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作者郑直讲述渭南故事,不能不提渭河。

作者 郑直 讲述渭南故事,不能不提渭河。若是没有渭河,渭南这座城就不会有「 ”渭南”其名。 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似乎是「 ”众所周知”的事情,历史地理文献几乎都是这样记述的。 被誉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的〔西山经〕记载:「 ”(西山)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的记载是否可信,值得世人思考。毕竟,这是一部记述上古时代志怪,并且还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古籍奇书。正如鲁迅所评,「 ”巫觋、方士之书”。 仔细研读一下中国古代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历史的起源大都是由神话开始的。以至于后来的「 ”君权神授”、「 ”宗教神佛”、「 ”民间信仰”等,大多也是由此演变而来。 渭河亦是如此。 于是,《山海经》的记载成为后世引用渭河起源的「 ”官方标准”。大约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名著《尚书》,以及后来的班固编撰的《汉书·地理志》、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等典籍,均引用《山海经》之说。 而明代顾祖禹所撰的《读史方域纪要》则认为:「 ”渭水出临洮府渭源县西二十五里之南谷山,流经鸟鼠山下……东至华阴县北,入于河……过郡四,行千八百七十里。”他否定了鸟鼠山是渭河主发源地的说法,只不过是「 ”流经”山下而已。 古人早已驾鹤西去,后人难以与其「 ”当面研讨”,寻其究竟,就连现代水利与河流专著对渭河到底发源于何地的表述也莫衷一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复旦大学教授赵永复编撰的《水经注通检今释》注释所言,甘肃省渭源县西南的清源河是渭河的「 ”别源”,但「 ”正源”在何处,未曾言明。甘肃省渭源县水利部门所写《渭河流域简介》明确记载「 ”渭河发源于渭源县南部的豁豁山”。 为什么?在水利专家界有种「 ”山越高、水越长”理论观点,叫做「 ”唯长唯远”。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甘肃省渭源县委、渭源县人民 ... 于编印了《渭水源头》一书。其中收录的由张书成、温丕光撰写的《鸟蜀山·鸟鼠同穴·渭水正源》一文指出,豁豁山海拔3495米,流长约五六十华里,而鸟鼠山高度2423米,流长仅十几华里,所以发源于豁豁山的清源河才是渭河正源。 渭河的源头到底在哪里?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诚如学者周侃在《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一文中所言,「 ”现代水利与河流著作或资料,大多沿用典籍记述,只有甘肃省当地的资料明确发源于豁豁山,符合实际河流地理态势。” 综上所述,《渭水源头》一书所栽,「 ”发源于豁豁山的清源河才是渭河正源”更加真实可靠。 那么,为何自古至今专家学者对渭河发源究竟是「 ”鸟鼠山”还是「 ”豁豁山”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呢?问题出在《水经注》。 殊不知,鸟鼠山有大与小之分。《鸟鼠山·鸟鼠同穴·渭水正源》一文中认为,对于鸟鼠山的理解有大鸟鼠山和小鸟鼠山之别。小鸟鼠山专指龙王沟水发源地,而大鸟鼠山则应该包括渭源县城西南、被《说文》成为南山的露骨山支脉豁豁山。而出生于北魏晚期的郦道元先生在所著的《水经注》里面,又未对大小鸟鼠山加以区别,致使后代学者鲜有人实地勘查,而仅仅是以书本上的误传误记而云亦云。 渭河,无论发源于「 ”大鸟鼠山”,还是「 ”小鸟鼠山”,单从「 ”鸟鼠同穴”而言,这是一条包容、和谐、开放的河流,这是一位宽仁、坚强、伟大的母亲。 有水的地方,就会有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故事。也许,对于一介平民来讲,至于渭河到底源起于何处,专家学者如何争议,并不十分在意,似乎更加关心这位「 ”母亲”和她儿女的故事。于是,周、秦、汉、唐等帝国王朝在滔滔渭水的滋润下孕育而起。于是,大禹、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大帝、唐太宗以及姜子牙、诸葛亮、曹操、武则天、杨贵妃等在渭河母亲的怀抱里书写着人生华章。
本文标签:山海经读书水经注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