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辛吉认为虽然两种理论所用的力学量和符号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等同的。辛吉教授提出把两种理论合在一起,钱伟长写成一篇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冯·卡门教授祝寿文集之中。为中国的力学事业和中国力学学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钱伟长老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育者,虽然这么大年纪,但还一心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探索。

人物轶事>
为国而学>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提出新理论>1939年9月2日,中英庚款第七届留英学生22人抵达香港时,不幸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钱伟长在留学途从王竹溪那里借到拉夫著的《弹性力学的数学理论》,仔细研读后发现当时国际学术界关于弹性板壳理论十分混乱,于是,钱伟长决心寻找一种统一的以三维弹性力学为基础的内禀理论。他以高斯坐标张量表达的微分几何来表示变形和应力分析之创新思想,提出了新的统一内禀理论。>1940年9月中旬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辛吉用宏观的内力素张量求得在外力作用下板壳的张量平衡方程,称之为宏观方程组,而把钱伟长的方程称为微观方程组。辛吉认为虽然两种理论所用的力学量和符号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等同的。辛吉教授提出把两种理论合在一起,钱伟长写成一篇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冯·卡门教授祝寿文集之中。爱因斯坦看后说:“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人物评价>参与了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和力学中的数学 ... 专业组。1980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学术期刊“应用数学和力学”,促进了力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学术交流。为中国的力学事业和中国力学学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科学分工做得很仔细,有什么工作他都做。(钱学森评)>钱老先生对力学贡献很大,他是力学奠基者之一,他对后辈非常关心,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都很关心,作为上海大学校长,很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很重视基础科学。(谷超豪评)>钱伟长老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育者,虽然这么大年纪,但还一心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探索。上海大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个典范。(饶子和评)>在为人方面,他用谦逊的态度为后辈树立了非常良好的楷模。(吴树青评)>>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2010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获奖记录>
社会获奖>2011 2010年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获奖)>2011 2010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特别奖 (获奖)>1998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获奖)>1997 何梁何利奖励基金“科学与技术终生成就奖” (获奖)>1986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1982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获奖)>1982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获奖)>1975 北京市科技进步将 (获奖)>2006 多伦多大学杰出校友奖 (获奖)>1987 全国科学大会银牌奖 (获奖)>1956 国家科学奖二等奖 (获奖)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钱伟长力学大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