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966年8月,原青岛五中部分师生,异想天开地要用拔河绳拉倒位于于家下河的仙姑塔。行动失败后,便扛着镐,拎着锨,前往枣儿山去挖康有为墓。康有为墓位于枣儿山西麓半山腰,座东面西。墓的后面随山势砌有一米多高的半圆围墙,以防山洪冲击。墓冢四周也有石墙围绕。墓前立一刻有“南海康...
1966年8月,原青岛五中部分师生,异想天开地要用拔河绳拉倒位于于家下河的仙姑塔。行动失败后,便扛着镐,拎着锨,前往枣儿山去挖康有为墓。
康有为墓位于枣儿山西麓半山腰,座东面西。墓的后面随山势砌有一米多高的半圆围墙,以防山洪冲击。墓冢四周也有石墙围绕。墓前立一刻有“南海康先生之墓”字样的石碑。我们先把石碑放倒抬到一边,便抡镐扬锨地开始挖墓。三四米高的坟头全是乱石掺土垒成,十分难挖。一上午才挖到墓穴的石门。
青岛康有为墓
红卫兵挖康有为墓
石门上方呈半圆形,两块拱形石上刻有“国学大师”四个字,下方为深色石门。砸开石门露出墓穴。领头的一名陶姓教师率先跳下墓穴,又招呼我下去。我迟疑了一会,便硬着头皮跳下去,站在墓穴出口处。穴有半米多深,因为已经进过水,脚下有些泥泞。棺木已散塌,胡乱压在一起并有些腐朽。陶老师和我把棺木一块块递出去,便露出尸体。
我们仔细地将尸体抬出去,陶老师嘱咐同学们先不要乱弄尸体。我们二人就在墓穴中细细寻找遗物。在枕砖后30厘米处找到滚落的头骨,地上洒落着一些各色琉璃球状物,仔细辨认,像是些玻璃球,并非什么值钱的东西,再也无其他物件。我急忙跳出坑,这时才松了一口气,感觉有些后怕。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