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国

骠国,缅甸境内骠族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国。王国简介八世纪时,骠国疆土北至南诏,东至陆真腊,西至东天竺,拥有整个伊洛瓦底江流域,共计9个城镇、18个属国、298个部落。613~718年毗讫罗摩王朝统治骠国。骠国同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802年骠王派王子舒难陀率“骠国乐团”访问中国,并在长安宫廷中演出,曾轰动一时。中国诗人白居易等为此作了《骠国乐》。832年骠国都城被南诏攻陷,骠国遂亡。

粟特

约在公元前1000~前500年粟特地区就有居民定居。公元前323年塞琉西王国统治粟特。7世纪下半叶到8世纪上半叶,粟特逐步被...人所征服。粟特矿产有黄金、五色盐。骠国粟特地处欧亚陆上交通枢纽,粟特人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从事贸易活动。5~8世纪粟特的城市迅速发展。粟特绘画的主题是多样化的,有史诗故事、民间传说、宴饮场面等。粟特人能歌善舞,乐器以琵琶为著名。粟特地区多种宗教并存。

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中亚西部10多个小国的总称。其王均以昭武为姓。昭武一词的语源,尚无定论。根据《隋书》,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6世纪中期昭武诸国相继臣属西突厥。影响昭武九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无疑是重要的媒介。

勃律

在原巴勒提斯坦者称大勃律;西迁者称小勃律,地在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和肥沃的雅辛谷地。然小勃律数为吐蕃所困,吐蕃声明意在假道其国进攻唐之安西四镇。因此,当时的勃律被认为是唐帝国的西门。后吐蕃夺小勃律九城,没谨忙求救于北庭,节度使张孝嵩遣张思礼救之。其后,吐蕃西击勃律,卒残其国。小勃律王苏失利之在位期间,迎吐蕃公主墀马类为妃,西北20余国遂皆为吐蕃臣属。

吐火罗

3世纪中叶,贵霜王朝为波斯萨珊王朝及印度笈多王朝所颠覆,吐火罗名称重新见于史籍。563~567年,其地为突厥所有,突厥派通设、度设统治吐火罗故国。玄奘时,吐火罗王族已绝嗣数百年,酋豪林立,分为27国。此一称号反映了当地先后有吐火罗、大月氏、頠哒等族活动的实际情况。大食进逼,吐火罗君主曾要求唐朝保护。安史之乱时,曾有吐火罗兵助唐平乱。13世纪后,吐火罗一名逐渐消失。

大食

讲伊朗语的...也被视为...人,并被某些相邻的民族称为大食人,因而大食的涵义随之扩大。在唐代西域,唐、吐蕃、突骑施与大食之间,屡次发生错综复杂的冲突。石国乞援于大食,大食派吉雅德·本·萨利赫东来。这次战役,大食兵掳走大量中国俘虏,其中有织匠、金银匠、画匠等,中国多种工艺技术因而西传,其中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发生深远影响的是中国造纸技术通过这些被俘工匠而广泛传播于西方。

拂菻国

拂菻国,中国中古史籍中对东罗马帝国的称谓。古代又称大秦、海西国。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等地中海东岸地区。杜环《经行记》和两唐书西域传对拂菻国的物产、建筑、民俗等情况有详细记载,但两唐书中的记载据认为有一部分系从唐代长安情况类推而来。在唐代,长安与拂菻之间,大食西突厥汗廷与拂菻之间都有频繁的使节和商旅交往,特别是西突厥曾与它联合对抗萨珊朝波斯,争夺丝绸转运贸易的控制权。

裴矩

隋炀帝即位后,矩甚受重用,参掌朝政。裴矩一生最重要的活动是为炀帝经营西域。裴矩尽力搜集西域各国山川险易、君长姓族、风土物产等资料,绘画各国王公庶人服饰仪形,撰成《西域图记》3卷,并别造地图,注记各地险要,献于炀帝。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炀帝,任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化及败,矩转事窦建德。裴矩80岁精明不减,历事诸主,均受礼遇,以熟悉故事,常受咨询。

玄奘

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闻所履,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书共520夹,657部。玄奘被誉为七世纪伟大的国际旅行家、翻译家。1956年,印度在那烂陀寺建造玄奘纪念馆,中国佛教代表团捐资30万元赞助。早期生活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缑氏县,家族本是儒学世家。玄奘提议长捷法师一同前往唐朝首都长安参学,后得知当时名僧多在蜀地,因而又建议同往成都。

义净

义净西行求法,意在传宏,在那烂陀寺参学时,即已试译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及《一百五十赞佛颂》等,后在东印耽摩梨底及...室利佛逝,续有翻译。义净的撰述,关于律仪方面的有《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水要法》、《护命放生轨仪法》各一卷。义净在译籍和撰述上介绍了印度当时的综合学风,并表明他对于佛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