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释迦牟尼和佛教的故事 在公元前6世纪,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有一个小国,国王叫做净饭王。有一天,正在宫中的净饭王接到皇后家中送来的喜报,皇后为他生了一个王子。这位王子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佛祖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的母亲在生他之后的第七天就死了,所以他是由他姨母抚养长大...
恶语一句六月寒 佛陀在只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吵起架来,并且举出十点,嘲骂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此事后,便召集六群比丘来开示道:“过去,健驮逻王在得叉尸罗城治国的时候,有一头母牛生下一只小牛。有一婆罗门就从养牛人家讨回那只小牛,并为它取名叫欢喜满。婆罗门把小牛放在儿女的住处,每天拿乳...
圆满的善知识是什么样呢 圆满的善知识是什么样呢 什么样的善知识是圆满的善知识呢?(再请参阅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密宗传法师父的标准是什么等相关文章) 第一、未违犯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和密乘三味耶戒。用菩萨戒来规范自己的内心,用别解脱戒来规范自己的外在行为,密修密宗三味耶戒(密宗不可逾越的金刚誓...
梵书简介 梵书简介 《梵书》(IAST:Brāhmaṇa)为数部文献之总称,属于广义的吠陀经典之一,是四部吠陀——《黎俱吠陀》(Ṛgveda)、《娑摩吠陀》(Sāmaveda)、 《夜柔吠陀》(Yajurveda)、和《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的注释书。相对于四吠...
森林书简介 森林书简介 《森林书》(IAST:ĀASṇyaka)为广义的吠陀经典,编写于四部吠陀(Veda)、和吠陀的注释书《梵书》(Brāhmaṇa)之后,普遍被视为《梵书》的续编以及《奥义书》(Upaniṣad)的前导著作,成书年代推测约在公元前8至1世纪之间。吠陀经典虽各有...
法最尊贵而不是血统 阿含经故事集(十三)法最尊贵而不是血统--正法中没有种族歧视>庄春江>当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鹿母讲堂时,来了两位婆罗门,一位名叫婆悉咤,另一位叫婆罗堕。依佛法的归类,优越感是一种“我慢”,是“我执”之属,我执则是烦恼与生死流转的主要推动力量,所以,人们只要存有着优越感,不论是有关种族血缘的、学历地位的、财富福报的,就与佛法的修学不相应了。>五、经行,与散步相近而又不同。
檀腻畸的故事 檀腻畸的故事文/唯默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国中有一婆罗门名叫宾头卢埵阇,家境本自清寒,他的太太却一连为他生了七个女儿,于是生活更显困顿了。檀腻畸也答应代问。>六人来到王城,见了国王,众人纷纷告状:>牛主说:“檀腻畸借了我的牛不还。”>其次马吏投诉道:“檀腻畸不该打断我的马脚。”>国王于是对檀腻畸说:“由于你开口问路,应截去你的舌头。”
世尊与迦叶尊者的教化 世尊与迦叶尊者的教化文/唯默有一天,佛陀藉机向弟子们开示过去世与迦叶尊者的一段因缘:>从前帝释天天王与第七梵天天王二人相交甚笃,情谊深厚,有一天梵天王到忉利天与帝释天王共同游戏,见帝释愁眉不展、闷闷不乐,梵天便问帝释:“为什么闷闷不乐呢?”
能成就无量福道的教诫神通 阿含经故事集(十四)能成就无量福道的教诫神通庄春江>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只有透过教诫神通,有次第地为人解说,循循善诱,才能将别人教会,而造福众人,成就无量福道。>五、依本则故事,我们或许可以大胆地作这样的解读:佛陀对佛法的修学者,不论是出家乃至在家佛弟子,都是以教诫神通,成就无量福道为期许的。这样,成就无量福道的精神,岂非大乘菩萨利他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