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路易十六是法国波旁王朝的末代君主,也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位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

路易十六是法国波旁王朝的末代君主,也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位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坦白说,我认为他并不算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他不像路易十四那样穷兵黩武,挥霍扩库,更不像路易十五那样为了满足自己穷凶极恶的奢欲,大言不惭的说出「 ”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甚至站在人性的角度看路易十六可以算是一个好人,甚至在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后,他一度受到空前的爱戴。可为何一个「 ”好人”却最终被人民送上了断头台呢?又是谁酿成了他的悲剧呢?其中的原因并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我们只能从他的经历中去寻找答案。 祖父留下的烂摊子 我认同一种观点,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路易十六是在替他的祖父背黑锅,路易十四的离世给法国留下了严重的财政危机,路易十五即位以后非但没有解决财政的困境,反而变本加厉的增加老百姓的负担,激化了隐隐浮现的社会矛盾,而糜烂的宫廷生活也使他失去了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这就是路易十六即位之前,人们对于法国王室的印象。毫无疑问从路易十六登上王位的那一天起,他所接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 改革亦是枉然 可以肯定的是,路易十六渴望成为一个万众敬仰的国王,他也想改变路易十五时代的各种弊端。为此他任用了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杜尔哥为财政大臣主持税收体制的改革。杜尔哥认为,法国人民之所以生活苦难,本质原因就在于税收负担分配不公平,为此他建议废黜僧侣、贵族和大地主的免税权,以实现国民们平等地纳税。应该说杜尔哥的改革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性质,但却损害了贵族们的利益,因此改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尽管路易十六也想要成为新时代的开明君主,但是优柔寡断的性格让他最终选择了妥协,如果没有贵族们的拥护,波旁家族的统治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而他那位美若天仙却挥霍无度的奥地利籍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也让他患得患失,亦步亦趋。 国民公会成立 尽管杜尔哥的财政改革并没有成功,但是路易十六依然渴望获得臣民们的认可,即使无法开创一个新的时代,那么至少也要缓和社会各阶级的矛盾。国王本可以通过这场规模宏大的三级议会树立自己的权威,但他那空洞而又不切实际的宣讲,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僧侣和贵族反而因为代表审查资格的问题与平民阶层爆发了强烈的冲突(前者主张分级审查,而后者主张共同审查)。1789年6月17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平民代表们宣布单独成立国民公会来行驶议会权力。 路易十六发难 国民公会的成立意味着法国迈出了废除封建特权的第一步,那么路易十六会有什么反应呢?他在宫廷贵族的怂恿下,理所应当的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他于6月23日召开了会议,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宣布所谓的国民公会只不过是第三等级(平民阶层)的单独行动,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必须立即撤销所有决定,恢复三个等级的议会模式,然后带着僧侣和贵族扬长而去。然而人们对于王权无底线服从的时代早已过去,伏尔泰、卢梭等人的启蒙思想成为了人民的思想武器,平民派的代表米拉波向大司仪官发出了民主的怒吼:「 ”告诉你的主人,我们是受命于人民才来到这里的,只有刺刀能把我们赶走”。 巴黎起义,巴士底狱沦陷 愤怒的路易十六此时似乎失去了理智,他罢免了试图调和人民与君主矛盾的财政大臣内克尔,这激起了群众的反抗。1789年7月14日,起义者先是在巴黎的荣誉军人院的地窖里找到了28000支 ... ,然后英勇的攻占了法国君主专制的象征—巴士底狱(在当时巴士底狱是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地方)。尽管如此,此时的人民似乎并没有打算剥夺路易十六的王位,而是希望他能够从凡尔赛回到巴黎与自己谈判并达成和解。 为路易十六而欢呼 国王虽然优柔寡断但还算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一味地镇压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必须要与人民和解。为了表示诚意,他下令撤出了驻扎在巴黎和凡尔赛的军队,和自己的兄弟一起来到了国民议会,召回了被免职的内克尔,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君主架子,表示国王与人民是一体的。这些措施为他赢得了人民们空前的爱戴,大家渴望路易十六能够成为启蒙思想中的开明君主,整个巴黎的氛围就像过重大节日那样喜庆。 蜜月期的结束 从本质上说,路易十六根本不是一个人民理想中的开明君主,但他不得不选择向人民妥协,以暂时稳固波旁王朝的统治。这就注定了他与人民的蜜月期是极为短暂的。他纵容了宫廷贵族们的阴谋,他们以防备暴动为借口,不但增加了宫廷禁卫军的数量,还向凡尔赛调来了法兰西龙骑兵和佛兰德外籍军团,并且肆无忌惮地举行隆重的宴会迎接这些军官们,路易十六身穿戎装走进了宴会大厅,军队向路易十六宣誓效忠。 宫廷举办这场充满政治意味的宴会对人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当然是恐慌和暴动。本来国王和人民这种短暂的信任就是非常不牢固的,社会上流言四起,此举无异于坐实了宫廷的阴谋。对旧制度复辟的担心,关于国王出走的谣言,粮食的缺乏使人心生怨恨,再加上别有用心的煽动者,都为暴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饥肠辘辘的人们 ... 起来,使得巴黎的上空响彻着「 ”到凡尔赛去!”的回声。此时的路易十六再次挽回了局势,他识破了怂恿他与人民彻底决裂的阴谋,拒绝了出走的建议,从内心深处上说他依然渴望和平统治。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拉法耶特率领国民自卫军来到凡尔赛,暂时稳定住了局势,路易十六给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复。 国王的出逃 向人民妥协后的路易十六依然生活在矛盾之中。他并不信任那些看似拥护他的贵族们,并不想成为他们的傀儡,又担心阿图瓦伯爵率领逃亡贵族胜利归来后威胁到他的王位,他想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恢复君主专制。于是他在布耶侯爵的帮助下于1791年6月20日乔轻装潜逃,然而计划进行的并不顺利,仅仅一天之后他们就在瓦雷纳被扣留。早在国王出逃后的4个小时候议会就代替了国王行使权力,迅速安定了躁动的民众,控制住了局势,并且派人接回了路易十六和他的家眷,民众们用长时间的沉默来表达自己的失落的情绪。有时候沉默要比愤怒更为令人胆寒。 批准1791年宪法 尽管路易十六的出逃让民众失望,但还远没有到绝望的程度,这位站在十字路口中间的国王依然掌握着局势的主动权,只要他想他依然可以成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明君主。他再次向现实做出妥协,9月他亲自驾临制宪会议,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接受了1791年法国宪法。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光荣的国民议会在果敢、明智和公平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民众们满怀信心的准备迎接一个自由平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8月10日起义,王权的终结 俗话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宪法的诞生并没有带来理想中的安宁,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法国政局的动荡。由于法国大革命影响了欧洲各国君主的专制统治,反法联军向巴黎下达了通牒,要求恢复法国国王的一切权利。但这反而激起了法国人民反抗封建君主的决心,愤怒的平民们认为只有废黜国王,才能取得革命的真正胜利,于是采取了极端的行为。尽管路易十六很早就得到了起义的消息,但他却不以为然,甚至想通过镇压起义重塑自己的权威。但胜负早在他巡视王宫守备军的时候就已经揭晓了,国王的炮兵营和红十字营高呼的并不是「 ”国王万岁”而是「 ”国民万岁”。起义者占领了杜伊勒里宫,而路易十六则狼狈得逃到了议会,并被安排在记录是休息。 阴谋败露,命丧断头台 更让路易十六雪上加霜的是,起义成功之后,群众们在王室经费的文件中发现了国王反对革命的罪证,证实了他与和逃亡贵族,阴谋叛乱的亲王以及反法同盟国家的秘密结盟,企图颠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企图恢复旧日的君主专制政体。这一消息彻底激怒了群众的怒火,燃烧了整个巴黎。而那些原本同情和支持路易十六的人再也无力为他辩护,放弃了抗争。尽管有人还是认为国王是不可侵犯的,但更多的革命者却坚持要审判国王。就在各派唇枪舌剑,吵得不可开交之时,山岳党的代表圣茹斯特站了出来,他认为应该将路易十六视为敌人,对待他不应该用审判而是彻底打倒,而雅各宾派的罗伯斯庇尔也表示应该叫路易十六视为卖国贼,对待法国的罪人应该以革命的名义对其执行 ... 。最终路易十六在大革命的巨浪以及群众的声讨声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讽刺的是,那座终结国王生命的断头台正式路易十六自己亲手设计的。这位可怜的国王甚至连自己的遗言都没机会说完,「 ”我是无罪而死的,我宽恕我的仇人们,而你们,我不幸的百姓们......” 结论:路易十六之死乃命运使然,但值得同情 谁来为路易十六的死买单?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而我的结论是,他的死既是命运使然又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他根本谈不上昏庸无道或残暴不仁,法国政治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路易十五,他只不过是祖父的替罪羊而已。法国著名作家米涅评价他是一位「 ”善良而软弱的国王”,如果路易十六野心再大一点,性格再坚韧一点,手段再强硬一点,法国大革命能否成功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他曾经也想要拯救危在旦夕的政局,并且任用的杜尔哥和内克尔作为财政大臣,但均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掣肘,最终功亏一篑。 他反对革命的确有罪,但至少很多人认为他罪不至死。用今日的价值观去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件有失公允的事情,应该把他放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基础中加以考量。路易十六出生于波旁王室,从小接受的就是王权至上的专制思想教育,而他从小又是在宫廷中生活,耳朵里听见的,眼睛里看到无一不是至高无上的封建政治权力。你让他马上变成一个具有新时代民主思想的立宪君主,未免有些强人所难,有时候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意识形态真的需要一点运气,根本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清末的宣统皇帝溥仪也是通过多年的改造才从一个封建君主变成新中国公民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路易十六的悲剧还与各方势力的日益膨胀的野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来在议会占据优势的吉伦特派依然试图拯救路易十六,建立理想中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以圣茹斯特和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激进的山岳党雅各宾派通过这次起义看到了压制吉伦特派实现独裁专政的希望,因此他们坚决主张处死路易十六,而群众们坚决要求严惩路易十六的愿望也使得吉伦特派无法继续坚持自己的主张。路易十六是旧制度的守护者,他违背了时代的改革方向,只要他还活着,国内外的封建势力就会生生不息,成为阻碍法国完成资产阶级巩固革命成果的隐患,而各派势力之间的残酷斗争,无形中也加速了他的灭亡。 你很难给路易十六按上一个十恶不赦的罪名,他贪恋至高无上的世俗王权,他被贵族们绑上了利益的战车,那是他的命运使然,意识形态决定了他逃不出封建统治的枷锁,任何一个封建君主都会这么做,而他的死也为山岳党雅各宾派攻击吉伦特派,实行独裁专政铺平了道路。死亡的惩罚或许对他来说过重了,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没有人有更好的办法解救他。
本文标签:路易十六君主法国历史法国国王贵族等级君主制度巴黎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