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论说: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虽然我不想使用一个外国人的评论,但想来想去只能用这句话来形容北宋沈括。不得不说投胎真是一门艺术活,沈括的曾祖与外公皆是朝廷重臣,父亲与大伯也是进士出身,舅家的老二中进士后成了将军,其他吃公粮的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论说: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虽然我不想使用一个外国人的评论,但想来想去只能用这句话来形容北宋沈括。 自古以来,高手多是出自民间,东土从来不缺少能工巧匠,只是西方科学细分后,国内这些通才才会黯然失色埋没于草野。东方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西方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讲究的是心,一个更侧重物,所以也就失去了辩论的意义。 公元1031年,西夏李元昊娶了辽国媳妇,为了图存也为了发展。千里之外的钱塘江边,刚满月的沈括正无忧无虑的喝着奶,望着来来往往给他庆祝满月的人。饭菜好的不像话,街坊邻居吃得心满意足。 不得不说投胎真是一门艺术活,沈括的曾祖与外公皆是朝廷重臣,父亲与大伯也是进士出身,舅家的老二中进士后成了将军,其他吃公粮的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所以沈括是正儿八经的「 ”官二代”,名副其实的书香世家。 虽然起点高但是空间小,以后发展的好那是祖宗照顾,要是干垮了就是纨绔子弟败家子。不过当时的沈括可什么也不懂,每天只是吃饱了睡,睡醒了吃,就连尿炕也不打招呼。 「 ”一门二进士,四书五经藏”,既然是书香世家,那肯定不缺藏书,沈括刚学会走路时,父亲就给他制定了读书计划,将摇摇车改成了小书桌。 汉唐以来推崇尚武精神,宋太祖赵匡胤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提出了「 ”不 ... 士大夫”的基本国策,然后还煽风点火「 ”书中自有黄金屋”,尚武精神开始走向衰落,宋朝也成了文人浪翻天的时代。 那时谁要不报十几个兴趣班,读个几千册书,都不好意出门见人。沈括十四岁时读完了家中所有的藏书,但是精神却出了问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读傻了。老中医把完脉后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书读得太多,路确一步没走,这是典型的积食严重消化不良。” 老沈想了又想,家中的书也读得差不多了,就带着沈括去外地上任了。泉州、润州、简州、汴州等等,天 ... 北的游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沈括读过的书各归其位,整个人变得英姿飒爽,不再是那个精神有问题的少年了。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沈括登山时没碰到桃花运,倒是脑壳有些发晕,老中医又道出了原因,长期不锻炼体质太差。他就开始四处钻研一方,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养生专家。 公元1050年,沈括刚刚长大成年,老沈却熬不住了,于是办了个病退。沈括就跑到那位带兵进士的舅舅家中,又把他家的藏书读了个遍,连一分借阅费都没掏。 公元1051年,老沈去世了,沈括很伤心,但生老病死也是寻常事,他就接老爷子班做了沭阳主簿。亲自规划水利工程,疏通百渠九宴,然后又被派往芜湖挖下水道,一刻也没停歇,政绩斐然,就是不得升迁,原因是职位是继承的。 工作自己干,业绩别人拿。沈括看着风吹日晒瘦不拉几的自己十分郁闷,于是在1063年参加科考了,事实证明读书多确实很有用,沈括第一次就高中进士,被分配到昭文馆编校书籍,修订各种皇家礼仪,终于从不再「 ”打野”了,他也转身变成了高级白领。 事实再次证明,图书馆是一块福地,从千年前的老子到百年后的毛租,这是一个出牛人的地方,用公家的资源武装自己的脑袋。 1067年,沈括碰上了王安石,他跟老沈是旧交,于是对小沈也格外照顾。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登场,沈括也成了他的嫡系成员。 靠着王安石的提拔与丰富的学识,沈括坐上了司天监老大的位置,这个古老的天象部门成员复杂,不乏一些混吃等死的文盲与神棍。改进浑天仪、景表、五壶浮漏,记录观测数据、修订新历法等,沈括一上台就让司天监焕然一新,聪明才干非常人能及。 公元1072年,淮南遭遇水灾闹了饥荒,41岁的沈括临危受命,开仓放粮,规划水利。回京后升任太常丞,整天在皇帝眼皮下晃悠,给宋神宗提出了很多可行性报告,边关危机后又提出了31条备战建议,涵盖兵器、战法、粮运等各个方面,宋神宗心中暗赞这家伙太有才了。 公元1076年,熙宁变法失败,王安石丢掉了宰相的头衔,沈括被人指责首鼠两端,原因是他不支持王安石的一些决议,但又是王安石的嫡系部队。王安石不待见他,对手也视他如眼中钉,这下小沈的日子很难混了。 当时,沈括被调往延州抵御西夏,他在这里发现了石油,而这两个字也是他的原创,并且还预言说:石油必大行于世。这样的眼光真是无人能及。 后来,沈括被贬往筠州当团练副使,这是一个专门安置犯错官员的地方,小沈的前程彻底报废了。他闲着没事干,开始潜心绘制《天下州县图》,五年后将他送给朝廷,篇幅之大令人震惊,可惜毁于南宋战火,沈括若地下有知,必然会心痛不已老泪纵横。 公元1087年,沈括升任光禄少卿,56岁的他已经满头白发,半生操劳让对失去了做官的兴趣,开始宅在润州家中,给自己的宅子取名梦溪园,他摊开说桌上的麻汁,用笔蘸了蘸墨汁写道,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所录惟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不系人之利害者。 六年之后,沈括完成了《梦溪笔谈》,这部恢弘巨著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与生物等多门现代科学,很多记载都是世界第一。这部著作也耗尽了他所有的精气神,两年后沈括去世了,享年64岁。 沈括一生读书游历、治河修书、夜观天象、回访契丹、抵御西夏、精绘国图,最后留下了《梦溪笔谈》,其人医、学、占、卜、数学、物理、水利、生物无所不通,着实是一代大家。
本文标签:宋朝历史王安石沈括科学史文化史唐朝辛亥革命南宋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