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在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东汉三国时期,赵云出场是最为独特,独特到在《三国演义》中赵云第二没人敢争第一,那就是救民于危难。赵云第一次出场时便是一个高大威武的形象,这个光辉且高尚的形象未非赵云自己所描述,而是通过命悬一线的公孙瓒所见(公孙瓒为文丑所追...)。观其貌,一副救人于危难的外表。可外表美丑却不能代表内心善恶。而后通过与公孙瓒的对话,知道赵云的内心世界,一下子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在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东汉三国时期,赵云出场是最为独特,独特到在《三国演义》中赵云第二没人敢争第一,那就是救民于危难。赵云第一次出场时便是一个高大威武的形象,这个光辉且高尚的形象未非赵云自己所描述,而是通过命悬一线的公孙瓒所见(公孙瓒为文丑所追 ... )。观其貌,一副救人于危难的外表。可外表美丑却不能代表内心善恶。
而后通过与公孙瓒的对话,知道赵云的内心世界,一下子让赵云的忠君爱民的高大形象达到表里如一。《三国演义》是这样记载赵云的原话: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对赵云这翻话,毛宗岗给了八字极高的评语:子龙立志,高人一等。
赵云一语三关,表面上是说袁绍无忠君爱民之心,实质上却是在恭维公孙瓒有天下为公之为,甚至在向公孙瓒表明自己有天下为已任的志向。共同理想追求,一下子就缩短与公孙瓒的距离,拉近与白马将军的地位。忠君爱民,对一个诸侯,一个军阀而言,不仅是嘴上时时挂住,而是要见实际行动。但对赵云这样一个即无名声又无品级的平实老百姓,竟然也有忠君爱民之心,足见其志气之高尚和纯洁。
与其说赵云救公孙瓒而力拼文丑,是改换门庭的投名状,倒不如说向天下人表明态度,向天下人征寻志同道合的明主。自古以来,只有伯乐相千里马,而未见千里马择伯乐。然而赵云就开创千里马择伯乐的先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赵云之所以另辟蹊径,选择明主,是由于如下三点原因。
即其一,赵云出身低微,上升渠道很窄。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甚至是民间流传,赵云的出身都是一个谜,没有一个确切的定性,甚至连父母何许人也未记载,只知有一个名字不详的兄长。由此可见,赵云祖上名不见经传,出身一定不高,不仅与出身「 ”四世三公”的袁绍有天壤之别,还与起家织席贩履的刘备截然不同。一句话,赵云出身低微。
出身低微的人,在以察举制为主的汉代人才举荐方式中很难步入上层。特别到东汉后期,察举制逐渐成为世族的专门渠道,甚至是达官贵族结党营私、把持政治的工具。赵云这样的出身根本就没有机会通过察举制步入仕途,更不用说是上升到上层,简直是天方夜谭。其二,赵云没人推荐,无法结识功勋。
寒门出身,无名师教导,无名人评议的人,在讲究门阀制度的东汉时期根本无出头之日。更何况赵云是三样齐全,想出人头地,根本是黄粱美梦。刘备虽出身不咋样,但也是师出大儒卢植,与贵族公孙瓒同窗多年。曹操即使是赘阉遗丑,也被举孝廉,还得到过评论大伽许劭点评,甚至孤身刺 ... 宦官张让。
赵云啥都不是,啥也没干,注定其无法认识达官贵胄,更不会被人察举、征召和辟除。其三,社会等级制度。东汉后期,门阀制度日益流行,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有着重要的身份地位,从而出现「 ”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的云泥之别以及「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森严等级。在这样的制度下,以赵云这样的身份地位,想出人头地,步入上层,充其量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门阀制度,这种特殊的封建等级制,就成为寒门中人进步最大的绊脚石。总而言之,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出身低微、无人帮扶,空有满腔忠君救民和一身顶尖本事,终究是籍籍无名,挣扎在社会的最低层中,穷其一生也无所作为。笔者按:赵云,一个出身低微的少年英雄,为了实现忠君救民的抱负,采取独特,非同一般的投名状,在一个特别的地方,特别的时间,力拼河北名将文丑,救下了九死一生的公孙瓒,一举实现改换门庭的目标。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