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网上展馆] 博物馆中的顾绣精品

[网上展馆] 博物馆中的顾绣精品

明 顾绣《八仙庆寿挂屏(西王母局部)》 纵66.3厘米,横48.1厘米

明 顾绣《白描十六应真图册》之一 纵28厘米,横28厘米

明 顾绣《芙蓉翠鸟册》 纵26.1厘米,横24.3厘米

清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之《海棠蚱蜢》 纵26厘米,横22厘米

明 顾绣《射猎图册》 纵26厘米,横24.2厘米

清初 顾绣《五十三参图册》之十三 纵27厘米,横24厘米

明 顾绣《杏花村图轴》 纵84厘米,横45厘米

清乾隆 顾绣《渔樵耕读读书图》 纵112厘米,横45厘米

清康熙 顾绣《竹林七贤图轴》 纵130厘米,横44厘米

明 韩孟希绣《宋元名迹册》之三《女后图》 纵33厘米,横25厘米

明 韩希孟绣《花卉虫鱼册》之《湖石花蝶》 纵30.3厘米,横23.9厘米

明 韩希孟绣《花卉虫鱼册》之《游鱼》 纵30.3厘米,横23.9厘米

明 韩希孟绣《花鸟图屏》 纵161.8厘米,横42.6厘米

明 韩希孟绣《花鸟册》之《梅花水仙》 纵25.2厘米,横23.7厘米

明 韩希孟绣《七襄楼发绣人物图轴》 纵64厘米,横48厘米

明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八《花溪渔隐 纵33厘米,横25厘米

明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六《松树葡萄 纵33厘米,横25厘米

明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七《扁豆蜻蜓 纵33厘米,横25厘米

明 韩希孟绣《米画山水图》 纵33厘米,横25厘米

明 韩希孟绣董题《弥勒佛像图轴》 纵54.5厘米,横26.7厘米

  顾绣,亦称“露香园顾绣”、“顾氏露香园绣”或“露香园绣”,是指明清上海顾名世家族所作刺绣,亦指代表其刺绣技法和风格的刺绣品。它是一种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著称于世。

  顾绣的起源和流传

  顾名世是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官尚宝司丞,晚年居上海颐养天年,在扩建私家园林时,挖掘出一块刻有据传是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颊篆书的“露香池”石碑,遂将自己原有的“万竹山居”改名为“露香园”。顾名世“性好文艺”,见多识广,在他的影响和倡导下,顾氏家族女眷也酷爱艺术,工丹青书法,尤其擅长刺绣。 “故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或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为露香园绣”。(徐蔚南《顾绣考》)

  顾绣创始人是顾名世长子顾箕英之妾缪氏,她在继承宋绣传统上创新发展,奠定了顾绣的基础。明崇祯南京工部郎姜绍书《无声诗史》称顾箕英妾“刺绣人物,气韵生动,宇亦有法。得其手制者,无不珍袭之。”嘉庆《上海县志》述之 ,谓“识顾绣之始”。清康熙三十年状元戴有棋《寻乐斋诗集?露香园缪氏绣佛诗注》亦云:“上海顾绣始于缪氏。”缪氏的刺绣作品“须眉老少各不同,笑语欢然并超忽”,可见所绣物象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传至顾名世次子顾斗英的第二子顾寿潜妻韩希孟时,顾绣技艺登峰造极极,声名大噪。韩希孟的刺绣多以宋元名家书画为粉本,擘丝极细,色调得当,所绣山水、人物和花鸟,都极富神韵,精妙绝伦,达到画、绣水 ... 融的艺术境界。韩希孟的刺绣在当时得到董其昌等著名艺术大家的赞赏,被称之为“韩媛绣”,为世所珍。韩希孟以其高超精湛的绣艺确立了顾绣在当时全国各种刺绣艺术中无可企及的卓越地位。

  在韩希孟之后,顾氏开始家道中落。到了清代,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24岁丧夫,她守节抚孤,以刺绣维持生计,开设刺绣作坊,广收徒弟,传授顾秀技艺。据清代《松江府志》记载,顾兰玉“工针黹,设幔授徒,女弟子咸来就学,时人亦目之为顾绣。顾绣针法外传,顾绣之名震溢天下”。顾玉兰传艺长达30多年,使顾绣技艺广为流传,民间妇女争相仿制,工绣者亦必称露香圆遗制,顾绣影响遍及江南。

  露香园顾绣以其工巧精美的绣艺,在问世之初即已为时人称赏,达官显宦、富商巨贾争相购藏顾绣精品,使顾绣身价昂贵。据明《松江府志》记载:“顾绣斗方作花鸟,香囊作人物,刻画精巧,为他郡所未有而价亦最贵。尺幅之素,精者价银几两,全幅高大者,不啻数金”。清初顾绣工巧渐不如前,价亦稍减。“全幅七八尺者,一金上下;绝顶细巧者亦不过二三金;若四五尺者,不过五六钱一幅而已。更有空绣,只以丝锦外围,如墨描状,而着色淡雅者,每幅亦值银两许,大者倍之,后以价值越微,制者乃罕。”康乾时期,顾绣仍享有较高的声誉,如《红楼梦》中记,贾元舂得一绣佛云: “顾绣,女中神针也。”至清乾隆年间,顾绣有许多为男工所作,这时绣品中的幅面宽大者如屏障之类,仍价值甚贵,各方争购。嘉庆时,根据市场需要,顾绣绣品大量转为衣服、佩饰等生活实用品,纯欣赏性的画幅锈品大为减少,仅偶一为之,”画绣“的真谛荡然无存。顾绣由此渐趋衰落,年久几至湮没失传。

  顾绣的技法特点和艺术风格

  顾绣在明清两代之所以享誉一时,风靡全国,并在中国古代刺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具有独特超凡的刺绣技法特点和艺术风格是分不开的。从传世的顾绣实物分析,顾绣的技艺特点主要有:

  一、刺绣粉本多摹取宋元或当时名家书画。据《女红传征略》: “顾氏刺绣得自内院,其劈丝配色别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作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顾绣的绣娘们均有较高的书画艺术修养,多受明代松江画坛“云间派”风格的影响,绣品主要以供奉内廷的画师的作品为粉本,亦以吴门等名家画派的画稿为内容,既能摹绣出书画的笔情墨趣和神韵,又能表现绘画所不及的细腻质感,达到运针如笔的艺术境界。如《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中的《米画山水图》有宋人米芾的风格, 《洗马图》有元代赵子昂格调, 《花溪渔隐图》仿元代王蒙笔意。

  二、所绣题材内容广泛,人物、宗教、山水和花鸟草虫等均有涉猎。如人物中有观音、罗汉、弥勒佛、十六应真、五十三参等宗教人物;有东方朔、竹林七贤和女后等历史人物;还有表现围猎、猎鹰、渔樵耕读、觅药等生活场景中的各色人物等。花鸟、草虫有一鹭芙蓉、松鼠葡萄、蜻蜓扁豆、芙蓉翠鸟、湖石花蝶

  、络纬鸣秋、游鱼藻虾等。宗教内容有金刚经塔等。

  三、擘丝细过毛发,绣工精细。绣针细小如毫,将绣线细劈成丝,每次只用一二丝,落针用线无针痕线迹。精工刺绣,针脚缜密细腻,不露边缝。 《南吴旧话》一书盛赞顾绣“穷态极妍,劈丝了无痕迹”。其临摹古人名家画迹都依笔势,纵横转折,轻重缓急一丝不苟,完美地表现了原作的神韵。

  四、针法丰富多彩,复杂多变。顾绣视所绣物像之不同而巧妙地施用不同针法,以达到齐平、细密、光亮、匀顺的艺术效果,给人以视觉和谐之美。顾绣常用的针法有套针(包括平套针、散套针和集套针)、齐针(包括横缠针、直缠针和斜缠针)、滚针、网针、接针等,此外还有钉针、盘金、平金、抢针、编针、鸡毛针、打籽、刻鳞针等。如故宫博物院藏清初的《顾绣五十三参图》,灵活运用了十余种针法绣制,恰当地表现出所绣物象的不同肌理,使所绣山水人物活现逼真,花卉草虫生气盎然。

  五、融画理于绣技中,亦绣亦绘,绣画结合。绣幅中凡针丝不及之处,皆以画笔补色,于关键处轻描几笔,使作品渲染得宜,更加层次分明。如有的人物面部绣后加画,所穿锦裳则先上底色,后于底色上加网绣作锦纹状;有的地坡是画色后仅绣一条边线,有的天空、云雾用画笔直接敷彩,不再加绣:明代顾绣的山石多采用有层次的石青彩皴染,系明代顾绣的一大特点,等等。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顾绣《八仙庆寿挂屏》,其中有的人物服装用墨绘后用丝线绣出花纹,云纹线条则以淡花青和赫石勾勒,刻意追摹绘画效果。这种以画补绣的手法,可以补足刺绣所不能及之处,既不失刺绣之特色,又达到虚实相应、相得益彰的效果,是一种大胆创新的既省工又能突显主题的独特风格。

  六、色线丰富多彩,配色和谐典雅,善用中间色。顾绣为了更形象真实地表现原画稿山水人物、虫鱼花鸟等层次丰富的色彩效果,绣线也仿自然色彩加以配色,其所用色线种类之多,非以往任何绣品能够比拟。同时善用中间色,即采用景物色泽的深浅、浓淡和老嫩等各种色谱的中间色调,进行补色和套色,使所绣物象的色泽自然和谐,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如清初顾绣《五十三参图》册描绘佛经《华严经》中善财童子走过千山万水,历经曲折磨难,参拜优波罗华长者、施罗船师、无上胜长者等五十三位名师,终于得证佛果的故事,刻画了众多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神情。绣品使用了金黄、缃黄、驼黄、朱红、粉红、橘红、宝蓝、深蓝、月白、草绿、果绿、棕色、褐色、葡灰等二十余种色线,配色丰富精妙,画面多姿多彩而又雅致清爽,给人以恬静、雅致的美感,令人赏心悦目。又如明顾绣《杏花村图》中的牧童、老翁、垂柳、松针、酒家、炊烟、流水、泥路等都恰到好处地因物设色,充分表现出物象的原本天然之色,惟妙惟肖。

  七、在刺绣用料上不拘成法,视刺绣图案物象所需而灵活取材。除蚕丝外,还使用头发、马鬃、鸡尾毛和扁金线等材料,以求绣画更具质感和逼真韵致。发绣又称墨绣,是用人的头发代替绣线刺绣,中国古代至迟在南宋时期已有此工艺。据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和徐蔚南《顾绣考》,明代顾绣“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顾寿潜在题韩希孟发绣作品时,称赞韩希孟的发绣技艺“兹本发绣极工,人物眉目悬针,衣纹丝丝有笔,可为后学模楷。”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明顾绣《七襄楼发绣人物图轴》即是韩希孟发绣精品,其粉本出自名家之手,所绣为东晋诗人陶渊明退隐躬耕,与一负琴童子停琴望月之情景。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三到四支绣丝尚不及男子头发一根之粗,可见其劈发技术之巧妙精微。画幅中人物线条细若游丝,几乎了无绣迹,如若一幅白描画,可谓巧夺天工。又如辽宁省博物馆藏明韩希孟绣董题《弥勒佛像》中,弥勒佛的蒲团还掺人软毛,正如徐蔚南《顾绣考》所说: “蒲团用编蒲织文,周以毳毛,细人毫发,极绣工之能事。”

  八、顾绣作品一般均绣有名款或印记。韩希孟的绣品一般绣有 “韩氏女红”、 “希孟手制”、 “武陵韩氏”、“武陵季子”、 “韩氏希孟”、 “武陵绣史”、 “绣史”、 “七襄楼”等款识。明末至清乾隆时期的顾绣都能见到“ ... ”款,如明末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和清乾隆顾绣《觅药图轴》均朱绣“ ... ”。而绣朱章“露香园”圆印和“青碧斋”方印,则在清代顾绣作品中常见。此外,顾绣作品还有“皇明顾绣”、 “针仙”、 “静顾”诸款。

  韩希孟的艺术成就

  顾绣之所以有如此强烈而恒久的艺术魅力,与顾绣中最优秀的代表韩希孟所取得的杰出的刺绣艺术成就是分不开的,她为顾绣艺术的发展及在中国刺绣史上取得卓越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

  韩希孟,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她是顾名世的孙媳,自署“武陵绣史”。韩希孟工画擅绣,深受松江画派文人画的艺术熏陶,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她不满足于传统刺绣仅限于“著之衣袂,乃以为绚彩饰观已耳”的低层次的实用性目的,而认为刺绣是“古来一技神绝,每自不朽,针丝也足以千秋”,将其作为纯欣赏性的艺术品加以努力探索,精心绣制。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言: “韩希孟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书画,别有会心。”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述: “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六法成为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韩希孟深晓画理,故而能以针代笔,绣出绝世佳品。

  韩希孟不仅有极高的书画素养和功底,而且创作态度极为严谨认真,她为每一件刺绣精品的问世都付出了艰辛努力。韩希孟之夫顾寿潜在《韩希孟绣末元名迹图册》跋中记述道: “不知覃精运巧,寝寐经营,盖已穷数年之心力矣。”韩希孟在进行刺绣创作活动时,还避免随意为之,而是非常注重选择时机,往往在天气晴好之日进行。如顾寿潜所说: “寒镭暑溽,风冥雨晦时,弗敢从事。往往天晴日霁,鸟悦花芬,摄取眼前灵活之气,刺人吴绫”,可见她在创作过程中认真地考虑到了环境的寒暑干湿以及创作心境氛围的影响。

  韩希孟还注重写生实践,细心观察自然景象的微小特征,善于抓住所绣景物尤其是动植物的自然姿态及生长变化规律,极其灵活地运用线条丝理进行刺绣。如《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扁豆蜻蜓图》中,为使绿叶更具立体感和真实感,其色彩有深绿、绿和浅绿之分,豆角也有青黄之别。作者劈丝运线,丝丝不苟,使每一根丝线和每一片色彩都传达着生命活力的信息。叶片的青绿,令人感受到夏日生机的旺盛,而枯黄的初泛,业已传递着悄然而至的淡淡秋意。所谓“一叶而知秋”,它触发人们无尽的联想,可谓画有尽而意无穷。又如《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图册·葡萄松鼠图》,对细节的刻画逼真人微,一片葡萄叶被虫蛀后形成的蛀洞和蛀洞边的枯黄色均反映出来;葡萄叶十色彩的深浅过渡、叶脉的主脉和支脉清晰可见;葡萄以蓝、淡蓝或淡蓝、浅白表现,反映出葡萄个体之间成熟度的不一致。这些无不显示出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和深厚精湛的刺绣技法功力。

  韩希孟的刺绣作品,多临摹宋元名画,极力追求绘画效果。她充分发挥刺绣技艺的特长,深得名家笔意,达到了两门艺术高度交融的艺术境界。韩希孟曾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搜访宋元绘画名迹,摹绣成册,计有《洗马图》、 《百鹿图》、 《女后图》、 《鹑鸟图》、 《米画山水图》、 《葡萄松鼠图》、《扁豆蜻蜓图》和《花溪渔隐图》,共八开,世称《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此册是作者“穷数年之心力”的呕心沥血之作,在劈丝、配色和针法技巧上独具匠心和大胆创新,将娴熟的刺绣技艺与绘画笔法巧妙结合,融画理于绣艺之中,画绣合璧,相得益彰。《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把顾绣艺术推向了极致,代表了顾绣的最高艺术成就,是国内现存韩氏绣品中的最佳杰作。

  如其中的《扁豆蜻蜓图》中自由翻飞的蜻蜒,翅翼纤细如毫,作者将其轻薄的半透明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技法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葡萄松鼠图》,画幅中一只松鼠窜跃于一条苍劲虬屈的葡萄之上,试图抓取成熟的累串果实,作者敏锐地抓住自然界秋季中这一倏忽即逝瞬间,定格于画面。作者突出表现松鼠活脱灵动的身姿和炯炯有神的眼睛,将松鼠警觉机敏、垂涎欲滴的憨然可掬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天然之趣溢然而出。再如《米画山水图》,米画是指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和米友仁父子之画,他们以接近自然的水墨渲染技法,打破了六朝以来用线条勾勒山水云烟的传统技法,创立了前所未有的山水画派,即所谓的“米点山水”或“米氏云山”。此幅绣品正是绣这种“米氏云山”,通幅浓墨染绘,不施任何其他色彩。绣法也单一,仅少许运用套针、抢针和松针等,而多为大块面点染描绘,一改顾绣针法细密,色丰富之特色。但这也正是韩希孟根据原画内容和技法的不同而做的灵活调整,它将墨色苍秀、格调俊逸的山水水墨韵味挥洒得淋漓尽致,非常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内蕴。 《花溪渔隐图》,画面用擞和针与抢针绣山石树干,以齐针绣柳树枝叶和路石勾边线,用松针绣松叶,用网针绣船篷等。湖石和坡地则以淡彩渲染敷色,绣画并用。绣工精细而不板滞,以细如毫发的丝线,充分表现了原作笔墨的枯润、笔锋的藏露和线条的圆折等绘画技法,令原作山峦叠嶂、繁复苍逸、 “望之郁然深秀”的墨韵跃然于绣品之上。

  韩希孟的刺绣艺术成就得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公认,不少文人墨士为韩希孟的绣艺所折服。欣赏到《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后, “观者靡不舌挢手舞矣,见所未曾”,纷纷咏诗作文称誉之。董其昌见此册后更是大为欣赏,惊叹不已,赞誉曰: “技至此乎”, “非人力也!”并欣然为册页中的每一幅都亲笔题写赞语。董其昌以画坛泰斗之身份对韩希孟刺绣如此赏识夸赞,无疑大大提高了韩氏绣品的艺术身价,对顾绣在社会上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韩希孟所绣另一作品,现藏上海市博物馆的《韩希孟绣花卉虫鱼册》也得到了董其昌的很高评价,他于跋中写道: “观此册,有过于黄筌父子之写生,望之似书画,当行家迫察之,乃至为女红者,人巧极天工,错(指工艺)奇矣,错奇矣!”惊叹韩氏作品气韵生动,精妙胜于书画名家。明末著名文学家及诗人陈子龙见此册页也赞叹道:“若韩媛花草鸟虫,生气回动,五色烂发,即薛夜来、苏蕙兰未能妙诣至此。或天孙织锦手出现人间邪!”曾任清初尚书的郭荣在题《韩希孟绣花鸟册》写道: “近世有苏郡顾氏出,始作画幅。凡人物、翎毛、花木、虫鱼之类,深浅浓淡,无不如意,亦无针痕缕迹,使人不辨为绣为画也。”韩希孟的刺绣大有夺丹青之妙、享翰墨之芳之势矣。

  韩希孟的精湛绣艺超越了以装饰实用为主的传统刺绣工艺,实现了绣与画的完美结合,显著地提高了刺绣艺术的内涵,确立了顾绣在刺绣艺术领域的卓越地位,也大大促进了欣赏性刺绣艺术的发展。

  当前顾绣的收藏状况

  顾绣历享盛誉三百余年,历经岁月沧桑,流传下来的顾绣作品,尤其是韩希孟的作品,已是宛若星凤,它们已成为十分珍贵的文物,为当今各大博物馆所珍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明顾绣《十六应真册》 、明末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明末清初顾绣《相国逍遥图轴》、清初顾绣《五十三参图册》、清康熙顾绣《竹林七贤图轴》 、清康熙顾绣《围猎图轴》、清康熙顾绣《猎鹰图轴》、清康熙顾绣《一鹭芙蓉图》、清乾隆顾绣《渔樵耕读图轴》、清乾隆顾绣《觅药图轴》、清乾隆顾绣《金刚经塔轴》、清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等。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韩希孟顾绣数量最多,且几乎件件都是精品,艺术水平极高,其来源多系北洋时期以收藏织绣闻名的政界名士朱启钤当年的藏品,并为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所著录。如韩希孟绣《七襄楼发绣人物图》、韩希孟绣《董题弥勒佛像图》、韩希孟绣《花鸟图屏》 、韩希孟绣《花鸟册》 、明顾绣《射猎图》 、明顾绣《芙蓉翠鸟》等约10幅。

  上海博物馆藏有韩希孟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所绣的《花卉虫鱼册》,包括《湖石花蝶》,《络纬鸣秋》、《游鱼》和《藻虾》四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明顾绣《八仙庆寿屏》、清顾绣《桂子天香图轴》。南京博物院藏有明顾绣《南极呈样图》。苏州博物馆藏有明顾绣《杏花村》、清顾绣《十八罗汉册》。镇江博物馆藏有清顾绣《鹤衔灵芝图轴》。

  此外,散见于各地的传世品还有清顾绣《西湖图册》、清顾绣《喜鹊石榴图》、清顾绣《金眸玉翮图》、清顾绣《东方朔盗桃图》等。

  随着国内文物收藏热的方兴未艾,顾绣作品近年也开始在市场上频频亮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5年中国嘉德举办的“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 春季拍卖会,有明顾绣《群仙祝寿图》、明顾绣《君臣图》、明顾绣《四季花鸟图四屏》 (四屏)、明顾绣《松鹿图》、明顾绣《焚香祷月图》、明顾绣《出相图》、明韩希孟绣《花鸟册页》 (八开)等多幅明代顾绣精品参拍。其中张学良将军定远斋旧藏的两件顾绣精品《君臣图》和《出相图》分别以77万元和44万元成交。明代韩希孟绣《花鸟册页》以165万元成交。尽管与书画、陶瓷等热点收藏品相比,其成交价位尚算不上令人咋舌,但已初显投资者对顾绣文物的关注和青睐。随着人们对顾绣艺术认识的加深和市场的不断升温,顾绣文物的市场行情可望一路看好。

  来源:《文物天地》189期

  文字:严勇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上展馆] 博物馆中的顾绣精品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5.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6.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祝福语_2019元旦快乐祝福语

    元旦是阳历新年的起始,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将祝福传递给每一个人,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9元旦快乐祝福语”,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祝福好友,元旦快乐,吉祥如意,幸福圆满。2019元旦快乐祝福语31.有一个季节,充满了欢乐;有一个时刻,充满了幸福;有一声问候,充满了祝福;有一个节日,它叫元旦,当然祝你快乐!元旦,快乐吉祥一帆风顺,心想事成。祝朋友元旦快乐!

  2. 绿豆解药性是真的吗?专家说法是这样的

    我们吃的豆类食物中,绿豆是夏季大家最爱的养生佳品,这是因为绿豆汤有解暑的功效。但是最近关于绿豆的解药性有了一定的争论。到底绿豆水会不会解药性呢?而且绿豆的解药性也要根据服用的药物的特性来判断。其实,这要从两方面来看,有些中药服用绿豆汤有促进作用,因此绿豆解药性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服药另外一些中药时,如果服用绿豆汤的话会降低药效,这也是真的。听了专家说法,大家吃中药是否能喝绿豆汤,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3. 新衬衫现场-温斯顿丘吉尔-永不投降-我们向历史偶像致敬

    如果你想被感动,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聆听温斯顿·丘吉尔在二战中振奋人心的演讲,其中总是有一个独特的信息:永不投降。这是我们个人的座右铭。《英语国家》和《英语国家》的成功是对我们从未放弃并尽我们所能努力工作这一事实的赞扬。我们和其他许多人一样非常敬佩丘吉尔,因此我们认为,发行一件印有两个激动人心的词的献给丘吉尔的恤衫是合适的:永不投降。把它理解为你想要的——把它应用到你自己的生活中,或者仅仅是赞美它的历

  4. 愧对禽兽!

    人们最后想到了母马所生的一匹很强壮高大的子马。但是人们清楚,牛马拒绝近亲交欢。于是,牧民们用黑布罩住了两匹马的眼睛,然后把子马拉到母妈跟前。事后,牧民们在百米以外取掉马的眼罩。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听子马仰天长啸一声,挣断了缰绳,拼命向远处的悬崖奔去……当牧民们反应过来时,子马已经腾空跳下去了。人如果没有道德,真的连禽兽都不如。继续下去,人类就没有统治世界的资格,自动退权于禽兽了。

  5. 瑰意奇行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guīyìqíxíng【解释】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同“瑰意琦行”【出处】刘师培《文说·宗骚》:“瑰意奇行,超然高举。”【例子】无【相关】百度“瑰意奇行”

  6. 图集丨大轰炸中被炸死的德国平民尸体

    二战中,使用高塔进行空降训练的美国空降兵公元15至17世纪的印度战象1940年,乘船成功逃离了敦刻尔克的英军士兵1940年,敦刻尔克,英法士兵正在争先恐后地登上一艘小船一架正在进行测试的A-10原型机越战时期的北越民兵1945年,汉城,胜利会师的美苏军队1945年,正在向美军投降的一群小鬼子和鬼子的女护士1945年,密密麻麻挤满了德军战俘的莱茵大营德累斯顿大轰炸中被炸死的德国平民尸体1877年,托

  7. 诱使中方秘密缔结《中德军事密约》,蒋介石能否看清德方面目?

    中德绝交,中国宣布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1942年,德国有关方面企图引诱中国缔结《中德军事密约》,将中国绑到轴心国的战车上。德方的谈判代表是戈林的亲信洋克,中方代表则是原驻德武官桂永清。中德绝交后,洋克向桂永清表示,“德国承认汪伪,为德国...之耻,德民族决不如此”。蒋介石陈布雷“兄”,蒋介石对桂永清的称呼。

  8. 马殷建立楚国都城设立在长沙

    转从别将刘建峰攻取潭州。图片来源于网络896年,建峰为部下所...,马殷被推为主,唐任为潭州刺史,据湖南,与邻国吴为世敌。907年,后梁封马殷为楚王。927年,后唐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受册封,6月8日正式建立楚国,都长沙。他按高郁计谋,尊礼中原王朝,休兵息民,使湖南楚国,成为富庶殷实之地。马殷纵情女色,诸子骄奢,多谋继位。930年,马殷死,遗命诸子、兄弟相继。951年,楚国为南唐所灭。

  9. 分手的个性签名 我会笑着祝福你与她有多么的幸福-感人的情话

    十六、笑容可以给任何人,但你的心,只给一个人就好。

  10. 飞鹰走犬是什么意思?

    【拼音】fēiyīngzǒuquǎn【解释】指打猎游荡的生活。同“飞鹰走狗”。【出处】元·李直夫《...牌》之一折:“我如今欲待去消愁闷,则除是飞鹰走犬,逐逝追奔。”【例子】却说曹爽正飞鹰走犬之际,忽报城内有变,太傅有表。《三国演义》之一○七回【相关】百度“飞鹰走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