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乐黛云:我心目中的汤用彤先生

汤用彤(1893.6.21-1964.5.2),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1917年,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入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 ... 会 ... 、第三届常务 ... ,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汤用彤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印度哲学史略》、《魏晋玄学论稿》等。>>关于汤用彤先生的介绍,我们曾与大家分享了其子汤一介眼中的父亲。通过汤一介先生的笔尖,我们看到了一位奉长慈幼,家庭雍睦,饮食起居,进退作息,俨然一纯儒之典型的父亲。今天,我们就通过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三智书院顾问、北大教授,亦为汤一介先生的夫人乐黛云的视角,看看乐先生眼中这位亦师亦友,如温润美玉般的汤用彤先生!> >▲汤用彤先生一家合影(后排自左分别为:汤一玄、汤一介、汤夫人、汤用彤、林文才、乐黛云之弟。前排为乐黛云、孙女汤丹、汤一玄的同学)>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汤用彤先生是在1952年全校学生毕业典礼上。当时他是校务 ... 会主席,我是向主席献花、献礼的学生代表。由于我们是解放后正规毕业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典礼相当隆重,就在当年“ ... ”大 ... 的出发地——民主广场举行。当时全体毕业生作出一个决定,离校后,每人从第一次工资中,寄出五毛钱,给新校址建一个旗杆。目的是希望北大迁到燕园时,学校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是从我们的旗杆上升起!毕业典礼上,我代表大家郑重地把旗杆模型送到了汤先生手上。如今,50余年过去,旗杆已经没有了,旗杆座上的石刻题词也已漫漶,但旗杆座却还屹立在北大西门之侧。>就在这一年,我进入了汤用彤先生的家,嫁给了他的长子,1951年刚从北大哲学系毕业的汤一介。我们的婚礼很特别,即便是在50年代初期,恐怕也不多见。当时,我希望我的同学们离校前能参加我的婚礼,于是,赶在1952年9月结了婚。结婚典礼就在小石作胡同汤家。按照我们的策划,婚礼只准备了喜糖、花生瓜子和茶水。那是一个大四合院,中间的天井能容纳数十人。晚上8点,我的同班同学,共青团团委会的战友们和党委的一些领导同志都来了,气氛热闹活跃,如我所想。这是一个“反传统”的婚礼,没有任何礼仪,连向父母行礼也免了,也没有请父母或领导讲话。>汤老先生和我的婆母坐在北屋的走廊上,笑眯眯地看着大家嬉闹。后来,大家起哄,让我发表结婚演说。我也没有什么“新娘的羞怯”,高高兴兴地发表了一通讲话。我至今还记得大概的意思是说,我很愿意进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父母都非常慈祥,但是我并不是进入一个无产阶级家庭,因此还要注意划清同资产阶级的界限。那时的人真是非常革命!简直是“左派幼稚病”!两位老人非常好脾气,丝毫不动声色,还高高兴兴地鼓掌,表示认同。后来,两位老人进屋休息,接着是自由发言,朋友们尽情哄闹,玩笑。大家说什么我已不记得了,只记得汤一介的一个老朋友,闻一多先生的长公子闻立鹤,玩笑开得越来越过分,甚至劝告汤一介,晚上一定要好好学习毛主席的战略思想,说什么“敌进我退”,“敌退我攻”之类,调侃之意,不言自明。>我当即火冒三丈,觉得自己受了侮辱,严厉斥责他不该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来开这样的玩笑!大家看我认真了,都觉得很尴尬……我的婚礼就此不欢而散。我和汤一介怏怏不乐地驱车前往我们的“新房”。为了“划清界限,自食其力”,我们的“新房”不在家里,而是在汤一介工作的北京市委党校宿舍的一间很简陋的小屋里。>第二天,汤老先生和老夫人在旧东单市场森隆大饭店请了两桌至亲好友,宣布我们结婚,毕竟汤一介是汤家长子呵。汤老先生和我的婆母要我们参加这个婚宴,但我认为这不是无产阶级家庭的做法,结婚后第一要 ... 的就是这种旧风俗习惯。我和汤一介商量后,决定两个人都不去。这种行为现在看来确实很过分。一定很伤了两个老人的心。但汤老先生还是完全不动声色,连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毕业后我分配到北大工作,院系调整后,汤老先生夫妇也迁入了宽敞的燕南园58号。校方认为没有理由给我再分配其他房子,我就和老人住在一起了。婆婆是个温文尔雅的人,她很美丽,读过很多古典文学作品和新小说,《红楼梦》和《金粉世家》都看了五六遍。她特别爱国,抗美援朝的时候,她把自己保存的金子和首饰全捐献出来,听说和北大的其他教授家属一起,整整捐了一架飞机。她从来不对我提任何要求,帮我们带孩子,分担家务事,让我们安心工作。>我也不是不近情理的人,逐渐也不再提什么“界限”了。她的手臂曾经摔断过,我很照顾她。他们家箱子特别多,高高地摞在一起。她要找些什么衣服,或是要晒衣服,都是我帮她一个个箱子搬下来。汤老先生和我婆婆都是很有涵养的人,我们相处这么多年,从来没见他俩红过脸。记得有一次早餐时,我婆婆将汤老先生平时夹馒头吃的黑芝麻粉错拿成茶叶末,他竟也毫不怀疑地吃了下去,只说了一句“今天的芝麻粉有些涩”!汤老先生说话总是慢慢地,从来不说什么重话。因此在旧北大,曾有“汤菩萨”的雅号。这是他去世多年后,学校汽车组一位老司机告诉我的,他们至今仍然怀念他的平易近人和对人的善意。>汤老先生确实是一个不大计较名位的人!像他这样一个被公认为很有学问,曾经在美国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的学者,在院系调整后竟不让他再管教学科研,而成为分管“基建”的副校长!那时,校园内很多地方都在大兴土木。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常常可以看到他缓慢的脚步和不高的身影。他自己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常说事情总需要人去做,做什么都一样。>可叹这样平静的日子也并不长。阶级斗争始终连绵不断。1954年,在《人民日报》组织批判胡适的那个会上,领导要他发言。他这个人是很讲道德的,不会按照领导意图,跟着别人讲胡适什么,但可能他内心很矛盾,也很不安。据当时和他坐在一起的,当年哲学系系主任郑昕先生告诉我们,晚餐时,他把面前的酒杯也碰翻了。>他和胡适的确有一段非同寻常的友谊。当年,他从南京中央大学去北大教书是胡适推荐的。胡适很看重他,解放前夕,胡适飞台湾省,把学校的事务都委托给担任文学院院长的他和秘书长郑天挺。《人民日报》组织批判胡适,对他的打击很大,心理压力也很大。当晚,回到家里,他的表情木然,嘴角也有些歪了。如果有些经验,我们应该当时就送他上医院,但我们都以为他是累了,休息一夜就会好起来。没想到第二天他竟昏睡不醒,医生说这是大面积脑溢血!立即送到协和医院。马寅初校长对他十分关照,请苏联专家会诊,又从学校派了特别护士。他就这样昏睡了一个多月。>这以后,他手不能写,腿也不能走路,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仍然手不释卷,总在看书和思考问题。我尽可能帮他找书,听他口述,然后笔录下来。这样写成的篇章,很多收集在他的《饾饤札记》中。>这段时间,有一件事对我影响至深。汤老先生在口述中,有一次提到《诗经》中的一句诗:“谁生厉阶,至今为梗。”我没有读过,也不知道是哪几个字,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很惊讶,连说,你《诗经》都没通读过一遍吗?连《诗经》中这两句常被引用的话都不知道,还算是中文系毕业生吗?我惭愧万分,只好说我们上大学时,成天搞运动;而且我是搞现代文学的,老师没教过这个课。>后来他还是耐心地给我解释,“厉阶”就是“祸端”的意思,“梗”是“灾害”的意思。这句诗出自《诗经桑柔》,全诗的意思是哀叹周厉王昏庸暴虐,任用非人,人民痛苦,国家将亡。这件事令我感到非常耻辱,从此我就很发奋,开始背诵《诗经》。那时,我已在中文系做秘书和教师,经常要开会,我就一边为会议做记录,一边在纸页边角上默写《诗经》。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当时的笔记本,周边写满了《诗经》中的诗句。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学者,做什么学问都要有中国文化的根基,就是从汤老的教训开始的。>1958年我被划为极右派,老先生非常困惑,根本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在他眼里,我这个年轻小孩一向那么革命,勤勤恳恳工作,还要跟资产阶级家庭划清界限,怎么会是右派呢?况且我被划为右派时,反右 ... 早已过去。我这个右派是1958年2月最后追加的。原因是新来的校长说反右不彻底,要抓漏网右派。由于这个“深挖细找”,我们中国文学教研室解放后新留的10个青年教师,8个都成了右派。我当时是 ... 教师支部书记,当然是领头的,就成了极右派。当时我正好生下第二个孩子,刚满月就上了批斗大会!几天后快速定案。在对右派的6个处理等级中,我属于第二类:开除公职, ... ,立即下乡接受监督劳动,每月生活费16元。> >▲1963年冬,汤用彤教授在燕南园58号寓所里怀抱孙女汤珊时留影>汤老先生是个儒雅之士,哪里经历过这样急风暴雨的阶级斗争,而且这斗争竟然就翻腾到自己的家里!他一向洁身自好,最不愿意求人,也很少求过什么人,这次,为了他的长房长孙——我的刚满月的儿子,他非常违心地找了当时的学校副校长江隆基,说孩子的母亲正在喂奶,为了下一代,能不能缓期去接受监督劳动。>江隆基是1927年入党的,曾经留学德国,是一个很正派的人。他同意让我留下来喂奶8个月。后来他被调到兰州大学当校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上吊 ... 了。我喂奶刚满8个月的那一天,下乡的通知立即下达。记得离家时,汤一介还在黄村搞“四清”,未能见到一面。趁儿子熟睡,我踽踽独行,从后门离家而去。偶回头,看见汤老先生隔着玻璃门,向我挥了挥手。>我觉得汤老先生对我这个“极左媳妇”还是有感情的。他和我婆婆谈到我时,曾说,她这个人心眼直,长相也有福气!1962年回到家里,每天给汤老先生拿药送水就成了我的第一要务。这个阶段有件事,我终生难忘。那是1963年的五一节,天安门广场举办了盛大的游园联欢活动,集体舞跳得非常热闹。这是个复苏的年代,“ ... ”的负面影响逐渐成为过去,农村开始包产到户,反右斗争好像也过去了,国家比较稳定,理当要大大地庆祝一下。毛主席很高兴,请一些知识分子在五一节晚上到天安门上去观赏焰火、参加联欢。汤老先生也收到了观礼的请帖。>请帖上注明,可以带夫人和子女。汤老先生就考虑,是带我们一家呢,还是带汤一介弟弟的一家?当时我们都住在一起,带谁去都是可以的。汤老先生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他当时可能会想,如果带了弟弟一家,我一定会特别难过,因为那时候我还是个“摘帽右派”。老先生深知成为“极右派”这件事是怎样深深地伤了我的心。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微小的细节,他也尽量避免让我感到受歧视。两老对此,真是体贴入微。我想,正是出于同样的考虑,也许还有儒家的“长幼有序”罢,最后,他决定还是带我们一家去。>于是,两位老人,加上我们夫妇和两个孩子,一起上了天安门。那天晚上,毛主席过来跟汤老先生握手,说他读过老先生的文章,希望他继续写下去。毛主席也跟我们和孩子们握了握手。我想,对于带我上天安门可能产生的后果,汤老先生不是完全没有预计,但他愿意冒这个风险,为了给我一点内心的安慰和平衡!回来后,果然有人写匿名信,指责汤老先生竟然把一个右派分子带上了天安门!带到了毛主席身边!万一她说了什么反动话,或是做了什么反动事,老先生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吗?这封信,我们也知道,就是住在对面的邻居所写,其他人不可能反应如此之快!老先生沉默不语,处之泰然。好像一切早在预料之中。>不幸的是老先生的病情又开始恶化了。1964年孟春,他不得不又一次住进医院。那时,汤一介有胃癌嫌疑,正在严密检查,他的弟媳正在生第二个孩子,不能出门。医院还没有护工制度,“特别护士”又太贵。陪护的事,就只能由婆婆和我来承担。婆婆日夜都在医院,我晚上也去医院,替换我婆婆,让她能略事休息。记得那个春天,我在政治系上政论文写作,两周一次作文。我常常抱着一摞作文本到医院去陪老先生。他睡着了,我改作文;他睡不着,就和他聊一会儿天。他常感到胸闷,有时憋气,出很多冷汗。>我很为他难过,但却完全无能为力!在这种时候,任何人都只能单独面对自己的命运!就这样,终于来到了1964年的五一劳动节。那天,阳光普照,婆婆起床后,大约6点多钟,我就离开了医院。临别时,老先生像往常一样,对我挥了挥手,一切仿佛都很正常。然而,我刚到家就接到婆婆打来的 ... 。她嚎啕大哭,依稀能听出她反复说的是:“他走了!走了!我没有看好他!他喊了一句五一节万岁,就走了!”汤老先生就这样,平静地,看来并不特别痛苦地结束了他的一生。>过去早就听说汤老先生在北大开的课,有“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印度哲学史”,还有“欧洲大陆哲学”。大家都说像他这样,能够统观中、印、欧三大文化系统的学者恐怕还少有。和汤老先生告别17年后,我有幸来到了他从前求学过的哈佛大学,我把汤老先生在那里的有关资料找出来看了一遍,才发现他在哈佛研究院不仅研究梵文、佛教、西方哲学,并还对“比较”,特别是对西方理论和东方理论的比较,有特殊的兴趣。汤老先生在美国时,原是在另一所大学念书,是吴宓写信建议他转到哈佛的。>他在哈佛很受著名的比较文学家白璧德的影响,他在哈佛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比较文学课。吴宓和汤老先生原是老朋友,在清华大学时就非常要好,还在一起写过一本武侠小说。我对他这样一个貌似“古板”的先生也曾有过如此浪漫的情怀很觉惊奇!白璧德先生是比较文学系的系主任,是这个学科和这个系的主要奠基人,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十分看重。在他的影响下,一批中国的青年学者,开始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重新研究中国文化。汤老先生回国后,就和吴宓等一起组办“学衡杂志”。>现在看来,在 ...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与“学衡派”的分野就在于,一方要彻底抛弃旧文化,一方认为不能割断历史。学衡派明确提出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主张。汤老先生那时就特别强调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汇,提出要了解世界的问题在哪里,自己的问题哪里;要了解人家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也要了解自己最好的东西是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才能适合各自的需要,向前发展。他专门写了一篇“评近人之文化研究”来阐明自己的主张。研究学衡派和汤老先生的学术理念,是我研究比较文学的一个起点。>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认为中国的比较文学同西方的比较文学是不一样的。西方的比较文学在课堂中产生,属于学院派;中国的比较文学却产生于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无论是“ ... ”时期,还是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都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向西方学 ... 。中国比较文学就产生于这样的中西文化交流之中。事实上,“ ... ”时期向西方学 ... 人,都有非常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像吴宓、陈寅恪、汤老先生和后来的钱钟书、宗白华、朱光潜等,他们都懂得怎样从中国文化出发,应该向西方索取什么,而不是“跟着走”、“照着走”。>汤老先生离开我们已近半个世纪,他的儒家风范,他的宽容温厚始终萦徊于我心中,总使我想起古人所说的“即之也温”的温润的美玉。记得在医院的一个深夜,我们聊天时,他曾对我说,你知道“沉潜”二字的意思吗?沉,就是要有厚重的积淀,真正沉到最底层;潜,就是要深藏不露,安心在不为人知的底层中发展。>他好像是在为我解释“沉潜”二字,但我知道他当然是针对我说的。我本来就习惯于什么都从心里涌出,没有深沉的考虑;又比较注意表面,缺乏深藏的潜质;当时我又正处于见不到底的“摘帽右派”的深渊之中,心里不免抑郁。“沉潜”二字正是汤老先生对我观察多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给我开出的一剂良方,也是他最期待于我的。汤老先生的音容笑貌和这两个字一起,深深铭刻在我心上,将永远伴随我,直到生命的终结。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乐黛云:我心目中的汤用彤先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的思想高峰,为何入秦之后难以再现?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2. 等未婚夫6年,等到婚约被解除,她转身离去,与同学66岁父亲结婚

    19岁那年,当她6岁定亲的夫家抬着花轿上门时,毛彦文从后门逃了。毛彦文在1913年时就读于杭州女子师范,读书的时候,常常和北京的表哥朱君毅鸿雁传书。朱君毅是清华高材生,很有才华,他给毛彦文写了告白信,毛彦文心动了,两人顺理成章走到了一起,毛彦文逃婚时,朱君毅就守在后门。两家订了婚,朱君毅正式成为了毛彦文的未婚夫。6年后他飞回来了,提出要和毛彦文解除婚约。

  3. 《诗经》:滮池北流,浸彼稻田——闲话古代早期城邑的供排水设施

    早期城邑的供排水设施大约在公元前2600前2100年间,即龙山文化时期,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出现了人口聚集的域邑,水井和濠沟是城邑形成的基本标志。殷商时期至战国时期的古城遗址反映出这时的城市市政设施有较大的完善。引滮池水"浸彼稻田"不是一般农户能够做到的。"后世论及沟洫制,多有人认为《考工记·匠人》所指的沟洫是排水渠系。

  4. 任继愈:现代学者中的「 ”士大夫”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图书馆,而京师图书馆始建于1909年9月9日,从建馆至今已经度过了110周年的岁月旅程,在这长达110年的时间里,先后有众多知名学者出任馆长,诸如:缪荃孙、夏曾佑、袁希涛、陈垣、马叙伦、梁启超、蔡元培等人,而对最近几十年里的诸多馆长中,我只对任继愈先生还有些印象,而今年也是任公逝世十周年,仅以此文缅怀和纪念任继愈先生,并借以祝贺中国国家图书馆成立110周年。

  5. 《尚书》、《诗经》等古籍,怎么逃过焚书坑儒的?

    秦始皇剧照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国。

  6. 论魏源:作为「 ”睁眼看世界”的晚清人才,究竟是怎样的人?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国古代社会的文人,因为依附于君权(皇权),所以从接受教育开始,就赋予了兼济天下的使命,同时由于古代社会职业的单一性,官僚机构的狭窄性,能够跻身于官僚系统的文人,比例始终很小。于是矛盾产生了:拥有权力和未拥有的权力的文人,表面上身份相同,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未拥有权力的人被排除在官僚系统之外,即使一腔热血,也只能够熄灭于胸中。如果说文人在近世

  7. 因无灯油,「 ”囊萤、映雪、凿壁”读书的三个人的完整一生是什么样

    ◇◇车胤、孙康、匡衡,三个人的刻苦勤奋学...故事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可以说激励了无数读书人。三个人的人生到底怎么样?◇◇车胤,是南平郡人,现在的湖南津市。◇◇车胤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少时有声望。车胤从小勤奋读书,博学多才,伶俐智慧,在四邻五乡很有名气。◇◇第二阶段,显名于朝廷。◇◇第三阶段,一死以露奸。车胤被害时,已经六十七八岁了。

  8. ... 与费德林谈屈原原话:对他的崇拜一直延续到现在,能怪他吗?

    12月,...在访苏旅途中,常与苏联翻译、汉学家费德林交谈。费德林常就中国文学的若干问题向...请教,...也就此侃侃而谈。费德林将这些谈话作了记录。这些谈话实在是很精彩的诗话。

  9. 王国维逝世92周年:被误读的「 ”殉清”悲剧,原是好友一手策划

    公元前278年,站在中国传统文化源头的屈原投江殉国,溅起历史文化长河中浪漫主义的水花;2205年后,徘徊在传统文化尾端的王国维投湖自沉,被梁启超誉为「”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的学人与世长辞。秀才出身的王国维以其自辟户牖的学术眼光,和严谨审慎的治学精神,没有专师教授,没有硕士、博士头衔的荣誉,却成为一代国学大师、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甲骨四堂”之一。他取得的成就,就像是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

  10. 我与吕碧城的不解之缘

    我与吕碧城的不解之缘屈指数来,我第一次知道吕碧城这个名字,距今快要三十年了。自此我与吕碧城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显然与事实不符,自然引起吕碧城的不快,甚至愤懑。碧城离开祖国时年36岁,正值盛年。吕碧城是近三百年来最杰出的女词人,这一点已为学界所公认。在喧嚣的滚滚红尘中,吕碧城如同一颗尘封已久的明珠,不为人知晓。也许是与吕碧城真的有缘,心中的期待往往成为现实。

随机推荐

  1. 顺治临终前,孝庄连夜召回一人,康熙才能稳坐江山60年 !

    清朝顺治帝临终的时候,他欲将位置传给自己的三儿子玄烨,然而这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顺治临终前,孝庄连夜召回一人,康熙才能稳坐江山60年。顺治考虑到国家的稳定以及担心朝政被大臣独揽,出现第二个多尔衮,决定让自己的堂弟继承皇位。>>顺治临终之际还没有立储,顺治帝十分担忧,踌躇不前,就在这样纠结的时刻,孝庄皇太后请来了一位重要人物,让这件事情拨开云雾,尘埃落定。

  2. 孕妇梦见鸽子蛋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鸽子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鸽子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一面相知父母_看相大全

    一面相知父母日月角为父母之正部,日角在左,月角在右,日角凸露,主妨父,陷痕亦主防父,月角凸露主防母,陷痕亦主防母,此为父母应该考查之一。牙齿为父母之正部,凡上下牙楞生,上牙主刑母,下齿主刑父,如两则各有尖牙一颗,上刑母,下主刑父,此为父母宫应该考查之九。以上九种为父母宫应该考查之捷法,凡属刑克父母,不外此例,以多数为定论,如有刑父四种,刑母三种,则当然先刑父宫。心相篇(一)_看相大全

  4. 梦见找回鞋子

    周公解梦梦见找回鞋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找回鞋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若干惠是怎么死的 如何评价若干惠

    若干惠是怎么死的>大统十三年,侯景请求归附西魏,朝中商议打算收拾河南,命令若干惠以本官的身份镇守鲁阳,作为声援。若干惠在途中患病,死于军中。>如何评价若干惠>若干惠在各位将领中年龄最小。宇文泰得知后,当天就将射堂移到若干惠的宅第。到了为若干惠办丧时,宇文泰又亲自前往吊唁。

  6. 梦见好多韭菜

    周公解梦梦见好多韭菜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好多韭菜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鸡腿问题

    “服务员,你端上来的这只鸡怎么会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呢?”“那有什么关系?您难道还想同它跳舞吗?先生。”

  8. 梦见爷爷奶奶一起去世

    周公解梦梦见爷爷奶奶一起去世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爷爷奶奶一起去世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珍宝如雨下 欲望仍无法满足

    尊者阿难在一次禅思中体悟到:世间人的欲望是很少能满足的,也很少有人带着对欲望的厌患之心而去世。傍晚,尊者阿难结束禅修后,就去礼见佛陀,将他在禅思中的体悟,向佛陀报告。过了很久,有一天,顶生王心想:我目前拥有阎浮洲这片广大的领土,人民众多而且富裕,也有七宝与千子,我还想要整个王宫有积到膝盖的宝物财富。当顶生王这样想时,不知不觉地掉回原来人间的阎浮洲,失去了上三十三天的神通力,而且还得了重病。

  10. 秋季吃玉米 营养价值高

    告诉你初秋吃玉米饮食营养最高,玉米可是家家户户饭桌上的主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渐渐被人忽略。有研究标明,玉米给人体的营养更充分,对人体很有益处。德国研究表明,在包括以白面和大米为原料的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最高。其中,维E有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煮熟或蒸熟的玉米营养更易吸收。吃玉米时,应把玉米粒的胚尖一起吃掉,因为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