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也就是说,秋天到了,暑去凉来,草木结果孕籽,又是一年中收获的季节。

立,建始也。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也就是说,秋天到了,暑去凉来,草木结果孕籽,又是一年中收获的季节。 咬一口秋,吃一口瓜 立春有习俗,名曰「 ”咬春”,到了立秋,也有一个类似的习俗,唤名「 ”咬秋”。 咬春,吃的是春饼,而咬秋,吃的则是瓜,尤其是西瓜。 据清张焘所著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彼时,人们会在立秋前一天将瓜果、香糯汤等食材放在院子里晾一晚,然后在立秋那天吃,为的是清除暑气、预防痢疾。 但私以为,瓜果虽好,切勿贪多。如西瓜,其性凉,大量进食,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民间亦有云:秋瓜坏肚。 当然,少吃不代表不能吃,毕竟立秋前后,各种瓜果均熟透了,是一年中最为甜美的时候,错过了这般美味,可就要再等上一年。 如何安全吃瓜,且看→学3点,安全吃西瓜 秋日进补有3忌,补多不如补对 秋已至,又到了贴秋瞟的时候。 贴秋瞟,就是要大吃大喝,给自己养肥膘了?非也。所谓贴秋瞟,更多是要我们学会在秋日里合理进补。秋季进补,有3忌—— 一忌凡补必肉 说起贴秋瞟,离不开的就是肉。白切肉、红焖肉,炖鸡、炖鸭......不嫌多,就怕少了补不够。 虽说肉食热量高,能给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需求,在凉意到来之时,起御寒之功。但若一味吃肉,恐影响人体的营养平衡,严重时,还可能加重肝肾即消化负担。 一般建议,每天吃不超过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类,包括鱼、禽、蛋、肉。另外,要做到荤素搭配,谷类2到3种、肉类1到2种、蔬菜5到8种。 二忌大补特补 很多人会认为,既然是补,那肯定是补的越多越好~ 其实不然,正所谓,秋收冬藏。秋天,阳气慢慢收敛,阴气逐渐旺盛,加之秋日干燥,燥邪从口鼻而入,最易伤肺。 故秋天进补,重在平补,以滋阴润燥为主。若补的太过,则容易加重秋燥,让燥热伤阴。 三忌多多益善 进补,绝不能强求多。 首先,经过一夏,人们常食冰凉之物,脾胃功能或多或少都有减弱的迹象。 此时,一次大量进补,突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容易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厌食、腹泻等症状。 另外,凡物过犹不及,无论食材还是药材,过量都不是好事,尤其是对老年人,及体质虚弱之人来说更甚。像各类炖汤,一周一两次就足够了。 秋补重滋润,一粥一饮好清肺 正所谓,秋补重滋阴润燥,冬补阴阳气血皆补。 所以,立秋开始,不妨吃点花旗参、石斛等补阴之物,日常可炖水鱼汤、蛤蚧瘦肉汤等,滋阴又不伤阳。 而润肺燥,则建议使用沙参、玉竹、雪梨、百合、银耳等做汤,譬如沙参玉竹老鸭汤、银耳百合莲子汤、南北杏炖雪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百合莲子粥 食材:百合30克,莲子15颗,粳米60克。 做法:百合、莲子清水浸泡30分钟,粳米淘洗干净,然后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熬一小时即可。 功效:清肺润燥,养阴生津。 五汁饮 食材:荸荠5枚,藕一节,甘蔗一段,雪梨一个,鲜芦笋20克左右。 做法:将上述食材洗净,去皮,榨汁即可饮用。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止渴。注意,此饮寒凉,脾胃虚寒之人(尤其是老年人),不宜饮用。 中医三人行所发图文仅作公益性分享,意在分享积极健康的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涉及治疗需要,请联系中医师诊治指导。 点赞也是一种支持!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立秋百合养生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