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古代女子将丈夫比为天。瑶池赴宴,慈驾不归:指身亡。

正面正中大字: 松竹苦贞 右上: 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等处地方、提督衔、节制全省军务兼理盐政杨 为曹州府巨野县儒生王宗科之妻王氏 左侧: 廪生李树范、增生田敬堂、附生邹遵一 公举 次女 适许门、嗣男揆一敬立 节妇王孺人碑铭序 碑阴正文: 孺人氏王,郓邑文生敦五公之女也。慈训夙禀,内则素娴,诗习二南,典明三礼。年十九归于宗科王君,琴瑟钟鼓,志和乐于闺门;德言容功,著肃雍于妇道。 于归甫六载,而遽失所天。嗟曰:镜掩孤鸾,银分双凤。悲泣则城几为崩,凄怆则石与俱化。宜男无草。素帷只二女,茕茕树堂有蘐;白发则双亲,惨惨太和家庭。卒遭大变,孺人哀毁,几不欲生,顾念亲老女幼,恐夫目之不瞑,因而茹苦食辛,冀天心之默然。陈孝妇之奉姑,高堂得以终养;如贞姬之守义,弱女赖以全生。自时厥后,为长女择配马门,次女择配许门。又以侄揆一为嗣子,以后其夫。 嗟乎,孺人明景内映,朗节外新,其身弥瘁,而其心弥贞。已七十岁,红厌尘缘,青逢鸟使,瑶池赴宴,慈驾不归,迄今又历数年矣。其次女恐其母苦节久而弗传也,思立石以垂永远。余嘉其孝思而乐为之序,并为铭曰: 名门淑女,四德三从。哀哉所天,未获寿终。心痗堂萱,泪斑湘竹。养老抚孤,堪质幽独。沧桑变更,日月悠久。于万斯年,此石不朽。 郓邑廪生燕锡撰文并书 宣统三年三月上浣谷旦 注释: 二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指此女子读诗书,有儒家之雅正之思。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是古代中国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琴瑟钟鼓:本四种乐器。此处指夫妻之间和谐雅正。 和乐:祥和快乐;和睦欢乐;和睦安乐。《诗经·小雅·鹿鸣》:"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德言容功: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传统礼仪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行。语本《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肃雍:肃,恭敬。雍,和谐。 遽失所天:突然失去丈夫。古代女子将丈夫比为天。 镜掩孤鸾,银分双凤:指妇人失伴,孤立形只。 宜男无草:宜男草,一种植物,古代常以此祝人多子。宜男无草,早表示没有儿子。 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蘐:蘐,即萱草,也称忘忧草。 瑶池赴宴,慈驾不归:指身亡。 痗: 忧伤成病 :「 ”愿言思伯,使我心~。” 燕锡:晁燕锡,郓城晁庄人,庠生,与其兄弟晁燕藻皆为知名文士,多有碑文传世。 卢明分析: 此碑文记述的是王宗科之妻节孝事迹。此女为郓城县王敦五的女儿。其事迹大体为:她出生于文士之家,读诗书,知礼教,是世人赞许的妇德。如以,他嫁给王宗科后,夫妻家庭生活和谐美满。不幸的是,这种美满生活并未持久。出嫁仅六年,丈夫便亡故。此女痛不欲生,但为了上敬公婆、下抚 ... ,她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直到两个女儿长大成人,出嫁完婚。该女在七十岁时撒手人寰。 碑正面载有:「 ”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等处地方、提督衔、节制全省军务兼理盐政杨”。杨:当指杨士骧,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山东巡抚,任期三年。碑文载此碑立于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此时杨士骧已经去世。而1840年后山东巡抚,杨姓只有杨士骧一个,所以,碑文记述的山东巡抚「 ”杨”,非杨士骧莫属。想来,杨士骧决定旌表,应是在王氏节妇刚刚去世之时。而晁燕锡所此碑文时,已是王氏节妇去世数年之后。因为她的二女儿「 ”恐其母苦节久而弗传也,思立石以垂永远”,所以又决定立碑,请晁燕锡撰文。
本文标签:文化读书杨士骧碑文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