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伪满洲国政治体制:由日本次长主导的傀儡统治 体制 伪「满洲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为溥仪。1932年3月8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年号」为」大同「。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伪「满洲国」为伪「大满洲帝国」。溥仪为「皇帝...
伪满洲国政治体制:由日本次长主导的傀儡统治
体制
伪「满洲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为溥仪。1932年3月8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年号」为」大同「。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伪「满洲国」为伪「大满洲帝国」。溥仪为「皇帝」,」年号「为」康德「。
伪「满洲国」的行政机构为伪「国务院」,其首长为「总理」。伪「国务院」下辖「外交部」、「民政部」、「财政部」、「司法部」、「实业部」、「交通部」、「文教部」、「军政部」。「财政部」后改名「经济部」,「军政部」后改名「军事部」,「实业部」后拆分为「兴农部」和「勤劳部」,又成立了「厚生部」等部门。各「部」长官为「部长」,但是实权掌握在由日本人担任的各「部」次官手中。由日本人担任的「国务院总务厅」长官为实际上的「总理」。「总务长官」由驹井德三担任,继任者为星野直树和武部六藏。各「部」的日本裔次官每周二举行聚会,商讨并决定「国家」政策和各种具体事务,被称为「火曜会」。
伪「满洲国」的立法机关称「立法院」,首任「立法院长」为赵欣伯。实际上的立法权掌握在关东军手中。伪满洲国没有成文宪法,而是由各项专门法律来替代宪法。咨询机关称「参议府」,其首长称「议长」。首任「议长」由臧式毅担任。伪满洲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最高法院」。首任「最高法官」是林棨。「最高检察厅长」为李盘。宫廷机构为「宫内厅」,伪长官为熙洽。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坚持「不抵抗」政策,前东北军大部「奉命」不战而撤至山海关以南,来不及撤退的前东北军再次一分为二:一部分有民族气节者,同仇敌忾,奋起抗日,成了著名的东北义勇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民族败类则屈膝投降,认贼作父,充当日本侵略者的走狗和打手。这些民族败类及其所率部队成为后来伪满军的骨干力量。同时,他们还招降纳叛,搜罗了一些土匪武装和社会流氓,充实到伪满军的队伍里,由日军要员所组成的伪满军政部最高顾问所操纵,在关东军的直接控制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附庸和帮凶。
国务院
伪「满洲国国务院」(日文:まんしゅうこくこくむいん),为伪满洲国的行政机关,也是伪「满洲国」政治的最高机关。伪「国务院」在体制上是伪「国家元首」溥仪的直属组织,但实际上伪「国务院」却是日本关东军主导,不少日本人在伪「国务院」中担任各要职。
*** 机构
「国家元首」 :」皇帝「(帝制移行前为执政)
「皇帝直隶机关」 :宫内府- 尚书府- 参议府- 侍从武官处- 军事咨议院- 祭祀府
「院」:国务院- 法院- 立法院- 监察院
「国军」:禁卫队- 江防舰队- 飞行队-兴安军-间岛特设队
「警察」:海上警察队- 保安局
其他「机关」:总务厅
外围团体:协和会
1932年
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时,伪「国务院「以伪「国务总理」为首,以下各部组织长官则称为总长。伪满洲国粉墨登场时的伪「国务院」首届内阁如下:
「国务总理」:郑孝胥(福建闽侯人)
「民政部」「总长」: 臧式毅(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毕业生) 「次长」 :葆康(满族)
「文教部」「总长」 :郑孝胥(福建闽候人) 「次长」: 许汝棻(满族)
「外交部」「总长」: 谢介石(台湾人) 「次长」 :大桥忠一(日本人)
「军政部」「总长」: 马占山(汉族) 「次长」:王静修(汉族)
「司法部」「总长」: 冯涵清(辽宁盖平人) 「次长」: 古田正武(日本人)
「财政部」「总长」: 熙洽(满族) 「次长」 :孙其昌(奉天辽阳人)
「实业部」「总长」:张燕卿(张之洞之子) 「次长」 :高桥康顺(日本人)
「交通部」「总长」:丁鉴修(辽宁盖县人) 「次长『 :平井出贞三(日本人)
然而「大同元年」的各部组织「长官」不过是虚设的临时组织,实权则被日本人牢牢掌握。不久马占山等长官举起抗日的旗帜成为东北抗日力量。1934年,伪「满洲国」改为伪「满洲帝国」,大部分官员由日本人和中国人担任。
1934年(」康德「元年)
1934年溥仪」即位皇帝「,各役职名有稍做变更。
」国务总理「 → 」国务总理大臣「
「总长」 → 「大臣」
1945年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灭亡。伪满洲国(终战)时的「国务院内阁」如下:
「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辽宁台安人)
「厚生部」大臣:金名世(满族) 次长:关屋悌藏(关屋悌一藏,日本人)
「国民勤劳部」大臣:于镜涛(吉林省长春市人) 次长: 半田敏治(日本人)
「文教部」「大臣」:卢元善(辽宁金州人) 「次长」 :前桥茂(日本人)
「外交部」「大臣」:阮振铎(铁岭) 「次长」 :下村信贞(日本人)
「军事部」「大臣」:邢士廉(满族) 「次长」: 真井鹤吉(日本人)
「司法部」「大臣」 :阎传绒(满族) 「次长」 :辻朔郎(辻かいき郎,日本人)
「经济部」「大臣」:于静远(辽宁辽阳人) 「次长」: 青木实(青木实,日本人)
「兴农部」「大臣」:黄富俊(辽宁沈阳人) 「次长」: 岛崎庸一(日本人)
「交通部」「大臣」:谷次亭(满族) 「次长」:田仓八朗(日本人)
帝位继承
关于「帝位」继承,在1937年的《绝密会见录》里,记载一份由溥仪与日本关东军司令签署,令人震惊的秘密「备忘录」。按照备忘录,如果溥仪确认不可能有男孩,经日本关东军司令同意后,伪满洲国的」皇位「继承人将由日本天皇选定,溥仪要做的,是向「国」内外宣传这一决定。
日本殖民
为达到使东北最终成为日本人国土的侵略目标,日本以开发的名义展开「国策移民」活动,计画20年内从日本向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日本人。1936年4月,日本关东军在长春召开」移民「会议,制定《「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画案》。截至1944年9月,居于东北各地的日本移民(包括开拓团民)共1,662,234人。在1945年后,大部分日本移民被遣返,见葫芦岛日侨大遣返。但另有日本遗孤的问题。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