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魏晋清谈是我国中古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历来研究不绝。古代的清谈研究多注重政治批评,近代以来始转向文化研究,并在清谈起源、清谈分期及流派、清谈内容、清谈之形式问题及清谈的评价等方面形成了热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魏晋清谈,研究,述评

清谈是我国中古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因其伴随魏晋玄风而兴起,故习惯上常称之为魏晋清谈。所谓“魏晋清谈”,据台湾学者唐翼明的定义,“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 [1] 由此可见,清谈作为玄学思潮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其文化上之意义要远比其学理上之价值来得重要。

关于魏晋清谈,古今关注点颇不相同。清谈对于今天来说,固然可以高雅文化视之,但在其所以发生之时,实有关于政治。如玄学的“有无之辨”实关乎士人名教与自然之选择,而“才性四本”之论更与当时政治集团之归属向背紧密相关,绝非“仅作名士身份之装饰品也”。 [2] 清谈家们祖述虚无,好为玄远,对政治上“不以物务自婴”的风气不能没有影响,对社会上放达任诞之士风亦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古代,清谈常成为“五朝不竞”的替罪羊,正视不足而讨伐有余。西晋傅玄在《举清远疏》中的一段有名的话最能说明问题:“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 *** 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外矣。”(《晋书》本传)范宁更将“礼崩乐坏,中原倾覆”的责任归诸王弼、何晏,指斥“二人之罪,深于桀纣”!(《晋书·范汪附子宁传》)余如干宝、葛洪、裴頠、江惇、卞壼、应詹、熊远、陈 頵 等亦著论严辞批评,就连清谈名士如王衍、桓温、王羲之诸人,也都或自责或反省,将亡国之咎归诸清谈。

可以说,“清谈误国”的罪名并非后人追加,而是清谈当代士大夫阶层多数人“痛定思痛”的共识。既然“肇事者”主动投案,无怪后人盖棺论定时要作诛心之论。唐修《晋书·儒林传序》云:“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玄虚,摈阙里之正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 *** 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条亦称:“讲明《六经》,郑玄、王肃为集汉之终;演说老、庄,王弼、何晏为开晋之始。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哉?”又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将“亡天下”之罪一概归诸清谈。赵翼《廿二史劄记》“六朝清谈之习”条亦溯其源,察其变,于清谈习尚之弊端致意再三。古今虽偶有持平之论, [3] 然终难翻案。

(一)清谈的起源问题 叙述清谈文化兴衰嬗变之过程,尤以近人钱穆所说最为简明生动。钱穆说:“东汉之季,士厌于经生章句之学,四方学者,荟萃京师,渐开游谈之风。至于魏世,遂有‘清谈'之目。及正始之际,而蔚成风尚。何晏、王弼为时宗师,竹林诸贤,闻声继起。至于王衍、乐广,流风愈畅。典午既东,此风盛于江左,习尚相沿,直至隋业一统,始见革除。” [5] 话虽不多,清谈之起、承、转、衰无不一一点逗清楚。而清谈起源之问题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清谈的思想源头,二是清谈风气之肇端。对前一问题,学界不约而同追溯至东汉,但在思想渊源究竟出自王充还是马融则存在争议。 20 世纪 20 年代,钱穆以翔实材料和滔滔雄辩,率先接橥王充《论衡》一书对于魏晋玄学思潮形成的开创意义,指出:“寻至于典午清谈,视亡国若无事,亦未始非王氏之论有以助成之也。” [6] 40 年代,探讨和争鸣仍在继续。先是贺昌群 在《清谈之起源》一文中将汉末大儒马融作为清谈“一启蒙人物” [7] ,而孙道昇则认为“王充的哲学思想是魏晋清谈家之思想的唯一源泉,魏晋清谈家之思想,滥觞于王充,导源于王充之《论衡》” [8] 。两年后,杜国庠撰《魏晋清谈及其影响》一文,认为“清谈的滥觞也不能限自正始”,在东汉一些经学大师如贾逵、许慎、卢植、郑玄、马融的身上,“已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清谈的作风和因素”。 [9] 近年来,范子烨又提出清谈“由西汉时代著名学者和作家扬雄开其先河”的观点。 [10] 其实,一味地上溯还可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庄子,但也会使论题离清谈的思想实质越来越远。我以为在这个问题上,钱穆、孙道昇等人的“王充说”较为妥帖可靠。 [11] 对于清谈作为一种谈辨风气的形式肇端问题,学界大多持“汉末清议说”,陈寅恪、唐长孺、杜国庠等学者多持此说,几成定论。 90年代, 唐翼明在钱穆、余英时的基础上,力驳众议,认为汉末“清议”主要在于议论时政和品评人物,实无关于抽象之哲理,故可排斥于清谈定义之外,而清谈之风则源自汉末太学的“游谈”之风。 [12] 尽管唐氏魏晋清谈之概念或有可商,但其条分缕析的逻辑论证的确使许多前人无暇深究的问题得到了廓清。

(二)清谈的分期及流派 这一研究实际上包含了对清谈起于何时、宗于何人、如何发展嬗变等诸多问题的回答。古之学者如 赵翼称“清谈起于魏正始中”,以何晏、王弼为宗,“直至隋平陈之后,始扫除之”,论列清谈流变甚清楚,但尚未作出明确分期。(《廿二史劄记·六朝清谈之习》)现代学者方始措意此一问题。陈寅恪根据与政治之关系将清谈分为前后两期,以“魏末西晋时代为清谈的前期”,“东晋一朝为清谈后期”,(《魏晋南北朝史讲录》)视野宏通而略显笼统。缪钺则认为:“魏晋清谈之变,可分为四期。魏正始为第一期,魏晋间为第二期,西晋为第三期,东晋为第四期。”(《冰茧庵丛稿》)线条清析而失之简单。同持“四期说”的还有无畏,他将魏晋清谈分为“正始”、“正元至景元”、“咸宁至元康”、“永和”四期,较为具体而有欠舒展。 [13] 唐翼明采用的是“三分法”,将汉末“游谈”及魏太和初作为清谈的“酝酿与成形”期,魏末至西晋至元康为“将绝而复兴”期,东晋及南朝为清谈的“重振与衰落”期,时间和空间的广度均有拓展。范子烨在其新著《中古文人生活研究》中综合 诸说,以年号和公元纪年两种方式出之,将中古清谈厘为萌芽( 147-239)、形成(240-249)、鼎盛(250-419)、衰落(420-589)四期,思路清晰,针脚绵密,遂将中古清谈演变之迹尽显其中。至于清谈的流派问题,一般在分期问题中就被涉及。通行的说法有三种,一是刘大杰的“名理”和“玄论”两派说, [14] 一是日本学者宫崎市定的“清议”和“清谈”两派说, [15] 一是汤用彤的“贵无”和“崇有”两派说。 [16] 三说着眼点不同而各有理路,特别是汤氏之说,将魏晋清谈各时期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机贯穿,乃最具通识之卓见。

魏晋清谈研究述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南北朝十六国,甘肃人建立了一半,来看看你知道几个

    甘肃的魏晋南北朝之一南北朝十六国,甘肃人建立了一半,来看看,你知道几个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礼崩乐坏,生灵涂炭,体制奔溃,君王丧命,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是一个上接秦汉,下启隋唐的时代,人们称之为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代,魏晋南北朝。分裂和动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大的特点。

  2. 浅谈魏晋南北朝都督制的发展及都督制的衰亡

    东汉时期,朝廷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已经逐渐的濒临崩溃了,这套制度渐渐的为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因而这一时期在朝廷之中一个家族就出现了多个高官的事情可谓屡见不鲜。

  3. 明初李文忠确为一位帅才,但辅佐他的有一批智勇双全的良将

    洪武五年,李文忠率东路军北伐参加岭北战役,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得失相当。洪武十七年,因病去世,获封歧阳王,位列开国功臣第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手下有一批心腹良将,为他的不断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证,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主要的有以下将领。是明初34位公侯中,唯一战死沙场的开国元勋,追封安国公,谥号忠壮。李文忠北征,何文辉督兵巡视居庸关,因病被召回。如无此次舍命相救,则无李文忠之后来。

  4. 秦汉到魏晋胡汉关系探究:从敌视对抗到共存互利

    用来抵抗胡人侵扰边疆的汉长城,俨然成为了历史分割线,将汉地社会与边疆社会彻底隔离开来。呼韩邪降汉,胡人内迁中原根据《汉书·匈奴传下》记载,胡人被限制于北方边疆的局势,自呼韩邪降汉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原因在于,呼韩邪所领导的匈奴部落,在匈奴内战中落败,这个时候呼韩邪认识到,只有依附汉朝。

  5. 魏晋南北朝:浅析世家大族产生的一个经济基础和两个出身。

    在中国古代,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不可侵犯的皇权,再往下就要算传承不绝的世家大族了。世家大族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从萌芽到发展直到衰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世家大族产生的一个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6. 霸府政治—魏晋南北朝权利禅让的标准模式

    而强行透支身体随军出征的司马懿则于当年八月去世,随后,长子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继续执掌政权。在对内的政治上,司马师一改其父司马懿外宽内忌的执政方式,采取高压态势,对朝堂之上的异己势力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同时,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为代魏立晋做准备。

  7. 下品无高门 上品无贱族:魏晋时寒门士人为何无法进阶高官

    魏晋时期的门阀势力之所以强盛,与九品中正制的设立有着密切的关系。

  8. 本诸生家 传礼来久:魏晋时期的门阀为何能累世垄断官位

    门阀,本意即「”门第阀阅”,指的是累世权势显赫的世家大族。这些世族不仅是代有高官的显贵之家,也是文士辈出的书香门第,同时拥有众多的门生、故吏,因而其家族才能长期把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累世不绝。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的出现与兴起中国历史上的门阀社会,一般是指东汉后期到隋唐时期以屡代迭出高官的世家大族为显著标志的历史阶段,其中尤以魏晋时斯的士族门阀最为兴盛。中国传统社会向来以家族为本,强烈的血缘纽

  9. 「 ”本诸生家,传礼来久”:魏晋时期的门阀为何能累世垄断官位

    门阀,本意即「”门第阀阅”,指的是累世权势显赫的世家大族。这些世族不仅是代有高官的显贵之家,也是文士辈出的书香门第,同时拥有众多的门生、故吏,因而其家族才能长期把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累世不绝。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的出现与兴起中国历史上的门阀社会,一般是指东汉后期到隋唐时期以屡代迭出高官的世家大族为显著标志的历史阶段,其中尤以魏晋时斯的士族门阀最为兴盛。中国传统社会向来以家族为本,强烈的血缘纽

  10. 「 ”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魏晋时,寒门士人为何无法进阶高官

    魏晋时期的门阀势力之所以强盛,与九品中正制的设立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机推荐

  1. 夏天健身前的饮食规则

    夏天又将到了,开始健身----散步、骑自行车、游泳、打网球,你选择哪一项?每种运动都有不同的特别的饮食需求。在您开始运动之前请遵循这些饮食规则,会对你的身体健康更有好处。在运动时间延长时需要再补充甜食和甜饮料。健康小常识运动之前1小时进食对于参加运动的人,只有一个词:吃!同样,要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比如多汁的菜,油炸食品等。普及健康知识补水宜有量肌肉运动导致全身大汗。

  2. 司马迁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司马迁幼年即随父司马谈读书,10岁便能诵读古文。同年十一月,司马迁正式开始了史书的著述工作。左丘明天汉二年(前99),李陵败降匈奴,司马迁在朝廷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腐刑。征和二年(前91),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名著《太史公书》的著述工作。司马迁死后,《史记》书稿藏于其家。

  3. 梦见天河

    梦见天河是什么意思我梦见在云海翻涌的天空中,天河很宽很宽,看不到天河的彼岸。天河的水特别蓝,碧波荡漾,清澈透底。远处白云在飘,近处天河在流,这里的景致美极了。你若是个学生,梦见天河之水,你考试时会取得好的成绩,不过你要努力才行啊。你若是个商人,梦见天河,你赚钱的机会到了。你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4. 失眠吃什么好?睡眠质量差的人吃什么好

    睡眠质量差的人吃什么好失眠的人适宜食物: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选小麦、荞麦等矿物质丰富的食物。

  5. 梦见爱的人去异地和自己永别

    周公解梦梦见爱的人去异地和自己永别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爱的人去异地和自己永别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梦见夫妻在一起的生活梦到夫妻在一起的生活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夫妻在一起的生活好不好

    梦见夫妻在一起的生活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夫妻在一起的生活的详细解说吧。如果梦见夫妇坐在一起或梦见躺在一起,表示生活顺利,家庭和睦。梦见被人打梦到被人打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被人打好不好梦见夫妇俩在一起淋浴,预示事业发展,财产增加,并将有晋升等喜事。如梦见夫妇两人一起去参加宴会,预示可能会遇到家庭发生破财等事。梦见夫妇俩在谈话,通常预示夫妻分离。

  7. 梦见表兄

    周公解梦梦见表兄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表兄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蚕豆子

    周公解梦梦见蚕豆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蚕豆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斩木揭竿是什么意思?

    【拼音】zhǎnmùjiēgān【解释】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例子】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相关】百度“斩木揭竿”

  10. 梦见别人精神失常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精神失常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精神失常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