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法布施在《华严经别行疏钞》里面,讲到广修供养—财供养不如法供养。乃至于忍辱、精进、襌定、般若,都要真正去做到,那就是法布施。所以必须我们认真去做,把果报呈现在众人的面前,让他自己去观察、去反省,然后发心来学习,这才是真正法布施。
四、劝深信因果因果(950126早餐)般若与净土,都特别强调因缘果报—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缘,如是报。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是能想到将来的果报,心自然就会收敛,自然就会平静了。如果我们造障碍别人的因,将来一定要承受别人障碍的果,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谁定的?是自己造的因定的。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教我们要随喜功德。随喜是菩萨心,随喜就是不障碍别人。我们凡夫的嫉妒、障碍心非常重,人家稍微有一点好处,我们看到就觉得难过。有这样的念头,就已经是不对了,如果还要想 ... 去阻扰他、破坏他,那罪业就重了。如果这个善法能利益广大众生,这罪过就更重,因为他不只是障碍一个人,而是障碍了许许多多的人,所以这样的因果关系一定要明了。法布施(950215早餐)在《华严经别行疏钞》里面,讲到广修供养—财供养不如法供养。经文中维摩居士有一番非常精彩的开示,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的法施并不是像我们现在送几本经书,送几卷录音带,就叫法布施,这是太渺小了。维摩居士说:‘法布施是以身作则,如法修行,做一切众生的榜样,这是真正的法布施。’这个开示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比如财、法、无畏布施,我们真的去做,修这三种因,就得三种果报—得财富、得聪明智慧、得健康长寿。做出来给一切众生看,让他看出这个果报,而向你请教:‘你为什么能得到这样殊胜的利益?’你就告诉他要修这三种因。所以一定要做出来给别人看。从持戒,自己认真持戒,断一切恶业,使自己心地真正达到清净善良。乃至于忍辱、精进、襌定、般若,都要真正去做到,那就是法布施。如果你做不到,讲给别人听、劝别人,这是没有用处的,人家也未必会相信。佛在经上讲:‘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众生看到果报他才会反省,看到好的果报他就羡慕;看到不好的果报他就害怕。所以必须我们认真去做,把果报呈现在众人的面前,让他自己去观察、去反省,然后发心来学习,这才是真正法布施。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