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略谈汉代文学的独特性

略谈汉代文学的独特性

  学界惯例,中国古代文学被划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若干个单元(或断代)。为什么这样划分?为什么这样断代?学界似乎没有进行过真正讨论,更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说明。乍一看,上述划分以历史朝代更迭为依据,似乎并未作更多思考,但稍加分析又不尽然,因为它并未完全以历史断代而断代文学史,而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朝代放在一起构成了相对独立的联合单元。为什么要这样组合而不是其他,这其中又不能说没有文学研究者的理性设计在内。任何一种惯例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和根据,我们一方面要思考其合理性,但同时还需要保持警惕,因为惯例以其持久而普遍的影响往往容易造成对某些历史事实的遮蔽。就文学史断代而言,断代是否准确,单元组合是否合理,牵涉到对相关文学时代发展的认识,尤其涉及到两个阶段文学史研究能否接榫、如何接榫的问题。有时候惯例制约着研究现实,研究者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强大的惯例。如此一来,两者就有可能合力导致文学史研究与原生态的文学发展产生隔膜。我认为“先秦两汉文学”的断代就遮蔽了先秦文学和两汉文学各自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先秦是一个文学尚未充分发育的时代,学者已有论及,这里主要谈谈汉代文学的独特性及其研究时如何破除惯性而与先秦文学进行有效的剥离问题。

  先秦原本就是一个文学尚未得到充分发育的时代,秦朝焚书坑儒实际上斩断了文学由先秦通往汉代的发展脉络。汉王朝广开献书之路,这才有了刘向父子“领校秘书”的划时代工程,但汉代人在整理校勘的过程中其实已经于无意中将先秦文献打上了汉代的烙印,一定程度上使先秦文献发生了淬火后的失真。近年出土的先秦文物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们曾一度以 ... 加工整理过的所谓先秦文献为原生态先秦文献,并以此来接续对汉代文学的研究,那么由此所呈现出的两段文学史的接榫就不可能是没有问题的。比如,汉代文学研究中大家关注的主要是四种文学体裁,即散文、赋、乐府民歌、五言诗,流行的研究中几乎每一种都要与先秦文学挂钩,通过寻找大体相对应的部分来比较、讨论其发展,这就有了《诗经》与汉乐府民歌,楚辞与汉代辞赋,先秦历史散文与马班史传散文,诸子散文与汉代政论散文。然而,由于这样做的理由并不充分,研究实践也存在种种难以自圆的扞挌。

  例如把《诗经》与汉乐府民歌放在一起,以此来看汉代乐府民歌是怎样在《诗经》开创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下反映新时代的。从《诗经》说到汉乐府,把汉乐府看作《诗经》的后继者是有其合理性的,它与我们研究思维中的民歌情结十分合拍。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困惑:《诗经》是民歌吗?汉代文献明确记载了汉乐府的出现,但汉代人记述的《诗经》的结集却很难让我们真正相信春秋以前也真的和汉代一样会有 ... 派专人来负责搜集整理民歌。还有,一进入汉代,《诗经》就成了不刊的经典,从未有人把它看作一般的民歌。我们一定说它是民歌,汉代人会同意吗?如果这个判断不符合汉代实际,而我们偏要把两者勉强续接在一起,这样得出的研究结论就大有问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饥者之歌和劳者之歌,任何时代都有关注现实生存的作品,但我们决不能简单认为后面出现的就一定与前面有关,更不能简单肯定说前者对后者产生了什么影响或后者对前者有什么继承,有时说得越肯定可能离事实越远。

  再如从楚辞到汉赋。笼统而言,楚辞对汉代文化确实产生过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汉王朝开国时期的重要成员大多是楚人,用楚语、写楚地、名楚物、诵楚声构成了以汉王朝核心成员为代表的汉代基本的文化资源、文化认同和文化依赖。因此,汉代从整体上接受楚文化包括楚辞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楚辞也并非铁板一块,屈原不同于宋玉无需辞费,即使同属屈原作品的《离骚》和《九歌》实际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而说到汉代辞赋,它分若干类别,散体大赋无疑是其代表,以往研究多笼统地谈屈原作品对汉赋的影响,实际上屈原之后宋玉等楚国宫廷文人创作对汉代散体大赋的产生才具有决定性意义。屈原的身世遭遇确实对汉代文人产生了震撼性影响,《离骚》为汉代文人提供了抒发“士不遇”情怀的范式,骚体赋应运而生,而屈原对其影响则侧重在精神倾向方面,《离骚》特别是《九歌》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以楚地民间文化为底色的,而汉代骚体赋则缺乏这种浓厚的民间色彩。因此,联系由先秦到两汉的文学发展,楚辞和汉赋肯定是不能不说的话题,但要明确研究前提,体察两者之间的细微和曲折,大而化之,往往容易出现偏差。

  再说散文。从汉代政论散文而追溯至先秦诸子散文也是没有什么可靠根据的,倘若这样研究,那既不合历史实际,也难找到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史传散文的情况与政论散文有所不同,研究者自然不免通过上溯而进行比较。最有代表性的是《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通史,书中涉及大量的先秦人和事。所以以往教学或研究时,人们一定要把《史记》的资料来源论述一番。《史记》从包括《战国策》在内的先秦典籍中取材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的写法与《左传》《国语》《战国策》的写法已经大为不同,无论从结构、篇章、语言、叙事乃至内在精神等等,《史记》都是自出机杼,可以说,此前的任何文学作品和具有文学因素的历史著作,都没有达到甚至没有接近《史记》的文学水平。它的创新是任何研究者都能体会出来的。如果我们面对这样的研究对象也一定要从先秦历史著作中努力挖掘其继承和借鉴,那文学研究真的就很难实事求是,很难定位和评价了。

  再比如说被目前通行文学史筛选出去的实用性文体,在汉代特别是东汉却在文人的写作生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两汉是文体的发生和成熟期,至东汉,中国古代文体的基本格局就奠定了,而大多数文体形式在先秦时期是很难找到相应的继承对象的。汉代何以呈现文体“大爆发”,其实际情形是怎样的,究竟是怎样的土壤促发了这种萌动,当时的社会和文人是如何“接受”这些书写形式的,这些文体呈现出怎样的动态发展,与我们通常划定的“文学性”文体发生着怎样的联系,对文学观念产生着的影响如何,等等,都需要研究者抛开对先秦的习惯性追溯,以真正“贴近”的姿态去触摸才可能有满意的答案。退一步讲,哪怕我们有意识的“纯化”文学史研究,强调“文学性”因素,上述应用文体作为无法回避的历史参照也有待我们“知己知彼”。

  总之,先秦文学与两汉文学各有各的内容和特色。汉武帝以后,汉王朝从意识形态到文化发展的全面创新,都决定了汉代文学的新起点和新发展。因此,一定要把汉代文学和先秦文学一一对照挂钩,势必造成先秦文学研究的困难,进而也使得两个阶段的文学史研究不能得到有效的衔接。现行的先秦两汉文学单元一定程度上把两个时代的文学发展搞得过分密切,而相对忽视了两者的差异性和独立性。我们虽然不能说“先秦两汉文学”的断代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形式上的密切有时会过分强化两者的联系,如此非但历史的丰富性无法呈现,相关的研究也有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作者王长华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略谈汉代文学的独特性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3.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4.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5.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6.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7.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8.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9.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10.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随机推荐

  1. 先花后果是什么意思?

    【拼音】xiānhuāhòuguǒ【解释】旧时比喻先生女后生男。【出处】【例子】【相关】百度“先花后果”

  2. 别妄想着倒带,这是生活,不是电影-感人的情话

    过多的幻想,过高的期望,就像鸟儿不知飞向何方。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爱就是,无论你怎么诋毁,它还是高尚的东西。如果对方错将这份情绪当做长远的爱情,是本身的幼稚。

  3. 被别人看成什么都不是

    把别人看得太重、结果却被别人看成什么都不是。

  4. 纷纷攘攘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ēnfēnrǎngrǎng【解释】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八:“杨八老看见乡村百姓,纷纷攘攘,都来城中逃难。”【例子】【相关】百度“纷纷攘攘”

  5.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感应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感应传琰法师梁天监中,有琰法师,居长安招提寺,年十一岁为僧。祷祈已,随手于藏函内抽得经一卷,乃是金刚般若也。尝于村东空地上,遥望虚空,手写金刚般若经,遂感诸天龙神覆护,凡遇雨,此地...,约有丈许,如屋覆然。其年正月十五日,延请大众看念妙法莲花经一七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七卷,升座端坐,索笔书偈,与大众相别,俄然化去。日常斋素,持金刚般若经,累积功行。仁哲平昔持念金刚般若经,志诚有感。

  6. 梦见卖甘蔗

    周公解梦梦见卖甘蔗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卖甘蔗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想念情人的话语-感人的情话

    当你在思念对方你的恋人的时候,你想告诉他/她吗,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话吗,你想通过什么话语来表达你的思念吗?

  8. 梦见老公病了

    周公解梦梦见老公病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老公病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一组强行堕胎的记录

    4月25日,女婴父母被告知女婴死亡。因为堕胎,从生理和心灵的角度来说对于孕妇和她的家人都是一个极大的伤害。我曾经访问过一个怀孕五个月后自行堕胎的朋友,她说自己因此好多年后身体不好,脚发麻。对于堕胎可能对女性身体造成的损害方面,需要有更多的专家出来进行研究和说话。西方有一种支持者不在少数的观点是:胎儿虽在母体之中,然而却是独立的一部分。据说倘若以...切开术进行堕胎,有时会看到这种情形,令医护人员很难过。

  10. 腰金拖紫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āojīntuōzǐ【解释】比喻身居高官。金,金印;紫,紫绶。【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腰金拖紫”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