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洪武五年,李文忠率东路军北伐参加岭北战役,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得失相当。洪武十七年,因病去世,获封歧阳王,位列开国功臣第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手下有一批心腹良将,为他的不断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证,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主要的有以下将领。是明初34位公侯中,唯一战死沙场的开国元勋,追封安国公,谥号忠壮。李文忠北征,何文辉督兵巡视居庸关,因病被召回。如无此次舍命相救,则无李文忠之后来。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小名保儿,字思本,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 。朱元璋的外甥及养子。14岁进入军中。19岁以舍人的身份率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后来被派往徽州驻守,先为监军,随即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展示。在浙西长期抵御张士诚,屡次击溃张士诚,并夺取了杭州。洪武二年,徐达攻取大都后,李文忠和汤和、杨璟等人作为第二梯队北上支援,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常遇春出塞,攻下上都,赶走元顺帝。洪武三年,李文忠奇袭应昌,俘获元太子,前后降服5万余人,元昭宗北逃,李文忠威震漠北。洪武五年,李文忠率东路军北伐参加岭北战役,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得失相当。洪武十七年,因病去世,获封歧阳王,位列开国功臣第三。李文忠不愧为明初一名不可多得的帅才,曾主持大都督府(最高 ... 机构长官)且兼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尤其是在讨伐北元的屡次战役中功勋卓著,大显神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手下有一批心腹良将,为他的不断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证,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主要的有以下将领。 ·曹良臣(?~1372年):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明朝开国将领。早年聚兵保乡里,后归降朱元璋,历任江淮行省参政、左丞、山西行省平章政事等职。吴元年,从徐达克姑苏有功。明朝建立后,随徐达北伐,破大都,守通州,功勋卓著,封宣宁侯。后又随征明夏。洪武五年(1372年),曹良臣再次随军北伐,在阿鲁浑河英勇战死。是明初34位公侯中,唯一战死沙场的开国元勋,追封安国公,谥号忠壮。 ·何文辉(1341年~1376年):小名道舍,字德明,明朝开国将领,滁(今安徽滁州)人。14岁时,朱元璋收其为义子。曾任河南卫指挥使,洪武三年(1370年),授予大都督府都督佥事,授予世袭指挥使。不久晋升为大都督府同知。洪武五年(1372),命率山东兵跟从李文忠出师应昌。第二年移镇北平。李文忠北征,何文辉督兵巡视居庸关,因病被召回。洪武九年(1376年)去世,年仅36岁,葬于滁州东沙河上。 ·顾时(1334~1379):字时举,安徽濠州人。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随李文忠征伐北元,分兵进入沙漠,不幸迷失了方向,粮食耗尽,又遭遇了北元军队,只能以疲惫之军应战,顾时率麾下数百人,英勇无比,以少胜多。缴获其辎重、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曾任大都督同知,封济宁侯,洪武十二年(1379年)去世,追封滕国公,谥襄靖。 ·金朝兴(?~1382年):安徽巢湖人。洪武二年(1369年),随李文忠攻克了东胜州,俘虏了元平章政事刘麟等18人。洪武七年(1374年),统率军队打到黑城,俘虏北元太尉卢伯颜、平章政事帖儿不花和省院等官25人。 接着跟从李文忠统领东道兵,攻取和林。曾任龙骧卫指挥同知、大同卫指挥使、大都督府佥事,积功封为宣德侯。洪武十五年(1382年),平定云南时去世。 死后追封沂国公,谥武毅。 ·徐司马(?~1393年):小名马儿,字从政,扬州人。元末兵乱,年仅9岁,无依无靠,朱元璋得收为养子。洪武元年(1368年),跟从李文忠北征,活捉了元宗王庆生。提升为杭州卫指挥使,不久又升为都督指挥使。诏令恢复本姓。洪武九年,迁镇河南,当时在汴梁新建北京,实为重地。洪武十九年,朝拜太祖,提升为中军都督府佥事。洪武二十五年,任左副总兵跟从蓝玉征讨建昌,讨伐越辒。第二年正月回到成都后去世。 ·韩政(?~1378年):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明朝开国将领。早年曾为元朝义兵元帅,后率部归附朱元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率军攻克濠州。此后参与平定张士诚、北伐元朝的战争。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封东平侯。洪武五年(1372年)随李文忠北伐北元。洪武十一年(1378年),韩政去世,追封郓国公。 ·周显(?~1372年):庐州合肥人,战功卓著,历任骁骑卫千户、宿卫千户,金吾右卫指挥同知。洪武二年,以取山东、河南及援陕州、下河中功,转骁骑前卫指挥同知。洪武三年,收应昌红罗山等寨,升任指挥使。洪武四年,迁骁骑左卫指挥使。洪武五年(1372年),阿鲁浑河之战战殁。 ·张耀(?~1372年):安徽寿州人,功积百户,守镇江。吴元年,升羽林左卫副千户。洪武三年,守御福建兴化,升神策卫指挥同知。洪武四年,升神策卫指挥使。自王师取武昌,克安陆、襄阳,讨张士诚及平中原,取元都,克太原、庆阳,擒上犹诸蛮,累立战功。洪武五年(1372年),从曹国公李文忠讨北,不幸战死于阿鲁浑河之战。 ·常荣(?~1372年):凤阳定远人,开平中武王常遇春再从弟。元末从军安丰,从征武昌,克庐州、安丰,有功,授武德卫管军千户。后又攻赣州,下南雄、韶州,克安陆、襄阳。吴元年,克姑苏有功,升武德卫指挥佥事。从常遇春征讨北元,遇常遇春春薨于军,常荣护丧还京师。洪武三年,升武德卫指挥同知。洪武四年,从永嘉侯朱亮祖伐蜀军,改振武卫指挥同知。洪武五年(1372年),从曹国公李文忠,不幸阿鲁浑河之战战殁。 ·李荣(?~1389年):原籍江苏松江府(今上海),后在安徽临淮从军,克滁和定江,进江南、灭强汉、殪伪吴、北伐中原皆有劳绩 由总旗授永平卫千户,曾在古北口巡逻时,活捉扩廓帖木儿派遣的谍探武官余佥院,后升广武卫指挥佥事。洪武五年,从李文忠由东路出居庸关,取和林,渡胪驹河兼程而进,深入土刺河,至阿鲁浑河激战,曹国公李文忠马中流失,下马持短接战,李荣即以所乘马授文忠,文忠得马气益力遂,一战败敌,俘获以万计,翼卫之功居多。如无此次舍命相救,则无李文忠之后来。洪武六年,复从北征有功,后到任平凉卫指挥同知。洪武十二年,署陕西都指挥使司司事(代理都指挥使)。洪武二十二年,任陕西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 ·赵庸:安徽庐州人,洪武二年(1369年),随同李文忠解围太原、大同的危急,打败北元军队,擒获平章政事刘帖木、敌将脱列伯等,俘斩万余人。洪武三年复从文忠北伐,出野狐岭,克应昌。曾任参知政事、中书左丞,封南雄侯。 ·冯定:明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担任副将的冯定,随同李文忠,攻克应昌城,俘获元顺帝之孙买的里八剌、妃嫔、大臣等人。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仅率数十骑逃脱。 ·刘义:李文忠手下护卫官,洪武五年,在漠北阿鲁浑河之战中,李文忠 ... ,被元军团团围住,处境极其危险。刘义挡在曹国公身前,拼死护住,幸亏指挥使李荣及时赶到,迅速解围化解了危机。刘义的此功绩在「 ”明太祖实录”和「 ”明史”中都有记载。
本文标签:李文忠明朝历史朱元璋明朝历史元朝南宋魏晋南北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