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 拓跋宏,魏孝文帝,中国北魏皇帝。皇兴五年献文帝拓跋弘传位给5岁的太子拓跋宏,国政由其祖母冯太后主持。次年以后,元宏开始亲自草拟诏策,较多参与政事。十四年冯太后死,元宏独揽朝政。他改变鲜卑姓氏,如改拓跋为元;禁止使用鲜卑语言和服饰。迁洛以后,元宏更多地亲迎中州儒士,拓跋焘拓跋氏宗室和代北旧人益加不满,在平城发动叛乱,被镇压下去。次年萧鸾死,元宏以礼不伐丧而退军。
高欢 高欢任大丞相、太师、世袭定州刺史,随即平定并州,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孝武帝想依靠据有关陇的宇文泰以消灭高欢,计划不成,于永熙三年逃奔长安。高欢在洛阳立孝静帝元善见,是为东魏。东西魏皇帝,实际是高欢、宇文泰分别操纵的傀儡。高欢娶柔然公主,表示对柔然结交求和。孝静帝即位,高欢即决定迁都于邺,他多次与西魏作战,双方各有胜负。高欢智力皆困,而发病。
宇文泰 宇文泰,亦名黑獭。从此,30岁的宇文泰便成了武川镇军人集团的核心人物,完全控制了关陇地区。宇文泰以丞相之职总摄西魏朝政。西魏军力不济,宇文泰便集中兵力反击潼关的窦泰军。宇文泰立即从弘农西撤,回救关中。宇文泰取得大胜,趁势出兵夺取了洛阳、蒲坂等地。八年,宇文泰的部队已发展到十万人左右。邙山大战后,宇文泰认识到鲜卑政权要发展,就必须加速汉化。
高洋 齐文宣帝,,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一位皇帝。东魏武定七年,其兄大将军高澄谋取代东魏,未及实现而死。宇文泰高洋统治时期,北齐与北周关系比较平稳,因而得以集中兵力、财力向北方和南方扩张。大量人口、牲畜的虏获有助于北齐国力的增强。高洋初即帝位时,比较谨慎,以法驭下,虽勋贵外戚也不宽容,政治清明,人得尽力。北齐一代出现对魏孝文帝以来汉化政策的反动,鲜卑化占优势,与高洋很有关系。
宇文邕 武成二年,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建德元年,宇文邕诛...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
宇文护 西魏恭帝三年宇文泰死,诸子幼小,遗命宇文护掌管国家大政。他以宇文泰嗣子宇文觉幼弱,想乘宇文泰的权势和影响尚存时早日夺取政权,因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周。次年,宇文觉称周天王,建立北周。宇文觉被废黜而死。宇文护迁大冢宰,并拥立宇文泰另一个儿子宇文毓(周明帝)。明帝好学有识,为宇文护所畏,武成二年又被他毒死,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周武帝),实际大权仍由宇文护掌握。
李渊 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617年7月,李渊弑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打着平定叛乱,迎回隋君的旗号正式开始起兵,并且得到了李氏宗族、姻亲的响应。李渊的父亲继承了唐国公的封号,在北周时任柱国大将军。窦毅欢喜不已,便让女儿嫁给了李渊。
李治 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的时候,李治才九岁,悲哀思念之情感动左右的人,太宗多次加以安慰,从此特别受到宠爱。唐太宗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人计议,四月七日,唐太宗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李治为皇太子。当时唐太宗生了个大毒疮,李治亲自用口吸毒脓,扶着车辇步行跟从了多日。二十八日,李治回京。吐蕃赞普死,李治派遣右武卫将军鲜于匡济持皇帝书信前往吊祭。
李隆基 隆基以除韦后功,被立为太子。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隆基率另一部分禁军南逃成都,后被尊为上皇天帝。书法李隆基作品:《鹡鸰颂》,行书墨迹,是现存唐玄宗唯一的墨迹,316行,行7~8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李隆基工书,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旧唐书·本纪》称李隆基“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李隆基能够演奏多种乐器:琵琶、二胡、笛子、羯鼓,无一不通、无一不晓。
李豫 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唐肃宗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张皇后,肃宗受惊吓而死,李俶于肃宗灵柩前依其遗诏即位,改名豫。回纥叶护太子吃惊地跳下马跪下来捧着广平王李豫的脚,说:“我当率军为殿下立刻前往东京。”唐朝官军与回纥军大破叛军,叛军严庄与张通儒等人放弃陕郡逃跑,广平王李豫与郭子仪进入陕城,仆固怀恩率兵分头追击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