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网上展馆]夕阳紫翠忽成岚——钧瓷赏析北宋钧窑玫瑰蓝釉葵花形花盆北宋钧窑天青釉带托瓷盏北宋钧窑板沿洗口径18.7cm元钧窑紫斑梅瓶高37厘米,口径4.2厘米,底径7厘米。元钧窑月白釉红斑大碗高8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8.5厘米。“夕阳紫翠忽成岚”,体现出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网上展馆] 夕阳紫翠忽成岚——钧瓷赏析
北宋 钧窑玫瑰蓝釉葵花形花盆
北宋 钧窑天青釉带托瓷盏
北宋 钧窑板沿洗 口径18.7cm
元 钧窑紫斑梅瓶 高37厘米,口径4.2厘米,底径7厘米。
北宋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高24.5公分
北宋 钧窑托盏 口径15.5cm
金 钧窑在青釉紫斑双系罐 高:14cm
北宋 钧窑天蓝釉紫红班鸡心罐 高8.5公分
北宋 钧窑天蓝釉内玫瑰紫釉外葵花式三足洗
元 钧窑碗 口径19厘米,高8.5厘米。
金早期 钧窑天青釉红斑折沿盘 高4.7厘米,口径19.4厘米,底径6.3厘米。
元 钧窑月白釉红斑大碗 高8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8.5厘米。
北宋 钧窑釉莲花式洗 口径21.2公分
北宋 钧窑天青釉鼓钉三足水仙洗 直径19.7cm
北宋 钧窑葵式三足洗 高6.5厘米,口径22.2厘米,底径13.5厘米。
北宋 钧窑龙首水盛 宽11.1公分 高4公分
北宋 钧窑葡萄紫釉鼓钉洗
北宋 钧窑玫瑰紫蓝釉鼓钉三足水仙盘
元 钧窑青釉红斑碗
金 钧窑月白釉红斑碗 高8.5cm 口径19cm 底径6.3cm
金 钧窑天蓝釉百合花口瓶
元 钧窑红斑碗 高9cm,口径20.2cm,底径6.5cm。
元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
元 钧窑月白釉碟(一对) 高3.2、3.2厘米,口径14.8、14.4厘米、底径6、6厘米。
元 钧窑天蓝釉紫龙斑束口腕 高6.8厘米、口径16.3厘米、底径5.8厘米。
如玫瑰般朦胧,如海棠般烂漫,如丁香般诧紫,如天空般青淡……诸多绚烂多变的色彩,集于迷一般的钧瓷,令她充满了神秘,充满了期待。这就是我初见钧瓷的感觉。
2006年11月,对于“钧瓷”来讲,是不平静的一个月。我们一直静思来自遥远北宋的她,突然却被认定来自明代。消息传出,举国哗然,使得神秘的她又一次被推到了众人的眼前。
她究竟来自何时?北宋?金代?元代?抑或明朝?我不想去考证,我在乎的只有她的美!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她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相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
“夕阳紫翠忽成岚”,体现出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确有巧夺天工之美,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钧窑瓷器以其蕴润雅致,五彩斑斓的釉色著称于世,同时它也是釉和造型完美结合的产物。钧瓷造型既要讲究实用功能,符合生活的客观规律,还要考虑到艺术美,钧窑瓷器的釉层丰满且有流动性,为了适应钧釉的这种特点,在造型上除了注意圆、扁、方、长、曲、直、缩、张格局合称和虚实得当之外,还必须做到浑厚端庄,典雅大方,装饰简练,线条明朗,棱角突出,起伏得当,以增强钧釉的艺术美。
其主要表现在:釉色美,铜红釉的成功运用以及窑内温度和还原气氛的恰到好处;纹路美,釉在器型的不同位置就会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呈现出兔丝纹、蚯蚓走泥纹、鱼子纹和珍珠点等名贵纹路;流动美,厚釉在相应的器型上,经煅烧熔融流动,釉色与纹路相交出奇,浑然构成一幅幅神异的图画,这些流动的画面,变幻莫测,犹如鬼斧神工,又如自然天成,随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呈现出各种绝纱奇景,如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满山翠竹、星辰满天、寒鸦归林等,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
钧窑瓷器不仅具有强烈的古典魅力,使人产生出民族自豪感,而且它还把自然艺术、科学和历史浑然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含蓄、柔和之美。愿这灵性天地的钧瓷珍品,能给世人增添无限的艺术享受。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