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患者,李先生,53岁,于2019-1-4因「”发现血糖升高十余天”入我院门诊就诊,查空腹血糖13.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5.1mmol/L,糖化血红蛋白:8.9%,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尿沉渣、胰岛功能检查后,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作为一名初诊糖尿病患者,除按医嘱用药外,还需要了解哪些治疗糖尿病的知识呢?1.单纯吃药控制不好血糖刚开始李先生服用二甲双胍肠溶片1片,一天三次,格列吡嗪片1片

患者,李先生,53岁,于2019-1-4因「 ”发现血糖升高十余天”入我院门诊就诊,查空腹血糖13.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5.1mmol/L,糖化血红蛋白:8.9%,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尿沉渣、胰岛功能检查后,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作为一名初诊糖尿病患者,除按医嘱用药外,还需要了解哪些治疗糖尿病的知识呢? 1.单纯吃药控制不好血糖 刚开始李先生服用二甲双胍肠溶片 1片, 一天三次,格列吡嗪片 1片, 一天三次,半个月后门诊复查空腹血糖:12.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3mmol/L。 追问李先生平素饮食及服药情况后得知:李先生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应酬,饮食不太规律,常常将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在饭后服用,除工作及生活所需外,无额外运动。 了解患者这样情况后,医生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嘱饭后半小时适当运动,并将格列吡嗪调整至餐前30分钟服用。 半个月后患者再次来门诊复诊,查空腹血糖:6.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7mmol/L,血糖情况较前明显改善。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得到血糖良好的控制,仅用药是不够的。 2.治疗糖尿病必须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主食,还要控制1天的总热量摄入,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多样化。 谷类是基础,多吃粗粮、蔬菜等高纤维食物,适量选择优质蛋白,减少盐的摄入,限制高脂防,高胆固醇摄入,戒烟限酒,坚持少量多餐或定时、定量、定餐,避免过度节食、全素食,防止低血糖和营养不良。 糖尿病患者不规律饮食不利于血糖控制,故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保证规律饮食,才能确保药物的规律使用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外出就餐时应注意荤素搭配,多选择素菜、多选择低脂少油的凉拌菜、尽量不要选择吃自助餐或者套餐、主动先点一份主食。 请记住:在外就餐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每一道菜肴上来后先品尝一口,不要一下子吃很多,当然饮食中间适当喝点水也有助于减少摄食量。 另外,提醒糖尿病患者在外吃饭前不要忘记常规的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当然也不要私自改变药物剂量。 3.必须要运动 坚持有规律的适量运动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消耗多余热量,减轻体重。 首选的运动方式是步行,步行也是最简单、最有效、最安全的体育运动,运动时间以饭后60~90分钟开始最合适,每次30~40分钟,步行的三、五、七概念「 ”三”指1次走3公里30分钟以上:「 ”五”指1周至少活动5次; 「 ”七”指运动适量,年龄+运动时的每分钟心率之和为170,即最大安全运动心率=170-年龄。 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果、饼干及糖尿病求助卡,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反应的处理: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进食糖水或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4.不随意更改用药 ... 因每种降糖药物作用机理及起效时间不同,所以使用时间也不尽相同,故患者用药前要关注药物的正确使用时间,以确保药物作用峰值与血糖升高峰值同步,使药物发挥最大效应,也能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 如果忘了一次降糖药没吃,下次服药应按平常那样服用,不要把上一次没服的药补上,否则会引起血糖过低而产生低血糖反应。 药物的调整需遵循医嘱执行,切忌自行更改降糖方案。 5. 戒烟限酒 烟草中含有烟碱,这种成分 ... 血管收缩,会加重下肢组织缺血、缺氧;另外,也会加重病人的血脂异常,增加血液黏稠度,给血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血栓形成以后,又会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若导致下肢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若导致心肌、脑组织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则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情况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有吸烟习惯的「 ”糖友”最好戒掉这个爱好。 酒精会增加口服磺脲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对于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酒精还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促酮体生成;过量饮酒还会增加肝损伤、痛风、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发生的风险,故糖尿病患者应节制饮酒,糖尿病患者各种酒量的日允许量为:30°白酒80毫升、啤酒400毫升、葡萄酒 200毫升或威士忌 70毫升,一周不超过2次。 6.监测血糖,定期查并发症 每周至少做1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2-3个月做1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由于糖尿病可引起多器官、血管及神经病变,因此患者应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定期测量血压,监测血糖、尿常规、心电图、血脂、肾功、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神经系统检查。 为了便于糖尿病患者详细掌握病情,应认真填写糖尿病病情记录表,做体重、血压、饮食、用药的情况记录,利于调整治疗方案。 你做到了吗? 作者:刘敏婕 湖南省吉首大学医学院 指导老师:陈莉莉 湖南省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精品推荐 许樟荣(原)中国人民 ... 第306医院 糖尿病基础知识100问 许岭翎北京协和医院 如何驾驭胰岛素,达到最佳控糖效果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破解餐后高血糖,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糖尿病一周专用食谱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糖尿病血糖监测低血糖血糖运动内分泌健康养生饮食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