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第二三0集)

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第二三0集)2000/3/19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2-230请掀开《感应篇》,第一百零八节:【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这一段都是讲的「家庭之恶」。家庭是人伦社会的根本,家要是出了问题,社会就不会有安定,世界也就失去了和平。我们今天观察这个世间,大多数家庭都有问题,所以社会动荡不安,天灾人祸频率增加,灾害的程度加重了,原因都出在这些地方。我们再仔细观察,这个问题是愈来愈严重,我们从因上果上都明显的能看到。夫妻不和,这在前面已经跟诸位说了很多。注解里面注得很好,「待妻宜和而敬,待子宜严而正」,这是古时候不但是圣贤人的教诲,诸佛菩萨也没两样,但是现在在这个社会上看不到了,心行与圣教完全相违背。「不以礼待妻,则失唱随之义」,现在谁懂得礼?什么叫礼?礼失掉了,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古德教人,德行的标准有五个层次,道德仁义礼,道失掉之后还有德,德失掉之后有仁,仁失掉之后有义,义失掉还有礼,礼要再失掉了,天下大乱了。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间的乱象,就是没有礼。在中国的历史上,诸位如果细心去读诵,这两千多年来,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一个政权的建立,五年之内,帝王一定是制礼作乐。「礼」是一个人生活行为的标准,大家都懂得,都能够遵守,这是法度;「乐」是调心,人是凡夫总有情绪,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用什么东西来调和?音乐。所以礼跟乐都是教学的落实,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叫娱乐。从前在中国种种的艺术,像戏剧、歌舞、音乐、美术,都是教学的工具,用现在的话来说,高度艺术的教学。现代人不读圣贤书,对于这些事情完全不知道,也不晓得这桩事情对于整个社会的关系,对于一切众生吉凶祸福真实的因素,要想世界安定和平,要想人民幸福,是很难做得到的。接着跟你说,「不以道教子,则伤生育之恩。不义不慈,总曰无行」。这些话我们今天念了,就是现前社会的写照。如何挽救社会?如何避免劫难?我们读这个书才真正体会到印光大师的用心。佛陀的教诲是散在经论之中,必须要读诵相当分量的经论,你还要能记得,还要能够深解义趣,而后才能够依教奉行,这是一桩难事情。《感应篇汇编》是把儒释道三家的教诲,都会集在这一篇文字之中。综观全篇的大意,它文字并不多,不到两千字,全文分成七个大段,第一段是总纲;第二段是示警,警告我们;第三段讲善因善果;第四段讲的恶因恶报,这一段长,这一段里面总共分为十七小段,我们现在念的,这是第十五小段「家庭之恶」。《感应篇》写得好,以这么短的文字,儒释道三家重要的教诲,基本的伦理德行,都在其中。我们看底下这几句话,「今之待妻者」,刻薄寡恩,这是功利社会的现象。「待子者」,姑息太过,苛责太甚,很少了,姑息太过!后面结论两句话说得好,「己实无行,何以责妻子乎」,这两句话无穷的感慨。自己无行,你怎么能够把妻子、儿子教好?所以我们读这一句是感到莫大的悲哀。第二句『失礼于舅姑』,注解里头也说得好,「妇事舅姑」,这是媳妇怎么样待她的公婆,舅是公,姑是婆,先生的父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婆媳不和,没有办法相处,在全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落,我们都可以看到。圣人教给我们的,「妇事舅姑,一如子事父母」,现在谈不上了,现在儿子不懂得孝顺父母,媳妇怎么会懂得孝顺公婆?哪有这种道理!父子不相容,母女不相容,今天是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完全是利害,有利的时候彼此利用,利失掉之后,反目成仇。中国几千年传统的伦理道德,今天是荡然无存,正是古人所说的,「父不父、子不子、家不家、国不国」,大乱之世!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前一天,跟学生说:「世界已经乱了,诸佛菩萨、神仙降凡都救不了。」我们想想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什么人有力量,能教化一切众生回头是岸?他回不了头,他往什么地方走?这是睁着眼睛看到他往地狱走,他不是往天堂走,他是往地狱走。诸佛菩萨看到这个情形也无可奈何,只有等待,等待他堕地狱,等待他在地狱里面吃尽了苦头,哪一天悔过,这才能再教化他。他不能悔过,佛菩萨对他也无可奈何!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闻佛法这大幸,生于乱世,从经教里面还懂得一点道理,别人不做,举世之人都不做,我们知道利害、知道得失,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果然能够依教奉行,我把《感应篇》列在教学七门功课里面的一门,我们学佛这七种书不能不读。七种书里面,四种是佛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阿弥陀经要解》、《普贤菩萨行愿品》、《大乘无量寿经》,总共四部经;另外三种,《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儒家的《四书》。我希望我们的同学熟读这七种,我们在这一生就决定不堕三恶道。不但要熟读,而且要深解,解得浅不行,要解得深,认真的依教奉行。分量太多,我们的能力时间都不够,这是少到不能再少了,这七门功课。如果还没有能力受持,你就受持两种就好,经里面选一种,《弥陀要解》、《无量寿经》、《行愿品》,选一种就行,再加上《感应篇》。《感应篇》不能少,《感应篇》从佛家观点上来说,它是戒律,它是修心修身的根本、基础,我们要非常重视它。往年我在台北「华藏图书馆」,我要求同学们拿这个做晚课,晚课完了之后《感应篇》念一遍,对照自己今天一天的心行,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佛陀教我们、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我们「转恶为善」,这一本书是善恶的标准,它不是佛教的,它是道教的。佛家的教学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不分宗教,不分族类,只要符合佛家讲的法印,也就是说佛家讲的原理原则,佛就承认这是诸佛如来的经典。佛的原则是什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不是一尊佛,十方三世所有诸佛教化一切众生纲领就是三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我们看看《感应篇》里面,字字句句符不符合这个标准?完全符合,圆满的符合,这是佛家给它印证的,就是佛经。我们要把它看作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之法,等量齐观,不能有分别心去看它。世出世间的贤圣,都从这个地方修起,在家同学学佛,是从你家庭修起。换句话说,「家庭之恶」文字不算多,从「贪婪无厌,咒诅求直」到「损子堕胎,行多隐僻」这一段,总共二十几句,不到三十句,如果这一段做不到,你就不是佛弟子。说老实话,念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这是事实。为什么不能往生?经上说得很明白,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人住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的心行都不善,「口念弥陀心不善,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这一段文尤其要注意,要认真去求解,认真去奉行。这一段文字二十二句,比什么都重要,真正发愿要求生净土,你说从哪里修起?就从这二十二句修起,先把你的家治好,然后才能学佛。这一部《感应篇》,说实在的话,就是净业三福里头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 ... ,修十善业」的详细讲解,就是这四句经文的注解,我们要特别重视。否则的话,这一生修得再好,充其量能得人天有漏的福报,殊胜的佛法功德利益决定得不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第二三0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5.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6.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7.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8.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 的皇后_ ... 的三位皇后娘娘

    ...的三位皇后娘娘中国古代历史上称职的皇后数不清,但是同时将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集于一身的却不多,长孙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女子。一次,...对长孙皇后气愤地说:“不...掉魏征这个老顽固,就不能一解我的心头之恨!”一个月后,长孙皇后去世,享年三十六岁,葬于昭陵,谥号文德皇后。...皇后叫什么名字...皇后叫长孙氏。...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先后为...诞下三子四女。

  2. qq空间寂寞伤感说说 时间总是把最好的人留到最后-感人的情话

    a)你是需要一个按时催你睡觉的人,还是一个愿意陪你熬夜的人八、一直觉得自己不是矫情的人矫情起来真蛮不是人的九、每一次失望都败在三个字:我以为。

  3. 林埙的狗屁音韵学

    林埙是北京大学的教授,20年代与钱玄同同事,他有个习惯,最喜欢...,动辄...语相向。一次,林埙问钱玄同:“你现在教什么科目?”>钱玄同光火了,质问道:“音韵学与狗屁有什么关系?”

  4. 句章公-沈一贯

    沈一贯入内阁后,表面上参与争论,一副清官模样,暗地里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在朝廷内造成了很坏的风气。当时万历帝因病不能主掌朝纲,大权落入沈一贯手中。万历帝曾经考虑过停止征收矿税,但沈一贯并没有贯彻执行,“矿税之祸,遂终万历之祸而不能改。”沈一贯是当时著名诗人沈明臣的从子,诗学受他的教益很大。他在当时以作诗多有佳句,其文结构精美著称,人称“句章公”。

  5. 陕西省宝鸡市出土先秦玉器精品展

    陕西省宝鸡市出土先秦玉器精品展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6. 流落他乡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iúluòtāxiāng【解释】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外地。【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舍父逃走,流落他乡,撞东磕西,苦哉,阿弥陀佛。”【例子】无【近义词】流离失所,流离颠沛【反义词】安家立业,安家落户,安居乐业【相关】百度“流落他乡”

  7. 正义之神佛尔塞提的故事

    于是这战栗的十二位长老开始祷告,向佛尔塞提求援。十二位长老始知这位生客就是佛尔塞提,他亲自来为他们订定法律。于是他们叫这小岛为佛尔塞提岛,永远为北欧人所尊敬,,就是维京人也不敢侵犯。审判官必须先饮岛上的泉水,以纪念这位真理与正义之神。据说佛尔塞提只在春夏秋三季审判,所以北欧人在冬季不进行审判;他们以为阴沉...的冬季不宜于光明正直之心存在,所以审判是不适合的。

  8. 囫囵半片的意思 | 成语大全

    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指只听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9. 事业线曲曲折折 断断续续有哪些预兆_看相大全

    事业线曲曲折折,断断续续有哪些预兆?表示其人一生变化多端,运途多波折,为未来操烦,偶有成功,偶有失败,断裂处发生生活环境与职业的变化。在事业成功之时,男性易抛家弃子,而女性则婚姻不美满。事业线从生命线出发上升有什么预兆吗_看相大全

  10. 富可敌国的石崇到底多有钱?石崇是钱都是怎么来的?

    要说古代的有钱人,那还真是不少,历朝历代总是会有一些人十分富有,比如明朝的沈万三,清朝的和珅等等,但是他们的最终结局似乎都不太好。而在晋朝时期,也有一个人堪称当时的首富,富有到了连皇帝都比不过的地步,他与人比谁更有钱,结果自然是石崇获胜。石崇到底有多有钱,他竟然会嘲笑皇帝的穿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