌人,并引发了安史之乱这个使盛唐崩塌的巨大灾难。 这一切都始于营州。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唐代东北第一城——营州,丢了营州,也就丢了东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2.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3.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4. 太监也能「 ”儿孙满堂”?唐代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5.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 ... 的名声好坏之辨

    写在前面隋炀帝与唐太宗这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两人的身世、经历、理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可能因为两人有着割舍不断的血亲联系。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的惊人相似。隋炀帝帝和唐太宗这对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两个封建帝王,二者的出身、身世、经历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谈二者的身后名之前有必要看看两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出身望族,年少位高。

  6.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7.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究竟是谁 ... 的?武则天自己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个「”招黑体质”。这其中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从本该固守后院的女性,升级成父系社会的主导,扰乱了固有秩序,招致绝大多数维护男权体系之人的反对;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身确实做出了许多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比如,...亲生子女。武则天一共和高宗李治生了4子2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再次李显、幼子李旦;长女安定公主,次女太平公主。被史书直指为武则天亲手所...(或授意)的

  8. 唐代宦官也有婚姻与家庭?其实他们一点也不简单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9. "一些不被载入史书的野史秘闻"

    野史一般由民间个人根据所见所闻或依据神话传说等撰写的历史,也有一些是正史中不敢记载的,由民间进行补充,当然其真实性也有待考究。下面来讲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野史。

  10. 东北一哥沈阳是如何崛起的?

    在富饶的东北大地上,在白山黑水之间,有着一大片具有独特地域性的城市群落。在这些东北兄弟城市之间,长期具有领袖地位的东北老大哥,当属沈阳无疑。这个东北一哥是如何走上东北c位的呢?图/浑河景色01、北疆军镇沈阳地处辽河平原与辽东山地的过渡地带,自古便是文明多元交汇之地。从蒙古高原上走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与东方白山黑水间捕鱼狩猎的渔猎部落,在浑河与棋盘山之间融合碰撞。

随机推荐

  1. 大刀关胜担任的蒲东巡检,到底是个什么官儿?

    《水浒传》汉国功臣苗裔,三分良将玄孙。蒲东郡内产豪英,义勇大刀关胜。但是这位出身显赫,武力超群,还精通兵法的优秀将领,在率兵攻打梁山之前又在做什么呢?此人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现做蒲东巡检,屈在下僚。

  2. 唯一國王擁有更大權力的君主立憲國家,國王依靠軍隊,力壓 ...

    從世界歷史來看,人類社會逐步從專制的奴隸,封建時代過渡到現在的民主制度。所以,即使古代的君主制度國家,到現在也都是君主立憲制度國家,君主徹底失去權力,成爲一個符號,或者象徵,不再擁有支配...,指導國政的權力了。但是,下面這個君主立憲國家,卻是唯一國王有權的,國王擁有更大的權力,其可以依靠軍隊,力壓...。這個國家就是我們的鄰國泰國。從世界範圍內來看,還有二十多個君主立憲國家,如日本、英國、荷蘭、

  3. 梦中看见一张憔悴的脸是什么意思 代表什么 好不好 有什么征兆

    梦见自己的面孔憔悴不堪,表示在处理和女性有关的事情上,缺乏能力。梦中看见一张憔悴的脸,表示厄运和爱情上的挫败。梦见自己憔悴悲伤的脸,表示有关女人的烦恼事,让你难以精神饱满地参加商务会谈。梦见脸上生疮,表示在运动方面将有乐事发生。梦见丑陋的脸,表示不幸要临头。梦见自己的脸不好看,表示将会忧愁悲伤。梦见脸部憔悴缺乏生气,表示朋友运将渐渐上升。梦见陌生人的脸色苍白,表示收入会减少。

  4. 梦见满地树叶

    周公解梦梦见满地树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满地树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图】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后汉书【图】

    历史认知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后汉书”的详细内容!纪传体史书后汉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它的作者范晔更是才华出众,以一家之言深得人心。《史书》《汉书》《三国志》《后汉书》合称四史,这也衬托出范晔的才能卓出。当初范晔创作后汉书时也是犹豫不堪,把后汉书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这也可见他对后汉书付出的心血。

  6. 海涛法师说故事3:孝子欢喜

    孝子欢喜很久以前,菩萨降生在一户穷人家里。抚养了几个月,他的妻子怀孕了。亲生儿子早已被烧成灰烬。这个梵志有个聪明的女儿,发现从欢喜身上掉下一封信,偷偷看了信的内容。那个大官一看,立即按照信中的要求,备好各种珍宝和绢帛,为朋友到梵志家求婚。儿媳知道丈夫孝顺仁慈,所以也决定支持丈夫。欢喜哀伤不已,为四姓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全国的人都称他是个「孝子」。

  7. 洒心更始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ǎxīngèngshǐ【解释】犹言改过自新。自改正错误,重新做起。【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洒心更始”

  8. 人体需要额外补核酸吗?

    现代生物学指出,正常人不存在核酸匮乏的问题,人体所需要的DNA和RNA等核酸都由自身合成。人每天都会从饮食中摄取大量核酸,它们并不是必需的营养物质。个别学者认为,哺乳期的婴儿和特定病人补充一些核苷酸可能有用,但没有任何可信证据表明额外的核苷酸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相反,如果人体摄入的核酸过多,将会分解形成过多的嘌呤类核苷酸,进而有可能促使尿酸过量生成,引起痛风。

  9. 「 ”华夏”的「 ”夏”我们都明白,「 ”华”是什么意思,是一个朝代吗

    我们中国人自称自己是「”华夏子孙”。这里的「”夏”很好理解,就是指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民族。那么,「”华”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也指某一类族群,比如说,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华”族(或者说「”华朝”)呢?(黄帝雕像)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夏”族的构成。「”夏”族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由于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当时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在我们知道的历史中,炎帝

  10. 世界历史上几次瓜分的概览与启示

    世界历史上几次瓜分的概览与启示  在人类历史上,列强对世界的几次主要的瓜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5世纪至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对世界的瓜分。  1494年,葡、西两国签订了“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规定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加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