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瓷器艺术

中国文化  中国陶瓷

  中国瓷器成熟于距今1,800余年前的东汉时期,千百余年来在中国古代手工业 ... 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瓷器是用瓷石或高岭土做胎,在1,200℃左右的高温中烧成,胎体较陶器坚固,且经久耐用。瓷器表面施有一层高温釉,不仅使器物具有美观效果,而且便于清洗。

  瓷器的胎体可塑性极强,可以 ... 成各种形状的器物,便于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制瓷原料成本低,可以大量生产瓷器,与金、银、铜等金属器相比,既经济又实用,所以一经问世,就深受世人喜爱。

  瓷器不仅是可供使用的物质器皿,而且在造型、色泽和装饰工艺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美学鉴赏性和收藏价值,堪称实用与观赏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交融的产物。

  中国既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瓷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生产国。

目录

概述

中国陶瓷: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牡丹碗 中国陶瓷:清咸丰景德镇窑蓝地金彩三管葫芦瓶

  古陶瓷器不仅以优美的造型,给人带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同时由于其珍贵的文物价值而格外惹人瞩目。对于一件古陶瓷的价值作出正确评价,需要具备较高的历史知识、美学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通常要作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辨别真伪:即依据各时期瓷器所具有的特征,确定瓷器是真品还是后世仿品,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需要首先解决的。

  断定时代:即正确指出瓷器的 ... 年代,具体到明清两代瓷器,还要详细断定出是哪个朝代的器物。

  判断窑口:即确定瓷器的产地,也就是判断器物属于哪个时代、哪个地区窑场生产的。

  评价:即观察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开裂变形等现象;纹饰是否生动;釉彩是否鲜艳,以便正确评定器物的优劣等级,以及艺术价值的高低,和经济价值的大小。

  对于一件古代瓷器的收藏,并不是年代愈久远价值愈高,收藏性愈大。其收藏的取向,除以上所列举的几点外,还要看是否具有科学研究性、艺术性以及它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否具有代表性。

  目前对古陶瓷鉴定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进行:

  一种方式是凭借考古发掘数据,用目测、手试等 ... ,采用考古学中类型学的方式,对器物造型、纹饰、胎釉及 ... 工艺特点进行综合排比分类,寻找共同特征,以确定其年代、窑口产地及真伪。它主要凭借的是个人经验,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一种方式是科学技术检测法,它需要借助于科学仪器和精通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方能进行。目前主要采用的 ... 有用碳14和热释光法,间接或直接测定陶瓷的年代;用光谱仪或质谱仪,分析比较陶瓷的化学成份;用中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定其化学元素的含量;用电子显微镜检定陶瓷的质地结构等。

  陶瓷鉴定在考古学上也具有重要作用,近代考古发现证明,亚州、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考古文化层的绝对年代,常常需要由所出土的中国陶瓷器来断定时代。因为陶瓷即使破碎了,也会留下坚硬的瓷片,记录下漫长岁月所留下的历史痕迹。英国考古学家惠勒曾说:「十世纪以后的坦葛尼喀地下埋藏的历史,是用中国瓷器写成的。」

艺术魅力

中国陶瓷:明宣德霁红釉僧帽壶

  中国陶瓷器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它既是日常生活中所用之物,又是供人们品鉴欣赏的工艺美术品,还是皇家祭祀天地鬼神的器物。它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它是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在古代社会中,瓷器还是区别等级尊贵之物,体现出的是一种皇权至高无上的威望。

  中国瓷器在其发展历程中,在实用的前提下,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追求一种和谐、高贵、华丽之美。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造型、纹饰与釉色上。它有其自身发展的一贯性,既有伟岸浑厚的大型器皿,也有精巧玲珑的娇小之作;既有绚丽多姿的彩瓷,也有如翡翠美玉般的色釉瓷;既有以绘画方式描绘的图案,也有以刻、划、雕、印之法装饰的纹饰。其装饰技巧之精湛,装饰纹样之丰富,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釉彩

  如果说陶瓷的造型犹如人体,那么釉色就好比衣着,紧紧地依附于人体,把人体装扮得艳丽多姿。它们或华丽典雅,或质朴无华,或淡雅宜人,充分展示出神奇的魅力。

  彩瓷和色釉瓷为两类不同的瓷器,彩瓷根据花色品种和施彩工艺不同,又可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色釉瓷指的是釉料的装饰颜色,根据其品种可分成黄釉、红釉、蓝釉、青釉、白釉等多种釉色。

  瓷器自早期开始,便是以颜色釉装饰为其特征,特别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青釉,曾独霸天下数百年。隋代白釉瓷器的出现,最终结束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唐代长沙窑具有历史意义的首创之功,在于突破了以往瓷器装饰上,主要采用贴花、印花、刻花、划画等技法的局限,而是借助毛笔将彩料涂在瓷器生坯上,然后施加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高温釉下彩瓷的烧制成功,为彩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宋代当钧窑烧出灿若晚霞的铜红窑变釉后,为中国陶瓷美学又开创了一个新境界。它使高温颜色釉本身取得了独立的美学价值,已不再仅仅是器物的保护层。

  元明清时期不仅是颜色釉瓷器的发展时期,也是彩瓷争奇斗艳之时。此时颜色釉瓷品种繁多,甚至同一种釉色也能烧出不同的色调,如蓝釉有天蓝、洒蓝、霁蓝之分,青釉有粉青、豆青、东青之别。此外,还有集各种色釉于一器、变化莫测的「窑变」花釉,以及鳝鱼青、鳝鱼黄、蟹甲青、蛇皮绿、茶叶末等铁质结晶釉。

  元明清时期彩瓷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特别是青花、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釉里红的烧制,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青釉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陶瓷发展史,青瓷烧制的时间最为久远。东汉时期当成熟的瓷器诞生之后,青瓷作为最早出现的品种,即盛行于天下。虽然隋唐之际各种釉色的瓷器相继出现,至宋代更是名瓷迭出,但是青瓷并不因此而没落,相反在宋代还衍生出许多著名的品种。

  宋代官窑、哥窑青瓷,为显出庄重凝厚、古拙质朴的美质,特意在胎体中加入适量的含有氧化铁的紫金土,以形成「紫口」、「铁足」现象,其釉面自然生成的层层迭迭、千奇百态的开片纹饰,更是饶有趣味。

  北方民窑中的耀州青瓷,在继承越窑青瓷刻划技法的基础上,也独辟蹊径,不仅刀锋更为犀利流畅,且所刻图案「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宋代龙泉窑的匠师们,为使青瓷呈现美玉和翡翠之风韵,在胎体上多次施釉,就好像水深能增加其青色的道理一样,终于烧成了青翠欲滴、可与翡翠媲美的「梅子青」色,代表了中国历史上青瓷烧制的最高水平。

  元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窑彩瓷的兴起,终于结束了中国瓷器以青色釉为主的局面,开始了一个色彩缤纷、灿烂绚丽的彩瓷新纪元。

白釉

中国陶瓷:明永乐景德镇窑白釉僧帽壶

  白如凝脂、浑然一色的白瓷,最具自然天成的情趣,它看似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却极具诱人的魅力。因为正是有白瓷相衬,才有奼紫嫣红的彩瓷争妍。然而白瓷的出现绝非易事,它经历了一个由青到白,漫长的工艺技术发展与提高的历史进程。

  1971年在河南安阳虽然出土了一批北齐时期的「白瓷」,包括碗、杯、罐、四系缸、长颈瓶等器物,但这批近似白瓷的釉面上却微微泛青绿色,且为数有限。它表明此时白瓷胎釉尚未达到成熟白瓷的标准,还是属于青瓷向白瓷过渡阶段的产物。

  成熟白瓷的出现是在隋代,唐代邢窑白瓷以其光洁纯净的釉色,成为风靡天下的名瓷。宋代定窑白瓷以在白色釉面,采用印花、刻花与划花的技巧,将白瓷从纯白色装饰,推向一个繁花似锦的新阶段。

  白瓷在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御窑场,始终没有断烧,而且历朝都有绝代佳作问世,如元代白瓷,釉面白中泛青,恰似鸭蛋色泽,称之为「卵白釉」;永乐白瓷色调白如凝脂,素若积雪,恬静柔润,称之为「甜白瓷」;宣德白瓷汁水凝厚如堆脂,光莹如美玉;嘉靖白瓷纯净无杂;万历白瓷透亮明快等等,不胜枚举。白瓷在宫廷中的地位,也以一种从空前的显赫声望而载入史册。

黑釉

  黑釉瓷器首先在东汉时期出现于中国南方,北方黑釉瓷器的出现,大约要比南方稍晚。但是当历史跨进10世纪末叶时,黑釉瓷器的烧制就并起于大江南北,且争相竞逐,从此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一席。

  黑瓷与青瓷虽然彼此互不相关,但在生产工艺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并在还原焰或氧化焰中烧成。其主要差别只是釉料中氧化铁含量的多少和烧成温度的高低,所以这两种釉色的瓷器能够在同一窑中烧成,人称「姊妹瓷」。

  在黑瓷发展史上,以宋代福建建阳窑黑釉盏中「油滴」、「兔毫」最为名贵。「油滴」是指在黑色釉面上,散布着许多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大小不一的小圆点,圆形似油滴,故得此名。「兔毫」又分「金兔毫」、「银兔毫」和「灰兔毫」三种,它的特征是因其在绀黑发亮的釉面上,并排闪现出一种带金属光泽的丝状条纹,形似小兔的毫毛筋脉,故称「兔毫」。

  宋代除建窑黑釉盏享有声誉外,江西吉州窑的黑釉瓷器也久负盛名,特别是它的黑瓷装饰风格别开生面,仿如海龟身上斑驳的「玳瑁釉」,仿鹧鸪鸟胸部灿烂羽毛的「鹧鸪斑釉」,还有以剪纸、树叶贴在釉面上的「剪纸纹」、「树叶纹」等,皆维妙维肖,情趣盎然。

红釉

中国陶瓷: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瓶

  中国人常以红色代表吉祥、富贵,被誉为「千窑一宝」的红釉瓷深受人们喜爱。 1974年江西景德镇市郊凌氏墓出土的两件红釉瓷俑,是目前中国所发现的首件纯正红釉瓷,证明了红釉瓷是在元代景德镇烧制成功的;从此红釉瓷器便自成体系,与青釉、蓝釉等颜色釉一样,成为颜色釉瓷中的奇葩。

  如果说元代纯正红釉还处在创烧阶段,那么明代红釉器就已经完全成熟了。特别是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成功的「鲜红」釉,色调纯正,光莹鲜艳,堪称绝代佳作。宣德红釉称为「宝石红」,其红中稍带黯黑,釉色中常闪耀出如红宝石一样的光泽,耀眼夺目。

  由于铜红的呈色极不稳定,在烧制中对窑室的气氛又十分敏感,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一窑甚至几窑才能烧出一件通体鲜红的产品,所以要得到比较纯正的红釉器十分不易。高温铜红釉的烧制工艺,自明代宣德以后逐渐失传,终明一代再没有得到恢复。

  清代康熙时期制瓷业最伟大的贡献,是恢复了失传200多年的高温铜红釉的生产。此时红釉瓷器名品迭出,最为著名的红釉瓷器有郎窑红、豇豆红和霁红。

蓝釉

  蓝釉是以一定量的含钴物质,作为着色剂掺入釉中所呈现的釉色,属于高温颜色釉中的一种,釉色犹如蓝宝石一般,晶莹透体、浑然一色。

  钴蓝虽然早在唐三彩中就已出现,但那是钴在低温中的呈色,作为高温的钴蓝釉的烧制成功,最早是在元代。

  蓝釉在元明清时期,其生产从未间断,由于色泽深沉,主要作为皇室祭祀用瓷,又称作「霁蓝」或「祭蓝」,并严禁民间使用。如《大明会典》「器用」一章中,记述祭祀用器时曾提到:「洪武元年,多以金造……,二年祭器皆用瓷……。嘉靖九年,朝廷规定四郊各陵瓷,圆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这是以青、黄、红、白四色瓷器象征天、地、日、月。中国古代对青色的解释一向有多种含义,举凡青、绿、蓝、黑几乎无所不包,因此皇家祭天所用的青釉瓷器,实际上是指蓝釉器物而言。

  蓝釉瓷器在釉色上,各时期变化不大,其品种除霁蓝外,还有洒蓝、天蓝等多种色调。除纯然一色的器物外,在蓝釉上最常见的装饰有两种:一种是在蓝釉器上,以金彩描绘花纹;另一种是在蓝釉上衬以白色(留白)花纹。

黄釉

  古代中国帝王把黄色作为天子之色,黄釉瓷器是帝王专用之器,并严禁民间使用。

  瓷器上纯正黄釉最早出现在明代宣德时期,当时「宣红」与「宣黄」曾名重一时。明清时期黄釉瓷器一直是景德镇御窑场最大宗的产品,其产量之巨大令人难以想象。

  明清各朝因烧造条件所限,即使是单色的黄釉,也有深浅、浓淡之分。明代黄釉首推弘治时期的器物釉色最佳,其色调淡雅娇嫩,称作「娇黄」,在中国陶瓷史上,常把它作为明代黄釉瓷器的典型。

  清代以康熙时期的黄釉瓷器最著名,其釉色因与蜜蜡相似,故称作「蜜蜡黄」。雍正黄釉因色如鸡蛋黄,又称作「蛋黄」,其它诸如「鱼子黄」、「鸡油黄」、「西洋黄」等等,也都是后人对清代黄釉色泽的比喻。

  黄釉瓷器在明清两代,虽然都是宫廷御用瓷,但对黄釉瓷器的使用略有不同,明代黄釉瓷器主要作为皇室的祭器,清代黄釉瓷器除了继续作为宫廷祭祀用器外,在宫中黄釉瓷器还成为陈设观赏及日常生活用瓷。

  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例,黄釉瓷器在所有藏品中数量最多,同一品种可多达成百上千件。这些瓷器当时由于生产量大,一般是装在竹桶中运进宫中,所以又称为「桶瓷」。

花釉

  花釉是指在黑釉、黄釉、黄褐釉、天蓝釉上,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做装饰的瓷器而言。这些斑点在器物上,排列十分随意,它们或像蓝天上的一片白云,或如大海中的一簇浪花,生动自然,形态万千。

  花釉瓷器主要出现在唐代,其 ... 原理是在黑色底釉上,涂以铜、锰、钛、磷酸钙为釉料的物质。在高温烧制过程中,这些釉料和底色的铁质釉融合而产生化学变化,于是形成这些彩色斑块,它是唐代釉料装饰上的一项新成就。

  唐代花釉瓷器以曲柄双系壶为代表性器物,还有罐、葫芦瓶、三足盘、腰鼓等,造型与同时期其它釉色器物风格相近。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花釉拍鼓,极为罕见。它形体较大,长约58.9厘米。此鼓形状为两头大,中腰细,鼓身突起数道弦纹。器身通体饰黑釉,月白色大块斑点均匀排列其上。这件花釉拍鼓是目前已知器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件。

  花釉瓷器的产地在今河南、山西一带,20世纪60年代在河南寿县的黄道窑窑址,首次发现花釉瓷标本。

斗彩

中国陶瓷:清嘉庆斗彩缠枝花盖罐

  斗彩是指瓷器彩绘的一种工艺而言。它是在坯体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彩炉烘烤,最后成型。由于彩绘方式分釉上、釉下彩两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称为「斗彩」或「逗彩」。

  斗彩始烧于明代成化时期,成化斗彩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工艺,尤其是那釉下紧贴胎体幽艳浓丽的青花,透过洁白的釉面所闪耀的迷人光彩,与釉上绚丽灿烂的彩绘遥相辉映、争奇斗妍,令历代鉴赏家赞叹不已。

  成化斗彩由于其彩绘精细,是陶瓷史上最为名贵的品种之一。然而若从斗彩的发展和成熟技艺来看,还应首推雍正斗彩。清代雍正时期,由于粉彩盛行,出现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的工艺,丰富了斗彩的表现力。雍正斗彩在明代成化斗彩的原有基础上,加入了粉彩的技法和金彩装饰,形成了斗彩加金、斗彩加粉的新品种,这是重大突破。

  雍正斗彩不仅釉彩更艳丽,而且诸色皆有浓淡深浅之别。釉上所施彩料更是严格地填在轮廓线内,几乎没有一笔超出框线,具有与工笔画相似的艺术效果。此外,雍正斗彩还在原有红、黄、绿、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红、胭脂红、藕荷、玫瑰等各种颜色,可以说是集历代斗彩之大成。

五彩

中国陶瓷:明嘉靖青花五彩鱼藻大盖罐

  五彩是釉上彩中的一种,它是在已烧成的素胎瓷器上,用多种彩料绘画图案花纹。五彩是在宋、金时期红彩、绿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明代五彩器一般以红、绿、黄三色为主,蓝彩则以釉下青花代替,这种以青花作为五彩中的一种色彩,又称为青花五彩,以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器为代表。

  清代康熙时期,由于发明了釉上蓝彩,所以蓝彩代替了釉下青花,使釉上的红、绿、蓝、黄、紫等五种彩料得到充分发展,极大的丰富了瓷绘的表现力,「青花五彩」一词也逐渐被「五彩」一词所代替。

  明代青花五彩与清代五彩,在艺术表现上明显不同,明代五彩器线条苍劲有力,釉色以红、黄色为主,画面透视感较差,图案大色块涂抹现象严重。而清代五彩器色调比较柔和,以淡绿色为主色调,画面透视感增强,在同一种颜色中还有深浅之分。

  清代康熙一朝为五彩瓷器兴盛发展期,自雍正以後,因为粉彩瓷器的迅速发展,五彩器被粉彩瓷取而代之,仅留下的一些五彩品种,也多为仿古器,生产数量极少,因此五彩又称作「古彩」。

漆器

珐琅彩

  珐琅彩瓷是吸收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于瓷质胎地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釉上彩瓷。它是在康熙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先由宫廷画师出具样稿,由景德镇御窑瓷厂烧制上好的素胎,然后送往紫禁城内「造办处」选胎,再经「如意馆」宫廷画师绘画、填彩,最后入宫内彩炉烘烧。

  珐琅彩瓷最突出的特点,是绘画时是什么颜色,烧出来仍是什么颜色。施彩虽较薄,但看起来却有凹凸不平的立体感,绘画层次鲜明,色彩瑰丽,精美异常。它采用中国画的章法布局,勾勒填色、没骨敷彩,并利用画面中的空白,配以书法隽秀的题诗;诗的引首、句后还加以朱砂印章,成为集瓷、画、诗、书、印于一身的高雅艺术品。

  珐琅彩瓷的用料,在康熙时期以进口珐琅料为主,雍正六年以后,随着宫中自炼珐琅料成功后,珐琅彩瓷以其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绘画技巧,成为紫禁城内皇帝、后妃们赏玩的「御用瓷」,在清宫内独领 ... 近百年,乾隆皇帝由此赐御旨「庶民弗得一窥」,并不准赏赐王公大臣。

  珐琅彩瓷由于纯为宫中皇帝、后妃们把玩的御用瓷,所以一直秘藏宫中;又由于烧造成本昂贵,仅以康、雍、乾三朝为限。据统计目前国内外传世的珐琅彩瓷,数量不过几百件,而且绝大部分收藏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仅有极少部分流散到国外一些著名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粉彩

  粉彩是由于彩料中含有铅粉的成分而得名,其主要特征是所用的彩色比五彩丰富,最多可达十多种以上,与五彩、斗彩相比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绘画技法上,粉彩与明代盛行的五彩完全不同,它由平涂改用具有光暗变化的渲染法,所绘花纹图案,均具有纸面绘图般的艺术效果。

  在绘画题材上,粉彩最擅长表现的是花鸟画,不仅能渲染出花朵的阴阳向背,而且能使花朵在色调上,具有浓淡深浅之别,画面层次感强。

  粉彩的焙烧温度比五彩略低,色调以淡雅柔丽见长。粉彩一般是在白釉上绘画纹饰,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色地的彩绘,如绿地、珊瑚红地、黄地、蓝地、酱地粉彩等。

  粉彩是在清朝康熙晚期,受珐琅彩影响而出现的一个新品种,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并完全取代五彩,成为釉上彩的主流,并一直延续至清末。

青花

  青花瓷器经元、明、清三代发展直至现在,700多年来一直盛烧不衰。它流传之广、评价之高、影响之大,几乎是任何一类名瓷难以相比的。

  从现有的历史实物来看,青花瓷器早在唐代已初见端倪,

  1975年在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青花器。但这些出土瓷片数量极少,胎体瓷化程度不高,釉面青料色泽灰暗,纹样也是极为简单的几何图案而已。宋代也有极少量的青花瓷器出土,花纹图案同样十分简单,这些都可以算作是青花艺术的原始阶段,只有到了元代,青花瓷器才真正日渐成熟,大放异彩。

  元代至明清时期,青花成为瓷器生产中最主要的品种。在全国范围内,除景德镇窑烧制外,云南玉溪窑、福建云和窑等地也有烧制,但以景德镇窑产量最大, ... 工艺最精。

  青花由于用料质量不同,其呈色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各个时期青花瓷器所表现的特征,主要取决于青料的呈色能力。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以云南产的珠明料为主,由于氧化钴的含量可达8至9%,因此青花不仅发色纯正、青翠亮丽,是历代青花中的标准色调,而且由于采用分水法绘画,此时青花图案不仅能将物体阴阳反侧表现出来,而且能将凸凹不平的质感呈现在观者面前,是瓷绘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釉里红

  釉里红是指以铜红釉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上透明釉,在1,300℃以上的高温下烧成,在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它是铜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作用的结果。

  釉里红虽然最早出现在元代,但元代釉里红器,其色调一般比较暗淡,没有浓淡相间的色阶区别,绘画纹饰也比较简单。传世的元代釉里红器非常少,最早见于景德镇至元四年(1267年)墓出土的四件器物。

  明初洪武时期,釉里红器较为盛行,以大盘、大碗及玉壶春瓶等器型多见,但此时釉里红的呈色也极不稳定,直至宣德时期,釉里红的烧制才达到成熟阶段。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釉里红极大发展时期,此时不仅红色发色鲜艳、纯正,而且纹饰细腻,层次鲜明,并且涌现出许多新品种,如青花釉里红、釉里三色等。晚清时期釉里红的烧制再无精品问世。

纹饰

  纹饰是指瓷器表面的装饰或图案,其题材内容相当丰富,就其不同的图案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山水人物、花鸟虫鱼、 动物、诗词文字、几何纹样及宗教题材。

  瓷器上的纹饰不仅是装饰器物的图案,它还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信念和热爱,因此纹饰的发展表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特征。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已经出现了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动物和植物纹饰,它是原始先民们生活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充满吉祥寓意的纹饰开始出现在瓷器上。至清代,瓷器上的装饰纹样甚至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明清时期随着文学艺术的繁荣,瓷器上的纹饰也融进了小说及戏曲人物图案,同时纹饰在绘画风格上,也吸收了中国画的特点,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使纹饰表现力更强。

  纹饰与造型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完美的造型加上和谐的纹样,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纹饰装饰的技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刻划、模印、堆贴、镂雕和彩绘。宋代以前瓷器上的纹饰,主要以刻划、模印、堆贴和镂雕的技法为主,到元明清时期彩绘方式占了主导地位。

书画诗文

  中国瓷器的彩绘装饰,在吸收了传统绘画的技法以后,即由以图案形式为主,一变而成为以写实绘画形式为主。这对于描写现实生活、扩大装饰题材和提高表现技巧,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明清彩瓷中,举凡可以描写的事物,如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无一不可作为瓷绘的内容。所用绘画题材不仅与同时期绘画相近,而且其艺术风格和绘画手法,均与当时画风相表里,甚至还有绘上名家书画作品之作。

  以诗文作装饰是指在瓷器的纹样中,没有花、草、虫、鱼、人物等绘画内容,完全用诗文进行装饰,这种装饰在唐代长沙窑、宋代磁州窑釉下彩绘瓷中即已出现,康熙时期达到极盛。

  康熙瓷器上常用整首辞赋装饰器皿,如在康熙时期的笔筒上,常见题写《腾王阁序》、《圣主得贤臣颂》、《赤壁赋》、《归去来辞》等辞赋,其书体篆、隶、楷、草各体均有。

吉祥纹样

中国陶瓷:明嘉靖青花云鹤风调雨顺葫芦瓶

  瓷器上的吉祥图案,可以说是伴随着瓷绘艺术的产生而产生,人们将一种图案装饰到器物上,就赋予它美好的含义。吉祥寓意图案在宋代瓷器上兴起之后,成为陶瓷装饰的主要内容。入清以后这种装饰艺术,发展到十分丰富的境地。

  吉祥纹饰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取材也相当广泛。举凡自然界中各种花鸟、禽兽和器物,都可被赋予各种不同的吉庆寓意。它采用谐音、象征、会意等手法;或取其形象,或借其读音,共同构成会意图案。

  以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中的「三多图」为例,所谓三多是指画面上的石榴、佛手和桃实纹饰而言。因石榴象征多子,佛手中的「佛」与「福」字音相似;桃又称寿桃,含长寿之意;故石榴、佛手和桃,常被人们寓意多子、多福、多寿,所以称「三多图」。「三多图」这种吉祥图案是清代彩瓷上常见的题材,一般装饰在盘、碗、瓶等陈设观赏瓷和日用瓷上。

动物

  瓷器中的动物题材相当广泛,可以说陆地上奔跑的、天空中飞翔的、水里游动的,甚至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全部都可以入画。

  瓷器上的动物形象,大致包括这样几种:龙、凤、饕餮、马、鸟、蝴蝶、羊、狮子、鸳鸯、鱼、蝙蝠、鹿、鸡、海兽等。动物形象在瓷绘中,往往与吉祥图案相关联,如龙与凤寓意「龙凤呈祥」,鸳鸯寓意「夫妻恩爱」,蝙蝠寓意「福」,鱼寓意「富贵有余」,羊寓意「吉祥」。

  龙是陶瓷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动物形象,早在唐、五代时期青瓷上,即有龙纹形象出现。龙纹在瓷器上的形象可谓千奇百怪,有翼的称「应龙」,有角的称「虬龙」,无角的称「螭龙」,有鳞的称「蛟龙」,还有花间龙、火珠龙、莲池龙,以及龙首花尾的夔龙等。

  龙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元明清时期,逐步演变成为皇权的象征,龙纹图案也完全被皇室所垄断。

小说及戏曲人物

  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为瓷器纹样提供了丰富题材,特别是自明代以来,带有插图的小说、唱本,和戏曲剧本的大量流行,也极大丰富了瓷器的装饰画面,使瓷器装饰更具有艺术性。

  以文学作品中人物为题材的画面,在明清彩绘中可以说比比皆是,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唐宋传奇选》、《西厢记》等。从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瓷器纹样发展的情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

  在明清两代瓷绘中,这种将史书、小说和戏曲故事中的动人情节,巧妙移植到器物装饰的画面,通常又被称之为「刀马人」。明末清初画坛上陈老莲一派,以历史故事和演义小说所绘插图的笔法,对「刀马人」的绘画影响很大。

  在小说及戏曲人物中,以《三国演义》为题材的作品最为多见,尤以清代康熙一朝为盛,多见于民窑青花和五彩瓷上。在康熙器物上,这种具有故事情节的人物画,常采用开光形式,将各个精彩情节绘画在一件器物上,使画面具有连贯性与可读性。

造型

中国陶瓷:清雍正青花桃蝙蝠纹橄榄式瓶

  造型是指瓷器外在的基本表现形态,按其形状可大致分为两类:其一,圆器类;其二,琢器类。圆器是指盘、碗、杯、碟等器物,琢器是指瓶、罐、尊等形状比较复杂的器物。

  瓷器造型按其功能,又可划分为陈设瓷和日用瓷两大类:陈设瓷包括观赏瓷和祭祀用瓷,一般以琢器为主,其艺术性大于实用性。日用瓷包括文房用瓷、饮食用瓷、娱乐用瓷,一般以圆器为主,其实用功能占首要地位。

  瓷器中不同造型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其形制直接来源于生活,如早期的瓷器,仿制古代青铜器及陶器的造型尤多;此外,也有仿制其它工艺品如漆器等的形状;到了魏晋时期,有不少仿制动物和植物形象的瓷器,以及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如在南北朝时的莲花尊便是一例。在这段时期,北方胡人把高足坐凳带入中原,令器物造型产生重大的变化。到了唐代,瓷器器型与纹饰受西域文化影响甚大。宋代的瓷器倾向造型的细微变化,元代器型较大,这可能与统治阶层的饮食习惯有关。及至明、清两代,由于皇室对瓷器需求甚殷,令瓷器造型极为多样。

  造型工艺在瓷器的烧制过程中,是难度最大的一道工序,它必须熟练掌握烧窑的火候和泥性的规律。据《陶说》记载,清代御窑场中能掌握这种高度技术的能工巧匠,在景德镇也不过二、三人,可见其工艺难度之大。

饮食器

  饮食器主要是指饮酒器、茶具及盛放食品的器物。饮酒器中有壶、爵、觚、杯;茶具中有茶壶、茶盏、盖碗;盛放食品的器物有碗、盘、碟、 勺、温锅等。

  碗作为饮食器中最主要的器皿,出现的时间最早,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中就有此种器型,商、周、战国时期的遗址墓葬中也均有出土。碗在器型上变化不大,基本上与现代碗相似,其主要区别是在器物底足处。隋代以前碗底足一般多为平底或假圈足形,唐代多为玉壁底或玉环底,宋代以后多圈足,明、清至今碗底圈足变化不大。

  碗的种类有多种形制,如饭碗、汤碗、面碗等,造型也十分丰富,有鸡心碗、葵口腕、折沿碗、敦式碗、草帽碗等等。

  饮食具的烧制,以清代最为完备,除各种单件器物外,清代还出现了成套餐具。

陈设用具

  陈设用具是指用来陈设,或供人们观赏把玩的瓷器,这类器物在历代瓷器生产中,所占比例很大。大多数做成适应人们观赏的形体,如尊、瓶、觚、罐。

  陈设瓷由于观赏的需要,艺术性往往高于实用性,其造型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形制源于古代青铜器,追求一种庄重、沉稳的风度,如贯耳瓶、凤尾觚、天球瓶。

  其二,形制力求变化出新,追求一种新颖、奇巧的风格,如套瓶、转心瓶、交泰瓶。

  玩具类瓷器,一般以小件器为主,器型往往是大器的缩小器, ... 比大器更加精致。早在唐宋时期,长沙窑、耀州窑以及磁州窑中的小玩具,如小狗、小马、小羊、小人等瓷塑作品,其品种就已十分丰富。清代乾隆时期各种象生瓷的 ... ,使玩具类瓷器 ... 达到鼎盛。

  在清代瓷器中,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器物,即瓷质鼻烟壶,它既是盛装鼻烟的实用器,也是一种供品鉴把玩之物。

文房用具

  文房用具是指文人在书房内,书写文章时所用之物,有笔、墨、纸、砚等物,又称为「 文房四宝 」。

  文房用具在中国历史十分悠久,除纸的发明稍晚外,其余大致在秦汉时期就已初具规模。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人书房案头的陈设日渐增多,且分工细致,如搁笔有笔山、笔床,搁墨有墨床,洗笔有笔洗,盛笔有笔筒,盛水有水丞,盛印泥有印泥盒,注水入砚有水注、砚滴,支肘有臂搁,压书卷有镇尺等等。

  清康熙皇帝在任内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文房用瓷的生产,在文房用具中如笔筒、水丞、印泥盒、臂搁、笔管、画轴、笔山、瓷砚等都大量生产,即使同一品种,在样式、釉色、纹饰上也丰富多样。这其中以笔筒的烧制,最具时代特色。

礼器及祭器'

  在礼制及祭祀活动中,有不少的实用瓷器同样具有礼器及祭器的功能。所谓礼器就是指古代皇室贵族在进行祭祀、丧葬、朝聘等礼仪活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如瓷鼎炉、瓷双耳罐等等。

  宗教用器明显特征表现在其纹样及文字的装饰,如佛教的宝相花纹,道教的八卦纹等。但具有宗教纹样的用器不一定用于宗教活动,反而一些实用器却担当了宗教用器的功能。

  此外,颜色釉瓷的兴起和发展与皇室的祭器改革大有关系。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用于祭祀的尊、豆等祭器改用瓷器。宋代的祭器的用色与汉代一样,必须符合六方色相(即天蓝、地黄、东青、南赤、西白及北黑),故瓷器用于祭器促进了颜色釉瓷的发展。

  明代自开国皇帝朱元璋时,令除笾用竹器外,建议一律使用瓷器,令明代瓷器的工艺成就一日千里。据王宗沐在《江西大志.陶书》中所记,除了常见的笾、豆、簋、爵、盘等器外,还有碟、碗、钟、扁壶一类祭器,种类繁多。

明器

  明器是用来殉葬的器物。中国明器最早是以陶器的形式出现,以汉代最盛。实际上,早期青瓷大部分也是作为明器使用的,以西晋时期青瓷作为代表,唐代的三彩陶器将明器 ... 推向一个艺术高峰。

  陶瓷明器的品种十分丰富,可以说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接触的各个方面,都能在明器中反映出来。诸如建筑中的楼阁、亭院、假山;牲畜类的马、骆驼、牛、羊、猪、狗、免;人物形象中的僮仆、贵妇、官吏、舞乐伎、少女;日常生活中的瓶、壶、碗、盘、灯、枕、烛台;以及各种文房用具等等,可以说是一应俱全,无所不包。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社会生活习俗和经济文化发展最直观的历史资料。

  明器在造型上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把许多器物做成动物形象,如羊形器、狮形烛台、熊形灯、鸟形杯和蛙形水盂等,或者以动物纹样装饰器皿,如以鸡首做壶的流,以熊、虎等兽足做熏炉与砚的器足等。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取意吉祥、趋利辟邪,这也是明器的共同特征。

中国瓷器艺术257391” 4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瓷器艺术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2.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3.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4.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5.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6. 忘了入仕初衷 索额图如此从能臣---功臣---权臣蜕变为罪臣

    除了这四人,其他十几位,都在康熙年间极有作为,以治国安邦、收复失地、造福朝野留名史册。通过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传播,人们更多知道了康熙朝重臣索额图的大名和他的故事。

  7. 赵匡胤攻打南唐之前,曾给过李煜3次体面投降的机会,都被拒绝

    961年,南唐国主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史称南唐后主。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只能是南唐,这一点南唐后主李煜,即使再无能也看的很明白。于是,他与赵匡胤之间,玩了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段历史细讲起来,颇有意思。其目的很明显,这就是给李煜准备的居所。赵匡胤让李从善给李煜写信,让李煜来汴京做礼贤斋的主人,并许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太祖虑其难制,令从善谕旨于煜,使来朝,煜但奉方物为贡。

  8. 舅舅求康熙 ... 自己的儿子,康熙不忍心 ... ,雍正却不客气

    佟国维姐姐是康熙的亲生母亲,佟国维的女儿,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康熙班师回朝后,为佟国纲举行国葬。佟国纲作为康熙的舅舅,鄂伦岱是康熙的表弟,舅舅竟然求康熙...掉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康熙十分为难。康熙念及佟氏一族是自己的母族,不忍心下此...手,因此将鄂伦岱囚禁一段时间后,又放了出来。康熙虽然没...鄂伦岱,但在雍正登基后,鄂伦岱很快被...,原因是鄂伦岱是八阿哥胤禩的党羽。

  9.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10. 南宋.开禧通宝背「 ”利”折十铁母(极罕见)

    直径:40.5mm,美品南宋宁宗赵扩开禧年间所铸。开禧改元后,宁宗任用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兼国用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权位之高在左右丞相之上。

随机推荐

  1. 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才能理解俄国革命

    既然俄罗斯度过了繁荣昌盛的岁月,她最不需要的就是战争;他们应该为弗兰兹·费迪南德大公举行安魂弥撒,之后德国、奥地利和俄罗斯的三位皇帝应该在守灵仪式上喝一杯伏特加,而忘记了整个事件索尔仁尼琴,1914年8月从1916年秋天到1917年秋天在俄罗斯发生的事件,包括沙皇政权的垮台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崛起,以不可捉摸的方式弯曲了历史的弧线,并继续影响着当今俄罗斯的政治和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为了纪念这些惊天

  2. 姓图门女孩起名字_姓名测试

    图门静文图门卓悦图门璐瑶图门庆文图门怡忻图门秀冰图门永娜图门琰琳图门琳妍图门红燕图门昭燕图门沛颖图门梦娅图门玉霞图门俊燕图门莉娟图门礼雪图门丽艳图门女芳图门柯秀图门惠蓉图门诗瑶图门怀玉图门云霞图门倩元图门萱颖图门和萍图门凌燕图门嫣茹图门雪红图门婧彤图门碧蓉图门雅芳图门佳莉图门佩莉图门伟婷图门妍娇图门加玉图门碧雪图门芬草图门明霞图门希萍图门益瑶图门佳婧图门云莉图门怡荃图门依萍图门兰花图门一花图门媛畅

  3. 维多利亚胡子杯

    除了是任何一个自尊的和平官员的必备品外,由于Movember之类的东西的流行,这一谦卑的小胡子近年来在全世界男人的脸上光荣而刚直地重现。因此,人们可以购买的与胡子相关的产品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这意味着胡子杯再次变得相对平常只是时间问题。“什么是胡子杯”,你说?小胡子杯是一个杯子,里面有一个小嘴唇,用来保护饮酒者的脸上的绒毛不受他们喝的任何饮料的伤害。尽管听起来像是一种玩笑礼物,但你还是会得到一个小胡

  4. 飓风准备:怎么办

    飓风是强热带风暴,暴雨、强风和巨浪袭击海岸线。内陆洪水是飓风最危险的影响之一。迈阿密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国际飓风研究中心副主任埃里克·萨尔纳说:“生活在受飓风影响地区的每个人都需要承担个人责任和责任,做好准备。”试着联系当地的应急管理办公室或美国红十字会分会,询问社区飓风准备计划。

  5. 祀得和他的弟子们机缘成熟 佛陀派遣尊者说法

    摩诃憍萨罗王逝世后,祀得放弃所有的财产,离开家裡,成为苦行者。他和他的弟子们到靠近盎嘎国,摩竭陀国与拘留国三国边境附近的地方住下来,当地附近有一隻凶猛的龙。有一天,佛陀透过天眼,观察到祀得和他的弟子们,而且知道他们证得阿罗汉果的机缘已经成熟了。佛陀就派遣大目犍连尊者先去向祀得和其弟子说法,佛陀本人随后也会前去说法。佛陀说法完毕后,祀得和他的弟子们证得阿罗汉果,他们也都加入僧团为比丘。

  6. 战长沙:薛岳将军神秘莫测的“天炉战法”究竟是什么样?

    薛岳等据此制订了一套号称“天炉战”的后退决战...,作为未来湘北会战的指导。>长沙会战中的日军>“天炉战”成为此后几次长沙会战薛岳一成不变的战略指导思想。然后“诱敌深入于长沙以北地区,将敌主力包围歼灭之。”战争迫在眉睫,中方在长沙的弃与守问题上的争论尚未结束,薛岳等前线将领主张守,而白崇禧等高级幕僚人员倾向弃。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主张保卫长沙的意见遂为最高当局采纳。

  7. 褎如充耳是什么意思?

    【拼音】yòurúchōngěr【解释】褎: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例子】【相关】百度“褎如充耳”

  8. 嫁过三人的平阳公主是否有孩子?

    虽然平阳公主有过三位夫婿,但是很多观众依然十分喜欢敢爱敢恨、深明大义的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嫁给曹寿后,两人差不多在一起生活了十年,在这期间,平阳公主和曹寿确确实实能生孩子,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曹襄。由此说明平阳公主能生孩子。这对不恩爱的夫妻,尽管平阳公主能生孩子,但是在婚后没有生过孩子。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平阳公主已经不再年轻,丧失了生育能力。平阳公主嫁给他不到十年,卫青病逝,平阳公主和他葬在了一起。

  9. 梦见好多好多鱼

    周公解梦梦见好多好多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好多好多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龙凤胎梦到龙凤胎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龙凤胎好不好

    梦见龙凤胎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龙凤胎的详细解说吧。周公解梦梦见龙凤胎已婚男子梦到龙凤胎,事业会成功。商人梦到龙凤胎,会财源旺盛。梦见求爱梦到求爱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求爱好不好病人梦到龙凤胎,身体肯定会慢慢恢复健康。因此,梦里的双胞胎可以象征性格的相互对立同时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双胞胎产生于以下这种想法,即尽管眼前暂时存在分歧,人们还是可以达成一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