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商隐的佛缘

李商隐的佛缘 徐来生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樊南生,又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今河南省沁阳市博爱县交界)。出身于小官僚家庭。九岁丧父后,遂奉母居郑州荥阳。跟随其叔父学习古文和书法,希望能振兴家道。十五岁时著《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名传乡里。十七岁时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辟为巡官.得其怜爱,令在其门下与其子令狐绹为同学,并教授骈文。开成二年(837),义山应举,经令狐绹举荐登进士第。次年,义山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王茂元爱其才,以女相嫁。是时,朝廷牛李党争激烈,王茂元属李党。义山因娶茂元之女为妻,被牛党令狐家族视为“背恩”。从此,义山无意中被卷入了两党倾轧的漩涡,郁郁不得志,虽曾入为秘书省正字,但一生大部分时间浪迹各地幕府,充当幕僚而已。李商隐是晚唐量为杰出的诗人。他才华横溢,诗文逾千,著作等身,现存诗歌六百多首。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为人所乐道。如《无题诗曰:“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晚晴》诗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一首《乐游原》更是绝妙: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还有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美妙的诗句意蕴深广,耐人寻味。他和同时代的诗人杜牧—起被世人誉为“小李杜”(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就连长他四十一岁的大诗人白居易,对李商隐的诗文也是赞誉有加的,对他十分地敬重。自居易临终曾经对李商隐说: “我死后投胎为尔儿足矣!”钦敬之盛,古今绝无。但对李商隐的人格,诗文历来不乏微词,有人说他的诗文“多美人芳草”、“艳粉轻薄”,甚至贬其为“二流诗人”。就连史书也对李商隐作出了否定式的评价。 《旧唐书》说李商隐“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坷终身”。(新唐书》说他“忘家恩,放利偷和”。一千多年来对李商隐人格、诗文毁誉参半的评述,是公允还是偏见,恐怕只有入佛之后的李商隐本人,才会豁然明白。李商隐一生虽然才华横溢,文采超群,但却是失意的一生,颠沛流离的一生;甚至可以说是悲苦的一生。他仕途坎坷,就是在二十六岁求助令狐绹登第之后,也是郁郁不得志,最高只做过六品太学博士。一辈子大部分时间寄人篱下,做别人的幕僚和书记官。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穷困潦倒,往往需人接济,几十年都是在萎蘼不振、郁郁寡欢中度过。他渴望试图改变这种不堪的命运和颓废的心境,期求幸福与快乐.为此,他到玉阳山中求仙访道。但多年修炼求索,却又迷茫困顿,不仅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和驱散心中的疑云,反而频添葛藤。大中五年(851),李商隐随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入川任节度书记官。在此他有幸遇到了佛门大德智玄国师,从此开始了他全新的生活。据《宋高僧传》记载:“有李商隐者—代文宗,时无论辈,常方从事河东柳公梓潼幕。久慕玄之道学,后以弟子礼事玄。”又据《佛祖统纪》记载:“智玄大师俗姓陈,咸通四年总政救门事,号悟达国师。帝幸安国寺,赐师沉香宝座.僖宗中和二年幸蜀,召师赴行在,后辞退九龙山。师三学洞真,名盖一时,世称陈菩萨。”智玄大师是当时著名大德,法门龙象,很受唐皇器重,拜为国师,授予释、道、儒三教首座,佛教两衔僧禄,他不仅统领全国佛教僧众,也是释、道、儒三教共尊的大德。李商隐正式皈依智玄大师不久,他偶患眼疾,多方医治不愈,痛苦难耐,后求助智玄大师授其《天眼偈》三章。李商隐依教奉行,昼夜礼诵,虔诚不殆,不日疾愈如初。从此,李商隐对佛法深信不疑,常追随大师住寺为“行者”。他在《樊南乙集序》中写道: “三年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方愿扫地打钟,为清凉山行者。”并且“自出财俸,于长平山慧义精舍藏经院特创石壁五间,金字勒《妙法莲化经》七卷。”李商隐平时疲于奔命,生活拮据,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难以资养,他为佛法肯出巨资,实在难得。大中五年冬,李商隐四十岁时,爱妻突然病故,擞下一对儿女无人照料,为了活计,他忍痛南下四川。此时的李商隐深深感到了生命脆微,人生苦短,祸福难料,兴衰相伴,苦空无常。认识到欲求解脱,只有一心向道精进修学才是正途。于是常常住寺为行者,青灯黄卷,扫地打钟,精进修行。很快对无上甚深的佛法妙理和因果缘起有了深刻的认知。他的诗作风格与前迥然不同,完全畅游在佛法大海之中,吸吮着自救的法味,赞佛颂法自明心地的诗文,成了他诗作的主流。如五言律诗《北青萝》: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李商隐常在寺院与僧人相伴修行,看到“残阳”“落叶”“寒雪”的生来无常,同时感到这大千世界不过如微尘一样渺小和空幻,这世事人生还有什么爱与憎、苦和乐可执着和放不下呢?如此洒脱、自在的诗句在过去没有的,读来耳目一新。再如《题白石莲花寄楚公》: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首灯。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者病僧。大海龙官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诗人因六时用石莲花供佛,时常想念同修楚公,劝其不可以执着於深山老林独处苦修,虽然可以达到自我解脱的境界,但它好比龙宫的广大和诸天雁塔的高崇,并非是真正的无限。诗中最后—句说,修到大阿罗汉的鹙子(舌利弗),若不能回小向大,修大乘的菩萨道,他就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究竟佛果。可见此时的李商隐对大、小、偏、圆的佛法理念,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知和正确的把握。再看他的一首《题僧壁》看出他舍生求道的决心和正知见的修行见地。 《题僧壁》曰: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问旧松。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因果经》说: “菩萨昔以头目脑髓施於人,为求无上正真之道。”诗人正是在追踪前贤“乞脑剜身”的大乘菩萨精神。可以看出他对佛法的大能现小、小能容大、圆融无碍的佛法见地和高远大气的思想境界,以及“舍生求道”实践他过去、现在、未来累世修行成佛的坚强决心。所以,人们称此诗是李商隐对佛法最透彻认知的了义之作。李商隐之所以能有如此高远的修学境界,并能写出那麽多富有深意的佛学诗文,首先是他深厚的慧根和累世精进的修为,但与他的恩师智玄国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当他老师圆寂之后,他常行香祭拜,不忘师恩。他的一首《送臻师》渗透着他对恩师无限眷恋之情和发愿追随共同往生成佛的决心。诗曰: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李商隐佛缘深厚,发心纯正,入佛之后心精进修行,至死不移,临终萌生出尘之志。大中十二年,在荥阳家中养病时,寄信给他的师兄、著名高僧僧彻大师: “某志愿削染为玄弟子。”可惜此时他已病人膏盲,为时已晚,但他一心向佛之心天地可鉴。诗人后期的大量诗作,反映了他在佛法深透义理薰修之下,了悟人生苦空无常的实相见地,同时彻底改变了他过去那种受伤、悲怨、颓废无奈的心境,而步人了—个开朗明快、自由自在的清净王国。若回过头来再去翻看那些被历史毁誉参半的评述,还有什么意义呢? 李商隐死后,陕西风翔府的佛门信众,在为智玄法师建庙塑像时,特地为李商隐也造了—尊手持拂尘的塑像,侍立在智玄法师的身旁,以示永远纪念他们师徒二人。这也了却李商隐临终“某志愿削染为玄弟子”的心愿,同时也说明人们对李商隐修学佛法境界的肯定和人格的尊重。摘自《徐州佛教》2009年第2期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商隐的佛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李商隐这首诗充满眼泪,是恩人打击,还是岳父无情

    关注梅鹤读书,点击右上角「”关注”!李商隐是晚唐诗人里的翘楚。今天我们解析他的一首七言律诗《泪》。泪,就是眼泪。顾名思义,这首诗咏的是眼泪。全诗如下: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永巷长年怨罗绮「”永巷”是汉代皇宫中幽禁嫔妃和宫女的场所,出自《史记·吕后本纪》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长年”,指年年、

随机推荐

  1. 明朝的覆灭,不是一个人能挽救的!李白曾神预言,明断自天启?

    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聊斋志异》中的明朝灭亡在《聊斋志异》中,有一个道士,喜欢上了道观内的一位老人,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即「”吐纳之术”。曹雪芹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他们二人随着时间的加深,竟有一种合二为一,搅拌成「”水泥”的冲动。大爱面前,谁都不能免俗。董永、牛郎、杨戬的父亲杨天佑、沉香的父亲刘彦昌,以及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

  2. 网红教授戴建业“魔性”解读古诗词 火的要命!

    在华中师范大学,提到一位老师没有不知道的,他就是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戴建业。他课讲得好,人称“三枪叔”。他的课一座难求,比明星演唱会火爆多了。

  3. 重阳节祝福语大全:共话巴山夜雨

    温馨浪漫这样的词是最符合人们心境的,尤其是情人间寻求温馨和浪漫的话语,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里为你的TA发送一条温馨浪漫的重阳节祝福语,也可以增加感情的,重阳节温馨浪漫祝福语大全就是为你提供这样的重阳节祝福语。重阳佳节,何不把酒言欢共话巴山夜雨?重阳节到了,又回忆起你我当初在一起的日子,那是一段永远难忘的友情岁月,作为老友真心祝你一切顺利,天天开心。祝你重阳节快乐!

  4. 试论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在这不算短的时段里,近代中国证券市场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资本市场,其发展的外在社会环境和内在的运作各有什么特点?本文不避浅陋,从全面分析评价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特点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点粗浅之见,以作引玉之砖,冀望为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尽一点微力。其四,在近代中国证券市场上,除中国自己的证券交易所外,长期存在外国在华证券交易所,而且不止一家。

  5. 【矛楯】的意思是什么?【矛楯】是什么意思?

    【矛楯】的意思是什么?【矛楯】是什么意思? 【矛楯】的意思是:矛楯máo dùn亦作「矛盾」。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

  6. 高山峻岭是什么意思?

    【拼音】gāoshānjùnlǐng【解释】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例子】三峡之中,唯巫峡最长。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古木阴森,映蔽江面,止露得中间一线的青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相关】百度“高山峻岭”

  7. 梦见猫和我说话

    周公解梦梦见猫和我说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猫和我说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有己无人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ǒujǐwúrén【解释】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出处】【例子】【相关】百度“有己无人”

  9. 心累的空间说说大全 说的再多,也是沉默-感人的情话

    十、单身不是自己想选择,而是给自己一个独闯未来的机会。我要的单纯只想要你的人,而是你的心。

  10. 带有晷字的成语

    包含有“晷”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日无暇晷——形容没有一点空闲的时候。日不移晷——比喻只一刹那,非常迅速。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旷日积晷——久经时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