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见法者即见我,见我者即见法

这是一则卧病的比丘与佛陀之间的故事。却说,佛陀住在王舍城郊外竹林精舍时,有一个比丘叫做跋迦梨,为病缠身而卧倒于王舍城中一个陶器匠的家里。跋迦梨自知来日不长,便嘱托身边的看护人道:「朋友!劳烦您,请您去世尊所在的竹林,告诉世尊:我病得这么重,已无痊愈的希望了。在临终之际,我希望拜见世尊的尊容,顶礼世尊的尊足。可是,这具病躯是去不了竹林的。请您转告世尊:怜悯跋迦梨,请世尊劳驾到这里来一趟。」。他的朋友跑来竹林,传达跋迦梨的 ... 。佛陀立即应诺,立刻动身到陶器匠的家来。跋迦梨一见佛陀从远地方来,便慌忙起来坐在床上。佛陀一踏进陶器匠的家门,便劝跋迦梨躺下来,道:「不行啊!跋迦梨,你要躺下来才好。我就到你的床边去。」。佛陀让跋迦梨躺在床上,坐在跋迦梨的枕头边。「好一点没有?跋迦梨,耐得住吗?」。「大德!我已经不行了。病的一天不如一天,毫无康复的希望。所以,在去世之前,想见一见尊容,顶礼尊足,以慰长思。可是,这具病驱不能到竹林见您。」。此时,佛陀教导跋迦梨道:「跋迦梨!见我这个老耄的躯体,是没有用的,跋迦梨!你得知道:『见法者即见我,见我者即见法。』」。听到这句话,跋迦梨忽有所感,恍然大悟。在座的比丘们,也深深地被感动了。佛陀婉拒弟子的礼拜,反而教弟子唯以见法、唯以礼法,才能真实受用,若只是空礼驱壳,则毫无真义可言,如何见法入道?这里,即可见佛教本质的构造。

经典出处:

◎相应部经典·二二·八七跋迦梨◎杂阿含经四七·二五·跋迦梨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见法者即见我,见我者即见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2.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3. 全国唯一不供佛祖的佛寺,被帝王尊崇上千年,门票0元少有人知

    佛教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佛教对我国中原王朝影响意义深远,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比如说人们熟悉的梁武帝,只不过他最终的结局不好,王朝也没有成功统一。缙云寺建立之后,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封赐。因此在隋朝时期,缙云寺没有受到皇帝的尊崇。

  4. 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佛陀认为,认知不同是正常的,关键要探讨求源!佛陀的一生就是辩论的一生,辩倒了无数婆罗门,逼着对方不得不改革自己的宗教。佛陀很伟大,但是也是人,生老病死一样不能少。82岁的佛陀,耗尽了最后的力量。他用一生告诉世人,不要偏执,不要迷信。夜,一颗罗沙树下,佛陀进入了弥留之际,阿难哭了。佛陀所有秘密之言,唯有阿难能知。佛陀的一生,从无神迹,他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帮助世人理解世界和人生的认知体系。

  5. 金蝉子为啥被贬下界?你看他以前在灵山干了啥

    虽然说唐僧转世之前的金蝉子确实是风光,身为佛祖的二弟子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来巴结,但是不巧,金蝉子因为犯了一个错就被佛祖贬下来了,那么金蝉子为啥就被如来佛祖贬入下界了呢?金蝉子在灵山干了什么呢?

  6. 照片中:火化的佛像和佛像

    精神发现这尊菩萨雕像是260多尊雕像中的一个,被发现埋在火化后的遗骸附近,铭文上写着高达摩佛或者仅仅是佛陀)。火化的遗体火化的人类遗体被发现在这个陶瓷盒子里。偷偷偷看一张陶瓷盒的x光照片显示的是罐子和后来被火化的人类遗骸。一个国王这尊雕像展示了一个被称为“天王”的神。这尊菩萨像高34厘米,一位探索者这尊菩萨像被发现时头部和身体分开,必须重新组合起来。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中国文物》杂志上。

  7. [网上展馆] 木雕神明造像选粹

    民国黄杨木瘦骨罗汉高22厘米清黄杨雕罗汉高18cm清晚期东方朔像高12厘米,座子高3.5厘米。传统木雕神明造像自东汉开始可分三类:一、道教造像。武财神名赵公明,传说是钟馗同乡,陕西终南人氏,后遇张天师而得到。被信徒奉为财神,来自《封神榜》神魔小说。因此,后人将契此塑造成大肚弥勒佛,名扬四海。本期展馆我们特选了数个木雕神明造像,愿与木雕爱好者共赏!

  8. 释迦牟尼故事(5)

    释迦牟尼的佛法,从此向更广泛的地域传播。释迦牟尼曾答应摩竭陀国王频婆娑罗,自己成道,必先去度他。在当时的古印度,除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之外,还有六个较为有影响的宗教派别,在佛经中将这六个教派称为“六师外道”或“沙门六师”。释迦牟尼到后宫去看望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侯罗。释迦牟尼这次回故乡虽然只住了7天,但由于他宣讲佛法,感召了许多王族的子弟。

  9. 释迦牟尼故事(2)

    另两人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及王宫理发师优婆离。释迦牟尼向他们宣讲佛法,后来也先后度了他们出家。耶输陀罗后来与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闍波提一起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尼僧)。

  10. 释迦牟尼故事(1)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释迦牟尼故事》画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美、最完整的佛祖故事资料,数十幅形象亲切,色彩绚丽的故事画面,概括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一些基本思想。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

随机推荐

  1. 惊猿脱兔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īngyuántuōtù【解释】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例子】【相关】百度“惊猿脱兔”

  2. “千军万马避白袍”白袍是何意?揭秘真实的陈庆之

    早几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依据中国南北朝时南梁伐魏之战改写的历史小说《奔流》,很是火了一把。被世人惊羡为“战神”、“千古之一名将”的“白袍将军”——陈庆之,也就由此使更多的人知晓了。据相关资料记载,...晚年再读《南史·陈庆之传》时,也曾“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圈点满幅,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陈庆之,本为梁武帝萧衍的内侍,据说围棋下得很好,曾陪伴萧衍下了二十多年。“高祖(梁武帝)性好棋,

  3. 琥珀屋简史

    虽然许多美国人将琥珀与1993年侏罗纪公园恐龙DNA的外壳联系在一起,但由于这间镶有宝石的金色琥珀房由数吨宝石制成,几百年来,这块石头一直吸引着欧洲人,尤其是俄罗斯人。1716年送给彼得大帝的礼物,庆祝俄罗斯和普鲁士之间的和平,房间的命运变得一点也不和平: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洗劫了房间,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用板条箱包装的琥珀面板消失了。一个复制品在2003年被打褶,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

  4. 关于信任的名人名言

    ——joycebrothers2、不相信任何人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欧阳修11、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马克思12、人与人之间最高的信任,无过于言听计从的信任。——培根13、任人之道,要在不疑。——欧阳修14、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15、使一个人值得信任的唯一...就是信任他。——佚名18、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

  5. 揭秘明朝同性恋皇帝:万历帝最爱的十个男情人

    揭秘明朝同性恋皇帝:万历帝最爱的十个男情人  喜好男风,古来有之,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的男风,有“龙阳君”、“断袖”、“分桃”。  “龙阳”或“龙阳君”...

  6. 梦见很多药

    周公解梦梦见很多药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很多药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斗水活鳞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dòushuǐhuólín。

  8. 教你如何更健康吃面包

    要尽量少买这样的面包,最好一周不超过一个。许多营养知识比较丰富的人都知道,全麦面包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因为它富含纤维,能帮助人体打扫肠道垃圾,还能延缓消化吸收,有利预防肥胖。2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尝试吃全麦面包,以培养爱吃“粗”食的好习惯。如果在快过期的时候购买,就要马上食用,不要让面包在家里过期长霉了。

  9. 正值酷暑体力劳动者应防中暑

    据研究证明,高温作业人员受环境热负荷的影响,作业能力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明显下降。健康知识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等功能均显著下降;35℃时仅为一般情况下的70%,而极重体力劳动作业能力,在30℃时只有正常情况下的50%-70%。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血压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心肌损伤、肾脏功能下降,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

  10. 子丑寅卯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ǐchǒuyínmǎo【解释】四个地支。多指事理。【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曰:‘如何是十二时?’师曰:‘子丑寅卯。’僧礼拜。师示颂曰:‘十二时中那事别,子丑寅卯吾今说。若会唯心万法空,释迦、弥勒从兹决。’”【例子】他对此事说不出个子丑寅卯。【相关】百度“子丑寅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