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而若说起中国最后的农民起义,估计很多人会说是太平天国运动。而它令人惊讶的一点是:在起义的前两年,这支军队仅有数百人,却打败了中原地区的官军。在前两年,白朗起义军的规模并不大,最多时也仅仅是几百个人而已。但这一次,白朗的军队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毕竟10万人的对手也不是摆设。最终,在一番激战过后,白朗中枪战死,持续3年的起义宣告失败。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农民起义,也由此划上了句号。
说起农民起义,想必各位朋友都不会陌生。而若说起中国最后的农民起义,估计很多人会说是太平天国运动。但其实不是。
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场最后的农民起义。这场起义的规模并不巨大,但它的范围却波及了中原和关中地区。而它令人惊讶的一点是:在起义的前两年,这支军队仅有数百人,却打败了中原地区的官军。
这场起义就是白朗起义。
白朗出生于河南地区的富农家庭,天生开朗,交友甚多。按理说,起义这种事情应该也和他这种富二代没什么关系。但偏偏他生在清朝末年,此时清廷的腐朽已经深入骨髓,地方上横行霸道。
而1908年时,一些嫉妒他家财的人将他陷害入狱。为了出狱,白朗卖尽家财才终获保释。但在他出狱后,家里仅剩的几匹马很快又被官军抢走。走投无路的他本想投奔姐姐,可无奈在三年后,官府又以通匪的罪名抢走了姐夫家全部财产。
这下,终于把原本乐观的白朗逼急了。
1911年,白朗在家乡找了同样走投无路的20多个朋友,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农民起义。在前两年,白朗起义军的规模并不大,最多时也仅仅是几百个人而已。
但在这一期间,这几百个人却创下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军事成就,那就是将河南地区的官军 ... 得大败,几乎快把整个河南打下来。可由于白朗偏向于游击,并没有实质占领,因此他基本没有一个实质的落脚点。
河南官军镇压失败,也让白朗起义军的名声开始传遍中原各地。恰巧在1912年,河南地区的总督张镇芳把中原地区搞得民怨四起,各地反抗不断。于是白朗借着自己的名声,将许多地方武装联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河南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渐渐地,白朗的力量也引起了许多大人物的注意。其中,就有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讨袁军的统帅。于是,从1913年开始,白朗打起了“讨袁司令大都督”的旗号,开始向袁世凯的势力发起进攻。他们一路势如破竹,从河南一路打到湖北,之后又从湖北 ... 回河南。兵锋所向,袁军皆近溃败。
图:袁世凯
而在这一年10月份的时候,甚至还发生了一件更加奇怪的事情:当白朗的义军和湖北、河南、陕西三省联军激战时,陕西一位叫王生岐的团长竟然率部投靠了白朗。而白朗也由于王生岐部队的加入而力量大增,不仅将三省联军 ... 得大败,还因此将队伍发展到了万人左右。
综其原因,原来是因为王生岐也不满袁世凯的独裁。他认为白朗这一讨袁行动极富正义感,因此决定效命相助。
但也由于白朗的起义军战斗力太强了,打败讨袁军后的袁世凯觉得白朗的存在始终是对自己极大的威胁,于是他从各地调来数万军队实施围剿。但毕竟白朗出身于富农,读过些书,于是采用避实击虚的策略层层突击,最终竟然成功突出重围。
而这次围剿,不仅没有对白朗造成多大的打击,反而让更多破产的农民加入起义军。一时间,白朗的部队人数翻了一倍,发展到了2万多人。
这下,袁世凯更急了,毕竟这场起义的规模在此时已经席卷了大半个华北。于是,袁世凯叫来了陆军总长段祺瑞,还集结了更多的兵力,规模之大几近十万,还在中原地区层层布防。到此时,如果从起义开始算起,袁世凯调来对付白朗的军队,已经超过了20万。而面对这么大规模的围剿,白朗也是用尽办法,最后竟然又把袁军给打败了,还把总兵马国仁击毙在了沙场之上。
但这一次,白朗的军队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毕竟10万人的对手也不是摆设。无奈,他只能让军队分部突围,以图东山再起。但这一分,反倒是给了段祺瑞各个击破的机会。
图:段祺瑞
后来,白朗率领残部进入川地。但我们知道,川军向来强悍,因此白朗在这里撞了一个大大的“头包”。前有川军,后有追兵,白朗走投无路了。在一般权衡之后,也许是他觉得就算死也要死在家乡,因此选择了 ... 回河南。但当他 ... 到河南鲁山时,原本上万人的起义军已经剩下66人了。
而段祺瑞也深知白朗的部队难对付,因此他调遣了20倍于白朗残兵的军队,在鲁山包围了他。最终,在一番激战过后,白朗中枪战死,持续3年的起义宣告失败。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农民起义,也由此划上了句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