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935年7月,傅抱石学成返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31岁回国,恰好是傅抱石后半生的起点。此后几个时空变迁的不同阶段,与傅抱石的艺术风格及成就有重要的关联。傅抱石学术研究的重心在对画家石涛和山水画史的研究以及中外美术交流。这一阶段中傅抱石的笔墨风格有较前显著不同的变化。这种含糊中的脉络,构成傅抱石独特的肌理。
[名家名品] 傅抱石的国画艺术
近现代傅抱石 擘阮图
近现代傅抱石 赤壁图
近现代傅抱石 东山携妓图
近现代傅抱石 晋贤图
近现代傅抱石 九老图
近现代傅抱石 苦瓜诗意
近现代傅抱石 李太白像
近现代傅抱石 柳荫仕女图
近现代傅抱石 琵琶行
近现代傅抱石 山鬼
近现代傅抱石 山 ... 上
近现代傅抱石 仕女
近现代傅抱石 苏武牧羊
近现代傅抱石 问道图
近现代傅抱石 洗手图
近现代傅抱石 湘图
近现代傅抱石 渊明沽酒图
近现代傅抱石 郑庄公见母图
近现代傅抱石 醉僧图
傅抱石,1904年10月(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八月)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新喻县章塘村。原名长生,初小四年级时改名瑞麟。17岁就读省立第一师范,开始美术创作与研究,自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1965年9月29日因脑溢血病逝南京寓所,享年61岁。
傅抱石的父亲是孤儿,在农村当长工。因为肺病不能扛重活,流落南昌,以补伞为生。母亲是逃家的童养媳。他们生了七个子女,但生计艰难,六个先后夭折,傅抱石就是仅存的第七个。幼年时,又惨遭父丧,成为第二代孤儿。全靠寡母补伞洗衣维持困顿的生计。7岁入私塾附读,11岁到瓷器店当学徒。邻家裱画店与刻印铺引发了他对书画篆刻最初的兴趣,开始自学。13岁得乡亲资助上江西第一师范附小。高小毕业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入师范学校。22岁已写成第一部著作《国画源流述概》。
23岁师范艺术科毕业,留校任教。26岁完成第一本美术史专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1年版)。 这样一位杰出的青年得到了徐悲鸿的赞扬与推荐,于1933年以江西省公费留学日本。据盐出英雄与金原卓郎所述,傅抱石在国内时已稔知日本东洋美术研究之泰斗金原省吾,仰慕不已,曾写信求教,并为所悦纳。傅抱石遂就学东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科,师事金原省吾博士习美术史与理论,就山口蓬春等先生习日本画,就清水多嘉示先生习雕塑。傅抱石在日本,勤奋用功,非常人所能及。三年间,翻译了梅泽和轩的《王摩诘》和金原省吾的《唐宋之绘画》,编写了《中国绘画理论》,1934年5月在东京举行了书画篆刻个展。
1935年7月,傅抱石学成返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现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直到他1965年逝世为止。生活的清苦,抑阻不了他精神创造力的昂扬。30年间,傅抱石在教学、研究、著述、旅游写生和不懈的绘画创作中绞尽他最后一滴心血,留给人间极珍贵、极丰富的艺术遗产。
31岁回国,恰好是傅抱石后半生的起点。此后几个时空变迁的不同阶段,与傅抱石的艺术风格及成就有重要的关联。
第一阶段自日本加南京到抗日战争期间入川之前共4年。傅抱石学术研究的重心在对画家石涛和山水画史的研究以及中外美术交流。这时期的画,尚未建立独特风格。我们所能见到极有限的作品,多半深受明清之际,尤其是石涛等画家的影响。
第二阶段是入川之后,到1946年回南京这7年间。四川的山川草木,特别地激发了这位艺术天才的灵感。历代山水画家都有启发灵感的“圣地”,如范宽的终南、太华,黄子久的富春江,梅清的黄山等。四川是傅抱石开悟自然神韵的地方。他曾说:“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又说:“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缅于东南的人所没有、所不敢有的。”他款署“重庆”或“东川金刚坡下”的作品,是他一生杰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42岁以后迁回南京起10年,是第三阶段。傅抱石的创作转向更深入的内在层次,多为历史人物、古诗造境与发自胸臆的山水作品。这是他一生杰作的另一部分。
第四阶段应从1957年出国访问罗马尼亚、捷克起,最后的9年。期间包括湖南、国内六省十几个城市(行程二万三千里)、东北、浙江以及江西等五次旅行写生。这一阶段中傅抱石的笔墨风格有较前显著不同的变化。因为减少想像臆 造,面对真景写实,技法更多样化。而主观内省的深度与浓郁的诗情便相对淡薄。
傅抱石是画家,但对美术史与理论的研究之精深,完全是典型的学者。也正因为他在史、论研究方面之精深,才有其自出机杼的绘画创造。
傅抱石的画吸取了传统名家的精华,倪云林、高克恭、陈洪绶、王蒙、髡残、梅清、石涛、恽南田、程邃、萧云从、吴历等画家,都给他深刻的影响。早期的山水,受石涛的启发尤多。30岁前后留学日本,那些接受中国水墨画薰陶的近代日本画家,也反过来给傅抱石许多影响,如桥本关雪、横山大观、小杉放庵、平福百穗等。他在日本“还认真地学习了(西方的)素描”。他自己也说过:“我的画确是吸收了日本画和水彩画的某些技法,至于像不像中国画,后人自有定论!中国画总不能一成不变,应该吸收东洋画的优点,消化之后,为我所用啊!”
傅抱石的人物画大概可分两种:历史人物与典故,文学名著或诗句为题材的人物画。
傅抱石的人物最使人勾魂摄魄处往往在眉眼的神情。更进一步的是他把古代的线条,由原本工整变为飞动潦草之外,又运用了许多破锋飞白的线条。这使傅抱石的人物画技巧与他的山水中的“抱石皴”一样,显示了有如音乐的特性--旋律与节奏之美超越了概念的清晰与描绘的拘泥。
山水画在傅抱石一生的创作中占最主要的部分。他最好的人物画与山水画虽然很难分轩轾,但从个人创造的角度来看,他的山水画无疑有更高的成就。
传统的烟云与虚实的处理手法,傅抱石也常运用,但大不似传统派的公式化与定型化。他更多的是满纸上下充塞山峦树木,形成“大块文章”的结构。他的“大块”结构,里面有层次,有脉络,却又含糊一片,墨沈淋漓。这种含糊中的脉络,构成傅抱石独特的肌理。纺织这独特的肌理者,就是睥睨古今的“抱石皴”。他的皴法融会、活用了各种传统皴法,而归集于“破笔散锋”的运用。有人认为“抱石皴”是“用草书笔法作皴”,也有人指出“古人只有中锋和侧锋两种笔法,变化是有限的,侧锋作皴且易凝滞,先生创作性地把笔锋散开,实际上等于无数中锋”这都很有见地。只要能表现不同的特质与意趣,写、涂、抹、推、拉、压、簇、转、扫,都肆无禁忌。傅抱石说:“我认为中国画需要快快地输入温暖,使僵硬的东西先渐渐地恢复他的知觉,在图变更他的一切。换句话说,中国画必须先使它动,能动才会有办法。”傅抱石皴法用笔的多样变化与突破格法,确是前无古人!
傅抱石不但是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画家,而且是世界第一流画家。(何怀硕)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