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赏石境界谈赏石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时逢盛世,奇石收藏更以其特有的韵味和意趣吸引着大众参与,藏石、赏石因之成为时尚。现代赏石的理想境界应该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存,高雅与世俗融合。从赏石个体讲,只要体验到了美,便进入了赏石的理想境界。只有赏石者的人格与石之品格相一致,赏石才可能达到中和之境界。
赏石境界谈
赏石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时逢盛世,奇石收藏更以其特有的韵味和意趣吸引着大众参与,藏石、赏石因之成为时尚。在广东、山东、甘肃、上海、台湾省、福建等地甚至形成了有关藏石的产业链,促进了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观赏石艺术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赏石文化的发展也向奇石爱好者提出了新的课题:藏石家怎样继承赏石艺术传统?如何构筑赏石艺术的理想境界?
从旧石器时代起,人类对石头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中国,伴随玉文化的发展,古人的赏石经验及相应的理论得以建立,及至园林艺术出现,奇石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赏石理论也逐步得到完善。至宋代,大书画家、藏石家米芾明确提出了“丑、漏,皱、透”的赏石观念,千百年来,这一观念被广泛接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们采石的范围和能力有了极大的拓展,新的石种不断涌现,人们的赏石观念也不断丰富多样。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赏石理念:“丑、漏、皱、透”之石是美的,“形、质、色、纹”之石也是美的,无论何种石头,只要你赏玩起来心里感到舒服,那就是美石,便具有艺术之美。
赏石是一种审美活动,它受审美主体,即赏石者的阅历、学识、个性、心态、年龄、职业等因素的影响。现代赏石的理想境界应该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存,高雅与世俗融合。目前石界存在一种不良风气,一些所谓名家动辙拿自己的观点、标准去评判他人,甚至讥笑石农为“石猪”,这是很不应该的。赏石不是文人雅士、达官富商的专利,世俗百姓同样有自己的赏石理念,为政者从中看到事业和升迁,为文者找到慰慰藉和文章,经商者看到财富和运气,平民百姓看到收获和福气,总之,有一千个赏石人,便有一千种心情和数不清的联想。从赏石个体讲,只要体验到了美,便进入了赏石的理想境界。因此,赏石要走高雅与世俗相融合的路子,赏石理论应该百花齐放。
赏石的目的在于赏心悦目,在于松弛紧张的身心,因此赏石者应注重美趣,摒弃功利,使人品与石道达成一致。奇石不言最可人,它的美体现于赏石者的内在感受,也是赏石者人格魅力的体现。就赏石过程而言,赏石始于 ... 的进发,随之是平静,然后达到中和,“中和”是中国的传统审美准则,中和之美是赏石的理想境界。只有赏石者的人格与石之品格相一致,赏石才可能达到中和之境界。时下有人把玩石等同于经商,一方面标榜自己,把自己包装成赏石“大师”,指点众石,评点玩者,妄言优劣、高低,而私下里却把奸商的一套拳脚使出来,坐收渔翁之利。殊不知赏石之道,尤重人品,有石道无石德者,虽有才识,必遭唾弃,只有品性高雅的有德者才能在赏石文化中达到理想境界。
摘编自《收藏》200610
编辑:歪子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