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篇

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一)

当代净空老法师更是谆谆劝勉佛弟子们,要将之视为‘戒律’来读诵受持,并为本书赐名为《集福消灾之道》,均有其甚深的道理。所以《汇编》不仅是《感应篇》所有的注解之王,实在是一切善书之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赵阅道焚香告天的故事

赵阅道本人就是这样的一种人,所以他敢弹劾别人,人家做不够他就敢批评。这位赵阅道早年就崇信佛法,跟一位法师叫佛慧禅师很熟。赵阅道对三宝非常恭敬,每次见到佛慧禅师都虚心的请教佛法,不厌其烦。赵阅道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学佛也非常有成就。这个法器还没开悟,但是遇到一个因缘的时候,比如说赵阅道听到雷声,他就开悟,震开他的悟门了。所以赵阅道后来官做到了很大,做到了太子少保,等于是太子的老师了。

感应说不同于业报说

感应说不同于业报说《感应篇》的中心思想就是感应说,什么是感应呢?显然,这是汉儒董仲舒“天人感应说”思想的末流,明显不同于佛教的业报说。而佛教的业报说是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为理论基础的。

感应与业报——《感应篇》是佛法吗?

初阅《太上感应篇》,见其中“祸福无门,为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文字,以为它也是讲因果报应,劝人行善止恶,与佛教的业因果报说一样;然而细读其文,方知谬矣!那么,《感应篇》是一篇什么文章?一.《感应篇》是什么书?《感应篇》,全称《太上感应篇》,成书于宋朝。

《印光大师法语》感应篇

印光法师感应篇――代重刊序弘法敬辑一、感应篇之概述1、感应篇的来源问,《感应篇》,谁人著作。《三编卷三复福州佛学社书》《感应篇汇编》,宜令熟读,此正本清源之要务。而《阴骘文》、《感应篇》等皆直说,好领会。《增广卷一与周法利童子书》若日说因果报应,与生徒讲《感应篇》、《阴骘文》、《觉世经》。迨读书时,先将《感应篇》、《阴骘文》令其熟读。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太上感应篇》最初著录于《宋史、艺文志》,南宋理宗出钱刊布发行。但考虑到这样做将会使父母伤心,因此犹豫不定,几天以后,其父赵申乔劝他编撰《太上感应篇注训证》,并身体力行。《太上感应篇注训证》共四卷,除正文外,还有‘注’、‘训’、‘证’。《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一书,是由释海山、释大恩、释昌臻等法师发心主持下完成的。

求往生是否先要做个善人

临命终时,一个五逆十恶的要下地狱的众生,他至诚恳切念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反过来说一个善人,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他没有强烈的要往生的心,就不能往生。所以往生这个事情不在于你是不是一个善人,而是要看有没有信愿。

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第二0九集)

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2000/2/22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2-208此集无经文,属于个别开示,所以不放入此讲座中。请看《感应篇》第九十四节:【贪冒于财。我们展开《感应篇》,《感应篇》里面所说的善,在现代的社会很难得见到;《感应篇》里面所说的恶,在这个社会普遍、而且加速度的在蔓延、在增长。我们茅蓬里面有一位达宗法师,东北人,他每天拜一千二百拜。所以我们读《感应篇》,这是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用这个小册子,每一天来反省、检点。

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第二三0集)

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2000/3/19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2-230请掀开《感应篇》,第一百零八节:【无行于妻子。《感应篇汇编》是把儒释道三家的教诲,都会集在这一篇文字之中。果然能够依教奉行,我把《感应篇》列在教学七门功课里面的一门,我们学佛这七种书不能不读。《感应篇》不能少,《感应篇》从佛家观点上来说,它是戒律,它是修心修身的根本、基础,我们要非常重视它。我们看看《感应篇》里面,字字句句符不符合这个标准?

求往生是否应该先要做个善人

所以往生这个事情不在于你是不是一个善人,而是要看有没有信愿。你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做不到但具足信愿就能往生;反过来说,你把《弟子规》、《感应篇》的要求都做到了,但不具足信愿,你也往生不了,是这么一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