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

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 >作者 采药 >三十四岁那年,杜甫还一事无成,他结了婚,整天东游西荡,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 >唐代五品以上就算高干,杜甫的父亲杜闲官至五品,岳父杨怡是从四品的司农少卿,所在部门负责管理国家仓储,包括给文武百官发放薪水福利,这桩婚事门当户对。 >杜甫扎扎实实享受着家庭背景带来的好处,他后来说: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意思是家里头有免税和免服兵役的特权,至于其他的好处,杜甫没说。 >这是杜甫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人在年轻时,难免有些来历不明的虚荣心和上进心,他只想着怎么成名,怎么走捷径爬上人生巅峰。 >这年夏天,杜甫游历到了济南,大明湖此时规模还不大,已经栽种了荷花,在湖畔的古亭里,杜甫应邀参加了一场宴会。宴会上他恐怕饭都没吃好,一门心思构思着最拿得出手的诗作,想要给全体嘉宾一个惊喜。 >因为宴会的主角是北海太守 李邕。 >今天除了练书法的,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李邕的名字,可在当时,李邕的声望超过所有文人。假如用新潮点的表达方式,很多人会乐意在作品前面加上一句话: >一切荣耀归于李北海。 >七十岁的李邕,已经活成了盛唐的一个传奇。 >论家传,他父亲李善注解的《文选》,是唐朝士子的标准教材。 >论声望,他还是左拾遗的时候,就敢刷武则天的面子,斥责宠臣张易之兄弟。 >论资历,他早就可以当上宰相,只是个性张扬,失去了多次机会。 >论文采,公卿贵族无一不以得到他写的碑文为荣,甚至他贬官偏远地区时,还有人不远千里,拿着金帛去求他写篇文章。 >论财富,李邕润笔收入极高,他擅长作文,书法当世一绝,一条龙服务,值得。 >论交游,愿意在李北海面前露脸的天下豪杰,不知道有多少。 >杜甫一心想把诗写得引人注目又不露痕迹,可惜这会儿他的诗作还很拘谨,一板一眼,没什么特色,只有其中一联被济南人记住,并且流传很广: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看杜甫的其他诗作,这场聚会应该持续了好几天,李邕聊天时,还提到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肯定也顺口夸了几句,这让杜甫心里温暖了几十年。 >也许是老了,也许是应酬太多懒得花心思,李邕宴会上写的诗雍容闲适,很普通。 >李邕是北海太守,镇守青州,他来济南做什么?没有记载。在这段时间内,杜甫的朋友高适,也陪着李邕游乐了一番。 >四十三岁的高适这会儿也没出名,他唱和李邕的诗作,同样只具备文献价值,没什么看头,只提到陪李邕乘船游湖,同行的还有一位姓郑的高平太守。 >宴会结束,杜甫离开济南,李邕也离开济南,高适或许还陪着他走了一段路。 >秋天稍晚的时候,四十四岁的李白也拜访了李邕,以逸兴横飞的笔调,写诗颂扬李邕的德政:一名女子为夫报仇,手刃仇人,李邕帮她洗脱了罪名。 >在唐代文学史上可以分走大半边蛋糕的李白、杜甫、高适,都围着李邕说奉承话。这怨不得他们势利,毕竟,谁能获得李邕推荐,谁就能扬名天下。 >在时人眼里,李邕有才学,有声望,有地位,有招贤纳士的美誉,堪称当代信陵君,这样的人不跟,跟谁? >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大家都去李邕那儿吃喝,钱从哪儿来? >战国四君子是有封地的,可以养活很多门客,唐朝不一样,官员按等级拿固定工资,李邕只是一郡太守,生性又豪奢,贵得吓人的稿费都不够用, ... 受贿,在所难免。 >危机其实早已埋下,杜甫、高适都没有想到,这会是李北海最后一次恣意人生。在大明湖畔吃的那顿饭,也是他们和这位前辈的散伙饭。 >第二年冬天,李邕卷入了唐王朝最高层面的一场暗斗。 >左骁兵卫兵曹柳勣只是个八品武官,他性格豪放,喜欢结交朋友,淄川太守裴敦复就将他推荐给了李邕,李邕毫不犹豫交了这个朋友,还给他送了一匹马。 >裴敦复、李邕为什么要结交这个小官员呢?柳勣有个很特别的背景:他妻子的妹妹,是当朝太子的良娣,在东宫的地位仅次于太子妃。 >李邕大概也没真把柳勣当回事,他比玄宗皇帝还大好几岁,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估计是顺手做个人情而已,希望柳勣别给他添麻烦就好。 > ... 烦还就出在这个柳勣身上。柳勣和老丈人杜有邻关系不好,为了构陷老丈人,他不惜造谣,说杜有林散播太子上位的神秘预言,甚至私底下斥责皇帝。 >这种预言叫图谶,历朝历代,图谶都和谋朝篡位关系紧密,在父皇和权相的双重威逼之下,太子地位本来就不稳当,柳勣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愚蠢到了极点。 >玄宗皇帝把这起案子交给宰相李林甫负责,李林甫则安排心腹吉温来深挖案情。案子原本很简单,但李林甫不想让这事儿太简单。 >李林甫做了很多年宰相,一心一意想的是如何打击对手,保全自己。李邕入相呼声如此之高,在李林甫的黑名单上,李邕至少是排在前几位的。 >至于将柳勣介绍给李邕的裴敦复,此前曾立下大功,也是李林甫最警惕的政治对手之一。 >这下好了,对这两个人下黑手的机会,直接送到了李林甫的手心里头。 >吉温是锤炼冤狱的一把好手,他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将李林甫想要坑害的人全部卷入进来。已成惊弓之鸟的太子赶紧撇清关系,将杜良娣废为庶人;杜有邻、柳勣这对闹意见的翁婿,在牢里被打死,尸体就丢在大理寺,家人也流放远方。 >正月还没过完,两名官员赶到北海郡,谋逆加贪腐,罪名牢牢实实,七十岁的李邕被当场杖 ... ,他的朋友裴敦复则在淄川被打死。 >世间再无李北海。 >多年以后,李白、杜甫还念念不忘与李北海的相遇,李白一如既往唱高调: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杜甫则骄傲地回忆: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敢情当初是李邕求着他去吃饭的。夸张归夸张,唐代宗给李邕 ... 以后,老年杜甫写了首长诗,毫不隐晦地把李邕一生最得意的成绩都夸了一遍。 >一切荣耀归于李北海。 >李邕肯定也没想到,他随随便便请的那几顿饭,请出了锦心绣口的半个盛唐。 李邕传世的诗文极少,他的书法作品以《麓山寺碑》和《云麾将军碑》最为有名,书法家董其昌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的赞誉。在以楷书见长的唐代诸名家中间,李邕的书法确实极具个性,字如其人。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那年夏天 他们在大明湖畔吃了顿散伙饭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2.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3. 太监也能「 ”儿孙满堂”?唐代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4.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5.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 ... 的名声好坏之辨

    写在前面隋炀帝与唐太宗这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两人的身世、经历、理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可能因为两人有着割舍不断的血亲联系。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的惊人相似。隋炀帝帝和唐太宗这对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两个封建帝王,二者的出身、身世、经历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谈二者的身后名之前有必要看看两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出身望族,年少位高。

  6. 哱拜之乱:大明文官地位过高、武将地位过低所结出的一枚苦果

    ——《万历野获编·补遗》景泰时期,由于武将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惨重和文官于谦在京师保卫战中打退了瓦剌的大军,武将的地位开始降低,文官的地位开始提高。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大同巡抚年富越职干涉大同总兵郭登处理军务一事。事后,郭登将年富这种明显的越职行为上报给了明代宗,明代宗又将此事交给了兵部尚书于谦处理。

  7.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8.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究竟是谁 ... 的?武则天自己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个「”招黑体质”。这其中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从本该固守后院的女性,升级成父系社会的主导,扰乱了固有秩序,招致绝大多数维护男权体系之人的反对;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身确实做出了许多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比如,...亲生子女。武则天一共和高宗李治生了4子2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再次李显、幼子李旦;长女安定公主,次女太平公主。被史书直指为武则天亲手所...(或授意)的

  9. 唐代宦官也有婚姻与家庭?其实他们一点也不简单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10. "一些不被载入史书的野史秘闻"

    野史一般由民间个人根据所见所闻或依据神话传说等撰写的历史,也有一些是正史中不敢记载的,由民间进行补充,当然其真实性也有待考究。下面来讲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野史。

随机推荐

  1. 寝不成寐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qǐnbùchéngmèi【解释】睡不着觉。形容心事重重。同“寝不聊寐”。【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寝不成寐”

  2. 格陵兰鲨鱼可能活400年

    一条新标记的格陵兰鲨鱼返回格陵兰西部Uummannaq峡湾的寒冷深水区。研究人员怀疑,格陵兰岛鲨鱼异常缓慢的生长意味着它们活了很长时间,但他们不知道这可能会持续多久。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一项新的研究提供了格陵兰岛鲨鱼寿命的初步估计,并表明这些缓慢的海水停留的时间非常长——至少272年,平均可能长达390年,使它们比世界上任何其他脊椎动物都要长。是格陵兰岛北部“桑纳”号科考船释放后在海面附近的一种格陵兰鲨鱼。

  3. 我颠覆,我快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是郭德纲。”2006年,郭德纲享受着某种神奇的快乐——虽然我写不出唐诗,但是我可以颠覆唐诗!我颠覆,我快乐!当然,如果不希望一个人总是去颠覆,那就帮助他/她更多学会享受建设而不是破坏的乐趣吧。

  4. 梦见台风海啸和火灾

    周公解梦梦见台风海啸和火灾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台风海啸和火灾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梦见做官_周公解梦梦到做官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做官好不好

    做梦梦见做官好不好?梦见做官,吉照,将会高升。梦见整理盆栽_周公解梦梦到整理盆栽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整理盆栽好不好原版历史新知梦封赠、荫袭、代职。《梦林玄解》梦见得官者,生贵子。《梦林玄解》梦上任,去官复任。梦上任者大吉,主财物至,有阻碍不祥。《梦林玄解》梦为官。梦子为官,非直接而应,则于梦为不祥。梦夫为官,如梦于试期前后,佳兆;患病者不祥。如梦居官位而人世无此官职者,主冥司阴府之兆。

  6. 论千论万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ùnqiānlùnwàn【解释】指成千上万,数量极多。【出处】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二折:“爹家里论千论万满箱满柜无数的银子。”【例子】无【相关】百度“论千论万”

  7. 莲花的枯荣

    莲花的枯荣北宋元年间,荆王赵楫有一位王夫人精勤念佛,希望死後转生净土。王夫人几次劝谏都不生效,一气之下,便欲将丫鬓逐出王府。夫人心中欢喜,又随丫鬓前行,突见有两池碧水,上面遍生莲花,颗颗鲜白,只是有的正在鲜花怒放,有的却已枯萎零落。夫人惊奇,处理完丫鬓的丧事,便按梦境所见去拜访杨杰、马。王夫人自此更加勤奋,後於生日时秉炉烧香,伫立而逝。

  8. 9 叹父德行喻

    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如彼愚者,意好叹父,言成过失,此亦如是。译文:9、呆子赞美父亲德行的故事早年有一个人,当着众人面称赞自己父亲的品德,他这样说道:“我父亲性情仁慈,从来不伤害别人,不偷窃,从来不说瞎话,实事求是,而且还喜欢施舍财物,作救济社会之类的福利事业。”

  9. [专家点评] 北宋龙泉窑青瓷孔明碗

    [专家点评]北宋龙泉窑青瓷孔明碗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孔明碗(底足)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孔明碗(里内)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与收藏界里,对孔明碗这种器型存有相当多的争议:一是它的出现年代,二是这种器型用途到底是什么?从该件器物看来至少在宋代就有这种器型。底部开孔无法保留热水,故不应是暖碗,更大的可能应是扔色子的赌具。本网另藏有一件明代的青花孔明碗,外沿绘缠枝画卉,碗心绘“文王求贤”图,十分有趣。

  10. 黄现璠的名言 黄现璠的主要作品

    黄现璠黄现璠是我国八桂学派领袖、黄派鼻祖,黄派鼻祖、无奴学派导师,被称作“历史学界头号大右派”。作为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黄现璠从事教育事业近半个世纪,创办漓江业余大学,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黄现璠的名言>1.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所有意欲建设“文化共同体”的企图,无异于“黄粱美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