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鬘公子悟道记

大鬘公子悟道记世尊,有一天,给众人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在迦叶佛住世的时代,在多鲁吧国中,有一个婆罗门做了国王的宰相,他德才兼备,深得人民敬仰。宰相有一个儿子,由于他生下来就长着一头非常黑亮、浓密的头发,便取名为「大鬘」。「鬘」这个字,就是形容头发美好的意思。 大鬘长得非常端庄、大方、身体强健,而且眉清目秀、齿白唇红,他的手足柔软,皮肤颜色如金,细薄无垢,具足各种美好的相貌,并且对世间一切的学问无不精通。 有一个瓦匠的儿子,名叫护喜,从小和大鬘一起长大,他们两人知心知己,互为好友。护喜曾经偶闻佛法,非常喜欢,并潜心修持。他也是一个孝子,非常孝敬双目失明的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 迦叶佛所住的精舍,离多吧鲁国不远,那儿有两万名比丘,都已修得阿罗汉果,和迦叶佛一起安居。 有一天,护喜邀大鬘说:「大鬘,我们一起去拜见迦叶佛吧!」 大鬘自恃学问高深,轻慢地说:「有必要吗?那个人只是一个秃头罢了,能有什么修行呢?」 「大鬘啊!佛法是很不容易听到的。你最好和我一块去拜见佛陀!」护喜说。 「唉呀,何必多此一事呢?」无论护喜怎么劝,大鬘就是不去! 护喜见劝不动大鬘,灵机一动,就转了话题:「那么我们一块去河里洗澡好吗?」大鬘高兴地答应了。 于是他们一起来到河边,准备脱衣下河洗澡。 这时,护喜抬起右手,指着不远处的房屋说:「大鬘啊,迦叶佛的精舍就在前面,我们一块去吧。」 大鬘不耐烦地回答:「去那儿做什么啊?」 护喜一把抓住大鬘的衣服,拉着他向前走去,大鬘就顺势把衣服脱掉,转身往回走。护喜一见这情景就急了,他不顾忌讳,一把抓住大鬘的头发,往回拉。 「你这个护喜!不怕掉脑袋啊?」大鬘惊叫道。 当时,这个国家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许抓别人的头发,如果抓了,就要被斩首! 护喜坚决地说:「我就是不怕掉脑袋!今天拼死也要拉你去见佛陀!」 大鬘忽然转念一想:「他这样做一定是有道理的,否则他怎么敢冒死抓我的头发呢?」于是才对护喜说:「护喜,你放开我的头发,我跟你去就是了。」 护喜松开手,大鬘整理好头发,穿上衣服,俩人一起来到迦叶佛的精舍。 护喜顶礼后,向迦叶佛说道:「这位大鬘公子是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然而他现在还没有接触过佛法,更没有皈依三宝,希望世尊可以为他开示,使他明白佛法的道理。」 大鬘看着迦叶佛,心里有些不相信地想:「别人都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今天看来似乎还缺少两种相好哩!」 这时,迦叶佛已经看穿了大鬘的心思,便伸出「广长舌相」用舌头遮盖自己的脸、额头、耳朵七遍,后又缩回口中。舌面发出的五色光,遍布三千大千世界,使日月失辉,光芒又绕迦叶佛身体七遍,从自己头顶上融入。 迦叶佛又施神通,单独在大鬘眼前示现各种奇妙的景象。大鬘看到迦叶佛具足三十二种相好,并具足大威神力,高兴得不得了。 迦叶佛又对大鬘讲了三皈依、五戒、及行菩萨道的功德。 大鬘听完佛说法后,即向迦叶佛顶礼,说道:「我今忏悔往昔身、口、意所造的一切恶业,乞请伟大的佛陀能接受我的忏悔。从今以后,不敢再造恶业。」他反复说了三遍,迦叶佛即默然允诺。这时,大鬘和护喜一起顶礼佛足,满怀欢喜地返家。 在回去的路上,大鬘对护喜说道:「护喜,你真是没有福报啊!我真不愿再见到你,也不愿再听到你的名字。」 「为什么?」护喜惊讶地问。 「你既然早就听到这么好的佛法,怎么还能在家呆得住?而不会想赶紧跟随佛陀出家修行。」 护喜说:「情况不同啊!我的父母年纪大了,又都双目失明,如果我出家了,谁来照顾他们呢?我出家修行,他们一定会饿死的,所以我现在无法出家呀。」 大鬘说:「我听闻了迦叶佛讲述的佛法后,知道了因果,也明了了佛法难闻,所以,我打算放弃权贵的身份,皈依到迦叶佛座下修行。」 护喜听了,高兴地说:「太棒了!您真是个有福之人!」 大鬘又绕护喜三周,向他合掌感激地说道:「如果以前我的身、口、意三业对你有不好的地方,还请你原谅。正因为有你,我才能够听闻佛法。」 大鬘拜别了双亲,便返回了迦叶佛的精舍,成为一名年轻的僧侣。 世尊说完这段故事后,即对舍利弗尊者说:「那大鬘童子就是我的前身,大鬘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净饭王。护喜反复劝我学佛、修道,实在是我的善知识啊!以前我曾对护喜说过:『迦叶佛不过是一个秃头而已,能有什么修行。』因此转世后便感召受苦行六年,每天只有一粒麻、一粒米的果报。因果业报确实所言不虚。」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鬘公子悟道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从用人制度上看,为什么曹丕能篡位而曹操不能

    在历史上有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荀彧阻止曹操加九锡?不仅颍川荀氏没有反对,其他家族也没有反对,曹丕篡汉几乎是平静无波澜的。曹操在各方各面都要胜过曹丕,为什么世族能眼睁睁看着曹丕篡位却不能看着曹操篡位?很简单,那就是用人制度发生了变化,今天我们来解析这个问题。

  2. 吃螺警惕寄生虫

    辗转了几家大医院,最后在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门诊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病。7月12日,经过卫生检疫,从该饭店这两种菜中都查出了广州管圆线虫。据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阴赪宏博士介绍,广州管圆线虫病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又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是广州管圆线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曾有卫生检疫人员查出某市场玛瑙螺的带虫率达到30%。专家强调,目前发现的病例主要是吃过福寿螺的人群。

  3. 纷纭杂沓造句_纷纭杂沓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纷纭杂沓fēnyúnzátà纷纭杂沓的意思和解释:纷纭:交错;沓:重复。纷纭杂沓的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虽然纷纭杂沓,仍自严肃整齐,只此一室之中,随从何止百数。”纷纭杂沓的例子纷纭杂沓造句纷纭杂沓造句相关成语的感...彩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方面,其中贬词褒用是测试的重点,十年高考中出现了不少。

  4. 专心一意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huānxīnyīyì【解释】一心一意。【出处】《汉书·翟方进传》:“其专心一意毋贷,近医药以自持。”汉·陆贾《新语·怀虑》:“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例子】无【相关】百度“专心一意”

  5. 朱棣的子女都是徐皇后生的?徐皇后是个怎样的人

    仁孝文皇后徐氏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后,父亲徐达为明朝开国功臣。徐皇后是朱棣最爱的人,明成祖的子女中基本都出自徐皇后,可见其受宠程度。徐皇后>朱棣的子女都是徐皇后生的?>徐皇后为朱棣生有他半数以上的子嗣,其前三子俱为徐后所生,分别为太子朱高炽(明仁宗)、汉王朱高煦及赵王朱高燧。>咸宁公主,永乐元年二下嫁宋瑛,正统五年薨。>徐皇后是个怎样的人>《明史》:“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

  6. 东汉帝后陵寝之汉殇帝刘隆康陵

    三、史料中有关康陵的记载 《东汉观记》载:“孝殇皇帝讳隆,和帝之少子也。和帝皇子数十,生者辄夭,故殇帝养于民。元兴元年十二月,和帝崩。是日仓卒,殇帝时生百余日,乃立以为皇太子。其夜即位,尊皇后邓氏为皇太后。帝在襁褓,太后临朝。殇帝诏省荏弱平簟。延平元年八月,帝崩于崇德...

  7. 梦见杀人现场

    周公解梦梦见杀人现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杀人现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夏日痴

    “夏日痴”是丹麦人对于雪花莲所取的俗名。它们说,“你会枯萎,会变成冰。你为什么要跑出来呢?你为什么要受诱惑呢?阳光骗了你呀!你这个夏日痴!”这首诗是以“夏日痴”开头,也以“夏日痴”结尾的。>太阳在早晨照着这朵压迫了的“夏日痴”。>这朵“夏日痴”于是便又被放到书里去了。因为它知道,它是一本美丽的诗集里的一个书签,而当初歌唱和写出这些诗的人也是一个“夏日痴”,一个在冬天里被愚弄的人。

  9. 抗战时贵阳有专门招待美军的妓院 国人出高价也不接待

       战争带来了贫穷和失业,也带来了大批的无家可归的难民。在这里女性们可以走的唯一的路只有卖淫,如果她还不太老的话。美国兵在这些人的眼中自然是很可羡慕的猎物。在印度时就有不少小兵向我问中国的女孩子是不是漂亮,好像久已神往了的样子,无怪他们一来中国就有乐不思蜀之...

  10. 讲话轻率,宰相章敦三句话断送了北宋王朝

    讲话轻率,宰相章敦三句话断送了北宋王朝章敦是北宋哲宗时期有名的宰相,个性耿直,为官期间对内进行诸多改革,整顿吏治;对外征服西夏,招降吐蕃诸部,可说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其实,当年端王赵佶能当上皇帝跟当时宰相章敦的“三进三失”发言大有关系,章敦说的三句话,直接导致赵佶登上皇位。顿时就把章敦问傻了。于是,章敦见状,又说了第二句话:“按照长幼之序,当立九子申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