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

  关于历史上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

  关于历史上清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几百年来经久不衰。那么历史上,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共有四位姓董鄂的妃子。但如果不特别指明,一般说到董鄂氏时,都是指后被追封为孝献皇后的董鄂氏。这位董鄂氏,史书上没有记载她的闺名,只记着她是正白旗内大臣鄂硕的女儿,“性资敏慧,轨度端和”(1),所以在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被立为贤妃,时年十八,由此可以推知她应生于崇德四年,小福临一岁。入宫同月二十八日福临就拟晋封她为皇贵妃,定于十二月初六行册封礼。上谕中说皇贵妃的职责是“首襄内治”(1),也就是仅次于皇后的“副皇后”了。

  实际上,皇贵妃的册封典礼异乎寻常地隆重。在十月,福临先定赏鄂硕夫妇的礼物为金一百六十两,银八千两,金茶筒一,银茶筒一,银盆一,缎八百疋,布一千六百疋,马十六匹,鞍十六副,甲胄十六副。这比他两年多以前聘第二位皇后的妹妹为妃时出的聘礼多了数倍。其中自然有清初诸项典章制度还不健全的原因,不过从议定仪注,到行礼,到大赦天下,上皇太后尊号,再大赦天下,册封皇贵妃的整个过程都透出福临的郑重其事。董鄂氏是《世祖实录》中记载的惟一一位经正式朝廷大典册封的妃子,其地位非一般妃嫔可比。册封典礼在十二月初六日(1657年1月19日)举行,福临先期遣官告祭太庙。当日福临在南苑,在多位大学士和礼部官员的参与下完成了十分繁琐而庄重的册封仪式,次日宗室觉罗以及满朝文武按品级或齐集午门或齐集天安门外,行三跪九叩头礼,然后宣诏,以册封皇贵妃故大赦天下,是为殊宠。福临在大赦诏书中说“赞理得人,群情悦豫”(1),表达了得封董鄂氏带给他的喜悦。

  第二年正月,福临晋封董鄂氏的父亲一等精奇尼哈番(《实录》作三等,《清史稿》作一等)鄂硕为三等伯。同年九月内大臣三等伯加一级管牛录鄂硕卒,因长子不久后亦亡,爵位由其少子费扬古袭(2)。十月荣亲王生,同月追赠鄂硕为侯。顺治十五年正月荣亲王卒。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公历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卒,辍朝五日,二十一日追封为孝献端敬皇后,二十六日行追封礼(3)。九月,福临又以董鄂氏追封为皇后,封其伯父罗硕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康熙二年六月初六壬寅(1663年7月10日),董鄂氏与福临同葬孝陵(4)。这就是官家史书上可见的关于董鄂氏的主要记载。

  葬礼逾制

  在许多私人记述中还保留了一些官书上没有的资料。例如,从行森和尚的《明道正觉森禅师语录》中,可以知道董鄂氏生前是住在承干宫,她死后,行森曾多次 *** 到承干宫为她上堂或对灵小参。其中有一次,行森念的偈语是:“几番拈起几番新,子期去后孰知音,天心有月门门照,大道人人放脚行。”这一偈触动了福临的心事,他想起董鄂氏生前常参的话头,便以此问行森和尚:“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行森和尚答:“谢皇上重重供养”(5)。

  八月二十七日,由八旗二三品官员轮流抬棺(6),将董鄂氏的梓宫移至景山观德殿(7),并在寿椿殿(即永思殿)启建大道场。关于景山道场的情形,行森和尚曾有偈谈到。当日是十月初八,福临亲到寿椿殿,请行森和尚为董鄂氏断七上堂。行森和尚拈香问答毕,说道:“景山启建大道场,忏坛、金刚坛、梵网坛、华严坛、水陆坛,一百八员僧,日里铙钵喧天,黄昏烧钱施食,厨房库房,香灯净素,大小官员,上下人等,打鼓吹笛,手忙脚乱,念兹在兹,至恭至敬,耑申供养董皇后,呵呵。”(8)

  董鄂氏的梓棺于九月十日在景山火化,由行森和尚举火。一起烧掉的还有两座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宫殿,连同里面的珍贵陈设。福临不顾行森和尚的劝阻,令三十名太监宫女殉葬(9)。福临为董鄂氏办丧事的一大逾制之处,是用蓝笔批答臣工奏事达四月有余,到当年年底,也即福临去世前七天才停止。这在清代仅此一例,包括福临自己在内的清代皇帝和太后之丧,蓝笔批答以二十七日为限,皇后丧礼无蓝笔批答之制(10)。福临这一破格之举,可能是伤心之余,不忍见那一点朱砂。对于董鄂氏葬礼之隆重,清初诗人吴伟业的《清凉山赞佛诗》中也有渲染:

  孔雀蒲桃锦,亲自红女织,殊方初云献,知破万家室;

  瑟瑟大秦珠,珊瑚高八尺,割之施精蓝,千佛庄严饰;

  持来付一炬,泉路谁能识?红颜尚焦土,百万无容惜。

  小臣助长号,赐衣或一袭,只愁许史辈,急泪难时得。

  从官进哀诔,黄纸抄名入,流涕卢郎才,咨嗟谢生笔。

  据孟森先生的考证,此段诗的描写可算实录,他在《世祖出家事考实》中引《上海县志张宸传》中的记述,可知当时福临曾打算对哭临不哀的内大臣与命妇治罪,又曾命词臣为董鄂氏拟撰祭文,前三稿都不称旨,最后张宸所写祭文中因为有“渺兹五夜之箴,永巷之闻何日?去我十臣之佐,邑姜之后谁人?”的句子,福临读后泪下。

  董鄂氏火葬之后,福临又请行森和尚为收其灵骨而上堂。当时,当着福临的面,木陈忞禅师的弟子隆安和尚忽然问行森和尚:“上来也请师接?”行森和尚忙道:“莫卤莽。”(8)不幸的是,隆安和尚一语成谶,四个多月后,正是行森和尚为福临大丧举火。

  身世之谜

  董鄂氏入宫时年已十八,以习惯于十二三岁嫁娶的满洲风俗来看,便显得不大寻常。因此关于董鄂氏的来历问题,几百年来一直聚讼纷纭。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有两说,一为董小宛说,一为弟妇说。董小宛说已经许多历史学家如孟森先生驳正(11),不过相信此说的人仍然不少,大概因传说日久,深入人心。第二种弟妇说源于一种推测,根据是董鄂氏册封贤妃的时间正好与福临十一弟博穆博果尔的丧事时间相近,而且在《世祖实录》中屡次将两件事并举,不免令人怀疑。陈垣先生又依据杨丙辰先生所译魏特著《汤若望传》中所引《汤若望回忆录》中的材料作了阐发(12)。《汤若望传》中说到,福临对一位满洲军人的妻子发生了火热的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对此有所听闻的福临打了这位军人一个极怪异的耳光,后来这位军人因愤致死,汤若望猜测有可能是自杀。根据汤若望描述的这位军 *** 子进宫后的生育情况和死亡日期,可以确定她确是董鄂氏。但对那位满洲军人的身份,却存在争议。陈垣先生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该军人就是博穆博果尔的人,但他以董鄂氏入宫时间正在博穆博果尔满服之后,认为这种可能性存在,并引吴伟业《七夕即事》诗为旁证,诗曰:“花萼高楼回,歧王共辇游……伤心长枕被,无意候牵牛”,该诗用的是唐玄宗即位初常与兄弟们长枕大被而眠,以敦兄弟情谊,又建花萼争辉楼,以示与兄弟同享富贵的典故,以此推测,诗中所讲确实有关兄弟参商。不过,现代历史学家又提出,根据玉牒,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是孝庄的亲侄女,并没有侧福晋,因此弟妇说也仍然存疑(13)。

  其实,汤若望的记载固然算是孤证,玉牒记载的可靠性也很可置疑。不过,从一些侧面的情况来看,董鄂氏原为福临弟妇的说法的确有很多可疑之处。首先是汤若望的叙述方式,“一个满洲军人的妻子”,以他和福临的亲密关系,如果董鄂氏真是博穆博果尔的福晋,他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干脆点明,而要如此含糊其词?有人说是因为汤若望不愿意太多指责福临失德,所以替他隐瞒,这种解释也很勉强,如果汤若望要替福临遮掩,又何必揭他夺 *** 的短处呢?既然揭了短,又只把话说一半,似乎不是汤若望的性格。杨珍也指出,汤若望对军功累累的豪格尚不以军人和军职相称,而称其为肃亲王,如果他意中所指是并无军旅事迹的博穆博果尔,似乎更不可能称其为军人,驳得有理(13)。

  其次,如果福临真是夺了弟妇,为何终清朝二百多年,没有出现有关传说?清初汉文人对满人统治心怀不满,惟恐抓不着嘲笑把柄,太后下嫁沸沸扬扬传了几百年,但关于董鄂氏出身虽然有各种离奇传说,却没有一个说她是福临弟妇?所谓无风不起浪,传说通常多少都会包含一点事实,多尔衮与孝庄恐怕多少是有些暧昧关系,而董鄂氏进宫前确实是有夫之妇,既然连民间都知道董鄂氏是被福临夺来的他人之妻,如果她的原夫是福临兄弟,岂有不大肆渲染的道理?所以弟妇说很值得怀疑。而且就连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学者之一陈垣先生本人也对此说表示有所保留,表示尚待更多资料证明。说到底,只是因为福临娶董鄂氏的时间恰在博穆博果尔断七之后,就断定董鄂氏原是博穆博果尔之妻实在有点夸大巧合。

  其实,这件事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即单纯的只是为皇弟之丧而推迟,也完全可以说得通。福临准备册封皇妃从当年四月起就在朝廷中开始议论,经大臣和孝庄的再三催促,福临在六月决定于八月十九日行礼,当时议论的是册封东西两宫的两个皇妃,而且当时博穆博果尔也并未死,一个月后博穆博果尔死了,册封仪式因皇弟之丧推迟了三天至八月二十二日,而且因为孔四贞原有与孙延龄的婚约,所以两个皇妃变成了只剩一个,这就是董鄂氏。再说实录上非常明显可见的博穆博果尔丧事和董鄂氏喜事并举的情况,倒反而说明清廷上上下下对这两件事并无任何忌讳,所以有关记录才一直如此保留下来,否则,实录几经删改,专为美化,如果真是在这件事上有不妥,不会不作修改,尤其博穆博果尔虽然身份尊贵,就其作为来说实在微不足道,因此关于他的记载少而又少,在其死亡时间和丧仪上作些手脚,实在轻而易举,没有这样作的原因,恐怕是因为他的死和董鄂氏入宫实在只是巧合。

  关于董鄂氏的出身,还有一种说法。《清史稿•后妃传》载:“国初故事,后妃、王、贝勒福晋、贝子、公夫人,皆令命妇更番入侍,至太后(孝庄)始命罢之。”因此,也有历史学家根据顺治十一年四月太后命停命妇更番入侍的事实,怀疑董鄂氏在入宫前可能是入侍命妇之一,因此而被福临看中(14)。吴伟业的诗中对此似乎也有暗示,例如在《清凉山赞佛诗》中他说“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在另一首《七夕即事》中又说“羽扇西王母,云軿薛夜来”,除了指出董鄂妃的“董”字外,似乎也以董双成为西王母侍女暗指董鄂氏曾入侍宫中。而董鄂氏属正白旗,正是太后旗份,她作为旗下命妇随侍孝庄或者皇后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无论福临是通过哪种途径认识的董鄂氏,他们相识相爱的时间应该都不早于顺治十一年五月聘第二位皇后的时候,否则依照福临的性格,他在与董鄂氏相爱后,恐怕是不会同意娶这第二位皇后的。命妇更番入侍太后实际上并没有在顺治十一年四月后马上停止(15),而每逢大朝日期,命妇们也会照例上朝,福临与董鄂氏相识应是在顺治十一年五月聘定第二位皇后之后,至顺治十三年八月封贤妃之间的两年多时间里。杨珍女士根据董鄂氏的父亲鄂硕的升迁情况和在处理朝务时班次的突然跃升,断定其女入宫实际在顺治十三年三月之前,可作参考(13)。另据《皇室四谱》引《玉牒》记载,荣亲王的生日为顺治十四年四月初七,与《世祖实录》的记载正好相差半年,这种日期上的出入也很耐人寻味。

  为她争皇后

  也许正因为董鄂氏是被福临夺来的他人之妻,她的入宫似乎并不顺利。顺治十三年四月,因为干清、坤宁、景仁等宫渐次修成,礼部请册封皇妃,却遭到福临严词申斥,后经皇太后出面,福临才在六月令礼部在八月后具奏,没过几天,上谕拟立孔四贞为东宫皇妃。但一个多月后,反而是董鄂氏被封为贤妃,数日后又晋封皇贵妃,整个过程确实有些蹊跷。此外,董鄂氏出身原为多尔衮嫡系的正白旗也可能造成了一些麻烦。魏斐德在《洪业》中干脆就称董鄂氏是“多尔衮家族鄂硕之女”,这个称呼提醒人们,已经延续了三十多年的两黄旗与两白旗之间的矛盾恐怕也影响到了后宫的政治,造成波折。

  而且,福临并不以封董鄂氏为皇贵妃而满足,他认为惟有皇后的名位才配得起董鄂氏。荣亲王出生后又立即被福临明确为皇位继承人,造成了朝臣尤其是两黄旗的疑虑(16),此时的福临却又逼进一步,要为董鄂氏争皇后。正在这个时候,皇太后病了,刚刚生产不久的董鄂氏“朝夕奉侍,废饮食”(17),福临为祈祷太后早日痊愈,也多次奔波于南苑和紫禁城之间。从太后病愈后,福临为此奖赏鳌拜、遏必隆和苏克萨哈等人并大赦天下来看,太后此次病得不轻(18)。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当时的中宫皇后却始终对太后的病情不闻不问。朝廷后来解释说是因为皇后当时尚在冲龄,还不太懂得应该如何行事,所以疏于问候,而实际上皇后当时年已十八,这个解释说不通,实际上对于皇后的怠慢,孝庄似乎也颇为恼火,此后多年都不许皇后到慈宁宫问安。福临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以不孝为借口,试图第二次废后。事先,董鄂氏并不知道此事,听说以后,深知其中利害的她抵死不同意,甚至说:“陛下若遽废皇后,妾必不敢生,陛下幸垂察皇后心。俾妾仍视息世间,即万无废皇后也”(17)。不但董鄂氏坚决反对,皇太后也不会坐视又一位出自自己娘家的皇后被废,尽管她对皇后的所作所为也有不满,仍然亲自出面为她讲情(1),福临想立董鄂氏为后的打算受到了挫折。而荣亲王恰巧在此时夭折,更使福临大受打击,不过,他仍然又拖延了将近两个月才复进中宫笺表,恢复皇后的权位。

  但是福临始终没有放弃封董鄂氏为皇后的念头。在他心目中,董鄂氏“虽末晋后名,实后职也。第以今后在,故不及正位耳”(17)。在她生前,他虽然没能封她作皇后,但在她死后,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虽是哀荣,死者未必有知,但对福临自己一定是个安慰。

  一往情深

  可是福临还觉得不够。他担心董鄂氏的好没有人知道,担心要是他不说出来,后世的人不会了解这是多么贤惠的一个好女子,所以他除了命大学士金之俊为其作传,还亲撰了《董后行状》。从他的记述来看,福临与董鄂氏就象人间无数普通的夫妻一样过着平凡而恩爱的日子。每次福临外出,董鄂氏都会在屋前久久伫立,等候他归来,看他脸色不好,就会关心地问他是否太劳累。如果福临吃得少,她就会反复劝他多吃。如果福临稍微喝多了酒,她就会嘱咐太监们不要把寝室弄得太热,因为放心不下,半夜里还会起床跑去福临的寝宫照料,待确认福临无恙,才会安心回去睡觉。听见说福临去骑马,董鄂氏也会担心他的安全,如果马稍有失蹄,她都会半天耿耿于怀。他们的感情建筑在共同的爱好上。董鄂氏“天资敏慧”,好读书史,“精书法”。她在福临的影响下,也喜欢参禅悟道,死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化”(17),后来福临还曾命大臣篡修其语录(6)。董鄂氏生荣亲王时难产,产后不久又因护理皇太后的病,没能好好休息,加上生产前后父亲、兄长相继去世,不久爱子又早殇,大大影响了她的健康,不能同房。对此,福临认为“夫妇之谊,即同老友,何必接夕,乃称好合”(17),而董鄂氏也同样胸襟开阔,觉得不一定非要自己的孩子当皇帝才好,使福临深为她的明大义所感,引以为知音。

  也许是深知自己的丈夫多情但孝顺,所以董鄂氏在临终时故意说,我死后陛下必定会以江山为重,而且有皇太后在,陛下或者不至于过度悲伤,但也应该注意节哀,只是太后一直对我慈爱有加,必定会非常伤心,想到这里,我死也不安心啊(17)!董鄂氏可能是希望打动福临的孝心,从而减轻他的悲恸。可是她的一切努力都是枉然。董鄂氏去世后,福临痛不欲生,不顾一切地企图自杀,由于宫女太监昼夜看守、防护严密,他自杀未成,后又企图出家,并自断长发,却被太后等人阻拦,出家未遂(19)。当年十一月,福临以董鄂氏的遗愿,下令停止下年秋决。十二月十三日,福临下了道谕旨,“数月以来,办理丧仪……朕念诸王臣民哀思不已,是以驻陛南苑,间幸郊园,聊自宽解,以慰臣民”(1),虽然是以诸王臣民的名义,实际上却是他自己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自拔。

  当年冬天,福临书写了一幅岑参的《春梦》赠给远在江南的木陈忞禅师,诗曰:“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20)”不久,福临即感染天花,不治而亡。

  死后的冷遇

  福临在世的时候,董鄂氏无论生前死后都享受到极端宠遇,但是福临一死,她的待遇就一落千丈。有学者总结了她在福临死后受到的七大冷遇(21):一。董鄂氏的神牌没有象其他的皇后那样升祔奉先店,配享太庙,而只供奉在孝陵隆恩殿内;二。董鄂氏是清代唯一未系谥的皇后;三。董鄂氏的忌辰祭祀礼仪不同于其他皇后,而与皇贵妃同;四。董鄂妃的神牌没有照皇后的礼仪供在陵内的中暖阁,而是照皇贵妃礼供在孝陵西暖阁;五。董鄂氏的谥号始终保持在初上谥时的12个字,没有象其他皇后一样增加到16个字;六。董鄂氏的丧仪不收入《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不作为后世效法的成宪;七。董鄂氏家族未照其他皇后例推恩晋封。最后两条是否能说明董鄂氏受到冷遇,还可商榷,不过前五条的确显示出福临的子孙们并没有真正将董鄂氏当作先皇后来看待。

 

  不过这些对于董鄂氏来说,恐怕并不重要,她地下有知,也只会一笑置之。对她而言,能与福临生则同床,死则同穴,已经是最大的幸福,那些虚礼根本不在她意中,也从来不是她所求。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新年祝福语:春节祝福语大全三

    在新年来临之际,衷心祝愿春节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是我对你的深深祝福,夕阳收起的最后一抹嫣红是我对你衷心的问候,在新年来临之际,送上真挚的祝福:春节快乐!春节到,祝福送,发条短信情更长;欢乐闹,快乐至,愿你开怀大声笑;无烦恼,无忧愁,好运时时把你绕;财源到,福运到,健康平安幸福好。祝春节回家的你一路顺风!短信送达的是衷心的祝福:春节快乐!

  2. 【逦逶】的意思是什么?【逦逶】是什么意思?

    ●唐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书》:「思古人,常恐逦逶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本作「逶迤」。

  3. 国庆节搞笑祝福语

    国庆节搞笑祝福语1、十一节,天苍苍,野茫茫,暴富的希望太渺茫。答对者有机会参加国庆节畜牧业成果展。还有一点最重要,国庆七天我会天天祝福着你!

  4. 干洗过程中为什么一定要使用枧油和过滤器

    原来他们使用的干洗机没有过滤器,而蒸馏箱每小时的蒸馏量不超过10升,在洗衣过程中不使用去渍剂和枧油。原来目前在国内存在一大批根本不能被称为干洗机的机器在从事洗衣服务。因为干洗机在洗衣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完好的过滤系统并加入一定量的枧油才能将从衣服上洗下的污物悬浮起来并分离出去以防止衣服发灰,否则就是用新的干洗油也会使从衣物上洗下的污物又会重新沉积在织物表面,使衣物严重发灰。

  5. 红枣泡水养肝排毒

    红枣历年来的养生功效都被大家所推崇。红枣果皮坚韧不好消化,如果整颗冲泡,很难将其有效成分完全溶出,因此最好将其掰开再冲泡。还要注意的是,新鲜的红枣不宜冲泡或煎煮。中等大小的红枣,一次食用最好别超过15个,过量食用有损消化功能,引起胃酸过多和腹胀。

  6. 孕妇梦见油桃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油桃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油桃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2017值得收藏的经典微笑话 肯德基有“妈妈的味道”-感人的情话

    肯德基要出盖饭了,还说什么妈妈的味道。小明在外地当兵时,女朋友移情别恋要和别人结婚了,希望小明能将她的照片寄还给她。小明悲痛之际,向战友们借了二、三十张女孩子的照片,连同女友的照片一起装进纸盒里,寄给移情别恋的女友。早上有晨读的习惯,今天也不例外。门徒悲伤地记了下来:2012-12-21,世界末日。有一天,4岁的女儿看着我为她的弟弟抹橄榄油,显得很不安。-感人的情话关于爱情的...说说你把我伤的那么深,还能回到以前吗?

  8. 梦见去买饭

    周公解梦梦见去买饭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去买饭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告老还乡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gàolǎohuánxiāng【解释】年老辞职,回到家乡。【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西京洛阳县有一官人,姓刘名弘敬,字元普,曾任过青州刺史,六十岁上告老还乡。”【例子】无【相关】百度“告老还乡”

  10. 感恩生活赐予的一切!

    如果你一直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一直都在感恩中度过每一天,那么,你的生活一定是平淡而幸福的。但是胡九韶从来没觉得自己生活得苦,反而每天开开心心的。胡九韶有个习惯,每天黄昏时,都要到门口焚香,而且向天拜九拜。这日,胡九韶朝拜时,妻子听到他正在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清福。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你感恩生活,生活也同样会赐予你灿烂的阳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