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朱元璋简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一、出身布衣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天历元年)在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

  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在今江苏省句容,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以便在这里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二、反元斗争

  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 *** 、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 *** 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

  北人之所以地位还稍微高一点,仅仅因为他们被杀得剩下不多了, *** 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1、加入义军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不料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他们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有时仍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不久,寺里的粮食不够和尚们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样子,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

  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

  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

  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滔天大势,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于定远、钟离一带,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而坚守,号令彰明。

  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2、成长之路

  朱元璋入伍后,因为他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

  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

  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此时,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

  当时,在濠州城中,红巾军有五个元帅,郭子兴一派,孙德崖与其他三个元帅一派,两派之间矛盾重重,这年九月,徐州红巾军主将芝麻李被元军杀害,其部将彭大和赵均用率兵到了濠州,彭大与郭子兴交好,而孙德崖等人则拉拢赵均用,在孙德崖的鼓动挑拨下,赵均用绑架了郭子兴,并将郭子兴弄到孙家毒打一顿,准备杀掉他,朱元璋闻讯后,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救回了郭子兴,从此,两派结怨更深了。

  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于是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这年冬天,彭大的儿子彭旱住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而郭子兴等仍是元帅,朱元璋见这些人半年没出濠州城,于是他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在南略定远途中,朱元璋先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统率着这支队伍,朱元璋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 *** 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并南下滁州。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远名人李善长到军门求见,李善长和朱元璋一见如故,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留李善长做了幕府的书记,并嘱咐李善长好好协调将领间的关系,共创大业。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亲侄儿朱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后来取名李文忠)前来投靠,从他们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其时还有定远孤儿沐英,于是,朱元璋就将这三个孩子收作养子,改姓朱,后来,朱元璋又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

  在朱元璋进攻滁州时,郭子兴受到赵均用、孙德崖等人的排挤,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兴也来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权,三万人的队伍,纪律严明,军容肃整,郭子兴见了十分欢喜。

  1355年,朱元璋一举攻克了和县,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答说是等父亲,朱元璋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

  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朱元璋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此事广为传颂,朱元璋深得民心。

  此年中,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名义上,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帅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军队,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有勇有谋,并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实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

  在朱元璋称帝之前,在浙西驻扎6年,借助覆船山为中心的秘密明教总舵,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这三条战略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

  3、决胜策略

  朱元璋在和州驻守几个月后,粮食供应成了问题,与和州相对,紧靠长江南岸的太平、芜湖是盛产稻米的地方,但是没有船只,这时恰好两支红巾军的巢湖水军前来归附,朱元璋亲自处理合并事宜;七月间,巢湖水军千余只战舰突破元军封锁抵达和州,朱元璋的步马军登上巢湖水军的船只,从和州东渡长江,到达对岸的采石,常遇春率军冲杀,攻克采石,获得大量粮食,将士想把粮食和战利品运回和州慢慢享用。

  见此,朱元璋果断地命人砍断船缆,任船顺流而下,断绝退路,将士们见无路可退,一鼓作气,在朱元璋率领下攻克太平,进入太平,朱元璋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

  朱元璋于是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做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这样,朱元璋便开始了稳固根据地的工作。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发起攻势,进攻江南元军,乘此机会,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朱元璋。

  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于是朱元璋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

  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于是,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庆,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

  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朱元璋在应天则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小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

  次年,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克常州,而朱元璋亲自率众攻取宁国,随后赵继祖克江阴、徐达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余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处州,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与陈友谅部相邻。

  此时,尽管朱元璋拥有十万兵力,但是占有的地盘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敌,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虽然同是反元武装,但是张、徐二人同小明王却相互敌视,不过,北面小明王、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大大牵制了元军,而且,张士诚、徐寿辉的力量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暂时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在完成了“高筑墙”的部署后,朱元璋便着手实行“广积粮”了,在初期,军粮的解决主要是靠强征,即征收“寨粮”,但是长此以往,军队就会成为纯粹的破坏力量,失去民心,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负责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几年工夫,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

  在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知道后,下令杀了胡三舍,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于是自己动手将胡三舍杀掉。

  在争取民心的同时,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1358年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这也表明朱元璋决心要开创一个新的封建皇朝。

  三、统一江南

  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

  1、大败陈友谅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1360年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接着,陈友谅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朱元璋的领地,应天大震,朱元璋只好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惟有刘基默不作声,朱元璋于是征求他的意见,刘基认为目前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虽然陈友谅势力强大,但是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难战胜,只要等他们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不难取胜。

  朱元璋同意刘基的判断,于是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康茂才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约陈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方知受骗中计,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朱元璋收太平,占领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于是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正在这时,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时,刘福通已被吕珍杀死,朱元璋只救出小明王韩林儿,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

  朱元璋率主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元旦,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因1363年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历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理最终出城投降,在吞并了陈友谅后,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

  2、消灭张士诚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将东吴的势力赶出江北地区。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表檄文声讨张士诚,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后投降朱元璋,平江成为孤城,于是朱元璋以重兵包围平江,发动平江战役。

  在围城的同时,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但在瓜州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接着,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1367年为吴元年。

  平江战役开始时,朱元璋筑墙围城,并造有三层的木塔楼,高过城墙,以弓弩、火铳向城 *** 击,还设襄阳炮日夜轰击,城内一片恐慌,张士诚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张士诚反复无常,贪图享受,对部下也十分放纵,平江被围困的最后一天,张士诚弟弟张士信在城头督战,仍不忘享乐,坐在银椅上饮酒,左右侍奉的人递桃子给他,结果桃子还没到口,恰好一炮打来,脑袋被打得粉碎。

  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劝降,都被张士诚拒绝,张士诚死守平江,粮尽后,便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了,便以屋瓦为弹,直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最后,张士诚被俘,解往应天,朱元璋问话,他不搭理;李善长问他,他则破口谩骂,无奈,朱元璋只得命手下卫士以乱棍打死张士诚,当时张士诚47岁,东吴灭亡。

  3、歼灭方国珍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后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同年,方国珍投降。

  四、建立大明

  至正二十七(1367年)十月甲子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

  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朱元璋对北伐又作出了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

  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潼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

  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

  次年,明太祖于鸡鸣山立功臣庙,六月初三日庙成,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

  死者像祀,生者虚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1368年八月,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弃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草原,其余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重兵勇于内战的军阀,在明军攻来时,全部逃跑,蒙古在中原98年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

  五、洪武之治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六、忧劳而逝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朱元璋遗诏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葬紫金山孝陵,洪武三十一年六月甲辰,上谥曰“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永乐元年六月十一日丁巳,增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十一月朔,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新春祝福短信评选作品

    ☆友情常在线,惦念不搁浅,新春新祈愿,短信拜大年:马年美梦圆,快乐藏心间,事业上台阶,生活比蜜甜!马年来到全家喜,短信拜年表心意,非常祝福短信寄,马年大吉送给你!☆金龙给嫦娥发短信:春天就在眼前;好运给你发短信:我到了;幸福给你发短信:请开门;梦想给你发短信:你该动身了;我给你发短信:新年欢乐!过年喽——☆金龙持杵进门,送财送富送自信。☆《马年》献奇瑞,《祝福》彩信飞。

  2. 一尊二祖三清四御五老,地位最高的一群神仙造就了这个世界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很多神仙,但是排名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而一尊二祖三清四御五老则是被公认地位最高的一群神仙,虽然民间存在不同的版本,但是却又相差不多,主要还是因为这些神仙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太深远,甚至是创造了这个世界,而这个人自然就是...。

  3. 梦见摘山楂吃

    周公解梦梦见摘山楂吃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摘山楂吃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梦见老婆不见了

    周公解梦梦见老婆不见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老婆不见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三国正史为数不多的单挑:吕布的单挑最标准,关羽斩颜良不算数

    我们都知道,在汉末三国期间,是没有两军阵前双方将领单挑的习惯的,而且也是非常不明智的。在汉末三国历史上单挑行为可谓凤毛麟角,不过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人物单挑的记录。正聊三国作者注意到,在裴注《三国志》中,非常严格定义的单挑有一例,另外还有两例广义上的单挑,而关羽阵斩颜良很难界定为是单挑或决斗的行为。

  6. 梦见有人向自己求爱

    周公解梦梦见有人向自己求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有人向自己求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哪些食物有益肠道健康

    肠道健康不仅关系著消化吸收,更会影响免疫力,诱发疾病。口感粗的食物,比如豆子、红薯、粗粮等,以及梨、橙子、猕猴桃等水果,它们中都含有大量的膳食粗纤维。除了清洁肠道外,粗粗黏黏的食物还有另一项本领: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虽然这些膳食纤维人体并不能消化吸收,只能“穿肠而过”,但却是肠道内有益菌的“佳肴”。因此,摄入适量粗粗或黏黏的食物,肠道内菌群会保持在平衡健康态,有害物产生少了,自然就健康了。

  8. 肾脏病人饮水不能多也不能少

    人体内的水要经由肾脏进行排泄,所以专家认为,肾脏有病的患者,饮水就要比平常人讲究。刘主任最后说,肾衰透析患者多是无尿或少尿,所以需制订特别的有关水摄入的量的处方,防止透析期间体重过度增长,引起低血钠症和水负荷过多。

  9. 梦见别人挤牛奶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挤牛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挤牛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自己缺乏很多东西 梦见自己缺乏很多东西什么意思

    梦见自己缺乏很多东西是什么意思?梦见自己缺乏很多东西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自己缺乏很多东西的详细解说吧。梦见缺水,会拥有自己的水池和水井,所以会有很多水。梦见朋友或其他人缺少某种东西而极不方便,自己很快能得到这些东西。梦见敌人缺家里所需的东西,灾难会临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