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代藏书家之十五——黄丕烈

历代藏书家之十五——黄丕烈

  说起清代中页黄丕烈,藏书家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佞宋"雅号和"百宋一厘"之夸,曾引起藏书史上无数风流佳话,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说:"昔人谓乾嘉以来藏书家,当以丕烈为大宗,而乾嘉间之藏书史,可谓百宋一厘之时代。允矣。"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蕘圃,别署复翁、佞宋主人等等,清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他的藏书斋室楼名极多,先是有学耕堂,以后又陆续有百宋一厘、土礼居、求占居、陶陶室、学山海居、读未见书斋等,不一而足,其好事由此可知。

  黄丕烈好宋刻,所藏宋版多达百部,顾莼颜其室曰"百宋一厘",顾千里为作《百宋一厘赋》,并雅称黄为"佞宋主人",黄丕烈欣然认可,且以自号,由此引起藏书史上无数趣闻轶事:先是海宁吴骞欲以"千元"敌黄丕烈之"百宋",故名其斋为"千元十驾",然犹以无足够宋刻本为遗憾,后吴氏觅得宋版"临安三志"百卷,遂镌"临安志百卷人家"一印以 ... ;及至清末则有湖州陆心源名其藏书处曰" 宋楼",殆有驾"百宋"而上之意;再后又有袁克文称其楼曰"后百宋一厘"、" 宋书藏",并仿称"佞宋",至今犹为书林喜闻之谈助。

  黄丕烈的陶陶室亦颇有传奇色彩:先是黄氏得到汲古阁毛氏旧藏北宋本《陶渊明诗集》,不久又得到南宋本汤氏注《陶诗》,喜不自胜,因名其居室为"陶陶室",又邀几个同好前来饮酒品书,分享他的这份喜悦之情,并请王芑孙为他写了一篇《陶陶室记》。说起这部汤注《陶诗》,又别有一段故事。此书原藏周春处,周春字松霭,浙江海宁人,黄丕烈曾跋汤注《陶诗》说:"宋刻真本在海宁周松霭家,相传与宋刻《礼书》并储一室,颜之曰"礼陶斋",其书之得近於巧取豪夺,故秘不示人,并云欲以殉葬。贾人吴东白谈及周公先去《礼书》,改颜其室曰'宝陶斋',今又售去,改颜其室曰'梦陶斋'。并闻他估云,周去书之日,泣数行下。亦可想见其情也"。这部书原先也非周春应得之物。是书旧为长塘鲍廷博所有,某日,鲍廷博与吴骞一同去周春家,说起这部《陶诗》序末标明汤汉,不知何许人。周春一听便拍案大叫好书,并告诉他们此书《文献通考》著录,汤汉《宋史》有传。鲍廷博听后怅然若有所失,因为他已把这本书给了张燕昌。后来周春设法从张燕昌处借来此书,张见书虽破碎,但依然看得出原来的装潢用纸很讲究,便猜想可能是秘册,由此索还甚急,但却怎么也要不回来了,后经人调停,以一支重一斤的叶元卿梦笔生花大圆墨作为补偿才算了事。好多年后,鲍廷博经多方寻觅,总算才找到一部抄本,张燕昌马上怂恿吴骞重刻该书,以忏悔当时与宋版失之交臂之恨。然而这件事却使吴骞吃了哑巴亏,据说后来吴骞闻知鲍廷博藏有宋刻《离骚集传》,想借来一睹为快,而鲍廷博却怕他学周春样有借无还,所以坚持只给他看抄本。

  黄丕烈藏书,有好多别人想不出的绝招。比如他每得奇书,往往要绘画征诗,极一时风雅之盛。如《襄阳月夜图》为宋刻《孟浩然诗集》作;《三径就荒图》为宋刻《三谢诗》作;《蜗庐松竹图》为《北山小集》作;《玄机诗思图》为得《咸宜女郎诗》作。据说黄丕烈曾将这些画务辑成册,可惜后来散轶殆尽,今惟知此数种著名而已。更让人闻所未闻的是黄氏每年还要把所得的佳刻秘册供奉於书斋中,举行他独有的"祭书"典礼。如嘉庆十一年,黄丕烈与陈鱣争购宋刻《周易集解》,如愿以偿后,"以香楠制椟而藏。是冬除夕祭书,此书其首列"。沈士元《祭书图说》:"黄君绍甫,家多藏书,自嘉庆辛酉至辛未,岁常祭书於读未见书斋,后颇止。丙子除夕,又祭於士礼居,前后皆为之图。"瞿中溶《题材黄荛夫祭书第二图》:"《祭书图》作后先论,妙绘同逢道子孙。叹我风尘沦落久,奇书空向箧中存。"注云:"前图吴竹虚作,此图吴枚庵作。"

  黄丕烈不仅喜欢藏书,而且善於藏书。赵怀玉《亦有生斋文集·黄绍甫移居图赞》评说:"君好藏书,而又精於研订,非徒炫其插架之储者。今天下以藏书称,首范氏天一阁,次则鲍氏和不足斋。然范藏虽久,鲜善本之刻,鲍刻虽富,未及君别择之审。"黄丕烈又颇能读书,且勤於校勘,邃於版本。王芑孙《陶陶室记》云:"於其版本之先后、篇第之多寡、音训之异同、字画之增损,及其授受源流、繙摹本末,下至行幅之疏密广狭、装缀之精粗敝好,莫不心营目识,条分缕析。"故其所作题跋犹为人所重。汪士钟曾专收黄丕烈旧藏,以致凡有黄氏批跋数语之书,即身价倍增。光绪十年(1884),潘祖荫"因思先生一生精力尽在於是",故於海源阁杨绍和等处抄录整理出黄氏题跋,聚而刻之,成《士礼岂藏书题跋记》六卷,计收经黄氏手跋之书三一九部;此后,缪荃孙又从其他藏书家处陆续抄辑黄氏手跋七十篇,成《士礼居藏书题跋续记》二卷,后又辑得黄跋五十篇而成《士礼居藏书题跋再续记》二卷,一九一八年,缪荃孙又将上述三书和章钰、吴昌绶据所见书辑得的题跋若干,合并为《蕘圃藏书题识》十卷,收书二十八种;一书一一七部,其中包括李氏《士礼居藏书题跋补录》的二十八部在内,一九四零年,王大隆又刻成《蕘圃藏书题识再续录》三卷,收书七十四部。至此,黄丕烈的藏书题跋大致已备。

  黄丕烈的全部藏书,在嘉庆末年开始散出,至道光初年他去世前已散失殆尽。其中善本秘册多归汪士钟艺芸书舍。道光四年,即黄氏去世前一年,黄丕烈曾想编藏书和所见书总目;《百宋一厘书录》一卷,收宋版书一一二种;《求古居宋本书目》一卷,收书一余七种,是为《百宋一厘赋注》的增补本。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代藏书家之十五——黄丕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历代藏书家之十五——黄丕烈

    历代藏书家之十五——黄丕烈说起清代中页黄丕烈,藏书家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佞宋"雅号和"百宋一厘"之夸,曾引起藏书史上无数风流佳话,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说:"昔人谓乾嘉以来藏书家,当以丕烈为大宗,而乾嘉间之藏书史,可谓百宋一厘之时代。"黄丕烈又颇能读书,且勤於校勘,邃於版本。至此,黄丕烈的藏书题跋大致已备。黄丕烈的全部藏书,在嘉庆末年开始散出,至道光初年他去世前已散失殆尽。

随机推荐

  1. 林林总总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ínlínzǒngzǒng【解释】形容众多。【出处】唐·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例子】在林林总总的这类故事中,也有一个是说鲁班学习海龙王宫殿的建筑艺术。(秦牧《鲁班的妙手》)【近义词】丰富多彩,形形...【相关】百度“林林总总”

  2. 梦见看书报:少年读报成绩好,商人看书获成功

    如果是青少年梦见看书报,那预示著做梦人非常聪慧,并且足够努力,学习成绩会逐渐提高:如果是成年男子梦见看书报,那就预示著做梦人可以收获爱情;如果是女人梦见看书报,那就预示著丈夫会更加疼爱做梦人;如果是商人梦见看书报,那就意味着做梦人的生意能够成功,如果梦见看书报时字迹模糊不清,或者书包掉落在地,那就是在暗示做梦人会有人对自己搞小动作。

  3. 孕妇梦见百合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百合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百合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梦见菜羹一杯羹 梦见菜羹一杯羹什么意思

    梦见菜羹一杯羹是什么意思?梦见菜羹一杯羹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菜羹一杯羹的详细解说吧。梦一杯羹并全部喝下,感觉很甜,预兆著即将富贵。男人梦见菜汤,很快会有好消息。女人梦见菜汤,不久就会应邀参加婚礼。梦见喝汤,是祥瑞,不久的将来能得到贵重的礼物。已婚女人梦见喝汤,要怀孕。病人梦见喝汤,病情会有好转。旅行者梦见喝汤,途中会生病。《梦林玄解》梦一杯羹,吉。

  5. 孝顺的哥哥

    继母看到自己的儿子关心地问:「受伤了没有?吃水了没有?」又...前妻之子:「哥哥怎能带弟弟去跳水?」非常不谅解那孩子。有些人不重视家庭伦理,因为人性在贪欲的诱引之下,容易迷失本性,反而是纯真的孩子能表现出孝顺、善良的可贵情操。现在社会风气沉沦低迷,我们应该好好地宣扬孝道,恢复优良的传统,让人心回归纯朴,重视家庭道德伦理,社会自然就能安定祥和。

  6. 古代最惨的四个太子,他们都是一个共同的特性

    翻开中国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之处,即:几个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上,都是问题重重,导致中国了出现四个最惨的皇太子。>有人认为千古一帝的身边,人才济济,大家都是人精。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中国古代最惨的四个皇太子,看看是不是如以上所述的这般。但按照中国一贯的观点,扶苏应该是皇太子。然而,造化弄人,仁义的扶苏死了,残暴的胡亥上台了。实际上,李承乾还在政变的筹备期,就被人揭发了,人赃并获。

  7. 预防抑郁症复发需警惕这三点,四步走改善抑郁症复发症状

    服药依从性抑郁症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抑郁症复发的有效预防,这与患者服药依从性存在十分密切联系。服药依从性很重要,所以不仅仅抑郁症患者本身要重视,家属同样要做好监督工作!存在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病情复发率明显比未存在家族制抑郁症患者高。抑郁症家族史患者中抑郁症复发率明显更高,尤其是精神障碍家族史,是抑郁症复发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

  8. 左宗棠与郭嵩焘的恩怨

    张善亮同是湘阴人的左宗棠和郭嵩焘,不仅曾经是密友,还是姻亲(左的侄子是郭的女婿)。而且,郭于左有救命之恩。他们同为清朝重臣。左宗棠是著名湘军将领,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郭嵩焘也是湘军创建者之一,曾经行走于...

  9. 曾国藩、李鸿章培养了很多响当当的人物,为何左宗棠却没有?

    《清史稿》中对左宗棠的评价,完全是与曾国藩对比进行的。只有左宗棠特立独行,与曾国藩相抗衡,不肯甘居人下,两人趋向时合时不合。曾国藩以学问自敛抑,外交上主张和,而左宗棠却锋芒毕露,对外主张战,所以世人的舆论都站在左宗棠一边。这样说吧,曾国藩、李鸿章培养出来的人才叫得上来的至少有数十人,而左宗棠培养出来的人才则寥寥无几,这一点估计不认同的是少数吧。

  10. 多少次前世的回眸,才能换来今世的相牵

    多少次前世的回眸,才能换来今世的相牵,你如花的笑靥掠过我的眼帘,席卷了我心中苦涩的情感,终于盼到了执手相约百年,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演绎爱的经典。心在岁月中沉浮,你在我的耳畔低语,你这样执著,究竟为哪般,我说,你是我今生的唯一,想要忘记你,真的好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