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173 下庄仔的阮氏

竹仔脚教会之成立,得力于阮庆,那么后来该教会辈出很多阮姓信徒,是不是阮庆的一族?我请教了牧竹仔脚教会30年的许乃萱牧师,他答称:阮庆是竹仔脚庄(竹林村)人,而很多阮姓信徒却出于邻村下庄仔。我翻查《阮氏宗谱》,得「妈爱公分系谱」。其祖籍是漳州府漳浦县白石堡下魏乡。阮妈爱之祖父阮信于雍正7年来台,而妈爱落籍于下庄仔,故称下庄祖。有女阮松,适庄乐。

史话202 马医生名传四方

1869年马医生返府城,在二老口设医馆。当马医生返驻府城时,他将凤山县属—高屏地区的诸教会托李庥牧师负责牧养。1870年大社2青年受雇于必麒麟,传递信件前往府城,得知有高明的医生及新的道理;返社时携回了「养心神诗」及新约散本;而同年乌牛栏社人开山武干打猎时受伤,慕马医生名前往府城就医,就是大社及埔社接受福音的开端。

史话204 乌牛栏潘开山武干

潘开山武干是乌牛栏最早的信徒,也是首位长老。嗣后信徒日益增加,传遍牛眠山、守城份、大浦、大城、白叶坑、埔里、北山坑等地。按:潘胜辉亦任乌牛栏教会长老,任职期间为1937-1946、1948-1956。又:开山武干之裔,参见《教会史话》206大社潘交根阿打歪及223寻找开山武干之裔。

史话205 大社最早的领洗者

按圣餐及施洗多在主日举行,而李庥并无于11月再访大社之记录,因而正确日期可断定是公历9月24日,礼拜日,换作农历是8月10日。大社最早受洗者已判明8名。潘六合斗肉,女,20岁。此2对夫妇就是潘交根阿打歪(夫)、潘阿玛诗老(妻)及潘益三(夫)、潘阿抹交根(妻),而潘阿抹交根就是潘交根打歪之女。记农历9月24日受洗是延进教者姓名册之误也。潘万益,于1963年8月任执事,1966年5月任长老至今。

史话206 大杜潘交根阿打歪

潘交根阿打歪,生于1824年。1874年5月29日受设立为大社长老,而殁于1884年8月25日,享年61岁,任长老职共10年。交根阿打歪之妻潘阿玛诗老,与夫同日受洗,殁于1895年5月21日,享年72岁。有女潘阿抹交根,入赘夫是潘打必里都兰,后改名潘益三。潘碧龙现居房屋,就是曾祖交根阿打歪的故居,1870年李豹初来大社传道时,就是于交根阿打歪之厝为传道所,直至同年11月以上砖另建礼拜堂为止。入赘长女潘阿丕打必里者是潘打炎打歪,后改名潘彰辉。

史话207 吴子光寓居岸里杜

吕家对读书人礼遇有加,以「一肚皮集」闻名的吴子光,便曾在「筱云山庄」设馆教学有年。吴子光撰「一肚皮集」18卷,有光绪初元自序。吴子光言:「余寓岸里社数年……」,乃撰番社风俗一则,文末再加语云:「同治中,口英夷航海至者,以耶稣之说话群番,番大悦,遂将神主斧以斯之,竟至废祀。按此事辛有适伊川相反。其法7日一会讲堂,颂书,书中所载多因果事,而嗜者甚众云」。

史话209 总土官阿穆派下

总土官阿穆派下,辈出岸里社领导人物。第2代潘阿篮(后那敦)亦任总土官,阿穆之女婿张达京(...)自雍正3年至乾隆23年任总通事,第3代潘敦仔,先任总土官,乾隆23年起任总通事。永安父潘仰仁,于1878年9月29日,由甘为霖牧师领洗,时39岁。永安母潘沙望茅格,于1873年11月23日,由甘为霖牧师领洗,时33岁。关于岸里阿穆之裔谱,有《潘睦派下潘氏家谱》之传,但余未见。

史话211 内社首次领洗者

1871年9月马雅各医生及李庥牧师首次来中部视察,在大社施洗,并安排在内杜建堂,而同年年底内社已有聚会云。德马太医生及偕叡理牧师亦在场。因为这些人,原籍内社,于1879年内社教会不得不关闭时移籍于大社教会,因而登录在大社簿册内。又,有潘文良者,于1873年4月被设立为长老。

史话213 甘为霖受封驻府城

「感谢上帝,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1871年7月19日,英国长老教会伦敦中会,假伦敦伊斯林敦教会,举行封立甘为霖为宣教师之典礼;他将受派驻台湾省府城(台南),任牧师。甘牧师从杜嘉德牧师得些语言知识之后,于9月7日由利物浦出发,10月底抵香港。是日1871年12月10日。在府城有德马太医生,是年2月抵台。

史话214 苏格兰出身的牧师

1860年首次访台的杜嘉德牧师是;1867年抵台,担任首任驻台牧师的李庥是:而1871年抵台的第1位牧师甘为霖亦是。巴克礼牧师是第3位驻台牧师。于1875年来台,在台宣教前后60年,在任地去世。1895年日军攻围府城(台南)时,他及巴克礼牧师受诸绅之托担任和乎使者;两位获日本赠勋。梅监雾牧师,是苏格兰蓬府人,就读于自由教会神学院及格拉斯哥大学。苏格兰自由教会是为了要保持教会的独立与自由,于1843年自苏格兰国家教会脱离成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