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赋中,司马相如虚构了子虚、乌有两位先生的相互辩难的情形,而这正是“子虚乌有”这一成语的出处。“文君当垆”的故事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但这并非其初衷,故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这就是“文君当垆”的故事。

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7),原名犬子,字长卿,因为仰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四川成都人,西汉著名辞赋家。他创作出了具有典范意义的汉赋,是汉武帝时期影响最大的文学家之一,后世常将其与司马迁相提并论,称为“文章西汉两司马”。 《子虚赋》和《上林赋》为其代表作。其中,《子虚赋》是司马相如的发迹之作,汉武帝在读了这篇作品后,马上召他进京给予封赏。在赋中,司马相如虚构了子虚、乌有两位先生的相互辩难的情形,而这正是“子虚乌有”这一成语的出处。
“文君当垆”的故事 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但这并非其初衷,故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临邛县有一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容貌秀丽,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成望门新寡。司马相如趁作客卓家的机会,借琴曲《凤求凰》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卓文君听后怦然心动,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于是二人一起私奔回成都。卓王孙对两人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怒,发誓不给文君钱财。为了生计,他们只得回到临邛,在街上开了一家酒店,文君坐柜台打酒,相如穿上围裙,端酒送菜,洗碗刷碟子。这让卓王孙很是难堪,在朋友相劝之下,给了司马相如和文君一些钱财和奴仆,他俩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这就是“文君当垆”的故事。
文君当垆的原文 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如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犹足为生,何到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酒肆),相如自著犊鼻裈(围裙)与保庸杂作,器于市中。卓文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请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相如字),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保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这个典故流传甚广,人们常以此比喻美女卖酒,或表现饮酒和爱情,同时也常用来描写蜀地风情。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陆游《寺楼月夜醉中戏作》:“此酒定从何处得,判知不是文君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司马相如文君汉朝西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