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鬼道众生的故事-中国篇(二)

死而复活的赵长和从前,赵国有一位才华洋溢的人,名叫赵长和。在他十九岁的时候,忽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看医、吃药都无济于事,不到一个月就死去了。他的家人悲痛万分。但由于他家十分贫穷,之前为他治病又花了很多钱财,哪里还有钱为他买棺材下葬,只好暂时先将尸体停放屋里。谁知过了四天,长和竟慢慢苏醒过来,家人惊喜万分,忙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长和便告诉众人死后的情景。>‘我刚死后,就觉得自己身处在城外的大道上。’长和告诉家人:‘我沿着大道向东南方向走去,突然在路的两边长起茂密的荆棘,尖锐的刺就像鹰爪般。可是当我走到荆棘前时,那些荆棘又变得非常柔软,使我平安无事地通过了。’>‘我继续向前走,发现路边出现了一片瓦房,至少有数千间。其中有一间屋子非常高大,里面坐着一个人,身穿黑色长袍,正在闭目沉思。’>我就走过去向他行礼作揖,那人睁开眼睛对我说:‘石君你可来了,咱们一分别便是二十余年。’>我听了之后觉得很奇怪,便回答说:‘我并不认识你,何况我还是第一次来这里,和我多年未见的只有马牧和孟承夫妇,但他们已死去了多年了。’>黑长袍的人说:‘你认识孟承啊!孟承活着的时候没有潜心研读佛经,又不注意修身养性,所以他死后被发配到我这里打扫尘土。孟承的妻子生前虔诚礼佛诵经,她死后得到好的报应,生活十分快乐。’接着,他用手向西南方一指说:‘那就是孟承妻子的住处。’>于是,我便往他所指的西南方向走去,来到孟承妻子的住处。>孟妻见到我十分高兴,连忙请我进屋内坐,摆上丰富的饭菜热情的招待我。这时,我看见孟承拿着扫帚从西边是来,孟承看到我在这里也十分高兴,他们夫妻俩向我寻问阳世家里人的情况,老少是否平安,我也都一一告知。>后来,连那黑长袍的人也走了过来,开口便问我平日都怎么修行。>我回答说:‘我不吃鱼和肉,也滴酒不沾,并且天天礼佛诵经、供养僧侣,救济贫苦之人。’那人听了点头称赞,随即请身边的吏卒去查看一下我在阳世还有多少岁数。>吏卒回答说:‘此人还有三十余年的寿命。’>那人便问我是否还想回阳间,我赶紧点头称是。那人便命两个吏卒用车送我回去。>我就此拜别了孟承夫妇,跟着吏卒登上车子踏上归程。>车子来到我们家门前后,我刚进屋就有一阵恶臭扑面而来,我一看,原来是从自己的肉身上发出的腐烂之气。>我看了自己的尸体内心十分厌恶,不想附在上面,就站在自己的肉身前犹豫不决,突然后面被人猛推一把,我一下子跌倒在尸体上。>‘于是我就复活了?’长和说。>长和复活后,更加严守佛法戒律,潜心修行来世。他死后也得到像孟承妻子般很好的结果。>宋定伯卖鬼>南阳有一位名叫宋定伯的人。有一天晚上,他突然遇到了鬼,由于他胆子也挺大的,就问鬼说:‘你是什么鬼?’>那鬼十分惊讶,反问宋定伯:‘你是谁?’>宋定伯觉得挺有意思,就骗他说:‘我也是鬼。’>鬼一听,很高兴,就问:‘你要到哪里去?’>宋定伯说:‘我想去宛市。’>鬼说:‘太好了!我也要去,这样我们结个伴吧!’于是,他俩一同往前走。>走了几里路,鬼发现宋定伯走得太慢,而去宛市还要赶很长一段路,就很着急的对宋定伯说:‘你走的好慢啊!这样吧,我们互相背一段路,我就不用等你,这样既不累,也可以加快速度,怎么样?’>‘好啊!’宋定伯欣然答应。>于是,鬼先背宋定伯走一段路,鬼奇怪地问:‘你怎么这么重啊?一般的鬼都很轻的呀,你可能不是鬼吧!’>宋定伯机智的回答说:‘我是新死的鬼,因此身体比较重,你不用担心。’>过了一会,换成了宋定伯背鬼。鬼是轻如绵絮的,所以,宋定伯背着鬼,不用吹灰之力,轻轻松松地把鬼背了几里地。>接着又换成鬼背宋定伯了。尽管鬼觉得宋定伯实在很重,背他自己有点吃亏,但主意是自己提出来的,又不能食言,所以只好忍气吞声。>倒是宋定伯暗喜:‘嘿嘿!今天可省了一笔车马费,不花钱倒找了个好脚夫!’>两人反覆轮换着背了几次,双方也渐渐熟悉了。>宋定伯想:‘鬼毕竟是鬼,到时候知道我是人,说不定会加害于我。我应该试探一下,看看有什么制服鬼的办法?’他左思右想,忽然心生一计。>宋定伯假装很谦虚、很诚恳地样子问鬼:‘我是个新死的鬼,对我们鬼道还不熟悉,老兄你见多识广,能不能告诉我,鬼最怕什么?这样我以后才能保护自己。’>鬼一听恭维话,心里得意了起来,便告诉宋定伯说:‘我们鬼还是比较神通广大的,但是最怕人的口水,人一用口水唾我们,我们就会完蛋,以后你可小心这个!’>‘哈!上当了!’宋定伯一听暗喜。>走着走着,两人来到一条河前。鬼先过去了,悄然无声的飘过河边。到宋定伯过河时,却把水弄得唏哩哗啦乱响。鬼又觉得奇怪:‘你怎么过河会发出这样大的声响?要是让人听见了怎么办?’>宋定伯哭丧着脸说:‘唉!我也担心呀,可你知道,我是新鬼,好多鬼的技巧都还没学会,过河时不会轻功,所以才这样,请不要怪我。’>听了宋定伯的叹息,鬼反而同情起他来了,一路上对宋定伯更加体贴。>快到宛市时,宋定伯‘啪’的一下把鬼扛到肩上,拔腿飞奔。>‘你干什么啊?’鬼吓坏了,大喊饶命。宋定伯也不管它的喊叫,进了城门,直往市集跑。>来到市集上,宋定伯才把鬼放下。市集人很多,这时,鬼变成了一只羊想逃跑,宋定伯马上朝它吐了一口口水。这回,鬼变不回来了。>宋定伯高兴的高声吆喝:‘卖羊、卖羊。’>‘你在卖羊吗?’一会儿,就有一个人来买羊,他看看货后,出价一千五百钱。宋定伯一想,反正是捡来的,也不还价,立即成交。>就着样,宋定伯把鬼给卖了,怀里揣着钱乐呵呵地去办自己的事情了。>降伏心中的鬼>古时候,有一座名山,山上建了很多的出家人修行的精舍。>在众多的精舍中,有一个很特别的房间,里面常常闹鬼,住在这房间的僧人往往不堪其扰,最后都搬到别处去住。>不久,一个远方的僧人来到山上,想投宿一晚。>‘我们没有房间了!’掌管寺庙事务的知客师父对僧人说。>‘我已经走了很多精舍,都正巧没地方让我挂单休息一宿。’>‘本寺是还有一间大通铺,但是…但是…’知客师父欲言又止。>‘有房间即可,我不会嫌弃。’>于是知客师父把他带到了闹鬼的房门前,并告诉他说:‘这房间里有鬼,常来骚扰人,你确定要住吗?’>客僧心想:‘佛法讲慈悲,若真有鬼,我更应该念佛诵经超度它才是!’于是就对知客师父说:‘没有问题的,我可以感化它,谢谢您替我安排这间房间。’说完,就迳自走进那个房间里去了。>这时天色已晚,又有一个僧人来到山上投宿。知客师父一样把他安排到了闹鬼的大通铺,并告诉他这间房子闹鬼。这个僧人也说:‘没关系,我能降伏它。’>这时候,先进入房中的僧人端坐在房间中央,等待鬼来。忽然僧人听到敲门声,‘鬼终于来了!’僧人便用法力抵住门,使门打不开。>门外的僧人使劲地敲门,见门不开,以为屋中有鬼在戏弄他,于是也施足了法力想让门打开。屋里的僧人见门外的‘鬼’非要进来,也就更加足了力道,用气顶住门。>就这样僵持了很长的时间。门外的僧人法力比屋里的僧人大,终于把门撞开。>屋里没有点灯,黑漆漆地身手不见五指,他进门后,就和屋里的僧人打了起来。双方都以为是在打鬼,不停地施展法力,一会儿是风,一会儿是雨,如此整整打了一夜。>天渐渐亮了,两人这才看清楚对方,原来是留经一起学习经法的同参道友,两人都觉得惭愧。这时,由于闹闹嚷嚷了一夜,众僧人也都放胆出来观看,见到这种情形,大家忍不住哄堂大笑,直说:‘哪来的鬼,原来是我们心中的鬼!’>鬼父亲>‘今天我们在田里干活的时候,爹忽然跑来莫名其妙的打我们一顿!’两个儿子一边向母亲告状,一边撩起袖子出示身上的伤。>母亲见丈夫回家后,便去质问他:‘儿子们好好地在田里干活,你无缘无故地打 ... 他们,你这是怎么回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我并没有去打 ... 过他们啊!’>对于这样的怪事,父亲猜想是妖魔鬼怪装成自己的模样,前去挑拨他们父子的感情。于是便对两个儿子说:‘那不是我,可能是鬼怪变成我的样子去打 ... 你们的,下次如果他再来,你们就拿锄头打死他。’>第二天,兄弟俩又下地干活,‘哼!如果鬼再来,我们就合力把它打死。’可是鬼却没有来。>父亲担心自己的儿子会不会被鬼缠住了,在家里坐立不安,便动身前去田里看看儿子们是否安好。儿子见了,以为又是昨天的鬼变成他们的父亲来了,二话没说就扑上去痛打。>父亲极力分辩,说自己是他们的真父亲,但是儿子正为昨日被痛殴的事气愤不已,完全不相信父亲的辩解。最后两个儿子竟把真父亲给打死了!>‘快把他埋了起来,以免再去害人。’>‘嗯!’>‘这两个傻瓜!’这一切都被躲在暗中的鬼看到了,他立刻变做他们父亲的样子早一步来到家里,对妻子说:‘我们的儿子已经将那恶鬼打死了。’>‘真的啊?’>晚上,两个儿子收工回来,全家人为此庆贺了一番。>从此,这鬼便大模大样做起他们的‘父亲’来。>过了许多年,有一个道士路过此地,在他家投宿时见到‘父亲’,便对两个儿子说:‘你们的“父亲”身上有妖气,恐怕不是人。’>‘我不是人?我看他才是没礼貌的人!快把他赶出去,我不想让他住在这儿。’儿子听后便告诉了父亲。父亲一听,大发雷霆,要他们立即把道士赶走。>‘赶我走?我看你果然是妖孽!看我收拾你!’道士断定是鬼怪无疑,于是闯进房去,念动咒语。没想到,‘父亲’竟当着两个儿子的面立刻变成一只老狐狸钻到床底,道士把他捉出来 ... 了。>这时候,两个儿子才明白,以前 ... 死的那‘鬼’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我们当初应该问清楚一点的!’>‘生气真是会误了大事啊!’两兄弟悔恨交加,到当初埋葬父亲的地方,将父亲的尸骨挖出来,重新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只是真的父亲已不能死而复生了。>智严师父>宋朝时,京城有一座帜园寺,寺中住着一位高僧,名叫智严。>智严是西凉州人,很小的时候就出家修行,并以精勤著名。后来,智严离开京都,到各国游历。所到之处,便向各地僧人学习禅法,经年累月下来,智严不仅精通了佛教各宗经论,还得到了许多世上稀有的经书。>‘这些经书十分稀有,都是没有翻译的原文,中国的人们是看不懂的。这样实在太可惜,不如我来帮忙译成汉文吧。’>回到京城,智严发心着手翻译这些珍贵的经书,庙中的许多师父都来帮忙。>‘多么认真的智严师父啊!’路过的鬼神们知道他是智严和尚,就默默地记住他,暗中向他礼拜。智严日以继夜地努力翻译经论,为佛教的传播而努力,不但受到僧俗二众的护持,就连看不见的鬼神们也都十分尊重他。>这时,在丕陵有一位大官,名叫萧思话。一次,他的夫人刘氏得了一种病,久卧在床,经常看见有一群鬼在床边奔走呼喊,刘氏非常害怕,使得病情愈加严重。于是萧思话把智严法师请到家中为妻子说法。>智严法师刚刚走到外屋,刘氏就看见群鬼一哄而散,病情立即感觉好了三分。待智严法师进屋后,为夫人讲解佛经要义,并为她皈依佛法,夫人当下觉得通体舒畅,长年以来的病几乎全好了。>此时,夫人立即起身下床,夫妇俩跪在地上顶礼感谢智严法师。>智严法师说:‘我不需要你们财宝的感谢,我只希望你们能多接触佛法,以五戒十善法修身养性,鬼神自然会尊重你们。如果你们真的要以财宝来表达感谢,不如将它们捐给穷苦人家吧!’>淡薄名利的智严法师,从不接受信众金钱宝物上的馈赠,即使有了信众供养的财物,也随手转施他人。>智严法师性格少言寡语,不愿多说自己的事情,所以,他虽然有很多值得赞扬的行为,也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但却没有留下相关的文字记载下来,使得智严师父的德行并没有流传下来。>到了七十八岁那年,智严法师寿终正寝,没有任何病痛,面容十分安详。>当时在宋朝,凡是圣僧死去,都用火葬。>但是智严虽然修行多年,持 ... 谨,然而却不被大多数人知道,所以庙里的僧人便要将他的尸身移向一般僧人的墓地。>但奇怪的是,他的尸体却忽然变的有如一座山那么重,无论怎样抬都动不了一分。>‘说不定智严师父,生前是个老修行,只是我们不晓得。’>‘是啊!光是他翻译佛经就功德无量了!’寺院的僧人们讨论着。>‘也许我们应该将他依照圣僧的方式安葬才对。’>于是,僧人们便改变了主意,要把他的尸体抬往圣贤者的墓地火葬。说来也怪,大家没出什么力量,智严师父的尸体却变的似乎没什么重量,让帮忙抬棺的寺僧们一点地不觉得累,个个啧啧称奇不已,直说持戒修行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啊!>鬼朋友>隋唐时,有个叫睦仁茜的人,他有一位鬼朋友名叫成景。这位鬼朋友官拜长史,在鬼界地位也不低。>眭仁茜有个学生,名叫文本。他教文本读书已有一段时间,双方渐渐建立了感情,相互信任。有一天,他把自己与鬼朋友成景交往的事情告诉了文本。>‘是真的吗?我也好想见见你这位鬼朋友!’文本显现出非常好奇的样子。>眭仁茜见文本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就对他说:‘很遗憾你没有修成能见鬼神的道法。就算他来了,你可能也看不到他,不过成景长史曾告诉过我一件事情。’>‘是什么?我愿意试试。’>‘他说鬼也需要吃东西,却总吃不饱,如果能得到人吃的饭盒,吃一顿就可以一年不饿。因为经常吃不饱,所以许多小鬼就去偷人的东西来吃。成景认为自己身为长史,多少也是个贵人,所以从来拉不下面子去偷人间的食物,也因此饿了好久。但是我家实在没钱能请这位好友吃一顿好的。’眭仁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请吃顿饭不成问题。’文本很潇洒地提出邀请,准备请成景他们好好饱餐一顿。>‘请鬼做客,当然还要赠点小礼品做纪念吧!但送什么东西合适呢?’>‘送些金帛给他们吧。’>眭仁茜:‘鬼用的东西与人所用的东西并不一样。’>‘什么意思?’文本不解地问。>眭仁茜说:‘黄金和绢帛不只人喜欢,连鬼都喜欢。只是真正的黄金和绢帛对鬼来说却没有假的贵重。所以只要把大块的锡涂上黄色,用纸作绢布,它们收到这些礼物一定会非常开心。’>‘这还不容易!’于是,文本命人准备了一大堆假黄金和假绢布,就等成景他们来后,做为礼品送给他们。>花了好几天的功夫,动用了全家上下许多人,终于准备好一顿丰盛的宴席。>一切准备就绪后,眭仁茜见成景等人已然坐在席上,那百余随从也依次就座。>成景和众鬼们都十分开心,吃喝的很尽兴。这时,文本把早已准备好的黄金、绢布拿出来,呈给成景。>成景一见这么贵重的东西,大喜过望,一再道谢,并说:‘我的好友眭仁茜平日就麻烦你照顾生活,现在我又受你的礼,实在过意不去。在此,我想满足你提出的心愿,你想不想知道你的寿命有多长?’这个问题,一向是众人最关心的问题,成景以为文本也有兴趣。>谁知文本笑了笑,却摇头说:‘生死有命,我不想知道。但是我很好奇,鬼会不会死呢?’>成景答道:‘不知道,就像人知道生,却不清楚什么时候会死,以及死后会去哪里一样。’>文本又问:‘那道家的那些法术对鬼有影响吗?’>成景恳切地回答:‘道家也是属于天帝统管的六道之一,所以称为天曹。在阴间,阎罗王就像人间天子,太山府君就像尚书令,五道之神就像诸尚书,我这样的人也就是地方官吏。断人间事,道就叫请福。如果想求神赐恩,天曹接受后,就让阎罗王去办。就像人间奉诏行事一样,有错就不可能逃脱惩罚;如果冤枉了,一定会得到纠正,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这能谈得上有什么影响吗?’>文本又问:‘人们说,学习佛法会功德无量,修了佛法又会怎么样呢?’>成景说:‘佛是超脱轮回的大圣人,不是我们鬼界或天道所能管的。学佛修福的人,会得到天神和鬼神的敬奉和尊敬。所以平日积福很深的人,有护法善神保护着,可以免掉一些小灾祸。’>结束这场鬼宴后,文本谨记成景所说,开始虔心修学佛法,广修功德,后来考上科举,官路亨通,一生平顺。>书生捉鬼>一个从外地进京赶考的书生路过安阳时,为了节省旅费,便想找户人家歇宿。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鬼道众生的故事-中国篇(二)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诵地藏经,使鬼道中亡魂超生(图文)

    诵地藏经,使鬼道中亡魂超生据民间古例,每年农历七月,阴府大开鬼门关让亡魂尽出。所以从七月初三我开始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果然当晚便得安眠。连续几晚,再无其他意外,我想大概他们都超生去了,遂未再诵。翌日,我开始每天诵《地藏经》直到十二日才停止。

  2. 韩愈堕饿鬼道

    如果是以邪知见引导一切众生,走了错误的道路,这个罪过就堕阿鼻地狱。诸位晓得唐宋八大家的韩愈,何人不佩服?韩愈现在在哪里?章太炎先生在饿鬼道跟他见过面,跟他在一起谈过。我们要问,韩愈几时能离开饿鬼道?韩愈年轻的时候毁谤佛法,写了不少文字,现在古文里还有「谏迎佛骨表」,只要那一篇文章还在世间,他就离不了鬼身。还好他晚年忏悔,所以没有堕地狱,而是堕在饿鬼道,因此,写文字岂能不谨慎!

  3. 诵经,使鬼道中亡魂超生

    诵地藏经,使鬼道中亡魂超生据民间古例,每年农历七月,阴府大开鬼门关让亡魂尽出。往往有些人基于恐惧,在这月不敢外出。一睡醒来,梦中情景依然清晰。连续几晚,再无其他意外,我想大概他们都超生去了,遂未再诵。翌日,我开始每天诵‘地藏经’直到十二日才停止。这些围在四周的亡魂,每人都露出欣喜的表情,走向那座幽美的山。自此亡魂不再来干扰我了。这次的灵感最为奇妙,能使亡魂豁然大悟,立刻成道而去。

  4. 因果报应的分类

    因果报应的分类陀乐寺阿旺嘉措金刚上师佛法中的因果律内容很广,今天只跟大家讲因果报应。异熟果是指此生所造的业来世成熟的果报;等流果谓同类因果相续,善恶等因相续而生同类果报;增上果是指众生的业对其生存环境发生的作用。从等流果来看,罪毕后纵得人身,亦表现为亲朋好友离开自己、自己得不到亲朋好友的帮助等。

  5. 这十七人因何故堕入饿鬼道和地狱?

    目连回答说:你在世为人时喜欢带狗打猎,残害众生,没有一点慈悲心,将来还要受地狱之报。

  6. 因果报应详解

    因果报应详解陀乐寺阿旺嘉措金刚上师佛法中的因果律内容很广,今天只跟大家讲因果报应。因果报应,简单地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取因与俱有因只有同时具备时,才能产生果。异熟果是指此生所造的业来世成熟的果报;等流果谓同类因果相续,善恶等因相续而生同类果报;增上果是指众生的业对其生存环境发生的作用。

  7. 莫贪功德着鬼神相

    2、鬼道众生受天神和鬼神的领导与规范,有护持人与动物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当他们的护持对象在听经时,他们才有机会傍听。

  8. 家人往生要烧纸钱吗?

    让你们家人都往生鬼道,因为纸钱这种事情只有鬼道用,你想天人要用吗?天人连我们这个普通的钱也不要用,因为他要什么有什么不需要钱这个东西.人道你烧鬼钱也没有用是不是?我来给你送鬼钱.亲人不见得都是上鬼道,我们一般来说是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需要你烧什么钱吗?

  9. 鬼道众生的故事-印度篇

    然而,这些鬼道众生会受到不同的果报,皆源于过去生造作的业因不同。收看这些节目,只是满足好奇心而已,并不能帮助人们真正了解鬼道众生的世界。今印经协会出版流通佛经故事选集—关于鬼道众生的故事,分为两册,一是印度篇,二是中国篇。

  10. 鬼道众生的故事-中国篇

    ...上除了诵经、念佛回向外,还可更进一步参与佛教有关施食、救渡的法会,让鬼道众生蒙受功德利益。然而,这些鬼道众生会受到不同的果报,皆源于过去生造作的业因不同。收看这些节目,只是满足好奇心而已,并不能帮助人们真正了解鬼道众生的世界。今印经协会出版流通佛经故事选集--关于鬼道众生的故事,分为两册,一是印度篇,二是中国篇。

随机推荐

  1. 清朝服饰有什么特点 解析清朝服饰的特点

    清朝的服饰有怎样的特点?由于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人关后,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因此清朝的服饰保留了很多游牧民族的服式与装饰,以旗袍、马褂为代表。从整个服装发展的历史来看,清代服制在中国服饰史上是最为庞杂与繁缛的。随着清朝的建立,强盛,衰落与灭亡,直接牵动着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清代在中国服装史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它以满族的服饰装束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

  2. 梦见头上很多虱子

    周公解梦梦见头上很多虱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头上很多虱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为何被尊为「 ”百家宗师”

    姜子牙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其经典故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姜太公为了引起周文王的注意,拿一根没有鱼饵的铁针,在离水三尺高的地方日日「”垂钓”。一天果然引起周武王的注意,周文王发现姜太公不同凡响,是圣人,亲自登门拜访,虚心请教,请求姜太公到府上当他的军师。如果没有《封神演义》,那姜子牙此人的影响力恐怕没这么大。除去神话色彩后,真正的姜子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姜子牙可不是一般的

  4.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其弟赵光义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当赵匡胤驾崩之际,其子赵德昭已经年满二十六岁,另一个儿子赵德芳也十八岁了。赵匡胤最后给出了答案。十五年后,赵匡胤驾崩,其弟赵光义便依照当年的约定即了皇帝位。>其一,杜太后病危时,赵匡胤年仅三十五岁,正值大好壮年,而年长的皇子已赵德昭十一岁。然而历史上还流传有一个“三传约”,它讲的是,当继承皇位的太宗(赵光义)驾崩后,须依次传给太宗的弟弟赵廷美,廷美去世后再传回给太祖的儿子赵德昭。

  5. 【敛赊】的意思是什么?【敛赊】是什么意思?

    ●《周礼地官·司市》:「以泉府同货而敛赊。」郑玄注:「谓民货不售,则为敛而买之;民无货则赊贳而予之。」★「敛赊」在《汉语大词典》第6978页第5卷523参见:敛赊敛赊是什么意思敛赊liǎnshē货物滞销时,由公家收购;缺货时,由公家赊给,合称「敛赊」。

  6. 慈禧入葬时留80名工匠封墓道,一石匠离奇躲一劫,竟成慈禧盗墓人

    众所周知,孙殿英是中国近代的盗墓大王,他因为盗慈禧太后的墓而一举成名,成了妇孺皆知的公众人物。为了解决军饷问题,驻军在东陵附近的孙殿英打起了盗慈禧太后墓的想法。1928年7月2日一早,孙殿英命令工兵营长指挥工兵首先挖掘慈禧陵墓。

  7. 中国古代的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是一个比较晚出的词,一般人认为自然保护是新近出现的事情,其实不然。古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到自然保护,但类似的事情早就开始去做了。近年来,不少学者已就此问题做过大量的探讨,但还有不少值得深入的地方。众所周知,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文明,它得以延绵不绝,表明古人在适应自...

  8. 梦见光着全身

    周公解梦梦见光着全身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光着全身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梦见明亮的太阳光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经济拮据限于贫穷的人梦见正午的太阳,预示困境有望改善,还可能得到意外的赠予或钱财。梦见太阳像火一般燃烧,预示愿望将会实现。梦见太阳在云中穿过,或射出光线,是小小的荫翳阻挡了太阳的光芒,表示在爱情方面可能会有些不顺心的事发生。梦见昏暗的太阳,团团转的太阳、或是逃遁的太阳,提醒你家庭可能会有麻烦。梦见骑着自行车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10. qq女生个性签名

    qq女生个性签名一:清明无限好丢了闺蜜近月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