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明清旱烟壶浅谈旱烟壶是日常吸烟用具。从中可知明末吸食旱烟之风习已蔚然民间,手执旱烟杆,腰间悬挂着飘拂摇曳的旱烟囊、旱烟壶者已比比皆是。旱烟壶应伴随旱烟的产生而产生,传延至今大约已近500年矣。如上所说,明清旱烟壶的存世量应该很大,但实际的存世量远比鼻烟壶和水烟壶少得多,尤其是竹木牙角雕刻精巧的旱烟壶更是凤毛麟角,难觅其踪。
明清旱烟壶浅谈
旱烟壶(又称旱烟盒)是日常吸烟用具。因地域、材质及使用者社会层次的别异,在民间又称作旱烟罐、旱烟囊、旱烟疙瘩、旱烟鼻子、旱烟子儿、朝烟盒等。
旱烟壶最早起源于何时未见有详细记载。想必自有了吸旱烟这一嗜好,烟民为使烟丝不受潮和携带使用方便,于是就产生了用来盛储烟丝的壶、盒、囊、袋之类的家什吧。明末清初人沈赤然在《寒夜丛谈》中追述明末吃烟情景时说:“烟草产自闽中……崇祯初重法禁之不止,末年遂遍地种矣。男女老少,无不手一管,腰一囊。”从中可知明末吸食旱烟之风习已蔚然民间,手执旱烟杆,腰间悬挂着飘拂摇曳的旱烟囊、旱烟壶者已比比皆是。那旱烟又起于何时?资料载,烟与烟草均于明朝中后期从南洋诸国传入我国沿海之地。据1986年第二期《农业考古》说,1980年12月,广西博物官文物考古队在广西合浦县福成公社上窑大队上窑村发掘一座明代废弃的斜坡式龙窑遗址。从1.8米深处的堆积层中出土了三件瓷烟袋锅(可插竹管的旱烟斗),与之同时出土的一件压槌上烧刻有“嘉靖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造”13字。由于瓷旱烟斗 ... 较精致,笔者推测旱烟传入的年代可能早于此前数十年,大约在16世纪初的明嘉靖初期或正德年间。旱烟壶应伴随旱烟的产生而产生,传延至今大约已近500年矣。
明沉香木雕旱烟壶
旱烟壶除布皮绸缝制的烟荷包外,有相当一部分为竹木牙角所制,木不经雕饰。但它一进入文人圈子及上层社会后就被兼作佩饰之用,被视作风雅和身份地位的象征。其中的一部分经能工巧匠精心雕镂,有了今日所见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旱烟壶。
旱烟壶产生和繁荣的年代正值我国竹木牙角雕刻技艺空前鼎盛时期,各派雕匠刻家在这不及盈握的天地中巧布匠心,变幻着镂、雕、刻、镶、剔、漆、嵌、范等各种技巧,穷其所能。壶上镂刻着瑞兽祥禽、鱼虫花草、吉祥纹饰、诗文词赋、曲杂人物、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材质有金、银、铜、铁、柚皮、珊瑚、珐琅、椰壳等不一而足。烟丝为粉丝状,故旱烟壶无定形,随匠心所欲,有多种几何形态、也有人物、瓜果、动物诸形等。
如上所说,明清旱烟壶的存世量应该很大,但实际的存世量远比鼻烟壶和水烟壶少得多,尤其是竹木牙角雕刻精巧的旱烟壶更是凤毛麟角,难觅其踪。究其缘由主要有三。
其一,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北方多布皮缝制的烟包袋。南方虽多竹木角材,但民间还是有“十个烟罐九成布”的民谚。而那只占一成竹木牙制的旱烟壶中,绝大多数是毫无雕刻技艺的烟民自制自用并无观赏价值的空心竹木牙角、疙瘩。剩下不足百分之一的由艺匠、文人刻家等雕制的旱烟壶历经数百年沧桑变迁,长年累月地使用已破损不堪。且南方气候潮湿,竹木角又易遭虫蛀、风华。可想而知有观赏价值的传代旱烟壶数量必然锐减。
清竹雕旱烟壶
其二、从明崇祯到清乾嘉的皇帝,以及清后期的太平天国政权都下旨严禁吸食旱烟和种植烟草。其中尤以崇祯和太平天国的禁烟惩罚最为严酷。明末进士杨士聪在《玉堂荟记》中载:“己卯(崇祯十二年),上传谕禁之,犯者论死。庚辰,有会试举人,未知其已禁也。有仆人带以入京,潜鬻之,遂为逻者所获,越日仆人死西市矣。”而太平天国《天条书》中明令:“凡吹洋烟(雅片)者斩首不留;凡吃黄烟(旱、水烟)者,初犯责打一百,枷一个礼拜;再犯责打一千,枷三个礼拜;三犯者斩首不留。”满清政权在尚未入关前,清太宗就已在关外“下令大禁”,“凡栽种、吃卖烟草者与贼盗同罪”。康雍乾三帝虽都喜好鼻烟壶,并对之大加扶植。但从烟草与粮夺田,无益国计民生的角度考虑,均“传旨禁天下吃烟”,力禁吸食旱烟和烟草种植。故旱烟具在二百多年中屡遭收缴、销毁,劫后余生的精品旱烟壶已寥若晨星矣。
其三,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内地农村及山区农民吸食旱烟还比较普遍,也有一些传世旱烟壶混杂其间使用。但一则当时人们并无很强的价值意识,二则还在使用的东西通常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呵护。岂料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迅猛异常,在此后的十年中卷烟迅速取代了旱烟。旱烟壶这并不起眼的小不点儿,亦随着农家多次乔迁之喜而被当作旧符扫地出门。待到90年代收藏者和古玩商开始把目光瞄向它们时,已难以寻觅了。
旱烟壶没有像鼻烟壶那么幸运,受到人们的宠爱,亦不像水烟壶那样被青睐过,但旱烟壶在它不足三寸之躯上,却默默地描述着数百年来各民族的民俗、民风和民情;叙说着古老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镌刻着古人的寄托和企盼它对研究我国明清时期各地各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及民间雕刻艺术的演变和风格等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它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中国古代独特的民间雕制工艺品,深信日后自有它的收藏鉴赏价值,她是一位待字深闺盼人识的大家闺秀。
清黄铜旱烟壶
清漆工旱烟壶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