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罗氏因是长女,亦可称为罗一姑。1910年的大年初二,罗氏因患细菌性痢疾,不幸去世,年仅21岁。杨开慧和两个儿子岸英岸青杨开慧:...一生的最爱与王十姑和罗氏相比,杨开慧是幸福的。1922年,杨开慧生下第一个儿子毛岸英。...被迫离开长沙赴上海,把已怀上第二个孩子的妻子留在家中。这次话别,竟成了...与杨开慧的永别。1930年10月中旬,杨开慧被捕入狱,同时被捕的还有保姆陈玉英和8岁的毛岸英。
... 和他的母亲
母亲:旧中国善良女性的化身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 ... 、周恩来,还是朱德、 ... ,他们对父母感情的天平总是偏向于母亲。母亲在他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相反,父亲倒显得无足轻重。
... 的母亲文七妹,是一位勤劳、善良、品德高尚的女性。1867年,她出生在距离韶山冲20多里的湘乡县唐家坨一个贫农家庭。18岁的时候,文七妹嫁给了韶山冲贫苦农民毛顺生为妻。1893年,她生下了 ... ,后又生了毛泽民、毛泽覃,还收养了一个女儿毛泽健。
对母亲, ... 充满了感情。母亲去世不久,他写信给同学邹蕴真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利人的,自己的母亲是属于第三种人。”
30年代他对斯诺说:“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也可怜穷人。”
... 很爱母亲。1918年夏,他从长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挂念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特地请人开一药方寄给舅父。次年春返回长沙,他把母亲接到长沙医治,住在蔡和森家,“亲侍汤药,未尝废离,足纾廑念。” ... 和两个弟弟还搀扶着老母亲到照相馆合影留念。这是文氏的第一次照相,也是最后一次照相。1919年10月, ... 在长沙忙于“驱张运动”时,得到母亲病危的特急家信。他匆忙赶回韶山时,母亲已经入棺两天了。
那几天,对着暗淡的灯光, ... 一直守在灵前,并含泪写了一篇情深义长的《祭母文》,追念自己的母亲: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1959年6月25日, ... 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在父母照片前凝望,伫立了好长时间。次日凌晨,他默默地爬上故居对面一座叫楠竹坨的小岗,去瞻仰父母的坟墓。随行人员毫无准备,只得赶紧折来一束松柏交给 ... 献上。 ... 向合葬墓深深地鞠了一躬,随后又伫立良久。回到住所,他仍深深地沉浸在对母亲的怀念之中。
罗氏: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在 ... 父母合葬墓旁边,有一个已平的坟丘,那里埋葬的就是 ... 的第一位妻子罗氏。罗氏因是长女,亦可称为罗一姑。罗氏出嫁时年方十八,身材丰满,容貌秀丽,生性温顺善良。
罗氏祖母毛氏,是 ... 的祖父毛翼臣的堂姊妹,即 ... 的姑祖母。毛顺生对这位表侄女甚为喜爱,因此特意向罗家提出结亲的要求。旧时,亲上加亲,视为美举。
罗氏明媒正娶到毛家,帮婆婆料理家务,自是一个好帮手。与弟媳王淑兰(毛泽民原配)相处得很好,也很体贴丈夫,为丈夫送茶送饭,洗衣浆裳。公婆对她非常满意。
为顾及父母亲友的面子, ... 默默接受了这桩婚姻。安下心来,一边劳动,一边读书。1910年的大年初二,罗氏因患细菌性痢疾,不幸去世,年仅21岁。 ... 那年17岁。
罗氏在毛家度过了人生旅程上的短暂的最后三年,静静地躺在了苍松翠竹的山岗上。
据《韶山毛氏族谱》推算,罗氏生于公元1889年10月20日,比 ... 大4岁多。若干年后,乡亲们修撰族谱时,因罗氏无嗣,特地将杨开慧所生之子毛岸龙作为罗氏的孩子。
1936年, ... 曾对斯诺提起:“我16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而且后来也一直没有。我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当时也几乎没有想到过她……”
... 虽不承认这门婚事,但对罗氏却是记着的。解放后,罗氏胞兄罗石泉写信给 ... ,要求来京, ... 欣然同意。当时许多亲属想去北京, ... 都没有答应,但对罗石泉却破例,这或许反映了他的某种歉疚之情。
王十姑: ... 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
... 对罗氏这门婚事之所以很不情愿,也许是因为他心中早已有了王十姑。 ... 的外孙女孔东梅在《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 ... 外交往事》一书中对此有所披露。
20世纪50年代, ... 曾问在外交部担任礼宾和记录工作的王海容:“那个王十姑——怎么样了?”
王十姑是谁?海容不知道,自然无言以对。回家后便去问自己的奶奶——王季范先生的夫人肖老太太, ... 称她为九嫂。奶奶告诉海容:王十姑是她爷爷王季范的妹妹,没有名字,大家只叫她王十姑。王十姑和 ... 是两姨表姐弟(毛的母亲是文七妹,王的母亲是文六妹),从小两人在外婆家一起玩,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直至谈婚论嫁。就在 ... 和王十姑翘首以待好事成双时,算命先生得出结论,二人八字不合。那时候,表亲不能结婚,八字不合不能结婚。
为此,王家给十姑订了亲,丈夫是本县的,姓赵。不久,王十姑结婚了。不幸的是,王十姑婚后不久就去世了,而且没有后人,只有墓上的衰草陪伴着她们。当王海容告诉 ... 十姑已经去世后,他叹了一口气。
在海容面前, ... 不止一次地提到王十姑。 ... 动情地回忆道:“她是好人。人很白,性格很好,手很细——我们还拉过手哩!”这时, ... 似乎又回到了少年的幸福时光。
在海容得知王十姑一事的来龙去脉后,王季范先生告诫她:“不要乱说!”王、毛两家的这段故事已深藏百年。如果不是王海容讲出来,又有谁知道呢?
杨开慧和两个儿子岸英岸青
杨开慧: ... 一生的最爱
与王十姑和罗氏相比,杨开慧是幸福的。她与 ... 的结合,是在 ... 运动新思潮的影响下知识青年的自由选择和自由恋爱的结果。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11月6日生于长沙县板仓。1920年冬,杨开慧与 ... 结合。她一不坐花轿,二不要嫁妆,三不用媒妁之言,自由与 ... 结合,以示“不作俗人之举”。
1922年,杨开慧生下第一个儿子毛岸英。1923年4月,湖南军阀赵恒惕下令通缉 ... 。 ... 被迫离开长沙赴上海,把已怀上第二个孩子的妻子留在家中。翌年,杨开慧也到上海。不久,她随 ... 返湘,又随同去广州、武汉。
1927年夏,武汉 ... ... ... ,杨开慧带着孩子回长沙郊外老家。八七会议后, ... 潜回湖南,秘密赶到板仓看望在此隐蔽的妻子和三个孩子。8月16日,他又在开慧的陪伴下潜入长沙,日夜进行暴动准备。8月底, ... 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开慧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要堂弟杨开明送一程,并叮嘱 ... 最好扮成郎中。这次话别,竟成了 ... 与杨开慧的永别。
1930年10月中旬,杨开慧被捕入狱,同时被捕的还有保姆陈玉英和8岁的毛岸英。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 ... 脱离关系即可获得自由。她毅然回答:“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这时,杨母找到蔡元培等,请他们发电报保释。军阀何健接电后,马上下令行刑,并回复蔡元培等诡称接到电报前已经处决。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城浏阳门外识字岭被害,时年29岁,留下遗言:“我死后,不作俗人之举。”
随着和平生活的降临, ... 对开慧的思念也越来越重。在接见他们当年的保姆陈玉英时, ... 详细询问了杨开慧的被捕经过和在狱中的情况,并沉重地说道:“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1957年, ... 在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其中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章士钊问“骄杨”当何解释? ... 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又有一次,毛岸青、邵华夫妇请 ... 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又把“骄杨”写作“杨花”,并说:“称‘杨花’也很贴切。”
... 与 ...
... :患难与共的革命战友
按《韶山毛氏族谱》所记, ... 的第三个妻子是 ... 。 ... 是 ... 在井冈山斗争和江西苏区时期的战友,也是 ... 多次受排斥、落难时期患难与共的伴侣。
... 能文能武,为了革命宁可牺牲自己。有一次, ... 、朱德等人在开会, ... 也在场。这时敌人来了, ... 英勇机智,骑上一只光马(没有马鞍),手上拿着两枝枪,东西各放一枪。人家讲她能打双枪,就是这样来的。她把敌人引开,敌人顺着打枪的方向拼命追,她转了一圈,把敌人甩掉就不见了。
战火中, ... 和 ... 同生共死,度过了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十年。
... 以伤病之躯走过万里 ... 。 ... 中,在贵州盘县遭遇敌机轰炸, ... 为了掩护伤病员钟赤兵,浑身受伤17处,生命危在旦夕。为了减轻部队的负担,她要求毛泽民夫妇向领导反映,把她留在当地,并要求不要把她受伤的情况告诉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 ... ,以免让他担心。
当时正值红军抢渡赤水河,与“围剿”的 ... 兵大规模迂回周旋的关键时刻, ... 一刻都不能离开指挥位置,无法分身去看望 ... 。得知她负伤后, ... 非常焦急和担忧,他在指挥所回 ... 说:“不能把 ... 留在老百姓家里,一是无药可医,无法治疗;二是安全没有保证,就是死也要把她抬走。”他立即把医生傅连璋派到休养连,协助连队医生进行抢救。同时,还把自己的担架调了过来,帮助抬 ... 。
战事稍歇,他飞马去看望 ... 。只见她的头部、脖子和身上,缠满了绷带。 ... 快步走到担架前,弯下腰,细细察看她的伤势。 ... 脸色苍白,她用微弱的声音说:“我不能工作,还让人抬着,心里很不安。我跟连里说了,不要抬我了,把我放在老乡家里,等伤养好了,我会找你们的。” ... 替她拉好被子,劝慰她说,不要想那么多了,会治好的……然而, ... 是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人,不愿意当家属,不满足于在 ... 身边做秘书工作,她有自己的理想,希望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
... 于1938年10月到达莫斯科,并坚持留在了苏联。然而,不幸遭遇却是一桩连一桩,出生不久的幼子因染上急性肺炎夭折。 ... 得知后,便送娇娇(李敏)到苏联陪她。女儿娇娇因重病, ... 为护理女儿之事和一苏联人争吵,为此受到迫害,被送进了疯人院。1947年。王稼祥和夫人朱仲丽去苏联,几经周折,见到了 ... 。他们向 ... 打了报告, ... 同意她回国。
... 永远忘不了 ... 。他和身边工作人员也曾谈到他和 ... 的关系,说自己有责任, ... 也有责任。他还说,感情方面的事情,有时候也是很无奈的,也很复杂。有时候莫名其妙就发生了,发生以后怎么对待?要理智一些,忍耐一些。
1959年, ... 登上庐山。他与 ... 的老友曾志谈话后,决定和已经分别22年的妻子见上一面。这次会面后, ... 对庐山格外眷恋,又先后三次上山休养。
痴情如 ... ,深情如 ... 。这是怎样一种纯真的感情。1976年9月9日, ... 与世长辞。1976年是闰年,9月8日是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中秋,正是 ... 的生日。本是桂子飘香,花好月圆,却不曾想,人世间,那么多“半天残月,凄情如许”……
... 与江青
江青:一代伟人的政治包袱
... 与江青有近40年的婚姻,时间最长,关系也最为复杂。在战争年代,他们的关系是较为平静、和谐,但也小有波澜。建国后, ... 对江青有一种特殊的关注和期待。
自江青登上政治舞台后, ... 对江青忽而器重,忽而冷淡,忽而关注,忽而批评。到最后,他们基本上是有名分而无实际。
江青原名李云鹤,艺名蓝苹,1914年生,山东诸城人。1928年,江青入济南一戏班学戏。1929年春进山东实验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0年底在济南同一黄姓商人之子结婚,几个月后离婚。离婚后,江青又去青岛大学图书馆谋了一份工作。在青岛大学,她认识了进步青年俞启威(建国后任天津市市长、 ... 、机械工业部 ... 等职)。1931年,她同俞启威结婚,受他的影响,参加了左翼文化团体“海滨剧社”。1933年,俞启威被捕,两人婚姻关系随之结束。同年,江青到上海,继续参加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10月,江青被捕。出狱后,她跻身话剧和电影界,期间认识了评论家兼编剧唐纳,于1936年和他结婚。最终,二人分道扬镳。
江青能吸引 ... 的目光,一方面是由于她的主动追求,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当时的延安,她的确比较出众。头发乌黑,眼睛大而有神,京戏唱得很好,在当时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环境中很受欢迎。她喜欢打扮,也会打扮。她还会织毛衣、剪裁衣服,并做得漂亮而合体。因此,她的着装很讲究,总是显出娇好的身段。江青的字写得也很好,特别是楷书更为出色。也许,江青的出现,让 ... 感到清新的同时,也让他因 ... 出走而受伤的心得到了慰藉。
... 对江青是讲原则的。1948年党内“三查三整”时,审查江青入党时间。她说自己是1932年,但找到的证明是1935年。江青找到 ... 让他替她说几句话, ... 不答应。两人于是发生了争吵。事后, ... 心事重重,皱着眉头抽烟。良久,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当初结婚没搞好,草率了。唉,草率了。” ... 还说:“唉,我现在的情况,我的身份,离婚也不好。江青没大过,没大错,现在要胜利了,跟她离婚,日后也要有人说。没办法,背了个政治包袱。”
... 与常人一样,需要一个温馨的家庭,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和战友,他愈发想念峥嵘岁月中的杨开慧和 ... 。来源:中国 ... 新闻网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