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黄庭坚一生,历尽沧桑,几经政海波澜,从未显位执掌大权,他不苟附进,淡泊名利,批评时政,屡遭厄境。在冤屈贬谪生涯中度生,其高风亮节为众敬仰,丰绩万年。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他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

黄庭坚一生,历尽沧桑,几经政海波澜,从未显位执掌大权,他不苟附进,淡泊名利,批评时政,屡遭厄境。在冤屈贬谪生涯中度生,其高风亮节为众敬仰,丰绩万年。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他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在诗、词、文、书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诗上面,他是江西诗派开山鼻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并称为「 ”一祖三宗「 ”。此外,黄庭坚又与苏轼合称苏黄。而在书法上面,他是「 ”宋四家”之一,与苏轼、米芾和蔡襄并称。 黄庭坚的诗歌生新瘦硬、独具特色,其鲜明的风格特征自成一体,被称为「 ”黄庭坚体”或「 ”山谷体”。 我居北海君 ... ,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这首《寄黄几复》是黄庭坚为自己好友黄几复所作,抒发了对好友的想念以及对好友的不得志而惋惜,这首诗奇拗峭涩,是黄庭坚的代表作之一。 黄庭坚的词作则雅俗并存、清新俊逸却又豪健峭拔。他的词主要分为俗词和雅词:俗词是以世俗之语写尽世俗之情,反映世间百态,颇具市井气息和民间风味。而黄庭坚的雅词多是怀念亲人的与朋友的赠词,多借词来抒发对家人的想念以及自己内心的愁绪。 对于黄庭坚的书法来讲,更是蕴含了他的人生智慧。他的书法纵横崎岖、气韵飘逸,与苏轼相比,黄庭坚的书法更加自由与奔放。尤其是黄庭坚的草书,意像纵横,舒卷自如,气势磅礴。明代沈周评价道: 「 ”晚年大得藏真三昧,笔力气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 短短一生,文学上却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黄庭坚靠的不仅仅是天赋,而是一颗强大的内心。 他是天才童子,步入官场却连连遭贬,满腔抱负却无处可施。他最开始也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苦难,但是,现实的残酷、朝局的 ... 却一次又一次的将他击入谷底。 他可以坦然接受着被贬的痛苦,但是他却无法面对妻子逝去、好友入狱的双重打击,他的乐观早已被消耗殆尽,他感到人生虚幻,世事无常,命运难测。但是,他最终却从困境中走出,并且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去面对世间一切。 这一切都得益于他融合了儒、释、道三种思想,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也孕育了一颗强大的内心。而由此,他的后半生虽遭受两次贬谪却仍然豪放乐观,并且创造了更为辉煌的文学成就。 空灵体现了禅宗文化为内涵的审美意象;飘逸体现了以道家文化为内涵的审美意象;沉郁体现了儒家文化为内涵的审美意象。 我们在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中是最容易感受它的儒、释、道思想的,因为他的书法作品「 ”引禅入书”,其书法作品那就如同的他的人一样,「 ”禅风儒骨”。 接下来,就让我们领略一下黄庭坚的「 ”禅风儒骨”。 少年天才 公元1045年,黄庭坚出生了,黄庭坚的父亲黄庶是一名进士,担任着州郡任曙官,官终代理康州知府。黄庭坚的母亲也是一位大家闺秀,通晓经史。 因此,黄庭坚打一出生便受到文学艺术氛围的熏陶,再加上自幼聪慧,常常能一目数行,自小便被其舅父夸奖为「 ”一日千里”。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这首《牧童诗》相传是他7岁时所作,这首诗表达了对乡村淳朴劳动生活的向往和对追逐名利之人的蔑视。一个仅仅只有7岁的小孩,却做出如此诗篇足以可见黄庭坚的天赋。 黄庭坚有一个哥哥,三个弟弟以及姊妹四个,他们经常一起读书游玩,因此,感情极其深厚,我们可以从黄庭坚众多诗词中感受到这种亲情。 公元1063年的时候,黄庭坚第一次参加省考,然而并没有考中,但是,黄庭坚却一点也没有沮丧,而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公元1066年,黄庭坚考中第一名。次年,黄庭坚参加吏部考试,成功考中第三名,被任命为叶县尉。 二十三岁的黄庭坚从此就开始踏上了仕途。 初步仕途 失枕惊先起,人家半梦中。闻鸡凭早晏,占斗辨西东。 辔湿知行露,衣单觉晓风。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 伴随自己做的《早行》,黄庭坚心情愉悦的前往叶县任职。熙宁二年,河北发生地震和水灾,大批的难民涌进了叶县一带。黄庭坚身为县尉身先士卒,这时候的他曾经写下许多诗词来表达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熙宁三年,也就是公元1070年,黄庭坚的第一任妻子去世,这使得黄庭坚极度悲伤。他写了一首《红蕉洞独宿》来缅怀妻子。 南床高卧读逍遥,真感生来不易销。枕落梦魂飞蛱蝶,灯残风雨送芭蕉。 永怀玉树埋尘土,何异蒙鸠挂苇苕。衣笐妆台蛛结网,可怜无以永今朝。 身在异乡为官,妻子又离自己远去,黄庭坚感受到了孤独,这时候的他产生了不想做官的念头,但是,从小接受儒学思想的他最终还是没有辞官。 公元1072年,28岁的黄庭坚被任命为国子监助教,这段时间,是黄庭坚过得比较快乐的时光,国子监环境清幽,而他与青年学子相处融洽,因此,黄庭坚一度待了8年。 而在这一段时间,他还得到了苏轼的欣赏,苏轼对于黄庭坚的个人思想、文学创作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公元1079年,「 ”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而因受到苏轼的影响,黄庭坚被迫改官,只被授予吉州太和县知县,接着,黄庭坚第二任妻子不幸病逝,好友入狱,妻子病逝,前途渺茫,这使得向来乐观的黄庭坚第一次感受到无力感,人生虚幻,命运无测。而他慢慢的开始了儒、释、道三种思想的融合。这时候,他的内心经受了一次巨大的洗礼。 两次被贬 公元1081年,黄庭坚到达任所,担任太和县知县的几年,黄庭坚很快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其后,黄庭坚先后担任了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等。 公元1094年,黄庭坚先后被任命为宣州知州,后又改鄂州,原本以为可以在官场平平稳稳度过,然而,一场暴风雨正在等待着黄庭坚。 在当时,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神宗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命令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 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神宗实录》中写有「 ”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 ”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纷纷称赞他。 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庭坚在得到这一昭命之后,神情自若,蒙头大睡。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戎州。 到戎州之后,黄庭坚给自己的居室起名为「 ”槁木庵”和「 ”死灰寮”表示「 ”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之意,后来,又在城南租了房子,起名为「 ”任运堂”,表示随缘任运,安分守命。 彼时的黄庭坚已经对官场彻底绝望了,这时候的他只想以诗歌与书法来享受着安宁的生活。 可惜,美好的生活并不能长久。公元1100年,徽宗继位,起任黄庭坚为官,他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因为这时候徽宗任命蔡京为相。而饱经沧桑的黄庭坚面对这些转变只是平静面对。 公元1103年,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 「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 公元1105年九月,黄庭坚病死宜州,享年六十岁。 总结 黄庭坚的一生是一个饱受磨难的一生,中年丧妻,朋友突然入狱,自己前途渺茫,以及被诬陷构罪。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黄庭坚依旧创造出了属于他的辉煌。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内心。 少年时,他有着一颗乐观的心,但是这颗心并没有经受时间的洗礼,岁月的冲刷,因此,在中年时,这个心几乎一度崩溃,但是,这个心还是经受住了风雨的洗礼,因此,他变得更强了。面对日后的两次被贬,黄庭坚所做的只是平静视之,此时的他只有失望,而没有害怕。 我们都说字如其人,因此,如果我们想要真正了解黄庭坚,一定要先从他的字开始看起。 在他的后半生,他将禅心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当中,也融入到自己的内心当中,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让自己有一颗更为强大的内心。 希望,在生活中的我们,都能经受住风雨的洗礼,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参考资料:《黄庭坚》 《黄庭坚的大字行楷书与颜真卿》郝惠谋 《黄庭坚引禅入书及其禅风儒骨的精神特质》姚洪磊 《冷官黄庭坚的热心肠》韩佩 《论黄庭坚的诗歌特色》郎娟娟 《庭坚词特色探究》刘成学
本文标签:黄庭坚书法苏轼诗歌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