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春花飞上银瓷面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的简称,指广州烧制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又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广彩的发展,得益于广州这个唯一对外贸易港口的优势,广彩远销西欧,得到各国玩家、贵族的赏识,成为必备的装饰和日常用瓷。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广彩瓷出口量不断扩大,生产迅速发展。
春花飞上银瓷面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的简称,指广州烧制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又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广彩始于清康熙晚期,在乾隆、嘉庆年间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道光至光绪时期,广彩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烧制出绚彩华丽、金碧辉煌、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的彩瓷。
广彩的发展,得益于广州这个唯一对外贸易港口的优势,广彩远销西欧,得到各国玩家、贵族的赏识,成为必备的装饰和日常用瓷。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广彩瓷出口量不断扩大,生产迅速发展。并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成立了行会组织“灵思堂’。广彩产品亦分为艺术瓷和日用瓷两大类,欣赏艺术瓷的彩绘技法以国画画法为主,讲究技巧,笔工精湛,内容多为人物花卉,亦有外国油画的西方风景、人物和故事。日用瓷包括碗、碟、壶、盅等,加彩 ... 简单、豪放。
1908年,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高剑父从日本回穗后着手成立了“广东博物商会”彩瓷工场,改良广彩 ... 。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广彩的生存和发展遇到很大挑战,广彩瓷的 ... 一度停顿了十年之久,直到1956年才重新恢复了生产。到80年代达到最高峰,每年出口的彩瓷达上千万。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广彩厂商仍然获得丰厚回报。
进入新世纪,市场买家对广彩兴趣渐减,广彩行业逐渐落入低谷,原有的大生产厂只剩下几家。昔日出口的王者,今日却挣扎求生存,造成这种局面有几种原因。第一,广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已落伍。广彩以富丽堂皇、洋气十足受外国买家追捧,但随着审美观念的改变,广彩的没落亦是必然。第二,广彩的颜料含铅量很高,而外销大部分以日用瓷为主,近年来就因为这个含铅量国际标准不断严格,广彩的出口市场不断萎缩。但含铅量低瓷器就会无光泽、无亮度。
历来,99%的广彩都是用于出口贸易,在国内流转的广彩十分罕见,有个夸张的说法就是除了缺口破边的,其余的每一件都是用于出口。特别是清早中期的广彩,由于年代久远,流传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当时 ... 的广彩,目前大多数流传在欧洲国家的王宫和博物馆中,保存完好,只有小部分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而国内的清代广彩存量很小,也少有精品,大部分存在部分博物馆和一些大收 ... 士手中。目前要收藏广彩,最好是从国外市场上买回。但由于国际市场对广彩较为熟悉和认可,所以价格相对都比较高。
近几年广彩逐渐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露脸,一些国内陶瓷的藏家敏感地觉察到市场的动向。从那时候开始,广州的部分藏家陆续到国际拍卖会上买广彩,之后,国内的拍卖市场也开始出现部分广彩。不过观察历年广彩拍卖成交情况可发现,大部分广彩拍卖成交价格都偏低,大部分都在5000元以下,最高成交价的是2004年中贸圣佳的清同治广彩人物纹双螭耳大瓶,成交价39.6万元。2005年广州艺术品拍卖行推出的广彩开光人物纹茶壶,成交价也只有30800元。同年上海华星的秋拍上,也有一只清代广彩开光人物花卉纹高盖壶付拍,最终的成交价也只为11000元。在近年已成交的74件拍品中平均成交价仅为2.354万元。而05年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征集的“永胜堂制”红釉款清广彩开光人物纹花插,高达31厘米,宽13.5厘米,估价仅仅为6000至9000。结果还是没人出价导致流拍。
雄踞外销瓷销量第一三百年的广彩,在国内却并未获得其应有的文化艺术地位和市场地位。“广彩与其同时代的其他瓷器相比,市场价格要低上四至五分之一。”国内的藏家对广彩的价值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国际市场上广彩的价格相对国内高得多,造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
另一个原因就是,广彩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销往国外,所以显得比较“洋气”,贴近外国审美观,而中国人审美更接近淡雅,因此有部分人甚至认为广彩是不中不西的东西,没有艺术价值。导致广彩的价格被严重低估。
近年来,明清官窑瓷器,价格已被炒得很高,因此一些精丽的外销瓷价格便宜、瓷质精美,正在被国内的藏家看好。而价格差异、未被市场接受证明广彩具有发展的潜力。随着广彩回流数量的不断增多,特别是很多精美的广彩回流,人们对广彩的认识将得到改变,而随着对广彩研究的不断深入,广彩必将受到收藏家的重视,其价格将不断走高,缩小与景德镇彩瓷的差距。所以,现在收藏广彩正逢其时。
由于拍场上对清中后期广彩的偏爱,近现代的“新广彩”鲜有在拍场上露面,并且藏家对近现代的作品大多抱有排斥的观念。近现代的粉彩工艺大师的广彩精品价格依然偏低,因此,近现代工艺大师的作品也可作为一种投资收藏。
作者:中华博物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