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罗清(罗祖)简介

  罗清(公元1442年-公元1527年),又名因,字梦鸿(孟洪),号思孚、无为,明朝山东莱州府即墨县(今山东省即墨市)海润乡城阳社紫芗村人,生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日,为罗教(又称罗祖教、无为教)的创始者。由于其教派在当时及后来常为官方所查禁,故常以化名行世,文献记载的名号版本亦多──本名或作罗靑、罗春、罗因、罗英;别号亦有思清、思远、公远、公怀、怀清、怀虚、怀一、怀真、静卿、静清、清英、清因、春英、眠江、爱泉、蔚群等说法;曾用悟空、普仁、真慧、无为、清净等法号;另有一清道人、无为居士等道号;斋教中的记载则有静斋、静庵、清庵等。后世门徒则称之为罗祖,又号「无为老祖」。

  罗清家境贫寒,世代隶属卫所军籍。他三岁时母亲去世,七岁时父亲也过世了,由叔叔婶婶将他抚养长大。十四岁时代叔从军,被征调到北直隶密云卫古北口(今北京市密云县)戍守,过着「敝衣菲食,病无药,死无棺」的艰苦生活。年幼时孤儿的成长经验与艰困的军旅生涯,使罗清饱尝人间的苦难,因而萌发了他对宗教的追寻,试图了解人世间的真理。从军期间,娶颜氏为妻,生下儿子佛正和女儿佛广。并在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时,毅然退伍,将军籍让其子顶当,开始云游四海、寻师访友,希望找到了脱生死、明心悟道之路。他曾拜临济宗的无诤禅师、宝月和尚为师,苦修《金刚经》与《华严经》,兼修净土宗与禅宗,并前往各大寺庙打坐。根据他在《苦功悟道卷》中的叙述,这段「昼夜不停」辛苦摸索的参悟历程前后共花了十三年的功夫──首先从修习佛教净土法门开始,念弥陀念了八年不见功效,悟出迷念佛号是无济于事的「顽空」境界;接着转向南宗禅法参究。经过三年刻苦读经,使其豁然明白:「诸佛法身,在人方寸」,佛就在自性中,不需外求。他又汲取了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将其与南禅的顿悟法门结合,而创出所谓的「无为法门」,认为每个人皆由「无生父母」所化生,所以都应该虚静无为,才能回归到无生父母所在的「真空家乡」。

  罗清自称在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十月十八日悟道,开始向戍边及运粮的军丁、驻军的军官与漕运水手传布说法。后来前往北京传教,藉由展现神迹的方式来进行渡化,由于信徒越来越多,引起官府的注意,因此被衙门拘捕,以「邪说」为由关押入狱。羁押期间,罗清怕自己遭到不测,决定将参悟出来的「无为法」写成经卷,以便流通天下、广度众生。当时刚好有位名叫张永的太监皈依其门下,罗清便命他派人赶往五台山,把福恩、福报两名弟子接到牢中「书写五部经文」;弟子便将罗清口授说教的大意抄录下来,以宝卷的形式写成经文,成为最早的《罗祖五部经》。后来经罗清的信徒们多方奔走,以银两疏通权贵,才使罗清得以获释。罗清出狱后更加积极传教,在密云一带传法,几度又回山东老家布道。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正式创立「无为教」,在密云卫灵雾峰设「直指堂」,又将先前狱中撰成的宝卷集结,编成《苦功悟道卷》、《叹世无为卷》、《破邪显证钥匙卷》(上、下两册)、《正信除疑自在卷》、《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合称「五部六册」正式刊印。他还将家眷从戍守卫所带到附近的石厘城来协助传教,(www.lishirenzhi.com)使罗氏子弟与亲戚成为主要的神职人员;并在密云卫古北口司马台建造经堂,以便传法布道。基本据点建立之后,他再度四处传道,甚至一度前往浙江,也得到大宁和兰风等僧人支持;除了渡化了许多农民、手工业者与小商贾之外,甚至有许多生员、官吏、商人、宫中太监与僧人、道士也都皈依了无为教。

  罗清在世时,无为教已由北直隶传播到山东、河南乃至于江南。在传播过程中,罗清的弟子们往往宣扬罗清辩赢番僧的故事:说吐蕃的番僧前来中国挑战,要求正德皇帝派人与他们进行佛法的辩论,扬言若中国不能辩赢,就得向吐蕃称臣,否则番人就要大举入寇。皇帝先是派正一道的天师张湛然应答,由于佛、道教理不相通,张天师的回答无法让番僧信服;在太监张永与党尚书的力劝下,皇帝只好请罗清与番僧辩论。罗清精通禅理,每每以话头禅的方式问诘番僧,番僧只得拜服。正德皇帝大喜,封罗清为无为老祖,御赐《御制护道榜文》,命所有官吏不准打击罗教。无为教的信徒便以「皇帝诏敕」的名义,大量印发五部六册,透过各种管道来流通。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正月二十九日,罗清坐化归天,享年八十五岁,安葬在北京檀州附近。他的葬礼十分隆重,由弟子大宁和尚为其举行法会,当时许多著名的京城官员、宫中执事、军官及佛、道教人士都前来致祭并诵读祭文。密云卫总兵官杨都司还捐赠棺木,并在墓地建造十三层的「无为塔」,立碑写下「无为境」。直到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官府查抄直隶密云县的罗教时,此墓才被拆毁。由此可见,罗清所创立的无为教通过罗清子女及其异姓传人的传布,已在当时社会各界拥有相当高的声望。

  罗清去世后,被信徒尊称为「罗祖」,他所建立的无为教也因此被称为「罗祖教」,简称「罗教」;由其子女主持教务。而《罗祖五部经》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首次刊行,到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9年)被明令查禁、毁版时,已有十几种通行的刊本;查禁之后才过了十年,又有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的刊本问世;在清朝官方禁毁无为教与《罗祖五部经》时,也仍出现了八、九种的刊本,足见罗教在民间传布之广。影响所及,明末以后的许多民间宗教创立者,多半都受到罗清宗教思想的启发──有仿效五部六册撰写经书者、有自称罗祖转世者、有因袭其教义理论者;如此兴盛的民间宗教也引起佛教界如憨山德清、莲池祩宏与密藏道开等名僧对无为教的大肆抨击。除此之外,这些新兴民间教派又不断地衍生出众多的分宗支系,如弘阳教、长生教、青莲教、真空教、大乘教等,在民间流传深远,也使清代成为民间教派十分兴盛的一个朝代。

罗清(罗祖)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野火:原因、成本和控制

    野火是由自然原因、人为点火或逃逸的指定火灾引发的意外火灾。自2012年以来,加州五大野火中已有四起发生。关于野火成因的讨论通常集中在土地利用管理做法还是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营火没有正确扑灭和蔓延。有控制的烧伤会失去控制。从空中攻击火灾称为空中灭火。点火时,附近一定要有水和铲子,一旦失控,要迅速扑灭。

  2. 梦见擦鞋子_周公解梦梦到擦鞋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擦鞋子好不好

    下面详细介绍关于梦见擦鞋子的相关解法,快来看看吧!梦见擦鞋子是什么意思梦见擦鞋子,今天你身边的人总是主意多多,看似思维活跃,但却往往不切实际。梦见擦鞋,爱情方面有粉红色的吉兆。梦见驴穿着衣服和鞋子,意味着会受到朋友的捉弄,陷入困境。梦见擦鞋,预示爱情方面会有好运气,可能会得到别人的表白,或赢得新的感情。梦见擦鞋子,吉兆,预示着生活会不断美好。病人梦见擦鞋子,一切病情都会逝去。

  3. 孕妇梦见别人家的小孩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别人家的小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别人家的小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为啥匈奴会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风俗

    众所周知,匈奴有一个风俗就是,父亲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小老婆。哥哥死了之后,弟弟可以娶她的嫂子为妻。汉朝 *** 不愿意跟匈奴人通婚,有一方面的原因就因为接受不了匈奴的这种恶俗,为什么匈奴人会流传这样奇怪的风俗呢?˂img src=https://www.l... >

  5. 梦见飞蛾

    周公解梦梦见飞蛾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飞蛾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驾崩

    在282年前的今天,1735年10月8日,清代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驾崩。网络配图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

  7. 曹操之子曹铄简介 对曹铄的相关评价

    曹铄别称相殇王,是曹操次子,生母为刘夫人,与曹操的长子曹昂、长女清河公主是一母同胞。曹操之子曹铄简介>曹铄是曹操的儿子。曹操二十五子之一。>正元二年,魏高贵乡公曹髦以曹操之子乐陵王曹茂的庶子阳都乡公曹竦过继为曹铄的嗣子,承袭曹铄一脉的香火。>丁夫人是曹操的妻子,地位犹在卞皇后之上,曹铄是刘夫人所生,如果曹昂没有阵亡,那曹铄就是曹操的嫡次子,可惜的是,他的母兄皆早亡,所以曹铄的一生因此改变了。

  8.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何30年不上朝?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何30年不上朝?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  要说中国古代最神秘最具争议的皇帝是谁,那无疑是明朝时期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了!  有人说,万历不上朝是因为他前期勤奋,后期懒惰;也有人说,万历不上朝是他对文官的不满和抵抗;还有人说万历不上朝,是因为他在逃避...

  9. 上帝何处不在

    小孩:“要是你能说得出上帝绝对不会在什么地方出现,我给你四块钱。”

  10. 切身体会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qiēshēntǐhuì【解释】指自身遇到的经验。【出处】无【例子】只有切身体会的经验才是真实而深刻的。【相关】百度“切身体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