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古今大圣大贤之所生,皆其祖宗积德所致

往往天帝或是阎罗王,对圣贤的祖先或父母,都是格外的敬重与爱护,所以有“一子得道,九祖升天”的说法。大凡世俗人,都希望子孙大富大贵,但是大智慧者或是天上的人,认为子孙出一位大圣大贤,才是最好的,因为圣者的父母或祖先能借助功德得到升天或往生净土的真福。以下我选取近现代的四位高僧,记录他们各自的祖辈修身济世的事迹。以此说明,圣贤之出生,也是源于积善之家。 世俗之人的常见,以为子孙后代能大富大贵,才是最好的,却不知道,那样仅仅只是能光耀门庭而已。如果子孙中出了一位真正的圣贤,能令祖先及父母都得到很大的利益,比如释迦牟尼的母亲,根据佛经上讲,她逝后生在忉利天,又如虚云和尚的母亲,也是升往天国。我们佛教徒常读的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提到地藏菩萨过去世做圣女时,将自己的母亲超拔升天。 1.虚云禅师 虚云禅师(1840—1959),俗姓萧,湖南湘乡县人。他自出家以来,戒律严谨,勤于定慧。悟道之前,未赴应酬,一直坚持苦行,毅力超卓。得道之后,四处复兴禅宗道场,领众参禅,与印光法师、弘一法师等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一九五九年圆寂于云居山,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年。荼毗后,得五色舍利子百余粒,以白色为多,晶莹光洁。关于虚云禅师的祖辈事迹,要追溯到南北朝时的梁武帝。依《虚云和尚年谱》中的记录,虚云和尚曾自述,俗姓萧,是梁武帝的后裔,祖上出自兰陵,后来迁居湖南湘乡。以虚云禅师是佛教界公认的高僧,成就颇高,非是肉眼凡夫,其追根溯源的自述绝无妄语之可能。 说起梁武帝,他名叫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皇帝。因为梁武帝亲近佛教,所以受到一些非佛教的嫉妒,因此多有对他过份之毁誉。事实上,根据唐朝人姚思廉的《梁书》(二十四史之一),里面记载梁武帝勤于政务,冬天在凌晨三点就起床处理国事,拿笔时,手被冻得开裂。他在位期间多次对国中极贫困的人家,免于赋税,对没有田地的无业者,则赐与田地。如果老百姓有新生小孩的人家,从宽免除一些税收。孤寡贫弱等无力生存的人,则给予救济。 中国历代的皇帝,能够不奢华享乐的,不多,能够节俭朴素的,更是不多。梁武帝就是这“不多”中的一位,他每天只吃一餐饭,不吃鲜美的食物,仅吃一些粗糙的素食。如果事务繁忙,错过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就嗽口不再吃,完全遵循佛教的“日中一食”。在穿着上,也十分俭省,只穿一般的布衣,头上的冠帽及睡时的被褥很少换新。五十岁即断夫妻之事,远离女色。身边的女眷也没有奢华享乐的,不饮酒及享用乐声。梁武帝萧衍性情方正,处处守礼遵制。哪怕处在小殿暗室,也衣冠端正。夏天酷热时,也不会袒露身体。容貌举止不端正,绝不和人相见。即使是会见一般的小臣,也如同与贵宾相见。 正史评价象梁武帝这样重视礼节,既俭省且庄重,又艺能博学的,在历代帝王中,也是非常稀有的。以一位皇帝的身份,却坚持这样的苦行,没有声色的放纵,就是在今天的时代,也是足以令人钦敬的。 唐代的魏徵,在给梁武帝的评语中赞道:“布泽施仁,悦近来远,开荡荡王道,革靡靡商欲,大修文学,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介胃仁义,折冲樽俎,声振寰区,泽周遐裔,干戈载戢,凡数十年,济济焉,洋洋焉,魏晋以来,未有若斯之盛也。”《新唐书》则对武帝的评价说:“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佛法方面,梁武帝誓断酒肉,他撰写一文如下:“弟子萧衍,从今以后,决心断除酒肉,假若再饮酒食荤, ... 害生灵,愿受一切鬼神制裁,将堕阿鼻地狱。”他还下诏禁止宗庙祭祀取用肉食,今天的佛教徒以素食代活物做为祭祀的,即是梁武帝所提倡的。汉传佛教将大乘佛法的慈悲发扬到极致的表现就是坚持素食,这也是从梁武帝时代开始的。 为救度受大苦恼的六道众生,梁武帝主持撰写水陆大斋的仪文,三年才完成。一天晚上,武帝跪在佛前,熄灭灯烛,手捧仪文,极尽虔诚地对佛禀白道:“如果弟子撰写的仪文,符合圣理,则祈求佛陀慈光加被,当弟子拜起时,烛光自明;如果仪文未尽详明,不符合圣理,则此灯烛依旧暗黑。”说罢投身一拜,蒙佛感应,灯烛皆亮,这种感应,就算在今天,也是极稀有的,若是没有平时修身的严谨,精诚所至,那些平时不拘小节且修身松懈的人,岂能获得如此感应? 后人有毫无修持的人,常常以梁武帝与达摩祖师会见的故事,来讥讽梁武帝,以达摩祖师的角度来看,梁武帝未达于无相的境界,但对那些忽视有相,缺乏严谨修行的糊涂人,却应该听闻了梁武帝的事迹而感到惭愧。人人都知道虚云和尚是一生坚持苦行,是众望所归的禅宗泰斗,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的老祖先萧衍就是一位修持苦行的菩萨皇帝。若是梁武帝的道德浅薄,他的后人又怎么会出现一位近现代的高僧呢? 2.弘一律师 弘一律师(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字叔同,出生于天津。曾赴日本留学,1911年归国,先后执教于天津高等工业学堂、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等学校。民国7年(1918年)遁入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皈依了悟法师,法名演音,弘一律师的修学思想,是以华严为境,以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依此精进虔修。他研究律学,编撰整理了一些律学著作,潜心圈点校注唐道宣律祖之南山三大部与宋元照律师之三大记。前者包括《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后者包括《四分律删繁补关行事钞资持记》、《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因此,被佛教界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弘一律师创办律学苑,弘扬律宗。创办养正院,致力僧教。还于各地弘法,共纾国难。民国 31年10月13日,弘一律师圆寂于泉州。留下的主要遗著有《南山律在家备览》、《四分律戒相表记》。 弘一法师的父亲李世珍,字筱楼,进士出身,曾做过吏部主事。效学明代的王守仁(王阳明),兼习禅宗。李世珍为人乐善好施,设义学供贫苦子弟读书。常年出资资助“施馍厂”救济难民,后来更亲自主持“施馍厂”事务。另有一处慈善机构名“备济社”,也是李世珍为了抚恤孤寡救济贫民,于光绪二年而创设。有专项“恤整”救济金,冬季施舍棉衣、玉米面;遇有丧亡无力装殓的,并施舍棺木。李世珍终生行善事,济贫甚多,受人感戴,为津人称颂,有“河东李善人”的赞誉。 不仅乐善好施,李世珍在克己修身上也是十分的严谨。饮食起居,皆以《论语》的乡党篇为准则,没有违背之处。他的重视礼制影响了家人,弘一法师的母亲就深受感染,在诸多礼节上对儿子要求甚严。一次开饭之际,桌椅摆放的稍有不整,王氏就严厉地训诫:“子曰:席不正不坐。叔同,你忘了?”叔同于是摆放整齐,才开始吃饭。弘一法师的父亲,是一位既有慈悲济世之行,又有克己修身之德的长者,所以其子才会成为受世人景仰的贤僧。因果如形影,决定相随。智者当思之。 3.清定上师 清定上师(1902-1999),俗名郑全山。浙江三门人,1925年,郑全山毕业于广州大学哲学系,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后进入国民 ... 正训研究班学习,后又考入陆军大学。1937年以后,担任 ... 第四战区党政军训练团上校训育处长、政治部上校主任。1939年,郑全山担任国民 ... 高级党政军训练团少将政训主任。1941年,郑全山在重庆慈云寺依澄一法师剃度出家,法名“清定”,同年冬在昭觉寺受具足戒。 清定法师受戒后,静住昭觉寺藏经楼,每日研习佛法,后又拜在能海上师门下,潜心学修藏传佛教,得阿黎位,深得能海上师赏识。此后于重庆、上海等地弘法,1955年,清定上师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二十年如一日,修行不舍昼夜,得到成就。1986年起在昭觉寺出任第十七代方丈,培育僧才,广演经教,直至 1999年4月圆寂。他是一位受佛教界尊崇的高僧。 清定上师出生于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他的祖父是有名的“郑善人”,见乡里哪个地方的桥断了就去搭桥,哪个地方的路坏了就填补坏路,并常对儿孙辈说:“为人作事无论如何要给儿孙积些阴德,我们郑家人,多少辈子没有和别人打过架。”他的祖父还在家训中教诫子孙不许闲游放荡。清定上师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居士。其父从不饮酒,行为端正,口业清净,长期吃素,以祖传针灸为业。并且,他的父亲也立有家规:一、戒游荡;二、戒赌博;三、戒争讼;四、戒攘(偷)窃;五、戒符法;六、戒酗酒。 清定上师的母亲甚为有德,有一年秋天,其家的稻谷黄了,请农民去割稻。有一天其母见贼割稻子,不声不响地避开回到了家,乡亲们觉得很奇怪。后来其母解释说: “都是因为天灾人祸,穷得无法活,才到我家田里偷稻子,应该宽容。”后来作贼的人被感动得革面洗心,亲友们称其母为活观音菩萨。清定上师的父母自用俭省,却以救济无衣无食的穷人为急务。乡村邻里有因丧事无法殓葬的,他的父母就施棺木;有的兄弟分财不均而争诉的,其父母就出钱补助不足的一方,以致感动他们兄弟惭愧而互相推让;对有的儿女不供养父母,清定上师的父母就恭请年老无力的老人到自家吃饮度日,直到把不供养父母的儿媳感动得从其家接回老人。 有一年,三门县受旱灾,闹饥荒,很多乡人无法生活。他的父母又拿出家中储存的稻谷,一部分分给家里有老人、小孩、断炊的穷人家,一部分借给穷人。到了第二年,连受旱灾,歉收,以致上年借谷的人都无法偿还。清定上师的父母并不向他们催债,还招待他们在家中吃饭,当众把乡民借的债券烧成灰烬,对他们说:“我家中节存的稻谷本来是预备受灾时救济大家患难之用的,并不是想囤积图利。现在我把你们欠的债务了结,希望你们不要再放在心上。” 某年,高枧乡又遇了大饥荒,清定上师的父母出尽了大量的家产,办理大规模的施粥,饥民赖以存活的,不下千人。第二年春天,其父母又施出大批的粮种,分赠给贫穷的农民。清定上师就是生长于这样一个积善循礼的人家。若不是父祖的栽培,子孙焉能出贤善之辈。因果之事,宜善思忖。 4.净如法师 净如法师(1905-1991),俗名李子扬,出家后法名净如,号乘来,山西省应城县寨子村人。幼年常随祖父到寺庙中,使他对出家生活十分向往。小时侯在村子里的私塾读书,由启蒙的《三字经》、《百家姓》,读到《论语》、《孟子》。年长之后,随同父兄下田耕作,但心中时有出家之想。民国十七年(1928 年),他到上海法藏寺,礼机缘老和尚为师,剃度出家,在宝华山受具足戒,继而到宁波四明观宗寺,入弘化学社,学习天台教观。 民国二十年,他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参谒虚云老和尚。在慈舟法师办的法界学院受学,并于五台山亲近能海上师,民国三十六年,净如法师任五台山广济茅篷住持。文革期间,佛教被迫中止,直到1980年,他又重回五台山,重新担任广济茅篷住持,被选为五台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85年,他传法于弟子灵空,退居静养。不久他到包头,驻锡华严精舍,每日念佛修持,并诵《华严经》。 1986年初,他到精舍之时尝对弟子说:“我86岁就要走。”弟子们不明白他这话的意思。到了1991年,正是他进入86岁之际,正月十七日下午,安详逝世。世寿86岁,僧腊63年。荼毗后得五色舍利子逾千粒,由此可见他一生的修持。 关于净如法师的家世,他的祖父李清升,信仰佛教,乐善好施,是家乡寺院的护法居士。每年农田耕作的收入,半数以上布施到寺庙中。净如法师的父亲李景城也信佛教,祖父和父亲两代人都是循规蹈矩的本份人,且有大舍心,此应是前人厚道有德,方能感染后人戒行严净,成一代之高僧。 大凡圣贤的出生,其祖先或父母,往往是克己修身或五 ... 净的修行人,或是节操无染,循规蹈矩的本份人。 但观察世间,往往一些人家,儿孙浮躁放浪,沉迷于玩乐而不读书,及至长大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究其根源,其祖上及父母或有风流放纵,或有败德的劣迹。 倘若做人安分守己,没有隐恶,其子孙即便未能成大器,也不致于放荡不羁,一事无成。 不仅世间如此,即在佛法门中,也无例外。印光大师曾说世人只知玉琳国师,道德高迈,悟证渊深,而不知皆由其祖,与其父母,积德所致。试看虚云禅师的远祖和弘一法师的父母,重视佛法戒律及礼制细节,处处循规蹈矩,安于本份,所以其子孙能处处修行严谨,不违佛法,终成受人天钦敬的高僧。 以此经验与人同分享,期举世皆知修身,以收“垂裕后昆”及佛法兴隆之丰硕。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今大圣大贤之所生,皆其祖宗积德所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饿死80岁皇帝、强娶14岁公主,涂炭江南:侯景之乱南朝咎由自取

    引狼入室的南朝梁廷,终将自食恶果。狼狈逃窜的侯景,硬是带着800残兵强占了南朝重镇寿阳,作为自己容身之所。公元548年8月,侯景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八千、寿阳造反。降梁的北魏宗室元贞,从寿阳逃到建康,状告侯景谋反。

  3. 徐志摩长子:成年后违祖父期许,对作诗一窍不通,受母亲影响极深

    诗人徐志摩的儿子对作诗一窍不通?很多人觉得极不可思议的事,却真实地发生在了徐志摩儿子徐积锴身上。作为徐志摩与原配张幼仪的长子、后来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徐积锴自出生开始便受到了极大的期待。

  4.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5. 女子出生前父亲做了个怪梦,亭台匾额上写了两个字,多年后应验了

    历史上有很多皇后,不过跟皇帝走完金婚的却只有一个,她就是南宋时期赵构的皇后吴氏。根据《宋史》记载:吴皇后秀外慧中,读书识字时过目不忘,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她出生于开封,14岁时被选入皇宫,侍奉康王赵构。两人大婚之后,相知相伴一起度过五十多年。吴氏一生辅佐过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位皇帝。在所有宋朝皇后中,几乎没人可以跟吴氏相提并论。吴氏这一生极其传奇,出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

  6.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胡适母亲的三个教子秘诀

    胡适,现代学者、诗人。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幼年在家塾念书,13岁到上海求学。19岁赴美留学,于康奈尔大学就读农科,后改读文科。24岁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7. 中国最牛父亲!清华导师梁启超,九个儿女都成才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家的父亲说的就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清...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梁启超家「”一门三院士”,指的是他儿子中的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前两位在1948年中华民国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评选中当选,而梁思礼则是在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启超的儿女中有建筑学家、文学研究专家、图书馆学专家,还有火箭科学家和军官。一个孩子的成功,可能是个体因素,九个孩子皆成才俊,那

  8. 上官云珠女儿姚姚的悲剧人生,看了让人泪下

    上官云珠一生有三次婚姻,每任丈夫给她留下一个孩子:大儿子张其坚、女儿姚姚、小儿子韦然。其中女儿姚姚是上官云珠与第二任丈夫姚克所生,母亲是大明星,父亲是剧作家,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9.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10.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随机推荐

  1. 红愁绿惨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hóngchóulǜcǎn【解释】比喻愁思满怀,容易伤感。【出处】元·无名氏《村乐堂》第四折:“我则见绿惨红愁减了精神,为何因,背地里将啼痕来揾。”【例子】画眉人去,兰闺深掩。羞见差池双燕,红愁绿惨。(元·顾大典《青衫记·蛮素闻捷》)【相关】百度“红愁绿惨”

  2. 以下是气候变化如何导致更多的空气污染(全靠自身)

    金尼的研究小组研究了温度和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Kinney说,其他的污染源,如森林燃烧,也会造成空气污染,这些因素也与气候变化有关。无论是烧木头还是烧煤,研究人员说,释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都有类似的健康影响,Kinney指出,和空气污染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喉咙发痒或咳嗽不停。除了更长的季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植物产生更多的花粉,Kinney

  3. 学舌得妻

    舍利弗等人进了门,接受富翁的供养。舍利弗也不知道摩诃罗想学这段偈语的真正用意,便教给他。摩诃罗可是兴高采烈,心想:“这次该我得两块细软的好布了。”吃完饭,照例应由摩诃罗说法,他便念出早已准备好的偈语:今天吉利得好报,种种喜事全来到。劈面就打,一下子把摩诃罗的脑袋打破了,鲜血直流。众人听了觉得可笑,便带着摩诃罗到释迦牟尼处,向释迦牟尼禀明了摩诃罗的遭遇。

  4. 于仲文放牛断案

    于仲文曾在隋朝做过大官。>>于仲文冷眼见杜家不服,便叫道:“慢,把那头牛单独赶出来。”>>于仲文看了,便厉声盘问杜家人:“如果查出这头牛不是你家的,而你们硬要冒领,除了十倍罚款,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啊!”>>杜家人知道瞒不过于仲文,只得承认自己有冒领之罪,诺诺连声,告退而去。>于仲文神断牛案的名声,从此传了出去。

  5. 腰围2尺1,2,3,4,5,6,7,8寸分别是多少厘米/英寸(腰围

    本文主要是腰围换算对照表。腰围2尺3是多少厘米?

  6. 梦见烟火冲天

    周公解梦梦见烟火冲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烟火冲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蛇被人杀死

    周公解梦梦见蛇被人杀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蛇被人杀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响铃公主的传说

    响铃公主是科尔沁达尔罕亲王哈斯的女儿。响铃公主十六岁那年,在一次那达慕大会上,结识了巴图鲁。公主说自己决心已定,决不嫁土默特王子。那仁其木格公主也用腰刀拨打。公主把刀挥向自己的脖颈。于是哈斯王爷只好把公主埋在这座山峰的山脚向陽处,后山前河,后山正好和黑山一脉,前河蜿蜒曲折向西直流到黑山脚下汇入辽河。>也有传说公主被封为辽河的河神,掌管着东辽河水系。

  9. 梦见银锁

    周公解梦梦见银锁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银锁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为什么古代皇帝的龙袍上绣有九条龙?

    为什么古代皇帝的龙袍上绣有九条龙?  有一台脍炙人口描写宋朝故事的戏曲《打龙袍》(又名《狸猫换太子》),故事情节是说宋朝时包拯出巡巧遇流落在民间的李妃,为了替李妃申冤,回京后,包拯借着元宵节,请宋仁宗到午门观赏花灯,并刻意演出《清风亭》(又名《雷殛张继保》)的灯戏。宋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