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名家名品]宁拙勿巧、宁涩勿滑-简述庞白虹书法近现代庞白虹草书轴近现代庞白虹隶书横幅近现代庞白虹行草轴近现代庞白虹行书联近现代庞白虹行书轴近现代庞白虹篆书联“古人论书宁拙勿巧、宁涩勿滑,至言也”。目前所见庞白虹先生书法,书体有篆书、隶书、行书和草书。庞白虹先生是一位涉猎较广的艺术家,他攻油画、雕塑、兼习图画,擅书法、篆刻,在书法中还兼擅各体。
[名家名品] 宁拙勿巧、宁涩勿滑-简述庞白虹书法
近现代庞白虹 草书轴
近现代庞白虹 隶书横幅
近现代庞白虹 行草轴
近现代庞白虹 行书联
近现代庞白虹 行书轴
近现代庞白虹 篆书联
“古人论书宁拙勿巧、宁涩勿滑,至言也”。这是辛酉秋,黄菊初绽之时,庞白虹先生酒后忆古人语而欣然书之的一幅立轴内容(《书法》1991年4)。人们常说酒后吐真言,庞白虹先生所录古人论书句,也应看着是他的“真言”吧。
印象中,媒体上介绍庞白虹先生书法艺术的文章很少,作品也少见,因此对他的书法很难做出一个较客观、明晰的评论,然而我们从其有限的一些书法印刷品来看,其追求古拙厚重、线条起伏变化的主观意愿是显而易见的。愚见其书拙有余而涩略嫌不足。下面我们就具体作品做点分析、研究的案头工作。
目前所见庞白虹先生书法,书体有篆书、隶书、行书和草书。楷书作为幼功,多少会去涉猎一番,自不待言。庞先生篆书写的很有个性,质朴无华,用笔大胆随意,一任自然,颇具“朴野”之趣,取意在吴、齐之间,结字又有“散氏盘”遗意。我个人认为庞氏诸体中,以篆书成就最高。行书作品可能过于强调线条的粗细变化,以及折笔的提按顿挫,偶有“鹤膝”出现。另外,庞白虹先生写三点水,头二点下笔浓重,第三点极轻,且多向右带笔,当然这只是个人书写习惯和特点,无关字的好坏。庞白虹行书如此,草书亦如此,比如这幅草书“录唐诗轴”,“江城五月落梅花”之“江”字便是典型代表。这件草书轴纸本,135×66厘米,书写时间不详。观这件作品,让我们想起明代一位草书家张弼来。两人作品在面目上确实有相同之处,但我们不能以此便武断地说庞白虹先生就是学张弼。此书写的非常豪放,节奏起伏较大,时有放纵之笔,如“沙”字末笔侵入第二行,第二行末二字“楼”与“中”亦“搅”在一处,皆体现了作者书写时放笔不覊、痛快淋漓、直抒已意的豪情。
行文至此,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河南几位老书家如谢瑞阶、陈天然、庞白虹等皆有画家身份背景,(当然,这一现象并非河南一地才有,只是因谈庞白虹书法而引起)这里面除了“书画同源”因素外,是否中国人毛笔书写的“基因”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作为画家与之更有内在相关的联系?我们提出这个问题,还基于一个考虑,画家背景的书家,尤其主要以画画为主的书家,他们的书法作品往往画意很重,对书法的书写法度看的略轻,讲的明白一点,多少有点我行我素的意味,这或许是一种缺憾,但是否可以看作是其长处呢?庞白虹先生是一位涉猎较广的艺术家,他攻油画、雕塑、兼习图画,擅书法、篆刻,在书法中还兼擅各体。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杂糅多家,体现各种趣味的尝试,不因循某家某派,也就不足怪了。
庞白虹(1904-1985)辽宁沈阳人。早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曾在张家口、西安等地任教。抗战后,到开封定居。1949年后,先后供职于开封文教局、文联、文化局。并与文秋野等人创办开封美术学校。曾任河南省书协 ... 、开封市书协主席等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