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不当太子做佛经汉译的创始人

安世高(图片来源:资料图) 安世高,可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本名清,是安息国的太子,博学多识,信仰佛教。当轮到即位的时候,他让位给叔父,出家修道。他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游化西域各地;于汉桓帝建和初年(147),辗转来到中国洛阳,不久即通晓华语。那时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已有相当时期,在宫廷内和社会上都有一些信徒。他们虽主要奉行祭祀,祈求福德,但也有切实修行的要求。安世高就为他们译出有关止观法门的种种经论。译事大概到灵帝建宁中(170年左右)为止。随后,他游历了江南的豫章、浔阳、会稽等地,后来各地就流传有关于他的神奇故事。他晚年的踪迹不详,在华活动前后约三十年。 安世高译出的书,因为当时没有记载,确实部数已不可考。晋代道安编纂的《众经目录》,列举所见过的安世高译本,才加著录,共有三十五部、四十一卷。其后历经散失,现存二十二部、二十六卷。其中,《七处三观经》大概在道安(312—385)以后就成为两卷本,而误收《积骨经》和杂经四十四篇于内,未加区别;现经今人考订,特将那两种分列出来。另外,从翻译用语等对勘,《五阴譬喻经》、《转 ... 经》、《法受尘经》、《禅行法想经》四部是否世高所译,尚有问题。又《四谛经》一种,道安也说它好像是世高所撰,但现勘是译本。 安世高的翻译,有时用口述解释,由他人执笔成书。这属于讲义体裁,在道安目录里著录了《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一卷,便是这一类。此书在别的经录也称为《安侯口解》。这因世高原来是王族出身,西域来华的人都叫他安侯,所以经录家就沿用了。还有魏吴时代(220—280)失译本单卷《杂阿含经》,共收二十七卷,《七处三观经》、《积骨经》也在其内,译文和世高余译很接近,唐代智升《开元释教录》就说它像是世高所译,但未见旧录记载,还不能确定。 此外,道安目录所载安世高的译本现已失传的,一共十三部十三卷。其中《十四意》和《九十八结》,道安都说像是世高的撰述。又《小安般经》一种,《开元录》说它就是现存本《大安般守意经》除去注解所余的部分。 关于安世高的翻译,历来各种经录的记载互有出入。到了隋代费长房《历代三宝记》,漫无简别地罗列名目达到一百七十六种之多。其中好些没有确实出处,只推测是世高在河西和江南旅途中随顺因缘从大部译出。后来《开元录》加以删除,还剩九十五部,而缺本几乎占一半,是非辨别,自然很难说。现在仍以道安目录所记载的为最可信。 安世高的汉译佛典,可算是一种创作,内容和形式都有特色。就内容说,他很纯粹地译述出他所专精的一切。譬如,译籍的范围始终不出声闻乘,而又有目的地从大部《阿含经》中选择一些经典,且都是和止观法门有联系的。至于译文形式,因为安世高通晓华语,能将原本意义比较正确地传达出来,所以僧祐称赞它说理明白,措辞恰当,不铺张,不粗俗,恰到好处。但总的说来,究竟便于直译。有些地方顺从原本结构,不免重覆、颠倒;而术语的创作也有些意义不够清楚(如‘受’译为‘痛’,‘正命’译为‘直业治’等)。因此道安说世高的翻译力求保存原来面目,不喜修饰,骤然看到还有难了解的地方。 从安世高的译籍见到的学说思想,完全是属于部派佛教上座系统的。他重点地译传了定慧两方面的学说,联系到实际便是止观法门。定学即禅法,慧学即数法(这是从阿毗昙的增一分别法门得名),所以道安说世高擅长于阐明禅、数,而他所译的也是对于禅、数最为完备。 关于禅法,安世高是依禅师僧伽罗刹的传承,用四念住贯穿五门(即五停心)而修习。他从僧伽罗刹大本《修行道地经》抄译三十七章,著重在身念住,破除人我执。念息一门另译大小《安般经》,其中说十六特胜也和四念住相联系。所以从这些上见到世高所传禅法是如何地符合上座部佛教系统(特别是化地一派)用念住统摄道支的精神。念息法门因为和当时道家‘食气’、‘导引’、‘守一’等说法有些类似,传习比较普遍,学人著名的就有南阳韩林、颖川皮业、会稽陈慧等。东吴康僧会从陈慧受学,帮助他注解了《安般经》。僧会更依他的心得,在所集《六度经》的禅度里,对止观有要目式的叙述。其后,晋代道安见到了僧伽罗刹《修行道地经》的全译本(竺法护译),又从大部《阿含经》的翻译上理会声闻乘实践的体系,因而对于安世高所译禅法和有关各书了解得更为深刻。他注解了这些译本,并各各做了序文,现在知道的有《大道地经注》等七种。 关于数法,安世高谨守毗昙家的规模,用《增一》、《集异门》等标准,选译了《五法经》、《七法经》、《十二因缘经》、《十四意经》、《阿毗昙五法经》、《阿毗昙九十八结经》等经论。并在译文里带著解释,所以道安说《十四意经》、《九十八结经》好像是撰述。当时严佛调受到启发,就‘沙弥十慧’引经解说,作成章句。跟著康僧会辑《六度集经》,也有这样用意。后来道安得著新译《毗昙》的帮助,对安世高在数法方面翻译的业绩,认识更清楚,因而注释了《九十八结经》,以为是毗昙要义所在。他还模仿《十慧章句》等,从各经中抄集十法,加以解说,成为《十法句义经》。由此可见安世高译传的部派佛教学说在当时发生了相当影响,而到后世还是得到发展的。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不当太子做佛经汉译的创始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九种食物可防雾霾

    雾霾天气中的含有可吸入颗粒等物质,进入人体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现象,因此在雾霾天气应该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给身体排排毒,如何排毒呢?除了平日出门要注意戴口罩,记住12369不只是一个数字外,平时在饮食中多吃下面几种食物也能有效防雾霾。

  2. 讽刺大师:果戈里

    >1809年4月,果戈里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地主家庭里。>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钦差大臣》首次在彼得堡公演,获得惊人成功,但遭到俄国官僚社会的攻击和诽谤,果戈里被迫出国,5年后回国,于1842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死魂灵》。它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无情揭露和批判,而其批判的深刻,在俄国长篇小说中,果戈里是第一人。果戈里被迫再次出国。

  3. 非常特殊的关系?——英美关系中的尴尬时刻

    编者按:由于明天是美国7月4日的庆祝活动,我想分享这篇有关美国和英国历史关系的厚颜...的文章会很有趣。请不要评论时政(这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虽然现在看起来是这样,但英国和美国之间的情况并不总是乐观的。从18世纪开始,我们两国现在所说的“非常特殊的关系”变得相当有争议。英国人在美国建立的之一个殖民地是罗阿诺克,进展并不顺利。由沃尔特·罗利爵士建立的殖民地,在1590年左右,它和它的人民消失了,只

  4. 西汉五大名将终极排行榜,他为什么能远超周亚夫和霍去病?

    >>第一位是周亚夫主要的成就是在对抗匈奴的抗张当中,他作为主要的领兵者为这场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王朝上面他也是颇负盛名的。也是在和匈奴抗争的过程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此他的武力也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最后一个人的才能远超周亚夫和霍去病,这个人就是韩信,韩信有国士无双这样的一个称号,他在刘邦身边发挥了很大作用,是非常出名的一个军事家。

  5. 超今绝古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hāojīnjuégǔ【解释】指超越古今。【出处】明·李贽《与管登之书》:“细读佳刻,字字句句皆从神识中模写,雄健博达,真足以超今绝古。”【例子】无【相关】百度“超今绝古”

  6. 皇权集中的巅峰——封建政治体制中的斗争

    一、政权机构的大手术——废除丞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诩「”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而称自己为皇帝,从此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秦之前溯至夏启时期,虽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说,但事实上,那个时候的最高统治者的权力较之后来的封建王朝是非常有限的。秦朝以后,在国家层面上废除分封制,设郡县制;中央统治机构上,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设丞相或宰相,本文不详较丞相与宰相之区别

  7. 梦见注射器 针筒

    周公解梦梦见注射器 针筒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注射器 针筒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彻悟人生 第十四个故事

    过去,有兄弟二人,共同耕种一块田地。后来哥哥娶妻生子,而弟弟还未成家。如此持续了三个晚上,直到第四个晚上,二人不期相遇。忽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接受“无常”,接受“瞬息万变”,不会有任何自私、执着,这就叫开放,这就是慈悲。无常更好,有“无常”,才不会僵化、凝固,有“无常”,才有希望,才有未来,才有发展,才有新生。

  9. 梦见茄子西红柿

    周公解梦梦见茄子西红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茄子西红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她生前被当作怪物演出,死后被拉到全世界展览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19世纪一个名叫JuliaPastrana的女人她一度被称为「”世界上最丑的女人”,在世时被当作「”怪物”在马戏团里演出,死后也不得安息,尸体被拉到全世界展览1834年,一个女婴儿在墨西哥锡那罗亚州呱呱坠地。然而这个女婴的出生,带给家人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她的全身被毛发覆蓋,耳朵和鼻子都异常的大,嘴唇很厚,下颌突出,她越长大就越像粗狂的原始人和大猩猩。之所以身上会长这么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