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随着世界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世界新鲜事物名词也随之传入中国,包括“国歌”。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咱们大清朝也有国歌,只是大清朝国歌的诞生方式非常特殊,我们不得不提到大清朝“糊裱匠”李鸿章。其他国家代表都准备好了要看中国的笑话,堂堂大清国竟然没有国歌。在场外交官静静地听着这位老人唱“大清国国歌”。这位年迈的老人用自己的机敏和睿智成功化解尴尬,不愧为“晚清糊裱匠”。

一说起国歌,大家最熟悉的当然就是《义勇军进行曲》,每当雄壮的国歌响起,每一个中国人都内心澎湃激动不已。那么在清朝的时候中国人有国歌吗?当然有,而且你一定听说过还会唱!> >李鸿章>其实,在大清朝时期人们心中并没有“国歌”的概念。随着世界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世界新鲜事物名词也随之传入中国,包括“国歌”。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咱们大清朝也有国歌,只是大清朝国歌的诞生方式非常特殊,我们不得不提到大清朝“糊裱匠”李鸿章。> >李鸿章全家福>李鸿章是晚清重臣,面对千疮百孔的大清王朝,李鸿章担当起了“糊裱匠”的角色。我们可以毫不夸张说,因为李鸿章,大清国的国运续了几十年。世界列强都想在大清朝捞点好处,李鸿章则多为“外交官”的身份与各国谈判。>1896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俄国沙皇邀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晚清重臣李鸿章作为“清朝外交官”带领下属参加了加冕仪式。沙皇加冕仪式上有一个重要环节,俄国司仪喊起一个国名时,这个国家的代表就站起来唱本国的国歌。> >李鸿章与外国使臣>一个一个国家的国歌响起,俄国司仪喊到了大清国,但此时全场寂静,没有响起任何音乐。其他国家代表都准备好了要看中国的笑话,堂堂大清国竟然没有国歌。见此情形,李鸿章站了起来,年迈的他用洪亮的嗓音唱起了自己家乡的一首“民间小调”。虽然没有伴奏,但曲调婉转动听,充满了中国风。在场外交官静静地听着这位老人唱“大清国国歌”。> >谈判桌上的李鸿章>这首“民间小调”从此被当作大清国国歌。后来这首“民间小调”被定名为《茉莉花》。>晚清时期,李鸿章就是中国的代表,他就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这位年迈的老人用自己的机敏和睿智成功化解尴尬,不愧为“晚清糊裱匠”。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国歌李鸿章清朝中国近代史清朝历史历史洋务运动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