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img src=https://www.lishirenzhi.com/zb_users/upload/2018/06/20180621194201152958132123571.jpg img_width=

“吕”为炎帝氏族一支的族称,出自姜姓,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吕国,史称“东吕”,实为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春秋时为宋所灭,其后裔也以国为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原鲜卑族复姓“叱吕氏”、“叱丘氏”改为汉字单姓“吕”,五代后周时又改“俟吕陵氏”为汉字单姓“吕”。另外,满、黎、仫佬、土、蒙古、土家、朝鲜等民族皆有吕姓。

吕姓发源于河南南阳西、新蔡一带。南阳吕国灭亡后,部分遗民被迁至今湖北蕲春。新蔡吕国亡国后,遗民主要散居于今河南南部及安徽北部。南北朝时,吕姓有进入今浙江、江苏等地者。北宋初年,吕姓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康熙年间,这两地有吕姓人到了台湾,进而远徙海外。

各行各业均有吕姓锋芒毕露者。战国时代卫国阳翟(今河南禹州)大商人吕不韦,因鼎力助原为赵国人质的秦庄襄王继位而官至相国,受封文信侯,更被后来继位的秦始皇嬴政尊称为“仲父”,组织门客编有《吕氏春秋》。三国时东吴名将吕蒙先在赤壁之战中与周瑜等大破曹军,后大败关羽,夺回荆州,战功赫赫,受封南郡太守、孱陵侯。南宋时期的吕祖谦做过著作郎兼国史馆编修的官,著有《东莱博议》,其中阐发了他对春秋三传的独到见解。后人因以“东莱”为堂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