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唐朝初年,彝良叫西安县。当时,奎香是易娘部的统治中心。虽然取消了州的建制,可是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奎香一直是彝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奎香为什么那么牛?即使被称为有1600年历史的牛街,在明朝前期,那里也是僰人的天下,汉族少得可怜,所以,那时彝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只能是毗邻镇雄、跟镇雄的土司文化同宗同脉的土司统治下的奎香。

彝良最初设县,是公元400年左右,1600多年前。 那时不叫彝良县,叫临利县。只不过 ... 驻地在哪儿,找不到相关资料。 隋朝初期,彝良属于开边县的一部分, ... 所在地在现在盐津县的滩头。因此有据可考的是,彝良已知的最初的 ... 所在地是盐津滩头。可能有彝良人觉得这个有点不容易接受,但这的确是事实。 唐朝初年,彝良叫西安县。但县 ... 在哪儿,同样不可考。 历史为什么会留下这么多空白?最主要原因是,当时人烟稀少,没留下多少可供参考的证据。那时的彝良,还是不毛之地。彝良境内曾发掘到一些文物,据说有汉朝的,但它们只是反映了当时彝良的社会生活,并不能证明那时彝良的 ... 所在地是哪里。 唐后期南诏时,彝良归芒部管,以当时的条件来看,现在的县境内那时应该没设置有 ... 的办事机构。 到宋代,彝良已经叫易娘了,称易娘部。当时,奎香是易娘部的统治中心。 元朝,彝良变成了一个州,叫益良州。只不过这个州并不大,只包含现在彝良的大部分。现在彝良的东北部和威信县的大部分属于另一个州,叫强州。益良州的治所依旧在现在的奎香。 益良州从公元1273年开始到公元1384年结束,存在了一百余年。 公元1384年,废除益良州,重新叫易娘部。虽然取消了州的建制,可是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奎香一直是彝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奎香为什么那么牛?因为彝良境内最早的居民是彝族,他们在隋唐时代就居住在现在的奎香、树林和龙街一带了,奎香的奎阳是中心地带。苗族也是外迁来的,稍微晚点,在唐朝中期,他们同样定居在现在的龙街、奎香一带,而汉族差不多是明朝时才来到彝良的。即使被称为有1600年历史的牛街,在明朝前期,那里也是僰人的天下,汉族少得可怜,所以,那时彝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只能是毗邻镇雄、跟镇雄的土司文化同宗同脉的土司统治下的奎香。 到明朝正德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20年,芒部改土归流失败,第二年,上级 ... 在现在彝良的牛街镇果稠村设置了一个行政机构叫「 ”白水江簸酬长官司”,这是一个武官的职位,所在的具体小地名现在叫衙门坪。 但牛街这个长官司可没管到现在的奎香、角奎一带。几年后的公元1526年,上面在彝良设置了一个叫归化长官司的机构,治所在夷良寨,还是现在的奎香奎阳这个地方。 需要说明的是,簸酬长官司和归化长官司其实都是土司,两个长官司是平级的。 到清朝雍正六年,也就是公元1728年,彝良变成了州同,治所依旧在奎香,三年后,正式在奎香修建署衙。虽然那时候的彝良还属于镇雄管,但从名义上说,州同的建制要比县要高一点点。 乾隆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783年,昭通府知事分防牛街,第二年修建了牛街知事府。这时候的牛街的全称是:昭通府镇雄州牛街知事。当然这时的牛街虽然属于镇雄州直管,不归彝良管辖,可是彝良是州同,行政级别高,是从六品,而牛街知事的行政级别是正九品…… 奎香作为彝良政治中心的地位是从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908年开始没落的。随着改土归流的成功,土司制度被一点点瓦解,彝良境内的 ... 逐渐壮大。这时候的角奎镇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集镇,而且这里的汉族占了主要部分。这一年,彝良州同改成了彝良县,奎香虽然是 ... 所在地,可只是暂时的,第二年,经地方上申请,上面同意县衙迁到角魁,也就是现在的角奎。 1910年,新的县衙在角奎修好了,由此,角奎这个由三条河(洛泽河、发达河、小米溪)冲击成的滩涂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从地势上看,奎香要比角奎开阔、平坦得多,有人说,要是县 ... 还在奎香就好了,那样,角奎的房价就没现在这么贵了。虽然说得有道理,可是奎香高,水资源严重短缺,如何解决一个将近十万人的县城的饮用水和生活问题,还真是个难题。
本文标签:彝良中国古代史清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