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为何被叫“小胆儿天子” “飞来”的皇冠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一向恬静的醇亲王府突然活跃起来,王爷的嫡福晋(即夫人)生了贵子。醇亲王十分高兴,给孩子起名叫载湉,希望儿子能像自家府邸旁的太平湖水那样平平静静地度过一生。然而命运却没有按名字所寓意的那样运...
康熙乾隆为何拜谒朱元璋陵寝:宣扬天下夺自流寇 有明一代,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明清鼎革之后,明孝陵仍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康乾年间,康熙南巡,6次遣官拜祭,5次亲往谒陵;乾隆6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
清朝其实是中国最简朴的王朝 古往今来,没有比中国皇帝更巨大、更崇高、更煊赫的存在了。这种“动物”也不过一人来高,百十来斤,但是他却比其他千百万人的总和还要有分量。他稍稍动一动手指头,半个地球都地动山摇。 在 *** 的中央,人们穷尽物力,建筑了由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房...
揭秘晚清时期驻美公使几乎被广东人包揽 自陈兰彬1875年首任晚清驻美公使以来,至1911年9月武昌起义爆发,晚清最后一任驻美公使张荫棠辞职回国,36年8任驻美公使,除第四任崔国因是安徽太平人,第五任杨儒是辽宁铁岭人外,其余6人全部是广东人。 广东与国外接触较早,人们思想进步,教育先进,生活富裕,这在晚...
浅谈太平天国的“平等”:诸王穿缎靴 将士多赤足 在人类战争史上,有一个令人注意的文化现象,即颜色在其中曾经发挥过引人注目的重要作用。擅用颜色,是人类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发明、积累的一种特殊智慧。它为投入战争,为战争的顺利开展,减少己方的伤亡,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用颜色标识队伍 这在中国...
康熙皇帝为何不给孝庄文皇后建陵 康熙帝为什么不给祖母建陵 孝庄文皇后死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道遗嘱,她以皇太极入葬很久,卑不动尊,留恋顺治帝和康熙帝为理由,要求将自己葬在遵化的孝陵附近。孝庄文皇后的遗嘱,给康熙帝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按遗嘱办吧,明显...
乾隆晚年为何一反初衷疯狂纳贡满足物质欲望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年初,六十六岁的皇帝第四次东巡山东。对于“孔孟之乡”,皇帝似乎有着特殊的兴趣,一生十一次光临。其中六次是南巡经过,五次是专门来访。 与前几次东巡明显不同,这一次,沿途前来接驾的王公大臣特别多:以前只是河北、山东的地...
揭秘恭亲王奕訢外号“鬼子六”是怎么来的? 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咸丰皇帝的异母弟弟,受封恭亲王。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咸丰任命他为与英、法议和的全权大臣。1861年咸丰帝去世,他与慈禧密谋,发动政变,受命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称总理衙门)。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罢去议政...
乾隆官场怪现象:官员连续被革职十余次仍任原职 对百姓温和的太阳,照在官员身上也一样和煦。对于晚年出现的一些贪污官员,乾隆经常拖着不惩,或者以“不为已甚”为辞,加以宽纵。如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五月,内外文武大臣中竟有多人连续被革职、革任十余次而后却仍然留任原职者。(《清高宗实录》) ...
丰岛海战大清媒体曝假新闻:被日本人耻笑 “丰岛海战”是清朝海军对日第一战,国内外无不关注。但令人不解的是,这样重大的战役,上海的《点石斋画报》、《上海新闻画报》等媒体曝出的却是《海战捷音》、《小埠岛倭舰摧沉》、一连串假新闻。 《海战捷音》的图面上,大清济远、广乙二舰在开炮,日本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