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参加护国军后,刘伯承依然没有丢掉读书背书习惯,一有空就坐下来学习。1930年刘伯承学成归国。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刘伯承在北戴河疗养,聂荣臻去寓所看他。昨天晚上刘伯承读书至深夜,饿得不行了,他便脱掉鞋子摸进厨房里找吃的。

核心提示:刘伯承一见面就讲:“糟糕呀,昨天晚上去偷点东西吃,叫人家抓住了,到现在还没有结案呢?”听到此话,聂荣臻吃了一惊。 刘伯承 资料图
本文摘自:新华网,作者:佚名,原题:英雄不问出身:揭秘共和国开国将帅学历,节选 >早在少年时代,刘伯承读书时就养成了背书的习惯。在学校,他每天总是第一个走进课堂,第一个发出背书声,许多课文都能背出来。参加护国军后,刘伯承依然没有丢掉读书背书习惯,一有空就坐下来学习。一天休息,他又捧起了《资治通鉴》。一些同事见他整天苦读,觉得不可思议,就拉他出去散散心。刘伯承回绝道:“我觉得干那些事没意思,不如看书,能学点东西。”这期间,他读了《二十四史》、《三国演义》等史书和古典名著,《孙子兵法》更不知读了多少遍,直到晚年大部分章节仍能背诵。 1927年冬,年满35岁的刘伯承被派到莫斯科红军高级步兵学校学习,此前他连一个俄文字母也不认识。刘伯承没有畏惧,他说:“我的基础不如别人,但是,人家学一遍,我就学十遍;人家学十遍,我就学百遍,总是可以学会的。”凭借非凡的毅力,他顺利通过了俄文关,能直接阅读俄文教材,能直接听教官讲授,并逐渐成为有很高造诣的俄文军事著作翻译家。留学期间,刘伯承系统地学习了苏联军队建设理论,广泛涉猎了拿破仑、苏沃洛夫、汉尼拔等军事家的著作,军事素养不断提升。 1930年刘伯承学成归国。在以后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不论环境多么艰苦,战事多么频繁,身体多么不好,他始终勤学不怠,放大镜、棉油灯和几箱子书伴随他度过了漫漫的戎马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多次负伤,刘伯承身体一直不好,但他的学习兴致丝毫未减。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刘伯承在北戴河疗养,聂荣臻去寓所看他。刘伯承一见面就讲:“糟糕呀,昨天晚上去偷点东西吃,叫人家抓住了,到现在还没有结案呢?”听到此话,聂荣臻吃了一惊。这时,刘伯承夫人汪荣华忙出来解释:医生正对刘伯承采用饥饿疗法,食量控制得很严。昨天晚上刘伯承读书至深夜,饿得不行了,他便脱掉鞋子摸进厨房里找吃的。因为没有开灯,视力又不好,馒头摸到了,却把一只盘子弄掉地上打碎了,被闻讯赶来的工作人员当场给“捉”住。然而,这种好学精神使他赢得了“论兵新孙吴”的美誉。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刘伯承聂荣臻历史军事历史抗日战争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